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瑾要召集所有陪嫁商铺掌柜带账本过府的消息,如同在沈府看似平静的死水下投入了一块巨石,激起的涟漪与暗涌迅速扩散至府外,在各处产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与惶恐。
消息是次日一早由钱账房亲自安排可靠人手分头通知的。这位老账房在传达命令时,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为难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,但面对手持沈忠私印和展现出不容置疑威势的顾瑾,他不敢有丝毫怠慢,只能硬着头皮执行。
接到通知的掌柜们反应各异,如同被惊扰的蚁群。一些经营着规模较小、油水不多的铺子的掌柜,虽感突然,但自忖账目还算干净,倒也不算太慌;更多人则是心生忐忑,联想到近日沈府发生的剧变、王芸熙的倒台以及沈枫的流放,敏锐地嗅到了山雨欲来的危险气息;而如锦绣绸缎庄赵掌柜、玲珑珍宝阁孙账房、百味楼钱管事这般心中有鬼、牵扯颇深的,接到消息后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坐立难安。赵德昌第一时间便紧闭房门,写了张字条命心腹伙计从后门送出;孙有才则在账房里来回踱步,唉声叹气,时不时擦着额头的冷汗;钱管事则悄悄去了丰裕粮行,与那粮行老板密谈良久。
无论底下如何暗流涌动,恐慌的信息如何传递,第三日巳时初,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一刻钟,栖梧苑那间临时充作“公堂”的东厢房外,已陆续聚拢了十余人。他们大多穿着体面的绸缎长衫,年龄在三十到五十岁不等,一个个低眉顺眼,互相之间用眼神无声地交流着,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闷雷,无人高声喧哗,只有细碎的脚步声和偶尔压抑的咳嗽声。
顾瑾并未提前出现。她稳坐内室,隔着门帘,听着秋葵脚步轻盈地走进来,低声禀报外面的情况。
“小姐,人差不多到齐了。赵掌柜和孙账房都到了,赵掌柜看着还算镇定,站在人群前侧,双手交叠放在身前,眼神却时不时若有所思地瞟向院门方向;孙账房脸色有些发白,站在靠后的位置,不停地用袖子擦拭着根本没有汗的额头,眼神飘忽。百味楼的钱管事也来了,缩在人群角落里,低着头,双手紧张地搓动着,看不清表情。”
顾瑾微微颔首,端起手边温度刚好的清茶,轻轻呷了一口,神色平静无波,仿佛外面聚集的不是一群心怀鬼胎的掌柜,而只是寻常的草木。她在等,等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,既要给足他们心理压力,让他们在等待中不断发酵内心的恐惧与猜测,也要维持自身不容挑衅的威严与掌控感。
巳时正,沈府角楼报时的钟声悠远传来,清晰地回荡在栖梧苑上空。
顾瑾放下茶盏,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略显素净却用料极为考究、剪裁无比合体的月华裙,裙摆上用银线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,行动间流光内蕴,低调而高贵。她对侍立一旁的沈澈和秋葵道:“我们出去。”
房门被秋葵轻轻拉开,发出细微的“吱呀”声。
当顾瑾的身影出现在东厢房门口时,外面等候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,空气中仿佛响起一片无声的抽气声。少女身姿挺拔如修竹,步履从容似闲庭信步,明明年纪不大,面容尚带几分未脱的青涩,但那双沉静如古井寒潭的眸子淡淡扫视过来时,却带着一种与年龄截然不符的洞察力与无形威压,仿佛能穿透一切虚伪的皮囊,直抵人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。
她并未立刻说话,目光缓缓从在场每一个掌柜脸上掠过,如同最精准的刻刀,将他们的神色——有好奇张望,有不屑一顾,有忐忑不安,也有如赵德昌般强自维持的镇定——一一刻入脑中。
沈澈紧随其后,少年面容冷峻,薄唇紧抿,眼神锐利如鹰隼,默默地站在顾瑾身侧偏后的位置,手按在腰间并未出鞘的短剑剑柄上,如同一尊沉默而忠诚的守护神,无声地增强了顾瑾不容侵犯的气势。
顾瑾走到主位前,那是一张铺着靛蓝色锦缎的太师椅,她并未立刻坐下,而是转身,面向众人,声音清越,不高不低,却如同玉磬轻敲,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,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:
“诸位掌柜,今日劳烦大家拨冗前来,辛苦了。”
开场白客气而疏离,带着一种上位者天然的矜持。众人纷纷躬身还礼,口称“不敢”、“二小姐言重”、“份内之事”,声音参差不齐,透着小心。
顾瑾没有与他们多做无谓的寒暄,直接切入主题,语气平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,每一个字都敲在众人的心弦上:“想必诸位都已知晓,父亲已允准我,暂时接管整理先母慕容夫人的嫁妆产业,厘清历年账目,以安亡母在天之灵,亦是对沈府、对慕容家有个明确的交代。”
她顿了顿,目光再次缓缓扫过众人,注意到站在前面的赵德昌眼皮几不可察地垂了一下,而人群中的孙有才则肩膀几不可察地瑟缩了一瞬。
“今日请诸位带账册前来,便是要正式开始此项工作。”顾瑾继续说道,声音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,“先母嫁妆,乃慕容家所赠,是她的体己,更是沈府与慕容家往日情谊的见证。这些产业经营得好坏,账目是否清晰明白,不仅关乎沈府声誉,也关乎……诸位的身家与前程。”
她的话点到为止,没有疾言厉色,但那“前程”二字,却像一根烧红的针,精准地刺入了某些人最敏感的神经。人群中响起几声细微的吸气声。
“现在,请诸位将带来的账册,依次呈上。”顾瑾终于在主位坐下,姿态优雅,对侍立一旁的秋葵微微颔首。
秋葵会意,上前一步,声音清脆而不失威严:“请各位掌柜按顺序,将账册呈予小姐过目。需报上铺名、掌柜姓名,以及所呈账册涵盖年份。”
掌柜们互相看了看,眼神交换着犹豫与推诿,一时无人敢率先上前。场面再次陷入一种尴尬而紧张的凝滞,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衬托着室内的死寂。
顾瑾也不催促,只是伸出纤长白皙的手指,端起手边刚换上的热茶,用青瓷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在水面的碧绿茶叶,发出细微而清脆的瓷器碰撞声。“叮……叮……”这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被无限放大,一下下,仿佛不是敲在杯沿,而是直接敲在众人紧绷的心弦上。
终于,一个年纪约莫五旬、头发花白、经营着一家名为“文渊阁”的笔墨铺子的老掌柜李守拙,深吸了一口气,似乎下定了决心,率先抱着几本略显陈旧的账册走上前来,恭敬地弯腰,将账册举过头顶:“二小姐,小人是‘文渊阁’掌柜李守拙,呈上本铺近三年总账、明细账各一套,请二小姐过目。”
“有劳李掌柜。”顾瑾语气温和了些许,对秋葵示意。秋葵上前接过账册,转呈给顾瑾。顾瑾随手翻开最上面一本的中间一页,目光快速扫过几行记录,指尖在一处墨迹上停留一瞬,随即合上,轻轻放在身旁另一张空置的茶几上,“李掌柜且稍候。”
有了李守拙这个老实人开头,后面的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,便陆续跟上。“汇丰粮行掌柜周福,呈上近三年账册……”、“陈记木器行掌柜陈实,呈上账册……”……掌柜们依次上前,报上名号,呈递账册。顾瑾皆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,接过,略翻几页,目光敏锐地捕捉着可能存在的异常笔迹或不合常理的数目,但表面不动声色,随即放置一旁,神色始终平静如水,让人窥探不出丝毫喜怒,更添高深莫测。
轮到玲珑珍宝阁时,那位瘦高、眼神活络的孙账房抱着几本装订整齐的账册,脚步有些虚浮地走上前,声音带着一丝压制不住的颤抖,险些咬到自己的舌头:“二……二小姐,小……小人是玲珑珍宝阁账房孙有才,呈……呈上近三年总账、明细账,请……请您过目。”
顾瑾接过秋葵转递来的账册,这一次,她没有立刻放下。她的指尖在那质地普通、与府中制式无异的蓝色布面封皮上轻轻划过,心中已然确定这绝非小莲所见的那本精致“阴账”,而是经过处理的“阳账”。但只要动过手脚,必然存在无法完全抹平的漏洞。她的目光如同无形的探针,落在孙有才那不断闪烁、始终不敢与她对视、写满了心虚的眼睛上,语气平淡地开口,仿佛只是随口一问:
“孙账房,我听闻珍宝阁生意一向不错,京中不少达官贵人都
消息是次日一早由钱账房亲自安排可靠人手分头通知的。这位老账房在传达命令时,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为难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,但面对手持沈忠私印和展现出不容置疑威势的顾瑾,他不敢有丝毫怠慢,只能硬着头皮执行。
接到通知的掌柜们反应各异,如同被惊扰的蚁群。一些经营着规模较小、油水不多的铺子的掌柜,虽感突然,但自忖账目还算干净,倒也不算太慌;更多人则是心生忐忑,联想到近日沈府发生的剧变、王芸熙的倒台以及沈枫的流放,敏锐地嗅到了山雨欲来的危险气息;而如锦绣绸缎庄赵掌柜、玲珑珍宝阁孙账房、百味楼钱管事这般心中有鬼、牵扯颇深的,接到消息后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坐立难安。赵德昌第一时间便紧闭房门,写了张字条命心腹伙计从后门送出;孙有才则在账房里来回踱步,唉声叹气,时不时擦着额头的冷汗;钱管事则悄悄去了丰裕粮行,与那粮行老板密谈良久。
无论底下如何暗流涌动,恐慌的信息如何传递,第三日巳时初,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一刻钟,栖梧苑那间临时充作“公堂”的东厢房外,已陆续聚拢了十余人。他们大多穿着体面的绸缎长衫,年龄在三十到五十岁不等,一个个低眉顺眼,互相之间用眼神无声地交流着,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闷雷,无人高声喧哗,只有细碎的脚步声和偶尔压抑的咳嗽声。
顾瑾并未提前出现。她稳坐内室,隔着门帘,听着秋葵脚步轻盈地走进来,低声禀报外面的情况。
“小姐,人差不多到齐了。赵掌柜和孙账房都到了,赵掌柜看着还算镇定,站在人群前侧,双手交叠放在身前,眼神却时不时若有所思地瞟向院门方向;孙账房脸色有些发白,站在靠后的位置,不停地用袖子擦拭着根本没有汗的额头,眼神飘忽。百味楼的钱管事也来了,缩在人群角落里,低着头,双手紧张地搓动着,看不清表情。”
顾瑾微微颔首,端起手边温度刚好的清茶,轻轻呷了一口,神色平静无波,仿佛外面聚集的不是一群心怀鬼胎的掌柜,而只是寻常的草木。她在等,等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,既要给足他们心理压力,让他们在等待中不断发酵内心的恐惧与猜测,也要维持自身不容挑衅的威严与掌控感。
巳时正,沈府角楼报时的钟声悠远传来,清晰地回荡在栖梧苑上空。
顾瑾放下茶盏,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略显素净却用料极为考究、剪裁无比合体的月华裙,裙摆上用银线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,行动间流光内蕴,低调而高贵。她对侍立一旁的沈澈和秋葵道:“我们出去。”
房门被秋葵轻轻拉开,发出细微的“吱呀”声。
当顾瑾的身影出现在东厢房门口时,外面等候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,空气中仿佛响起一片无声的抽气声。少女身姿挺拔如修竹,步履从容似闲庭信步,明明年纪不大,面容尚带几分未脱的青涩,但那双沉静如古井寒潭的眸子淡淡扫视过来时,却带着一种与年龄截然不符的洞察力与无形威压,仿佛能穿透一切虚伪的皮囊,直抵人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。
她并未立刻说话,目光缓缓从在场每一个掌柜脸上掠过,如同最精准的刻刀,将他们的神色——有好奇张望,有不屑一顾,有忐忑不安,也有如赵德昌般强自维持的镇定——一一刻入脑中。
沈澈紧随其后,少年面容冷峻,薄唇紧抿,眼神锐利如鹰隼,默默地站在顾瑾身侧偏后的位置,手按在腰间并未出鞘的短剑剑柄上,如同一尊沉默而忠诚的守护神,无声地增强了顾瑾不容侵犯的气势。
顾瑾走到主位前,那是一张铺着靛蓝色锦缎的太师椅,她并未立刻坐下,而是转身,面向众人,声音清越,不高不低,却如同玉磬轻敲,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,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:
“诸位掌柜,今日劳烦大家拨冗前来,辛苦了。”
开场白客气而疏离,带着一种上位者天然的矜持。众人纷纷躬身还礼,口称“不敢”、“二小姐言重”、“份内之事”,声音参差不齐,透着小心。
顾瑾没有与他们多做无谓的寒暄,直接切入主题,语气平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,每一个字都敲在众人的心弦上:“想必诸位都已知晓,父亲已允准我,暂时接管整理先母慕容夫人的嫁妆产业,厘清历年账目,以安亡母在天之灵,亦是对沈府、对慕容家有个明确的交代。”
她顿了顿,目光再次缓缓扫过众人,注意到站在前面的赵德昌眼皮几不可察地垂了一下,而人群中的孙有才则肩膀几不可察地瑟缩了一瞬。
“今日请诸位带账册前来,便是要正式开始此项工作。”顾瑾继续说道,声音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,“先母嫁妆,乃慕容家所赠,是她的体己,更是沈府与慕容家往日情谊的见证。这些产业经营得好坏,账目是否清晰明白,不仅关乎沈府声誉,也关乎……诸位的身家与前程。”
她的话点到为止,没有疾言厉色,但那“前程”二字,却像一根烧红的针,精准地刺入了某些人最敏感的神经。人群中响起几声细微的吸气声。
“现在,请诸位将带来的账册,依次呈上。”顾瑾终于在主位坐下,姿态优雅,对侍立一旁的秋葵微微颔首。
秋葵会意,上前一步,声音清脆而不失威严:“请各位掌柜按顺序,将账册呈予小姐过目。需报上铺名、掌柜姓名,以及所呈账册涵盖年份。”
掌柜们互相看了看,眼神交换着犹豫与推诿,一时无人敢率先上前。场面再次陷入一种尴尬而紧张的凝滞,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衬托着室内的死寂。
顾瑾也不催促,只是伸出纤长白皙的手指,端起手边刚换上的热茶,用青瓷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在水面的碧绿茶叶,发出细微而清脆的瓷器碰撞声。“叮……叮……”这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被无限放大,一下下,仿佛不是敲在杯沿,而是直接敲在众人紧绷的心弦上。
终于,一个年纪约莫五旬、头发花白、经营着一家名为“文渊阁”的笔墨铺子的老掌柜李守拙,深吸了一口气,似乎下定了决心,率先抱着几本略显陈旧的账册走上前来,恭敬地弯腰,将账册举过头顶:“二小姐,小人是‘文渊阁’掌柜李守拙,呈上本铺近三年总账、明细账各一套,请二小姐过目。”
“有劳李掌柜。”顾瑾语气温和了些许,对秋葵示意。秋葵上前接过账册,转呈给顾瑾。顾瑾随手翻开最上面一本的中间一页,目光快速扫过几行记录,指尖在一处墨迹上停留一瞬,随即合上,轻轻放在身旁另一张空置的茶几上,“李掌柜且稍候。”
有了李守拙这个老实人开头,后面的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,便陆续跟上。“汇丰粮行掌柜周福,呈上近三年账册……”、“陈记木器行掌柜陈实,呈上账册……”……掌柜们依次上前,报上名号,呈递账册。顾瑾皆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,接过,略翻几页,目光敏锐地捕捉着可能存在的异常笔迹或不合常理的数目,但表面不动声色,随即放置一旁,神色始终平静如水,让人窥探不出丝毫喜怒,更添高深莫测。
轮到玲珑珍宝阁时,那位瘦高、眼神活络的孙账房抱着几本装订整齐的账册,脚步有些虚浮地走上前,声音带着一丝压制不住的颤抖,险些咬到自己的舌头:“二……二小姐,小……小人是玲珑珍宝阁账房孙有才,呈……呈上近三年总账、明细账,请……请您过目。”
顾瑾接过秋葵转递来的账册,这一次,她没有立刻放下。她的指尖在那质地普通、与府中制式无异的蓝色布面封皮上轻轻划过,心中已然确定这绝非小莲所见的那本精致“阴账”,而是经过处理的“阳账”。但只要动过手脚,必然存在无法完全抹平的漏洞。她的目光如同无形的探针,落在孙有才那不断闪烁、始终不敢与她对视、写满了心虚的眼睛上,语气平淡地开口,仿佛只是随口一问:
“孙账房,我听闻珍宝阁生意一向不错,京中不少达官贵人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