第154章 营业总结,调整策略-《末日来临:我在养猪场打造避难所》

  第二天清晨六点四十,天色刚泛起鱼肚白,秋天的晨风吹在身上带着凉意。

  赵队和他的七名队员已经整齐穿戴完毕,准备吃完早饭就出发。

  灶房这边早已灯火通明,热气腾腾。

  当那个扎马尾的姑娘韩倩倩看到蒸锅里金黄色的饼状食物时,惊喜地叫出声来:

  “天哪!竟然是玉米浆饼!大姨您怎么会做这个?”

  她的眼睛瞪得圆圆的,满是不可思议。

  正在灶台前忙活的郑凡得意地接话:“我大伯母以前可是饭店的大厨,什么菜式不会做?”

  “这可是地道的东北小吃啊,”

  女孩激动地说,“我都一年多没见过了!”

  大伯母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,在围裙上擦了擦手:

  “也就是之前在视频上学过,正好咱们自己种的玉米丰收了,就试着做做看。”

  女孩迫不及待地伸手想去拿,却被烫得连忙缩回,不住地在两手间倒腾那块热乎乎的浆饼。

  好不容易剥开包裹着的玉米叶,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,眼眶顿时就红了。

  “就是这个味道……”她哽咽着,眼泪不自觉地滑落,

  “好久没吃上家乡菜了,怪想的……”

  大家都明白,她不只是想念家乡菜,更是在想念不知踪迹的亲人。

  气氛一时有些伤感。

  “都抓紧时间吃,吃完好赶路。”

  赵队适时打破了沉默,给大家盛着锅里熬了一夜的骨头汤。

  浓郁的肉香在晨间清冷的空气中格外诱人。

  没有什么比在秋凉的早晨,喝上一碗热腾腾的骨头汤,配上香甜的玉米浆饼更舒坦的了。

  很快,一行人就用完了早餐。

  这时,方牧拿出准备好的东西:一个布袋子装着二十斤猪肉干,两个塑料袋分别装着二十个锅盔和一袋晒干的红薯干。

  “给,路上吃的。”

  郑凡特意将一个装了几个玉米浆饼的塑料袋塞给韩倩倩。

  “谢谢你,郑凡!”

  女孩感激地说,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。

  为了送别这群昨天才来,今天就要离开的客人,汪玥也早早起了床。

  她乖巧地站在门口,软软地说道:“叔叔、哥哥、姐姐们再见,下次再来玩呀。”

  赵队笑着从口袋里掏出十块钱蚂蚁币,轻轻塞进汪玥的口袋:

  “真有礼貌,叔叔给你零花钱,自己去买糖吃。下次来一定给你带好吃的!”

  “谢谢叔叔。”汪玥甜甜地道谢。

  “好了,小方,我们该出发了。”赵队转身与方牧道别,

  “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,后会有期。”

  “赵队一路平安,有空常来!“方牧真诚地说。

  “郑凡,再见!”

  扎马尾的姑娘从车窗探出头,用力挥着手,

  “对了,我叫韩倩倩!”

  “我知道啦!再见!一路顺风!”

  郑凡也挥手回应,目光一直追随着远去的车队,直到它们消失在国道尽头。

  “哎?郑凡,”

  方牧坏笑着用手肘捅了捅他,

  “要不让周哥带你去魏队长那儿卖个面子,加入算了?”

  “好端端的,我加入干嘛?还有你这什么表情?”

  郑凡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。

  “我这不是看兄弟你依依不舍的样子,实在不忍心嘛。”

  方牧故意做出夸张的西子捧心状,

  “怕你得了相思病,这才给你支招。总不能让人家姑娘退出吧?”

  “方牧你大爷的!我看你是皮痒了!”

  被说中心事的郑凡顿时脸红到了耳根,追着方牧就要打。

  “凡哥我错了,我错了!”

  方牧根本不是郑凡的对手,三两下就被按在地上。

  “先忙正事,先忙正事!咱们得赶紧收拾宿舍。”

  方牧连忙找借口,郑凡这才松手。

  “不过说真的,那姑娘确实不错。”方牧拍拍郑凡的肩膀,

  “抓住机会大胆去追。赵队不是说他们这些新兵执行完一次正式任务后,就会驻守在当地吗?

  说不定就分到咱们县来了,到时候有的是机会。”

  “去你的~”

  郑凡嘴上这么说着,语气却不再激动。

  似乎他也期待着能再次遇到这个爽朗有趣的姑娘。

  除了白池在指挥中心值守,方牧、郑凡和周延铮三人来到昨天客人住宿的宿舍打扫卫生。

  一推开门,他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:

  床铺整理得整整齐齐,被褥叠成标准的豆腐块,地面干干净净,小桌上不见半点垃圾,甚至连拖鞋都摆放得一丝不苟。

  “这纪律性,真有咱们子弟兵的风范啊。”方牧不禁赞叹。

  在末世中能训练出这样一支队伍,他对“蚂蚁“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。

  虽然床单看上去很干净,但他们还是按照流程全部拆下,准备送到养猪场那边的洗衣机清洗。

  忙完这些,方牧找来李穗岁和王小磊,三人围坐在柴火炉旁,开始复盘这次的接待工作。

  “穗岁,你先说说看。”方牧开口道。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  李穗岁点点头,翻开记账本:“这次接待最让我意外的是,咱们自制的农副产品能卖出这么好的价钱。”

  “对,我也有同感。”方牧表示赞同,

  “昨天你报出二十斤猪肉干和锅盔要价十五个罐头时,我还担心赵队会有异议。”

  “那为什么顾南乔给我们的报价那么低呢?难道是她故意压价?”王小磊不解地问。

  “那倒未必,我觉得是侧重点不同。”李穗岁摇摇头,

  “顾南乔作为的贸易总负责人,收购物资时优先考虑的是存储时间和运输成本。他们的势力范围覆盖华夏大半,像鲜肉、肉干这类产品运输成本太高。”

  “而像赵队这样的外出队伍,对他们来说无论是罐头还是肉干都是干粮。

  只要不是长途跋涉,途中又没有像我们这样的驿站,他们才会选择平常吃的罐头或压缩饼干。”

  “穗岁分析得很有道理。”方牧若有所思,

  “这给我们后续经营提供了新思路。

  我们可以在准备饭菜时,多做一些便于携带、保质期较长的特产,这样既能增加收入,又能推广我们的产品。”

  “毕竟除了住宿费,真正能赚钱的还是咱们自产的农副产品。

  子弹和柴油利润空间不大,从热量角度换算,这批肉干我们差不多赚了五个罐头。

  再加上罐头本身保质期长,这笔买卖的实际利润率远超百分之三的贸易税。”

  “那咱们这次总利润大概多少?你算过了吗?”方牧好奇地问。

  “我还没有仔细算,大概就是挣了个住宿费。伙食上面的成本由贸易带来的利润给抵消了。”李穗岁翻着账本说。

  “那也很可观了,一天就挣了一百六十个罐头呢。”王小磊惊叹道。

  “磊哥,你看看能不能再想想办法扩大发电量。”方牧突然开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