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心理健康平等周”落幕的第三个清晨,江念熙刚把周庭萧的校服领口理平整,院门外就传来了张阿姨爽朗的声音:“念熙,苏老师,在家吗?我们开小组第一次碰头会啦!”
林晚星正给婴儿车里的江景郉换尿布,笑着朝门口喊:“进来吧,早饭刚做好,吃完再商量也不迟!”
推开门的除了张阿姨,还有李姐、程序员小陈,以及两位新面孔——住在三号楼的退休教师刘教授和开五金店的赵师傅。“刘教授听说咱们要搞社区平等守护小组,主动要来帮忙,他可是教了四十年社会学的老专家!”张阿姨热情地介绍,“赵师傅说能给咱们免费提供活动用的工具和耗材,真是太给力了!”
刘教授扶了扶眼镜,温和地说:“念熙老师的平等周活动我听说了,做得非常扎实。社区治理里,平等理念的传播正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环,我理当尽份力。”赵师傅则挠挠头笑:“我这五金店全靠街坊照顾,能为社区做点事,比啥都强。”
江逸晨和周航刚晨练回来,擦着汗接过林晚星递来的豆浆:“正好我们也听听,看看部队能提供什么支持。上次跟支队汇报后,领导说可以开放军营体验日,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岗位的军人风采,不管男女都能当英雄。”
早餐桌上,众人的话题很快聚焦到小组的具体运作上。小陈率先打开笔记本电脑:“我昨晚做了个初步方案,咱们先注册正规的志愿团体,参考皂君庙社区的模式建个工作站,这样后续申请资源也方便。”他点开屏幕上的表格,“这里有志愿者注册登记表,需要记录服务时长和特长,以后能精准安排任务。”
刘教授轻轻点头:“这个思路很对。但根据社区志愿服务的普遍问题,咱们得先避开几个坑。”他放下筷子,语气认真起来,“一是避免行政化,不能变成单纯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;二是服务内容要接地气,别搞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;三是得建立可持续的机制,不能像很多社区那样,三月五号热闹一阵就沉寂了。”
李姐立刻接上话:“刘教授说到我心坎里了!上次我参加别的志愿活动,就是让大家穿着马甲拍张照就散了,根本没帮上居民实际忙。咱们得搞点真能解决问题的事!”
江念熙把提前写好的调研表推到桌中央:“这是我和苏晓上周做的社区需求问卷,发现了三个主要方向。一是家庭里的性别偏见问题,比如有家长不让女孩学理科、不让男孩学舞蹈;二是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,尤其是行动不便的;三是儿童课后托管,双职工家庭下班晚,孩子没人管。”
苏晓补充道:“咱们可以分三个服务队,对应这三个方向。平等宣传队负责入户沟通和活动策划,敬老服务队专门照顾老人,童伴服务队负责课后托管,这样分工明确又能覆盖重点。”
“我报名童伴服务队!”小陈立刻举手,“我能教孩子们编程和机器人,还能帮他们修玩具。”赵师傅也应声:“敬老服务队算我一个,我会修水电,老人家里有啥坏了,我随叫随到。”
江哲放下茶杯,沉声道:“我和你妈也加入敬老服务队。我们年纪大了,但帮老人买个菜、读个报纸还是没问题的。部队里的老传统就是互帮互助,这点活儿不算啥。”
周航突然想起什么:“对了,支队有位退伍的王军医,现在在社区医院坐诊,我可以请他加入,给老人免费做健康检查和急救培训。”江逸晨也点头:“我联系宣传科,让他们给咱们做些平等主题的海报和手册,比咱们自己画的专业。”
张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:“这下真是兵强马壮了!咱们今天就把框架定下来:刘教授当顾问,念熙任组长,苏晓负责日常协调,各服务队选个队长,每周六上午集中服务,每月开一次总结会。”
散会后,众人立刻分头行动。小陈带着赵师傅去社区居委会办理注册手续,刘教授在家整理平等宣传的理论资料,张阿姨和李姐则挨家挨户走访独居老人,登记他们的需求。江念熙和苏晓则去学校对接童伴服务队的场地,校长一口答应把闲置的活动室腾出来,还提供了桌椅和图书。
三天后的周六清晨,社区平等守护小组的第一次正式活动拉开帷幕。童伴服务室里,小陈正带着十几个孩子组装简易机器人,江暖暖举着刚拼好的粉色机器人欢呼:“陈叔叔,你看!女孩子也能拼得又快又好!”小陈笑着竖起大拇指:“那当然,你的动手能力比好多男孩子都强!”
隔壁的居民活动室里,王军医正给老人们讲高血压防治知识。林晚星端着热水挨个儿递过去,江哲则在一旁帮行动不便的张大爷记录注意事项。“江老哥,你们这服务真是太及时了!”张大爷拉着他的手,“我儿子在外地,平时想量个血压都得跑老远,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问专家。”
平等宣传队的进展却没那么顺利。李姐敲开二单元三楼的门,刚说明来意,男主人就皱起了眉:“性别平等?我家闺女就该学跳舞画画,学什么足球篮球,疯疯癫癫的像什么样子。你们别来瞎掺和了。”门“砰”地一声关上,李姐委屈地瘪了瘪嘴。
江念熙正好路过,看出了她的沮丧,轻声安慰:“刘教授说过,改变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咱们先从孩子入手,上次平等周活动里,他家孩子朵朵不是特别
林晚星正给婴儿车里的江景郉换尿布,笑着朝门口喊:“进来吧,早饭刚做好,吃完再商量也不迟!”
推开门的除了张阿姨,还有李姐、程序员小陈,以及两位新面孔——住在三号楼的退休教师刘教授和开五金店的赵师傅。“刘教授听说咱们要搞社区平等守护小组,主动要来帮忙,他可是教了四十年社会学的老专家!”张阿姨热情地介绍,“赵师傅说能给咱们免费提供活动用的工具和耗材,真是太给力了!”
刘教授扶了扶眼镜,温和地说:“念熙老师的平等周活动我听说了,做得非常扎实。社区治理里,平等理念的传播正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环,我理当尽份力。”赵师傅则挠挠头笑:“我这五金店全靠街坊照顾,能为社区做点事,比啥都强。”
江逸晨和周航刚晨练回来,擦着汗接过林晚星递来的豆浆:“正好我们也听听,看看部队能提供什么支持。上次跟支队汇报后,领导说可以开放军营体验日,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岗位的军人风采,不管男女都能当英雄。”
早餐桌上,众人的话题很快聚焦到小组的具体运作上。小陈率先打开笔记本电脑:“我昨晚做了个初步方案,咱们先注册正规的志愿团体,参考皂君庙社区的模式建个工作站,这样后续申请资源也方便。”他点开屏幕上的表格,“这里有志愿者注册登记表,需要记录服务时长和特长,以后能精准安排任务。”
刘教授轻轻点头:“这个思路很对。但根据社区志愿服务的普遍问题,咱们得先避开几个坑。”他放下筷子,语气认真起来,“一是避免行政化,不能变成单纯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;二是服务内容要接地气,别搞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;三是得建立可持续的机制,不能像很多社区那样,三月五号热闹一阵就沉寂了。”
李姐立刻接上话:“刘教授说到我心坎里了!上次我参加别的志愿活动,就是让大家穿着马甲拍张照就散了,根本没帮上居民实际忙。咱们得搞点真能解决问题的事!”
江念熙把提前写好的调研表推到桌中央:“这是我和苏晓上周做的社区需求问卷,发现了三个主要方向。一是家庭里的性别偏见问题,比如有家长不让女孩学理科、不让男孩学舞蹈;二是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,尤其是行动不便的;三是儿童课后托管,双职工家庭下班晚,孩子没人管。”
苏晓补充道:“咱们可以分三个服务队,对应这三个方向。平等宣传队负责入户沟通和活动策划,敬老服务队专门照顾老人,童伴服务队负责课后托管,这样分工明确又能覆盖重点。”
“我报名童伴服务队!”小陈立刻举手,“我能教孩子们编程和机器人,还能帮他们修玩具。”赵师傅也应声:“敬老服务队算我一个,我会修水电,老人家里有啥坏了,我随叫随到。”
江哲放下茶杯,沉声道:“我和你妈也加入敬老服务队。我们年纪大了,但帮老人买个菜、读个报纸还是没问题的。部队里的老传统就是互帮互助,这点活儿不算啥。”
周航突然想起什么:“对了,支队有位退伍的王军医,现在在社区医院坐诊,我可以请他加入,给老人免费做健康检查和急救培训。”江逸晨也点头:“我联系宣传科,让他们给咱们做些平等主题的海报和手册,比咱们自己画的专业。”
张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:“这下真是兵强马壮了!咱们今天就把框架定下来:刘教授当顾问,念熙任组长,苏晓负责日常协调,各服务队选个队长,每周六上午集中服务,每月开一次总结会。”
散会后,众人立刻分头行动。小陈带着赵师傅去社区居委会办理注册手续,刘教授在家整理平等宣传的理论资料,张阿姨和李姐则挨家挨户走访独居老人,登记他们的需求。江念熙和苏晓则去学校对接童伴服务队的场地,校长一口答应把闲置的活动室腾出来,还提供了桌椅和图书。
三天后的周六清晨,社区平等守护小组的第一次正式活动拉开帷幕。童伴服务室里,小陈正带着十几个孩子组装简易机器人,江暖暖举着刚拼好的粉色机器人欢呼:“陈叔叔,你看!女孩子也能拼得又快又好!”小陈笑着竖起大拇指:“那当然,你的动手能力比好多男孩子都强!”
隔壁的居民活动室里,王军医正给老人们讲高血压防治知识。林晚星端着热水挨个儿递过去,江哲则在一旁帮行动不便的张大爷记录注意事项。“江老哥,你们这服务真是太及时了!”张大爷拉着他的手,“我儿子在外地,平时想量个血压都得跑老远,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问专家。”
平等宣传队的进展却没那么顺利。李姐敲开二单元三楼的门,刚说明来意,男主人就皱起了眉:“性别平等?我家闺女就该学跳舞画画,学什么足球篮球,疯疯癫癫的像什么样子。你们别来瞎掺和了。”门“砰”地一声关上,李姐委屈地瘪了瘪嘴。
江念熙正好路过,看出了她的沮丧,轻声安慰:“刘教授说过,改变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咱们先从孩子入手,上次平等周活动里,他家孩子朵朵不是特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