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阮氏三雄-《重生水浒:我刘备,再造大汉》

  八百里水泊边沿,团团都是水。

  茫茫芦苇荡深处,高埠上零星散落着数十间低矮的草房。

  鱼腥味和潮湿的霉味混在一处,弥漫四处,这便是石碣村。

  唯有一座稍齐整些的院子,倚山傍水而建,那是阮小二的家。

  枯朽的木桩上,缆着数只随波晃动的小渔船。

  疏落的篱笆外,晾晒着一张千疮百孔的破渔网。

  他成了亲,媳妇是个干瘦黝黑的妇人,整日低着头忙活,沉默得像块石头。

  至于阮小五和阮小七,仍是两条光棍,守着老母亲过活。

  日子穷得叮当响,今朝有酒今日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。

  母亲可怜他们无事可做,纵容他们去赌钱。

  到头来输了,连老娘头上那根磨得发亮的铜簪子都曾诓了去。

  这一日,吴用一身浆洗得发白的旧儒衫,手里拎一壶浊酒。

  踩着泥泞的小路,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意,走到阮小二门前。

  “小二兄弟,别来无恙?”

  阮小二从那张破渔网里抬起头,愣了片刻,才认出是多年前在村里教过书的吴学究。

  他脸上绽开真切的笑,把手在裤子上蹭了蹭:“哎呦!是教授!什么风把您吹来了?快屋里坐!”

  屋里逼仄,一股子汗味和鱼腥气。

  阮小五蹲在墙角磨鱼叉,抬头瞥了一眼,又低下头去,阴郁得像块乌云。

  阮小七则跳起来,咧嘴笑道:“教授可是稀客!等着,俺去赊些酒肉来!”

  吴用忙拦:“岂能叫兄弟们破费?酒我自带了些,随便切点咸鱼下酒便好。”

  “那怎么成!”

  阮小二按住吴用的手,语气不容拒绝:“您远道而来,哪有怠慢的道理?小七,快去!记我账上!”

  他转头对吴用叹道:“教授放心,这村里谁家不欠谁?今日他赊我,明日我赊他,总有对付处。”

  酒是劣质的村酿,肉是嚼不烂的老腊肉。

  三阮却吃得畅快,仿佛招待的是天王老子。

  几碗黄汤下肚,话匣子便打开了。

  吴用却不急,只捻着胡须叙旧。

  说些早年趣事,不时逗得阮小七拍桌大笑。

  阮小二陪着笑,眼神却偶尔扫过吴用,透着掂量。

  阮小五始终沉默,只闷头喝酒,偶尔抬眼,目光浑浊。

  酒过三巡,吴用才仿佛不经意地开口问询:“二郎,此番来,还想与你买些十数斤重的大鲤鱼,不知何处可得?”

  阮小二笑容淡了些,摇头:“教授来得不巧,如今这等大鱼,难得喽。”

  “哦?此话怎讲?”

  阮小七在一旁早已憋不住,砰地放下酒碗:“还不是梁山泊那伙强人!占了偌大水域,立了寨子,等闲渔船不许靠近!往日里随意打渔的水面,如今去不得咧!哪还有大鱼?那白衣秀才王伦,端的不是个东西!”

  阮小二不由皱眉,压低声音:“小七,嘴上有个把门的!这等话,咱兄弟私底下说说便罢,在外头可不敢浑说!”

  阮小七被噎了一下,梗着脖子,闷闷地灌了一大口酒,显然是憋着气。

  吴用眼中精光一闪,故作惊讶:“梁山离此不过一望之路,他们占了水面,你们便不敢去打?岂有此理!”

  “如何敢去?”

  阮小七再按捺不住,愤愤不平:“那王伦不过一个落第的穷酸,如今倒抖起来了!聚了几百号人,明晃晃的刀枪架着,霸住了好水路!俺们这等穷苦打渔的,拿什么去惹?”

  吴用闻言,指尖轻轻敲着桌面,意有所指:“哦?竟如此猖狂?那官府难道也不管一管?就任由他们这般胡来,断了你们的生计?”

  “官府?呸!”

  不提还好,这一提瞬间像是点燃了炮仗。

  阮小七声音猛地拔高,唾沫星子都溅了出来:“那些贼杀才!他们只晓得收渔税,刮地皮,变着法子盘剥,哪管俺们吃不吃得上饭,是死是活!这鸟世道,官匪都不让人活,真是憋屈死人了!”

  这一回,阮小二没有出声呵斥,脸色阴郁地盯着桌面。

  旁边的阮小五依旧闷不吭声,只是攥着酒碗的手指不自觉紧了紧。

  吴用眼看火候到了,故作试探,压低声音再添一把火:“我听闻那梁山泊里,大块吃肉,大碗喝酒,论秤分金银,异样穿绸缎。山下过往的富商,都得乖乖交上买路钱。那日子,快活似神仙啊。”

  阮小七眼睛顿时亮了,猛地一拍大腿:“可不是!学他们那般过一日,死了也值!总好过在这烂泥里打滚,连老娘都养不活!”

  阮小二瞪了他一眼:“胡说甚么!梁山再好,那也是刀头舔血的勾当。咱们虽穷,但活得踏实。”

  吴用也把脸一板,酒杯重重一顿:“二郎说得在理!男子汉大丈夫,活在世上,要有担当,岂能只顾自己快活?”

  他语重心长,俨然一副教书先生的模样。

  可接着又话锋一转,声音又温和下来,带着诱惑:“若要论好汉,咱山东地面,多得是顶天立地的豪杰。譬如那东溪村的晁保正,仗义疏财,专爱结识天下好汉,不知帮扶了多少好汉。那才是真英雄!你们何不去投他?”

  “就是那人称托塔天王的晁盖,晁天王?”

  阮小七呼吸都急促了,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去。

  而一直沉默的阮小五也抬起头,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光。

  他看向阮小二,哑声道:“二哥,晁保正的名头,俺们也听过,若是能跟着这般人物…”

  阮小二却沉默了,他望了眼里屋。

  老母亲微弱的咳嗽声断断续续传出来,媳妇正轻手轻脚地端着破碗喂水。

  阮小二喉咙滚动了一下,脸上肌肉抽动几下,挣扎与纠结清晰可见。

  “晁保正自是好的,是个仗义的好汉,只是…”

  他不由声音低了下去:“俺娘这身子一日离不得人吃药伺候。咱们走了,娘怎么办?你嫂子一个人怎么撑得起这个家?容俺再想想,再想想。”

  阮小二没有说去,却也没拦着两个眼睛放光的兄弟。

  阮小七亢奋的神情僵在脸上,也扭头看向里屋,攥紧的拳头慢慢松开了,眼底的火苗黯了几分。

  阮小五重新低下头,盯着碗里浑浊的酒液,不知道在想什么,只是周身那股郁气更重了。

  “百善孝为先,小二兄弟顾虑的是。”

  吴用心知不能逼得太紧,表面仍是云淡风轻,笑着又劝了几轮酒。

  但眼角余光却始终锁着三人的神态变化,心里翻腾不休。

  这酒,终究喝得没了滋味。

  各自肚肠,冷暖自知。

  日头西斜,吴用起身告辞。

  三阮送出门外。

  吴用亲热地拉着阮小二的手,又拍拍阮小七的肩。

  嘴里说着改日再聚,照顾好老娘的客气话,言行举止挑不出一丝错处。

  然而待走出十几步,他脸上的笑意瞬间褪得干干净净。

  回头望去,暮色中那三间破茅屋像泊在烂泥里的破船。

  吴用嘴角勾起一丝极冷的弧度,眼中闪过算计的厉芒。

  他心里已有了决断。

  光是利诱,还差一把火。

  这点火星,还得从他们最在乎的东西上点起。

  比如,那病弱的老娘。

  比如,那本就朝不保微的活路。

  吴用轻轻掸了掸衣袍上沾染的灰尘,转身融入暮色。

  只留下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。

  兄弟,莫要怪我,实在是时不我待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