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出门买蜂窝煤-《惊!末世来了,我靠快递车苟活》

  武晚晚可没把自家老爸那所谓“冻一冻更健康”的建议当回事儿。

  这天儿都不正常,他那套理论肯定也不适用!

  就方才那么一小会儿功夫,她不过是抱着被子爬了个楼梯而已,结果呢?整个人就已经被冻得手脚冰凉,还不停地打着寒颤。

  没办法,谁叫她天生就是个超级怕冷的体质呢。

  这不,此刻厚厚的棉被严严实实地裹在身上,屋内的空调更是一刻不停歇地运转。

  如此温暖舒适的环境,使得武晚晚这一觉睡得那叫一个深沉。

  一旁的曼曼胖嘟嘟、圆滚滚的,搂在怀里软乎乎的,手感简直好到爆。

  武晚晚抱着这个小丫头睡觉,就好似拥着一个会自动发热的暖宝宝一般,别提有多么惬意了。

  就在这样宁静祥和的氛围中,清晨的第一缕光悄然透过窗户洒进床上。

  然而,打破这份宁静的却是武晚晚的老妈——武丹花女士。

  只见她风风火火地冲进房间,低呼着:“晚晚!晚晚!赶快给我起床啦!”

  随着武丹花的出现,房门大开,一股寒冷刺骨的冷风瞬间趁虚而入,毫不留情地钻进了房间。

  武晚晚只觉得头皮猛地一紧缩,凉意顺着头皮迅速传遍全身。

  她想也不想,条件反射般地一把扯过被子,将自己那颗光秃秃的小脑袋紧紧捂住。

  然后,从被窝深处传出一道懒洋洋且带着些许闷气的声音:“妈!您这是干啥呀!能不能让人好好睡个觉嘛!”

  面对女儿的抱怨,武丹花可不管不顾,依旧催促道:“晚晚!外面开始下雪啦!赶快起来!”

  听到这话,武晚晚连眼睛都懒得睁开,依旧迷迷糊糊、有气无力地嘟囔道:

  “下就让它下呗!反正又不耽误我睡觉……您就行行好,让我再多睡一会儿吧……”

  说罢,她便翻了个身,想要继续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之中。

  “晚晚!电视上说,这是有史以来咱们这里冬季的最低气温!冬季的!今天最高气温才零下八度!你敢信吗?八月十五还没过呢!”

  武丹花强调道。

  “那又怎样?我就算现在起来,咱店里也没生意,它该冷还得冷啊,我起来能干啥?!”

  武晚晚掀开被子,露出小脸来,耷拉着眼皮无奈的嚷嚷。

  “你先下去吃点东西!你爸做了豆浆油饼,吃完趁着雪不大,赶紧和你爸出去拉蜂窝煤!!”

  “唉!”

  武晚晚认命般的叹口气。

  自己家这小院子好是好,就是安装暖气不太方便。

  “妈,你是怕停电?”

  “哎呀,那可不嘛!你是不知道!电视上说得玄之又玄,什么提前进入冬季,又说有暴雪蓝色预警的,我就是以防万一嘛。”

  张丹花说完就急匆匆下去了,“别叫醒曼曼啊,让她再多睡会儿!小孩睡觉多长脑子呢~”

  武晚晚:“……”

  她极不情愿地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,快速地穿上秋衣秋裤,毛衣加绒裤。又套了一件快递三轮之前送来的黑金鹅绒服。

  下楼后,她看到爸爸正站在餐桌旁喝着豆浆。热气腾腾的烟气没两下就不见了。

  她赶忙一屁股坐下,咬了一口外酥里嫩的油饼,又喝了一口热豆浆,感觉胃里很是妥帖。

  吃完饭后,她跟着老爸出门。

  一人手里揣着一把折叠迷你水果刀。

  ——防身。

  这是有丧尸后,他们第一次出门,少说半个多月了。

  外面的雪还没有积住,整个街道安静的出奇。

  父女俩坐在快递三轮车上,快速朝着卖蜂窝煤的地方开去。

  途中,除了自家面店门口那根杆子,他们竟然没有再看见一根避丧杆!

  “爸,这是没丧尸了?所以都拆了?”

  武晚晚越开越害怕,眼睛左右看着,心脏也不自觉突突直跳。

  早知道,她就揣把菜刀出来了!

  好在,今早三轮车给她送了两袋鲜红的辣椒面还在车厢。实在不行,也能用来当武器使。

  路上一个人也没有,在张福生的指引下,他们来到卖放蜂窝煤的小作坊。

  对开的绿色大铁门用铁链捆着,只留了可供一人钻进钻出的空间。

  “晚晚,你坐这儿等着,爸先进去问问。”

  张福生跳下车,朝女儿交代道。

  “不行,爸,咱还是一起进去吧!我力气比你大。”

  武晚晚意有所指,匆忙把那二斤辣椒面拿出来,一人一密封袋,塞进口袋。

  “你什么时候准备的?”张福生纳闷的问道。

  “哎呀,您别管那么多了!揣兜,防身当武器!”

  武晚晚说完,给三轮车轮子又上了一个U形锁,这才小心翼翼率先钻进铁门。

  张福生紧随其后。

  里面乱糟糟的一大片,到处都是纸箱皮易拉罐啤酒瓶还有垃圾。

  不像个作坊,倒像一个废品回收站。

  “爸,你确定是在这里买蜂窝煤?”

  “就是这儿!刘老三冬季卖煤,其他时候就做回收废品!”

  “呵!那哪个是他的副业啊?”

  武晚晚说完,捡起地上的一个生满锈渍的铁圈。

  这个玩意看着不大,可上手贼沉。

  “晚晚,你捡那个干嘛?”

  “防身啊。爸,你把你脚旁边那根变形的短钢筋也捡起来啊!”

  张福生无奈点点头,心道女儿这是害怕呢,他顿时捡起钢筋条,快步走到了闺女前面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