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8章 天时不待-《活死人王朝》

  天下各地的卫城,不一定必须要增建瓮城。

  尤其是当它的外围,有一整座县城为屏障的时候。

  这座卫城对瓮城的需求,就更小了。

  抚远卫就是这样的情况。

  只需要想办法通过卫城的西门,亦或是北门进去。

  里面就是卫城内部的官邸、库房。

  大到千户所衙门,点兵校场,小到武官私宅,应有尽有。

  毫无疑问,这里才是整个抚顺卫精华之聚集所在。

  ......

  简单安抚了众人心思。

  前一刻。

  众人还沉浸在李煜麾下有快马斥候的喜悦中,紧绷的心弦稍稍松懈。

  李煜却并未给他们太多喘息之机。

  他只是掸了掸衣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,话锋随之转冷。

  “但......”

  一个字儿,堂内众人刚放下的心,又一次被提到了嗓子眼。

  李煜环顾堂内,目光在每个人脸上稍作停留,才斟酌着开口。

  “此等谋划想要成事,靠不得旁人,也难凭勇武,唯赖天时!”

  “若天时不至,城门不开,纵有千军万马,亦是枉然!”

  是的,如果城门都打不开。

  城外的斥候们纵使有天大的本事,又如何将尸鬼引出?

  后面的一切想法,都将沦为纸上空谈!

  “在此之前,本官此行也是希望提醒诸位,需尽快完成封坊自保。”

  李煜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。

  “否则,来日引尸惊群,难免会有些难以预计的意外状况发生。”

  “这是为了你们好,若实在无能为力,起码也要紧守府门!”

  如今,李煜只需要坊内的这些人,关上坊门。

  然后......什么都不做。

  这便是对他最好的帮助。

  这便是李煜反复权衡后,能想到的唯一破局之法。

  以应该是最安全的南城门为突破口。

  吸引涵盖卫城、南坊、东市,乃至县衙这四处区块的游散尸鬼。

  再由此引尸出城南,这是唯一可行的。

  也唯有如此,才能避开城北那数量不明,但必然威胁极大的一批尸群。

  即便这样,也已是千难万难。

  所以,衙前坊必须尽快封坊自守。

  这既是化作‘孤地’,阻隔一处坊内尸鬼出去添乱,减轻斥候压力。

  也是防止因为引尸导致的某种意外,殃及坊内生人。

  毕竟这府内赵氏,还是李煜在这抚远县内为数不多,相对可信的一支助力。

  ......

  一直沉默聆听的赵琅终于开口。

  “大人,老朽有一问,不知.......?”

  李煜轻轻颔首示意。

  他才继续道。

  “不知大人所言天时,究竟是何意?”

  李煜此时复向窗外看去,目光悠远。

  他心下倒是觉得说了也无妨,这才回答。

  “开城门,还差了一场雨。”

  “一场足够大的雨!”

  此言一出,其他人也是回过了味。

  确实,无论他们如何的想方设法,去制造动静。

  又怎比得过天威浩荡?

  滂沱大雨,足以遮蔽活人气息。

  滚滚惊雷,更能掩盖一切异响。

  大雨与雷电,确是世间再无可挑剔的掩护。

  赵琅掐着手指简单算了算日子,立刻重新抬头。

  “如此说来,大人是在等今岁的夏汛。”

  “不错!”

  李煜坦然承认。

  “历年辽河夏汛,算算日子,也就是这最近的时日了。”

  “前后最多,不过七八日之差。”

  赵琅点头,心中也再无疑惑。

  这还是赌。

  赌的是天公作美。

  但是,却也算是有根有据的阳谋。

  辽东雨季,唯夏秋之交,最为繁盛。

  辽河支脉,甚至还可能会因此爆发局部的水患,是历年惯例。

  ......

  夏汛。

  这也是促使李煜抓紧时间行动的缘由之一,时间不等人呐。

  如今,夏汛给下游带来的,可不单单是简单的水汛。

  更会夹杂着不知道多少的尸鬼。

  既然已经说到此处,李煜也不妨说的更明白。

  “为将者,需通天文,晓地利。”

  “近日,我观那东南风每日必吹,且经久不息。”

  “赵老先生久居辽东,可知‘海风转向,大雨将至’的说法?”

  辽东的东南,那是什么?

  是无垠的大海!

  这风,裹挟着来自海上的洋流。

  它给辽东大地带来的,是海面上的潮湿水气。

  它们在整个辽东干燥的上空积蓄着力量,只待一个转向的契机,便会化作倾盆之雨。

  李煜断言道。

  “待东南风转向,这场雨就只是迟早!”

  这不是什么玄妙的术法占卜。

  也算不上什么科学推断。

  而是辽东广袤土地上的居民,凭着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的经历,代代相传下来的农耕智慧。

  他们现在不需要纠结于为什么会如此。

  只需要知道这个结果,并加以利用,就足够了。

  赵琅点头,由衷赞叹。

  “大人所言极是,确有此说法。”

  “天时地利,皆已入局。”

  “如此,城门一事......”

  “在老夫看来,虽尚未行之,却已经有了六成把握。”

  李煜却只是遥望窗外天日,天色依旧晴朗,只待某日夕阳云起,便可见了分晓。

  “六成,是天意。”

  他收回目光,面向赵琅。

  “剩下的四成,全赖人为。”

  张承志目光掠过身旁神色各异的众人,最终定格在李煜身上。

  他起身揖礼。

  “谢李大人解惑。”

  近日居于衙前坊,他此刻已深感与那些目光短浅之辈难以成事,想要另求他途。

  反正都是去卫城探望情况,目的一致就好,其它的也不算重要。

  他干脆遂而自荐。

  “在下虽不才,也可做个领路之人,不知大人弃否?”

  “无论是瓮城机关,还是卫城布局,此地无人比我更熟!”

  ......

  此话一出,赵怀谦与赵琅的脸色顿时变得微妙起来。

  事实上,张承志对衙前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他在这衙前坊内暂时无可替代。

  没了他编丁组队,率人扑杀尸鬼。

  这衙前坊用不了多久,仍要退回此前的混乱局面。

  李煜当然也看见了堂内的微妙变化。

  赵怀谦是隐隐不安,有些坐不住的模样。

  赵琅,也是止不住,将目光频频投向张承志,欲言又止。

  只有赵钟岳,此刻立于李煜身后,像个没事人一样。

  说实话,他不在乎衙前坊如何,也不在乎张承志如何,只要赵府无恙,便已足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