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第一次特战化的作战-《当兵:从军校毕业下基层开始!》

  另一边,红方149旅的临时阵地上。

  车侦连的通讯兵兴奋地向侦察营长赵擂报告,“营长!我们打下来一架蓝军的无人机!”

  “干得漂亮!”赵擂一听,顿时乐了,“妈的,还真以为我们是摆设呢?”

  “通知下去,让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,这蓝军的无人机肯定不止一架!”

  “把我们的侦察设备都给我开足马力,再有苍蝇蚊子飞过来,照样给它打下来!”

  “是!”

  通讯兵领命而去。

  阵地上的红军战士们闻讯,士气高涨,一个个摩拳擦掌,更加卖力地调试着各种侦察和防空设备,恨不得把整个天空都罩起来。

  赵擂心中得意,心想蓝军旅也不过如此嘛,还想在他们149旅面前玩高科技渗透?门儿都没有!

  ……

  蓝军旅,武装侦察连。

  胡向和谭建林刚刚接到指挥部的最新通报。

  “参谋长刚刚同意了我们的‘特战化’作战方案,情况不容小觑。”胡向看着谭建林。。

  “无人机在T57区域坠落,初步判断,那里可能是红军的一个重要节点。”

  谭建林看着无人机传过来的图像,将那几帧画面进行锐化和对比度调整。

  很快,一些细节逐渐清晰起来。

  “连长,你看这里。”

  谭建林指着图像的边缘。

  “这是履带印,而且不止一条。”

  “还有这里,这个轮廓,很像是车载雷达天线的一部分,虽然被伪装网盖住了大半。”

  胡向的眼睛一亮。

  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
  “如果我没猜错,T57高地附近,很可能就是149旅的车载侦察分队,或者至少是一个重要的技术侦察节点。”

  胡向赞许地点点头。

  “有道理!”

  “上级的命令是让我们摸过去看看,如果真是他们的宝贝疙瘩,那咱们就给他来个狠的!”

  “出发!”

  “是!”

  运兵车在夜色中疾驰,车厢内有些颠簸。

  战士们都显得很兴奋。

  这是他们侦察连第一次以“特战化”的面貌执行任务,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,想干出点名堂。

  “都检查一下自己的装备,别到时候掉链子。”谭建林提醒着战士们。

  随后他自己和胡向凑在一起,看着平板电脑上无人机失联前最后传回的模糊画面。

  “数量不少,很可能是一个连级规模的侦察力量集结点....”

  谭建林有些跃跃欲试,“这是送上门来的肥肉啊!”

  ……

  红方149旅侦察营指挥车内。

  赵擂刚刚听取了各哨位的汇报。

  一切正常。

  “营长,我们是不是需要转移一下阵地?蓝军的无人机被打下来了,他们肯定会派人过来侦察的。”一个参谋有些担忧地说道。

  赵擂摆了摆手,“转移什么?他们蓝军现在估计连我们的主力在哪都没摸清楚呢。”

  “再说了,我们这可是车侦连,机动性这么强,他们敢派小股部队过来送死?”

  赵擂嗤笑一声,“就算他们真敢来,我们这么多双眼睛盯着,还能让他们摸到跟前不成?”

  “命令下去,除了一号侦察车保持无线电静默侦听,其他人轮流休息。”

  “养足精神,明天有的是硬仗要打。”

  赵擂打了个哈欠,显然有些困了。

  在他看来,蓝军那帮小子,充其量也就是在他们外围骚扰一下,绝对不敢深入到他们车侦连这种核心单位的附近。

  夜色愈发浓重。

  谭建林带着武侦连的战士们,悄无声息地接近了T57区域。

  每个人的脸上都涂着厚厚的迷彩,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。

  谭建林打了个手势,队伍立刻停下。

  他举起夜视望远镜,仔细观察着前方。

  远处,隐约可见几个模糊的黑影,应该是红军的车辆。

  “副连长,发现暗哨。”一个眼尖的战士压低声音报告。

  “方位?”谭建林接着问。

  战士报出了方位和大致距离。

  谭建林点了点头,再次举起望远镜确认。

  果然,在预定路线的侧翼,一个几乎与灌木丛融为一体的单兵掩体,若隐若现。

  如果不是仔细观察,根本不可能发现。

  他缓缓放下望远镜,对着身后的四个战士招了招手。

  那四个战士立刻会意,悄无声息地脱离了队伍。

  那四个战士默契十足,交替掩护,一点点朝着暗哨的方向摸去。

  其中一个战士举起微光夜视望远镜,仔细观察着目标的位置,以及周围可能存在的陷阱或者协同哨位。

  确认安全后,他打了个手势。

  四人立刻压低身体,草叶的摩擦声被夜风完美地掩盖。

  他们选择的路线极为刁钻,完美地利用了地形的起伏和植被的阴影,成功绕到了那个单兵掩体的后方。

  暗哨似乎对自己的隐蔽非常有信心,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。

  四名战士在掩体后方不足五米的地方停下,交换了一个眼神。

  就是现在!

  几乎在同一瞬间,四道黑影猛地从草丛中跃起,一人一只脚,精准地踩在了暗哨的肩膀上,巨大的力量直接将猝不及防的暗哨死死按在掩体里。

  其中一人更是顺势下压,用膝盖顶住了暗哨的后脑,迫使其头部狠狠撞向地面。

  “唔!”

  暗哨发出一声闷哼,本能地想要抬头反抗。

  然而,另一名战士早已预判了他的动作,在他抬头的瞬间,手臂便锁住了他的喉咙,猛地向下一压。

  与此同时,另外两名战士也已到位,一人迅速抽出早就准备好的三角巾,粗暴地塞进了暗哨的嘴里,另一人则反剪其双手,用束缚带捆了个结结实实。

  整个捕俘过程配合默契,从跃起到制服,前后不过五秒钟。

  那名暗哨连发出警报的机会都没有,喉咙受到重创,只能发出“嗬嗬”的痛苦声响,眼球因为缺氧和剧痛而暴突。

  谭建林在后方通过夜视望远镜将一切尽收眼底,他打了个手势,大部队继续悄无声息地向前推进。

  接下来的路途并不平坦。

  他们又接连遭遇了两波暗哨。

 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,战士们的配合更加娴熟,解决起来也更加干脆利落。

  甚至还遇到了一队三人组成的流动哨。

  谭建林亲自带队,利用夜色和地形的掩护,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,同样是无声解决。

 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。

  当他们终于抵达T57高地核心区域外围时,已经是凌晨三点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