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1章 人生,恍若轮回的怪圈-《活死人王朝》

  翌日清晨,天色昏暗,一些人影已经走上街道,向着同一个方向汇聚。

  “老孟......”

  “老常,你也来了。”

  西城门驻兵室旁的火光照耀下,一个又一个老相识互相打着招呼。

  说来倒也唏嘘,他们这些老卒卸下甲胄,安居府宅,最年轻的也已经退了三年。

  甚至有一位‘老前辈’,自沙场退下养伤已有十年光景,却还是靠着手中刀枪,护得身前三尺清净。

  这里的每个人,都是曾经历经百战余生的悍勇之辈。

  ‘咯吱——’

  驻兵室虚掩的木门被人推开。

  张承志从中走了出来。

  他抱拳道,“诸位,先来借着炭盆取取暖,咱们还得再等上一会儿。”

  在他身后,亲兵张阆和值夜什长张旺隔着皮手套,合力抬着火盆从屋中走了出来,摆在城门洞当中。

  在场的几个老卒没什么回应,他们只是用力裹了裹皮甲外加穿的大袄,往张承志身后能够躲风的城门洞更里面钻。

  也有人干脆蹲在火盆旁边,烤起了火。

  一阵沉默过后,张承志默默收起了动作,静站远望街角。

  心中默数着人数。

  要是连十个人都凑不到,他恐怕还得另想办法。

  再多带些屯卒出城打下手,也算是个法子。

  张承志余光瞥向努力把自己缩在棉衣里的军户张旺,旋即摇了摇头。

  换做以前,这样惫懒的家伙想要当上屯卒什长,不往上面塞个几十两银子,想也别想。

  如今这世道......不提也罢。

  大家伙儿还能活着喘气儿,就已经殊为不易了。

  滥竽充数,也只是无可奈何。

  “老宋,来这儿!”

  陆陆续续又来了两家。

  城门洞里凑齐了抚远卫里的孟、宋、常、张四家,还有几个主家死绝了的沉默老卒。

  此张非张承志之张家,而是出自另一位同姓不同宗的张氏百户。

  ‘三个雏儿,十几个老东西......’

  张承志心下想着。

  ‘算上我和张阆,能凑五个甲兵打头阵,加上十几个老练侧卫。’

  算清这笔账,张承志心下一松,微微颔首。

  这样一来,今日一行总算是有了着落。

  ......

  在清晨的阳光照射下,抚远卫城门缓缓打开。

  一众身影排成队列,默默行军。

  其实,张承志只有一条路线可用。

  那就是自南门上城,经由床弩屯驻的西南角楼,沿着西段城墙直抵西北角楼。

  张承志心中想着路线,眸底却不由一黯。

  西北角楼甬道里,昔日为其断后的‘张虎’等人......或许还有机会见它们最后一面。

  很快,李忠带人拦下了他们。

  “张大人,”李忠抱拳见礼,随即指着他们这一行人问道,“你们这是?”

  张承志侧身,朝卫城方向抱拳,回答道,“李大人的意思。”

  “今日由我,往北边角楼去,把它夺回来!”

  他的表情甚至显得有些迫切。

  张承志深吸一口气,恢复了平静,“不好意思。”

  “这是李大人的手书,上面有大人的印记。”

  他从怀中掏出昨夜就由李煜派人送来的书证,给李忠查阅。

  李忠也不客气,双手接过,仔细读字。

  ‘为救民保天下之大计,兹委派张承志,率人靖复县城西北之角楼,以为后用。’

  ‘李煜,乾裕三年秋。’其上加盖有顺义百户红印。

  这字迹,这印章,李忠一眼就认了出来。

  确是家主亲笔无疑。

  至于为何昨夜李煜不派人往这边通知。

  这是因为,城门傍晚落闸,一旦封门,整夜不开,这是军中惯例。

  这等小事,也不值当来回折腾,一纸书信了事。

  至于为何不派人证。

  也是李煜的意思,他若是往张承志拉扯的这支临时队伍中派了人,其意味就有些变了。

  有些时候,不下场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。

  李忠将书信交还,让开道路。

  “张大人,请。”他侧身邀请张承志往他驻防的西南角楼里进。

  李忠指着封路石障,解释道,“张大人,实在不好意思。”

  “昨日为了防尸,弟兄们索性就地取材,垒了这么个屏障封口。”

  “要是没有它,我们也不敢待在这角楼里过夜。”

  张承志点点头,“李忠兄弟不必解释,我明白。”

  “既如此,那我就让人清出个空缺,才好出入。”

  “自当如此,”李忠并不反对,反而朝一旁看热闹的五个夜班屯卒叫来,“你们都听见了?”

  带队的伍长一脸迷茫的回应,“是,我等听见了。”

  “那还愣着做什么,还不去一起搭把手!”

  李忠打发着他们去帮忙。

  真指着这么一群白首老卒干苦力活儿,那张承志待会儿也不用指望他们还能做事了。

  这五人苦着脸,就连打了一半儿的哈欠也给硬憋了回去,“喏!”

  没办法,他们又不可能撂挑子不干。

  只能把大家昨天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,又重新恢复原貌。

  ......

  “张大人,若是顶不住,尽管往回退。”

  李忠指了指天花板,“望台上有大家伙,够支援你们的了!”

  安置在上面的这架床弩,就是角楼里这一什孤军敢孤立在外的最大底气。

  也是李煜派李忠前来看守的原因所在。

  珍贵且难以移动的守城器械,值得他派专人看护。

  “多谢!”

  张承志拱手拜别,带着养精蓄锐的兵卒们沿西段城墙向北。

  走出角楼外,乍一见光,张承志不由眯了眯眼睛。

  旋即,他看到了前方城墙马面上耸立的熟悉箭楼,心神有过瞬间的恍惚。

  故地重游,竟已是恍如隔世。

  这里,是他死中求活的来时路。

  前面西段城墙的尽头,更是他为之折戟的伤心地。

  张承志不由地细声自语,“呵,还真是造化弄人啊......”

  “兜兜转转,我竟是又回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