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edg的决策-《英雄联盟:一年大满贯,惊为天人》

  在英雄联盟这款游戏中,下路是独一无二的双人线。

  ADC和辅助的个人实力固然是基础,但两者之间的化学反应与默契配合,往往比单纯的操作堆砌更为重要。

  一个顶级的ADC配上一个风格迥异的辅助,很可能非但不能产生“1 1>2”的效果,反而会因为思路、节奏、习惯的不同而相互拖累,打出“1 1<2”的尴尬局面。

  林耀目前所展现出来的能力,优点和缺点都同样突出,堪称极度偏科。

  他拥有近乎“规则级”的技能命中率,能提供无与伦比的对线压制力和控制稳定性。

  然而他在视野布控、游走时机、团战站位、大局观等辅助的通用技能上,却显得异常稚嫩,甚至达不到高端rank的平均水准。

  这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难题:想要为他找到一个“互补”的ADC,难度极高。

  这个ADC不仅需要拥有顶级的个人操作能力,以保证在林耀分心(或无力)提供全方位保护时能够自保并输出;更需要拥有极强的游戏理解和大局观,能够在高强度比赛中,分出一部分精力像指挥官一样,实时指导林耀何时该做什么,弥补他意识上的短板;甚至还需要有包容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能力,去适应这位极度特化、优缺点都极其鲜明的搭档。

  现实是残酷的。

  职业赛场上,有几个ADC能在世界赛级别的对抗中,一边专注于极致的补刀、换血、走位和输出计算,一边还能像保姆一样时刻提醒辅助插眼、站位、游走?

  不怕自己一个分心,操作变形,导致团战输出不足,成为队伍的罪人?

  这种事情,经过无数网友和圈内人的讨论,已经逐渐形成了共识:能够完美发挥林耀极致对线能力,同时又能补足他所有缺点的ADC,以及一个愿意并且有能力围绕这样一套“非常规核弹”下路来构建战术体系的团队……

  这一切的条件都太过苛刻,实现的难度堪比登天。

  即使退一万步,假设真的有俱乐部拥有这样的ADC和战术储备,那么问题又来了:人家凭什么要为你一个一场职业比赛都没打过的新人,进行如此巨大的战术倾斜和资源投入?

  凭你是天才?

  职业赛场上,哪一个选手不是从天才少年过来的?

  你一场职业比赛的表现都没有证明过,就要求队伍以你为核心,让久经沙场的明星选手来适应你、辅佐你、甚至“教导”你?

  这听起来何其荒谬!

  “啊呸!”

  这或许是许多圈内人听到这种想法后的第一反应。

  职业电竞是残酷的名利场,信任和地位需要靠实打实的战绩来赢得,而不是仅仅依靠rank中的高光集锦。

  ……

  茂凯突然询问:“抛开队伍问题不谈,单纯从游戏体验上来说,你和Uzi一起打游戏,是什么感觉?”

  林耀和uzi打过很多场,早已熟悉了。

  uzi愿意配合他,主动减弱一部分极限操作,分出一部分宝贵的精力来指挥和教导自己。

  自己则用那种近乎变态的技能命中率,弥补了uzi因分心而可能损失的对线压制力,两人形成了一种奇特的互补。

  林耀简单地回复了三个字:“很不错。”

  两个对线打崩了对面,拿到巨大优势,进入到他们不适合的中期,在职业联赛或许会出现问题,面对各个高手玩家,一点问题都没有,可以轻松赢下游戏。

  茂凯的回复同样言简意赅:“嗯。”

  对话就在这里戛然而止。

  ……

  edg俱乐部,茂凯结束与林耀的QQ对话。

  他转过身,经理、分析师、其他助教乃至一些核心工作人员都已聚集,显然在密切关注着这次接触。

  茂凯深吸一口气,率先打破了沉默,做最后的确认:“我再重复并强调一次,经过对我们收集的信息,林耀之前发布的所有视频以及今天直播录像的反复分析,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情。”

  “林耀,拥有毋庸置疑的、足以登上LPL职业联赛赛场的实力,更重要的是,他拥有着成长为现象级超级明星的恐怖潜力。即便我们队伍现在没有任何问题,签下他也应该是最优先级的决策。对于这个结论,大家还有异议吗?”

  “没有!”房间内的众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。

  这个判断并非edg一家之言,几乎是所有顶级俱乐部分析师们得出的共识。

  林耀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技能精度,百分百命中率,是一种巨大的战略价值。

  茂凯将话题转向队伍当前的困境:“那么,我们当前的困境,ADC选手在内部分析中,各项数据出现波动并且下滑,如果不出意外,他没有办法调整回来的话,夏季赛很可能会出现问题。”

  战队经理接过话头:“我的意见很明确。为了队伍的成绩,为了世界赛的名额,哪个选手出现意外,如果能够换掉,那么哪怕比赛打到一半,也要换掉。”

 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,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。

  答案呼之欲出。

  有人提出那个大胆的、几乎有些疯狂的设想:“既然这样……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,把uzi和林耀,一起买过来?”

  所有人眼睛都亮起来,又同时陷入更深的思考。

  这个想法太大胆,太颠覆,但也……太诱人了。

  它似乎完美地契合所有的需求,却又伴随着无数的风险和未知。

  会议的重点,瞬间从“要不要林耀”,转向了“要不要uzi 林耀”这个更具爆炸性的命题上。

  签约林耀: 这一点几乎毫无争议。

  签下他,只有好处,几乎没有坏处。

  即便他暂时无法适应最高强度的比赛,其独特的天赋也极具研究和战术价值,是一笔稳赚不赔的顶级投资。

  他是纯粹的未来资产。

  签约uzi,那可完全不一样。

  uzi这个名字,在LPL乃至全球电竞圈,都不仅仅代表一名选手,更是一个巨大的符号,承载着无上的荣耀、极致的期待,也伴随着无尽的争议和巨大的压力。

  只是围绕在uzi身上的舆论风波,就足以让俱乐部陷入动荡里面。他的粉丝群体和黑粉群体都同样庞大,每一场比赛都会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。

  一旦赛场上的成绩不如预期,哪怕只是一两场的失利,俱乐部所承受的将不只是普通的舆论批评,而是排山倒海般的、足以吞噬一切的巨大压力。

  那就不只是动荡,而是切切实实对俱乐部品牌、对队员心态的巨大伤害。

  uzi的回归,注定会将EDG推向整个联赛流量风暴的最中心,成绩好则万众拥戴,成绩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。这是一场豪赌。

  至于利益?

  自然不用多说。

  仅仅是‘uzi复出加盟edg’这个消息本身带来的巨大流量,能够让赞助商满意,让商业价值飙升好几个档次,让整个俱乐部上下‘吃一个饱’。

  如果uzi他真的还能打,重现巅峰期十成,不,哪怕只有八成的统治力,那么也将在LPL众多下路中占据很高的名次。

  风险和收益同样巨大。

  edg要做出选择。

  经理拍板做决定:“林耀那里,可以开价了。uzi这边,嗯,试着探探口风,同时给选手们露个底,一点点试探,如果战队成绩真的不好,那么……以后再说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