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5章 视频里的真相-《掌心的刺》

  深秋的阳光透过落地窗,洒在江逸晨工作室的设计台上,将摊开的校服设计图染成暖金色。图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细节:袖口暗藏的魔术贴可调节松紧,方便上肢活动不便的学生穿脱;裤脚侧边有隐形拉链,能适配不同类型的矫形支架;胸前的校徽采用凸起纹路设计,指尖触摸就能辨认——这些都是他和团队耗时三个月,走访十所特殊教育学校后打磨出的细节。

  “逸晨,教育局官微那边刚发来消息,‘我的校服故事’视频审核过了,今晚八点准时发布。”团队成员林溪抱着笔记本电脑走过来,屏幕上是视频的最终剪辑版,画面里,星语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正笑着展示新校服。江逸晨停下手中的马克笔,指尖在键盘上轻点,重新看了遍视频:镜头先是扫过孩子们以往穿校服的窘境——有孩子因为袖口太窄,需要老师帮忙才能把胳膊伸进去;有孩子穿着不合身的裤子,跑动时裤脚总往下掉;还有视障孩子摸不到校徽位置,只能反复询问身边同学。随后画面一转,孩子们换上新设计的校服,动作麻利地扣上魔术贴,拉起隐形拉链,视障孩子用指尖轻轻触碰胸前的凸起校徽,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。

  “这段采访一定要保留。”江逸晨指着视频里的一个片段,画面中,坐在轮椅上的男孩陈诺转动着轮椅,展示校服背后的反光条,“之前穿旧校服,每次放学过马路,妈妈都要在我背后贴反光贴,现在校服自带反光条,再也不用贴啦!”男孩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,镜头拉近,能看到他校服裤脚的拉链拉到膝盖处,刚好露出里面的矫形支架,“而且这个拉链特别方便,我自己就能拉,不用麻烦老师。”

  林溪点点头:“放心吧,这段我们反复剪了好几遍,就怕错过孩子的表情。对了,之前网上那些质疑声,你说视频发布后会不会有好转?”江逸晨想起上个月刚公布校服设计方案时,网上的争议——有人说“专门给特殊学生设计校服,是在刻意强调他们的不同”,还有人质疑“增加这么多设计细节,成本肯定很高,学校未必会买”。当时他没急着反驳,只是带着团队去学校,把设计过程拍下来,把孩子们的真实反馈录下来,“真相不用辩解,让孩子们自己说就好。”他拿起桌上的水杯,喝了一口温水,“你看视频里那个叫林晓的女孩,她有听力障碍,之前穿旧校服,每次上体育课都要把校服外套脱了,因为袖子太长,影响她打手语。现在新校服的袖子能调节长度,她体育课也能穿着校服打手语,不用再脱外套了。这些细节,不是我们说有多好,是孩子们真的用得上。”

  晚上七点五十分,江逸晨坐在电脑前,刷新着教育局官微的页面。工作室里很安静,只有键盘敲击声和鼠标点击声。八点整,“我的校服故事”视频准时发布,标题下方写着“特殊学生的校服,不是‘特殊’,是‘适合’”。江逸晨点开视频,看着进度条一点点往前走,评论区开始慢慢出现留言:“原来之前的校服对他们来说这么不方便”“这个魔术贴设计太贴心了,我家孩子有脑瘫,穿衣服特别费劲,要是学校也能有这种校服就好了”“之前还觉得专门设计没必要,现在看孩子的笑脸,才知道是我想错了”。

  九点半,林溪突然大喊:“逸晨!播放量破五万了!评论区全是正面反馈!”江逸晨赶紧刷新页面,播放量数字还在不断跳动,评论已经超过两千条——有家长询问哪里能买到这种校服,有学校老师留言想了解合作细节,还有网友分享自己身边特殊学生的穿衣困境,希望能推广这种设计。“你看这条评论,”林溪指着屏幕,“市第三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说,他们学校之前也想定制适合学生的校服,可找不到合适的设计团队,现在看到视频,想跟我们联系。”

  江逸晨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,他想起三个月前,第一次去星语学校调研时,校长跟他说的话:“我们的孩子不需要‘同情式’的设计,他们需要的是‘适配’的设计,是能让他们像普通孩子一样,自主、方便地生活的设计。”当时他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做出让孩子们满意的校服。现在看着视频里孩子们的笑脸,看着评论区的认可,他知道,自己做到了。

  第二天早上,江逸晨刚到工作室,就接到了教育局的电话。电话里,工作人员的语气很激动:“逸晨,‘我的校服故事’视频播放量一夜破十万了!现在有两所学校已经提交了校服订购申请,还有五所学校在咨询合作细节!”挂了电话,江逸晨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团队成员,工作室里瞬间响起欢呼声。“我就说这个视频能行!”林溪拿着订单复印件,跑到江逸晨面前,“你看,这是阳光小学和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的订单,阳光小学还特别备注,要为学校里的八个特殊学生定制专属尺码。”

  江逸晨接过订单,指尖轻轻抚摸着纸上的字迹,心里百感交集。他想起自己小时候,因为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,穿衣服总是比别的孩子慢,每次体育课,他都要提前十分钟去更衣室,在老师的帮助下换运动服。那时候他就想,要是有一件自己能轻松穿脱的衣服就好了。现在,他终于能用自己的设计,帮助和他一样的孩子。“以后我们还要设计更多‘适合所有人’的衣服。”江逸晨把订单放在设计台上,对着团队成员说,“不只是校服,还有日常穿的衣服、运动服,甚至是羽绒服,我们都要考虑到特殊学生的需求。比如冬天的羽绒服,我们可以设计成侧开襟,方便坐轮椅的孩子穿;运动服的面料可以选更有弹性的,适合有肢体障碍的孩子活动。”

  团队成员纷纷点头,林溪拿出笔记本,开始记录大家的想法:“我觉得可以做一个调研问卷,发给各个学校,收集孩子们的具体需求,比如有没有孩子对某些面料过敏,有没有孩子需要特殊的口袋来放辅助工具。”“还有尺码问题,特殊学生的体型差异比较大,我们不能只按常规尺码生产,得为每个孩子单独测量尺寸。”“对了,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可拆卸的配件,比如校服上的校徽,既能固定在衣服上,也能取下来,方便孩子们清洗。”

  就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,快递员敲响了工作室的门,递过来一个信封。江逸晨接过信封,看到上面印着“市残疾人联合会”的字样,心里忽然想起上个月提交的留队申请——他之前加入了市残疾人志愿服务队,因为工作忙碌,申请了留队,想继续为特殊群体服务。他拆开信封,里面是一张留队申请通过书,上面写着:“江逸晨同志,经审核,你的留队申请已通过,希望你在今后的工作中,继续发挥专业优势,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多帮助。”

  江逸晨拿着通过书,眼眶有些湿润。他想起小时候,志愿服务队的叔叔阿姨经常来看他,给她带适合他穿的衣服,教他画画。那时候他就想,等长大了,也要像他们一样,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现在,他不仅能用设计帮助孩子们,还能以志愿者的身份,为更多特殊群体服务。“我想,用另一种方式守护需要帮助的人。”江逸晨轻声说,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说的,也是对团队成员说的,“我们的设计,是一种守护;我们的志愿服务,也是一种守护。以后,我们要把这两种守护结合起来,不仅要做出适合孩子们的衣服,还要走进更多学校、更多家庭,了解他们的需求,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。”

  下午,江逸晨带着团队成员去了星语学校,把校服订购的好消息告诉了孩子们。陈诺拉着江逸晨的手,兴奋地说:“江老师,是不是很快我们就能穿上新校服了?我想穿着新校服参加下个月的运动会!”江逸晨点点头:“放心吧,我们会尽快生产,保证让你们在运动会前穿上新校服。”林晓则用手语比划着,告诉江逸晨,她想在新校服上绣上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