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的风带着几分清爽,穿过市教育培训机构的落地窗,落在江哲手中那本靛蓝色封皮的课程手册上。封面上“性别平等教育实践指南”几个字,是他花了半年时间反复打磨的心血,此刻正随着台下三十多位培训机构教师的翻阅,发出细碎而郑重的纸张声响。
“很多人觉得性别平等是宏大的口号,但其实它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里。”江哲站在讲台中央,身后的投影幕布上播放着一组对比图:左边是传统课堂里“男生学理科、女生学文科”的刻板分组,右边是他设计的“混合协作任务”——扎着马尾的女生在黑板上推导物理公式,戴眼镜的男生正认真记录手工课上的刺绣技巧。台下有人频频点头,笔尖在笔记本上飞速移动,偶尔响起的低声讨论,都围绕着“如何把这些方法融入日常教学”。
这是江哲的课程第三次在全市推广,从最初只有十几人报名,到现在需要提前预约名额,他始终记得一年前刚提出这个课程时的情景。当时有同行劝他“别做吃力不讨好的事”,说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分数,没人会在意课堂里的性别偏见。但江哲没放弃,他带着团队走访了二十多所中小学,收集了上百个真实教学案例,把那些看似抽象的“平等理念”,变成了可操作的“课堂活动设计”“沟通话术指南”,甚至细化到如何回应学生“这个游戏只有男生能玩”的疑问。
“江老师,我们机构有个孩子总说‘女生学不好编程’,用您手册里的‘榜样故事’方法真的有用!”课间休息时,一位穿米色连衣裙的教师快步走到江哲身边,手里的手册已经折了好几处角,“我给孩子们讲了女程序员开发第一款编译器的故事,现在那个女生主动报名了编程兴趣班。”江哲笑着接过手册,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,忽然想起早上出门前,儿子江逸晨收拾行李的模样。
彼时的江家客厅里,行李箱摊在地板上,江逸晨正把几件叠好的T恤往里放。阳光透过窗帘缝隙,在他身后的书架上投下光斑,那里摆着江哲从大学时就珍藏的教育学书籍,如今又多了几本设计类杂志——江逸晨考上了南方一所知名大学的设计系,这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。
“爸,你的课程手册借我一本呗。”江逸晨忽然直起身,从书架上抽出那本靛蓝色手册,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摩挲,“我们系开学有个专业分享会,我想把你的课程当案例讲。”江哲刚端着牛奶走过来,闻言愣了一下:“设计和性别平等?这两者好像没什么关联。”
“怎么没关联?”江逸晨放下手册,拿起桌上的设计草图本,翻开其中一页——那是他为一款儿童玩具画的初稿,“你看,市面上很多玩具都分‘男孩款’‘女孩款’,汽车玩具是蓝色的,娃娃玩具是粉色的,这不就是性别偏见吗?我想在分享会上说,好的设计应该打破这些标签,就像你说的,教育要打破偏见一样。”
江哲看着草图本上的线条,忽然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轻轻撞了一下。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坚持只在教育领域有意义,却没想到,这些理念早已悄悄影响了身边的人。他伸手帮儿子把手册放进书包外侧的口袋,拉链拉到一半时停住,认真地说:“记得跟同学说,不管是设计还是教育,核心都是‘看见每一个人的需求’。打破偏见不是刻意强调差异,而是让大家知道,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
“很多人觉得性别平等是宏大的口号,但其实它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里。”江哲站在讲台中央,身后的投影幕布上播放着一组对比图:左边是传统课堂里“男生学理科、女生学文科”的刻板分组,右边是他设计的“混合协作任务”——扎着马尾的女生在黑板上推导物理公式,戴眼镜的男生正认真记录手工课上的刺绣技巧。台下有人频频点头,笔尖在笔记本上飞速移动,偶尔响起的低声讨论,都围绕着“如何把这些方法融入日常教学”。
这是江哲的课程第三次在全市推广,从最初只有十几人报名,到现在需要提前预约名额,他始终记得一年前刚提出这个课程时的情景。当时有同行劝他“别做吃力不讨好的事”,说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分数,没人会在意课堂里的性别偏见。但江哲没放弃,他带着团队走访了二十多所中小学,收集了上百个真实教学案例,把那些看似抽象的“平等理念”,变成了可操作的“课堂活动设计”“沟通话术指南”,甚至细化到如何回应学生“这个游戏只有男生能玩”的疑问。
“江老师,我们机构有个孩子总说‘女生学不好编程’,用您手册里的‘榜样故事’方法真的有用!”课间休息时,一位穿米色连衣裙的教师快步走到江哲身边,手里的手册已经折了好几处角,“我给孩子们讲了女程序员开发第一款编译器的故事,现在那个女生主动报名了编程兴趣班。”江哲笑着接过手册,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,忽然想起早上出门前,儿子江逸晨收拾行李的模样。
彼时的江家客厅里,行李箱摊在地板上,江逸晨正把几件叠好的T恤往里放。阳光透过窗帘缝隙,在他身后的书架上投下光斑,那里摆着江哲从大学时就珍藏的教育学书籍,如今又多了几本设计类杂志——江逸晨考上了南方一所知名大学的设计系,这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。
“爸,你的课程手册借我一本呗。”江逸晨忽然直起身,从书架上抽出那本靛蓝色手册,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摩挲,“我们系开学有个专业分享会,我想把你的课程当案例讲。”江哲刚端着牛奶走过来,闻言愣了一下:“设计和性别平等?这两者好像没什么关联。”
“怎么没关联?”江逸晨放下手册,拿起桌上的设计草图本,翻开其中一页——那是他为一款儿童玩具画的初稿,“你看,市面上很多玩具都分‘男孩款’‘女孩款’,汽车玩具是蓝色的,娃娃玩具是粉色的,这不就是性别偏见吗?我想在分享会上说,好的设计应该打破这些标签,就像你说的,教育要打破偏见一样。”
江哲看着草图本上的线条,忽然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轻轻撞了一下。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坚持只在教育领域有意义,却没想到,这些理念早已悄悄影响了身边的人。他伸手帮儿子把手册放进书包外侧的口袋,拉链拉到一半时停住,认真地说:“记得跟同学说,不管是设计还是教育,核心都是‘看见每一个人的需求’。打破偏见不是刻意强调差异,而是让大家知道,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