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3章 万元首捐背后的乡村女孩成长之约-《掌心的刺》

  深秋的清晨,薄雾还未散尽,林晚星已站在“星光教育基金”的筹备办公室里,指尖轻轻拂过墙上的规划图——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未来三年的资助方向:乡村女孩学费补贴、性别教育书籍捐赠、女教师培训支持,最下方的“首笔捐赠10万元”字样,在晨光里泛着温暖的光。办公桌上,一沓厚厚的乡村女孩调研资料整齐码放,每一页都写满了她过去半年的走访笔记,从云南山区的小学到河南农村的中学,那些渴望读书却面临困境的女孩身影,是她发起基金的初心。

  “林老师,基金会的注册材料已经审核通过了!”志愿者小陈抱着一摞文件跑进来,声音里满是激动,“刚才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还说,咱们这个‘专门资助乡村女孩 推动性别教育’的方向特别有意义,他们会全力支持。”

  林晚星接过文件,翻开封面,“星光教育基金”几个烫金大字映入眼帘,眼眶突然有些发热。她想起去年冬天跟着丈夫江哲去云南乡村做性别教育讲座的场景——在一间四面漏风的教室里,12岁的女孩小娟偷偷拉着她的衣角说:“老师,我想读高中,可妈妈说‘女孩读书没用,不如早点嫁人’。”当时小娟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成绩单,上面的数学分数是98分,却连一本像样的练习册都没有。也是从那天起,她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:要为这些女孩搭建一座“读书的桥”,让她们能顺着桥,走向更远的地方。

  “首笔10万元捐款,咱们分三部分用。”林晚星拿出笔记本,上面是她反复修改的资助方案,“5万元给云南、河南的10所乡村小学,每所学校设5个‘星光助学金’,资助家庭困难的女孩;3万元用来采购性别教育书籍,给每所受助学校捐一个‘星光图书角’;剩下2万元,用来培训乡村女教师,帮她们掌握更科学的性别教育方法。”

  小陈点点头,翻出一份乡村学校名单:“我昨天跟云南的李校长联系了,他说学校有8个女孩因为交不起学费,明年可能要辍学,咱们的助学金刚好能帮到她们。还有河南的王老师,她说想参加性别教育培训,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资源,咱们的培训计划太及时了。”

  林晚星拿起一份女孩的资料,照片里的女孩叫阿雅,家住河南周口的农村,父亲常年在外打工,母亲身体不好,家里还有两个弟弟。阿雅的班主任在资料里写:“阿雅成绩年级前三,尤其擅长英语,却总说‘读完初中就去打工,帮家里供弟弟读书’。”看着这段文字,林晚星想起自己小时候,也曾因为是女孩,被亲戚劝“别读太多书”,是父母坚持“女孩也要有自己的未来”,才让她有机会考上大学,做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