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的冬天总裹着一层恰到好处的温润,清晨的阳光穿过“启智教育”培训机构的落地窗,在江念初的语文课本上洒下细碎的金芒。她指尖捏着一张刚打印好的照片——是北方的战友发给江逸晨的初雪图景:老树枝桠上积着蓬松的雪絮,巷口的红灯笼裹着薄雪,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袄,举着糖画在雪地里追逐,笑声仿佛能透过纸面飘过来。讲台上的保温杯冒着轻烟,氤氲的水汽模糊了照片边缘,却没遮住那片洁白里藏着的温柔。
“今天我们不讲诗词格律,来聊‘藏在雪里的约定’。”江念初把照片贴在黑板上,台下二十多个初高中学生立刻凑着头,眼神里满是对“雪”的好奇——深圳的孩子大多没见过真雪,只能从课本和影像里想象那种“踩上去咯吱响”的浪漫。她指着照片里堆雪人的孩子,笑着说:“北方的第一场冬雪已经落下了,我的弟弟江逸晨,现在正在深圳的军营里训练,他刚跟我发消息说,看到北方战友拍的雪景,想起春天要带我们去看公园的勒杜鹃;还有位姐姐在飘雪的杭州图书馆写论文,想把校园里的温暖故事,变成更多孩子的保护盾。”
话音刚落,初二的苏晓就举了手,声音带着雀跃:“江老师,雪真的像一样软吗?江叔叔在深圳军营里,冬天会训练什么呀?他也会像北方战友那样,在雪里写家人的名字吗?”
江念初弯着眼睛点头,从教案里翻出手机——屏幕上存着江逸晨早上发来的训练照:深圳军营的操场上,阳光把跑道晒得暖洋洋,江逸晨穿着作训服,正带着战士们练战术折返跑,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,却笑得格外精神。照片右下角,还藏着个小小的细节:他作训服的口袋里,露出半截木头书签,是之前休假时,亲手给父亲江哲磨的。“你们看,这就是我弟弟和他的战友们。”她把手机投影在屏幕上,“深圳没有雪,所以他们冬天的训练更注重耐力和战术配合。但他说,看到北方的雪景,就想起春天回家时,要给我们带军营里的小礼物——除了木头书签,还有战士们一起叠的纸星星,每颗星星上都写了一句祝福。”
学生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,有人指着照片里的木头书签问“江叔叔是不是很会做手工”,有人追问“纸星星有多少颗,能不能送给我们一颗”。江念初耐心地一一解答,心里却想起小时候的冬天——那时候江逸晨还没入伍,姐弟俩总在深圳的冬日暖阳里,去公园捡勒杜鹃的花瓣,拼成“全家福”的形状。江逸晨说“等我以后当了兵,要把军营的故事,都刻在书签上给你们看”,现在他虽没见过北方的雪,却把深圳的温暖,藏在了木头书签和纸星星的约定里。
同一时间,几百公里外的杭州,正飘着细密的雪花。江念熙坐在市图书馆的靠窗位置,面前摊着厚厚的论文资料,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亮着《校园性别平等实践路径研究》的标题。玻璃上凝着一层薄霜,她用指尖画了个小小的太阳,抬头就能看见窗外的雪景:香樟树的绿叶上积着雪,像撒了一把碎糖,行人撑着花伞走过,脚印在雪地上留下浅浅的痕迹。
桌角的保温杯里泡着母亲林晚星寄来的菊花茶,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。她翻到论文里“乡村学校实践案例”那一页,上面贴着去年去贵州支教时的照片——女孩们穿着江逸晨设计的运动服,在操场上跑步,手里拿着实验器材的样子。照片旁边,还贴着一张小纸条,是当时一个叫李小花的女孩写的:“念熙姐姐,等春天来了,我要种很多很多花,像深圳的勒杜鹃一样好看。”
想起昨天和江念初通电话时,姐姐说“培训机构的女生现在敢主动报名参加编程比赛了,还有个女生说想当航天工程师”,江念熙忍不住在笔记本上写下:“平等不是口号,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,自由选择自己
“今天我们不讲诗词格律,来聊‘藏在雪里的约定’。”江念初把照片贴在黑板上,台下二十多个初高中学生立刻凑着头,眼神里满是对“雪”的好奇——深圳的孩子大多没见过真雪,只能从课本和影像里想象那种“踩上去咯吱响”的浪漫。她指着照片里堆雪人的孩子,笑着说:“北方的第一场冬雪已经落下了,我的弟弟江逸晨,现在正在深圳的军营里训练,他刚跟我发消息说,看到北方战友拍的雪景,想起春天要带我们去看公园的勒杜鹃;还有位姐姐在飘雪的杭州图书馆写论文,想把校园里的温暖故事,变成更多孩子的保护盾。”
话音刚落,初二的苏晓就举了手,声音带着雀跃:“江老师,雪真的像一样软吗?江叔叔在深圳军营里,冬天会训练什么呀?他也会像北方战友那样,在雪里写家人的名字吗?”
江念初弯着眼睛点头,从教案里翻出手机——屏幕上存着江逸晨早上发来的训练照:深圳军营的操场上,阳光把跑道晒得暖洋洋,江逸晨穿着作训服,正带着战士们练战术折返跑,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,却笑得格外精神。照片右下角,还藏着个小小的细节:他作训服的口袋里,露出半截木头书签,是之前休假时,亲手给父亲江哲磨的。“你们看,这就是我弟弟和他的战友们。”她把手机投影在屏幕上,“深圳没有雪,所以他们冬天的训练更注重耐力和战术配合。但他说,看到北方的雪景,就想起春天回家时,要给我们带军营里的小礼物——除了木头书签,还有战士们一起叠的纸星星,每颗星星上都写了一句祝福。”
学生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,有人指着照片里的木头书签问“江叔叔是不是很会做手工”,有人追问“纸星星有多少颗,能不能送给我们一颗”。江念初耐心地一一解答,心里却想起小时候的冬天——那时候江逸晨还没入伍,姐弟俩总在深圳的冬日暖阳里,去公园捡勒杜鹃的花瓣,拼成“全家福”的形状。江逸晨说“等我以后当了兵,要把军营的故事,都刻在书签上给你们看”,现在他虽没见过北方的雪,却把深圳的温暖,藏在了木头书签和纸星星的约定里。
同一时间,几百公里外的杭州,正飘着细密的雪花。江念熙坐在市图书馆的靠窗位置,面前摊着厚厚的论文资料,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亮着《校园性别平等实践路径研究》的标题。玻璃上凝着一层薄霜,她用指尖画了个小小的太阳,抬头就能看见窗外的雪景:香樟树的绿叶上积着雪,像撒了一把碎糖,行人撑着花伞走过,脚印在雪地上留下浅浅的痕迹。
桌角的保温杯里泡着母亲林晚星寄来的菊花茶,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里。她翻到论文里“乡村学校实践案例”那一页,上面贴着去年去贵州支教时的照片——女孩们穿着江逸晨设计的运动服,在操场上跑步,手里拿着实验器材的样子。照片旁边,还贴着一张小纸条,是当时一个叫李小花的女孩写的:“念熙姐姐,等春天来了,我要种很多很多花,像深圳的勒杜鹃一样好看。”
想起昨天和江念初通电话时,姐姐说“培训机构的女生现在敢主动报名参加编程比赛了,还有个女生说想当航天工程师”,江念熙忍不住在笔记本上写下:“平等不是口号,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,自由选择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