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 天下公敌-《多子多福: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》

  兵败如山倒。

  铁浮屠的覆灭,彻底击垮了司马景大军的士气。

  那些原本对朝廷精锐抱着绝对信心的士兵们,望着远处那片钢铁坟场,眼中恐惧毕露。

  “连铁浮屠都败了......”

  “那些怪物一样的武器......”

  “我们根本打不过他们!”

  恐慌在军中蔓延。前线攻城部队开始零星溃逃,司马景声嘶力竭弹压,甚至亲手斩杀数名逃兵,仍是杯水车薪。

  “全线撤退!”

  司马景终于咬牙下达了这道屈辱命令。

  志在必得的围城大战,就此草草收场。

  ......

  洛京城头,李敢望着敌军败退的狼狈身影,兴奋得浑身颤抖。

  “大都护!敌军士气已溃,正是追击良机!末将愿率三千骑兵追杀,定能重创司马景主力!”

  王平也急切请战:“此时不趁胜追击,更待何时?”

  其他将领纷纷附和,个个摩拳擦掌,恨不得立即冲下城去,将司马景的十五万大军斩尽杀绝。

  然而,顾长生却摆手示意。

  “穷寇莫追。”

  他声音平静,却透着不可违逆的威严。

  “我军新胜,但人困马乏,且兵力处于绝对劣势。打扫战场,收拢俘虏,巩固城防才是首要任务。”

  李敢不解:“可是大都护,如此良机......”

  “良机?”

  顾长生转身,目光扫过众将。

  “诸位,我们刚刚全歼了三千铁浮屠,但司马景手中还有十二万大军。若是贸然追击,一旦被他们反咬一口,我们的胜利就会变成灾难。”

  他指向城外那片战场。

  “况且,这一战的意义不在于杀了多少敌人,而在于打破了一个神话。从今往后,天下人都知道,铁浮屠并非不可战胜。这比歼灭十万敌军更有价值。”

  众将闻言,纷纷点头称是。

  这份不被大胜冲昏头脑的理智,让秦凌霜眼中闪过敬佩之色,燕倾城更是心中震撼。

  真正的统帅,就应该有这样的气度和眼光。

  ......

  城主府前,一个令所有人震撼的场面正在上演。

  燕倾城率领她麾下所有将领,在府门前单膝跪地。她双手高举着兵符和印信,声音决绝而真诚:

  “自今日起,洛京上下,皆奉大都护为主!”

  身后数百名燕军将校齐声呐喊:“愿为大都护效死!”

  这一刻,燕倾城彻底放下了前朝公主的身份和尊严。

  她明白,复兴大燕已是虚无缥缈的梦想。而追随眼前这个男人,或许能开创一个远胜大燕的崭新未来。

  顾长生接过兵符,神色庄重。

  他没有说什么慷慨激昂的话,只是简单地说道:“从今以后,不分彼此,同为一家。”

  短短八个字,却比任何誓言都更有分量。

  ......

  接下来的数日,顾长生迅速展开了战后重建工作。

  他没有急于称王称霸,而是将重心放在安抚民心上。

  缴获的大量粮草被开仓放粮,分发给城中百姓。那些在战乱中家破人亡的难民,终于有了饱餐一顿的机会。

  顾长生还颁布了一系列减免赋税的法令,并承诺会修缮城中的道路和房屋。

  “大都护真是活菩萨啊!”

  “有了大都护,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!”

  城中百姓对顾长生的崇拜,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感激,几乎到了信仰的程度。

  与此同时,神工营的工匠们开始研究缴获的铁浮屠装备。

  那些精钢铠甲虽然被神臂弓射穿,但材质依然上乘,经过修补后可以重新使用。而铁浮屠的战马,更是千里挑一的良驹。

  顾长生的威望,已从军事统帅升华为洛京之王。

  ......

  消息长了翅膀,飞速传遍天下。

  “顾长生全歼三千铁浮屠”的战报,在各方势力中引起了滔天巨浪。

  南方的楚王看着手中的密报,脸色阴沉如水。

  西边的军阀韩遂更是在府中暴跳如雷:“三千铁浮屠啊!说没就没了?这个顾长生到底是何方神圣?!”

  各地藩王和军阀们突然意识到,一个真正能颠覆整个牌桌的巨擘已经出现。

  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实力,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。

  ......

  京城,司礼监。

  魏忠听完密报,失手打碎了心爱的茶杯。

  茶水混合着瓷片,溅了一地。

  但他顾不上这些,因为内心的恐惧已经占据了全部心神。

  他恐惧的不是司马景的失败,而是顾长生展现出的那种足以颠覆现有权力体系的可怕力量。

  “来人!”

  魏忠声音尖锐。

  “立刻安排,我要面见陛下!”

  很快,养心殿内,魏忠跪在小皇帝面前,声泪俱下:

  “陛下,顾贼已成天下第一大患!三千铁浮屠覆灭,朝廷威信扫地,各地藩王必生异心!”

  小皇帝被吓得脸色发白:“那......那怎么办?”

  “臣建议,立刻诏告天下,将顾长生定为国之首逆,号令各地藩王组建讨逆联盟,共讨之!”

  魏忠的眼中闪过阴狠的光芒。

  “顾贼虽强,但双拳难敌四手。只要天下共讨,必能将其除灭!”

  ......

  另一边,败退路上的司马景,一夜之间头发全白。

  他不再将顾长生看作一个单纯的军事对手,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彻头彻尾的“异端”。

  在给朝廷的血书中,司马景这样写道:

  “顾贼之患,非在兵戈,而在其道。其以工坊之术收拢流民,以格物之学锻造凶器,以平等之言蛊惑人心,此乃刨根之策,欲覆天下之秩序!臣请陛下,号令天下共讨之!”

  字字血泪,句句发自肺腑。

  司马景清楚地意识到,顾长生代表的不仅仅是军事威胁,更是对整个传统秩序的根本冲击。

  ......

  洛京城头,顾长生独自伫立。

  【明镜亦非台】让他能清晰感受到城中百姓对他那近乎信仰的崇拜和敬畏。

  孩子们念叨着他的名字入睡,妇女们在他的画像前烧香,老人们逢人便夸他的功德。

  这种崇拜是力量,但也是沉重的枷锁。

  从这一刻起,他不再是那个只想偏安一隅的赘婿。他的一举一动,都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。

  夜风吹动他的衣袂,也吹动了他心中的沉思。

  前方的路,将更加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