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0章 舆论风暴起-《多子多福: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》

  顾长生将那张写满檄文的宣纸递给赵戈。

  “立刻派快马送往北境,交给苏夫人和云夫人。”

  赵戈接过宣纸,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,整个人当场愣住。

  他虽然是个武将,但也读过几年书。

  这篇檄文,他看得懂。

  也正因为看得懂,才更加震撼。

  “王爷,这......”

  赵戈的声音都在颤抖。

  “这篇檄文若是传出去,恐怕整个江南的士族都要跳起来!”

  “跳起来才好。”

  顾长生笑了。

  “我要的就是让他们跳。跳得越高,摔得越惨。”

  他走到窗边,看着外面漆黑的夜色。

  “除了送往北境,还要在江陵城内张贴。每个城门、每个集市、每个茶楼酒肆,都要贴上。”

  “我要让江陵城的百姓,都看到这篇檄文。”

  赵戈咽了口唾沫。

  “是!”

  他转身就要走,却被顾长生叫住。

  “等等。”

  顾长生从书案上拿起另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公文。

  “这是给苏夫人的密信。让她立刻调动四海商会的所有商队,把这篇檄文带到楚地的每一个州县。”

  “另外,让云夫人组织戏班,把檄文的内容改编成戏文,在各地巡演。”

  “记住,要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,让所有人都能听懂。”

  赵戈接过密信,心中的震撼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。

  王爷这是要掀起一场舆论的风暴!

  “还有。”

  顾长生又补充了一句。

  “让苏夫人多印一些小册子,把我们在北境推行新政的成果都写进去。有图有真相,让百姓自己去看,自己去想。”

  “是!”

  赵戈这次是真的走了。

  他的脚步很快,几乎是用跑的。

  因为他知道,这件事有多重要。

  房间里重新安静下来。

  顾长生却没有休息。

  他又拿起笔,开始写第二份文书。

  这一次,是给秦凌霜的。

  他要让秦凌霜在江陵城内,组织一支专门的宣传队伍。

  这支队伍不需要会打仗,但必须会说话。

  他们要走街串巷,要去茶楼酒肆,要去田间地头。

  用最朴实的语言,把新政的好处,讲给每一个百姓听。

  顾长生写得很快。

  【道心通明】的天赋让他的思维清晰无比。

  每一个字,每一句话,都经过精心设计。

  他要确保这场舆论战,从一开始就占据主动。

  ......

  三天后。

  北境,都护府。

  苏清颜和云梦璃收到了顾长生的密信。

  两人看完信的内容,对视一眼。

  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。

  “夫君这是要......”

  云梦璃喃喃自语。

  “要跟整个江南的士族,打一场舆论战。”

  苏清颜接过话头。

  她的声音很平静,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
  “而且,是一场不见血的战争。”

  云梦璃咬了咬嘴唇。

  “可是,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。万一百姓不信呢?万一士族的反扑更猛烈呢?”

  “那就让他们反扑。”

  苏清颜站起身。

  “夫君既然敢这么做,就一定有把握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全力配合。”

  她走到门口,对着外面喊道。

  “来人!”

  一个商会的管事立刻走了进来。

  “掌事有何吩咐?”

  “立刻召集所有商队的队长,今晚必须到齐。”

  苏清颜的声音不大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  “另外,通知印刷工坊,从现在开始,所有人停下手中的活计,全力印刷这份檄文。”

  “三天之内,我要看到十万份!”

  管事的脸色一变。

  “掌事,十万份......这......这工坊怕是要日夜不停才行。”

  “那就日夜不停。”

  苏清颜冷冷地看了他一眼。

  “做不到,你就别回来见我了。”

  管事打了个哆嗦。

  “是!是!属下这就去办!”

  他转身就跑。

  云梦璃也站了起来。

  “我去组织戏班。”

 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。

  “这次,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,什么才是真正的‘人间道’。”

  两人分头行动。

  整个北境的机器,在这一刻全速运转起来。

  印刷工坊的机器声彻夜不停。

  商队的马车连夜装货。

  戏班的演员们开始排练新戏。

  所有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。

  那就是,把顾长生的檄文传遍整个楚地,甚至传到江南的腹地。

  ......

  七天后,江陵城。

  天刚蒙蒙亮。

  城门口就贴出了一张巨大的告示。

  告示的内容正是顾长生的檄文。

  最先看到的是那些进城卖菜的农民。

  他们大多不识字,但告示旁边站着几个专门负责讲解的士兵。

  “诸位乡亲,这是王爷写给天下百姓的话。”

  一个士兵扯着嗓子喊道。

  “王爷说了,天下之大,是万民的天下,不是某一家某一姓的天下!”

  “王爷还说了,那些士族门阀,表面上说是栋梁,实际上是蛀虫!他们占着良田万顷,让咱们这些种地的人没地种!”

  “王爷要给咱们分地!让咱们自己种,自己收!”

  这番话一出,围观的百姓瞬间炸了。

  “真的假的?”

  “王爷真要给咱们分地?”

  “那......那咱们以后就不用给地主老爷交租子了?”

  议论声此起彼伏。

  有人激动,有人怀疑,有人不敢相信。

  但无论如何,这颗种子,已经种下了。

  类似的场景,在江陵城的每一个角落上演。

  茶楼里,说书人开始讲新故事。

  故事的主角,是一个在北境分到土地的农民。

  他从一个食不果腹的佃户,变成了有地有粮的自耕农。

  他的孩子进了学堂,免费读书识字。

  他的日子,一天比一天好。

  听众们听得入神。

  有人拍案叫绝,有人眼眶湿润。

  集市上,商贩们在闲聊时,也会提起那篇檄文。

  “听说了吗?王爷写了篇文章,把那些士族骂得狗血淋头。”

  “我听说了!说他们是蛀虫,是吸血鬼!”

  “嘿,骂得好!那些士族哪个不是靠压榨咱们老百姓发家的?”

  舆论的风向,在悄然改变。

  而这一切,都在顾长生的掌控之中。

  ......

  楚王府,书房。

  秦凌霜拿着一份最新的汇报,走了进来。

  “夫君,檄文已经在江陵城内全面张贴,百姓的反响很热烈。”

  顾长生放下手中的茶杯。

  “热烈是好事,但还不够。”

  他站起身。

  “凌霜,我要你立刻组织一支队伍。这支队伍的成员,必须是那些在北境受益于新政的百姓。”

  “让他们现身说法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江陵城的百姓,新政到底好在哪里。”

  秦凌霜一愣。

  “夫君,你是说......”

  “对。”

  顾长生点头。

  “事实胜于雄辩。上官芷兰可以写檄文,可以煽动舆论。但她写的都是虚的,都是站在士族的立场上说话。”

  “而我要做的,是让百姓自己站出来,用他们的真实经历来打她的脸。”

  秦凌霜的眼睛亮了。

  “我明白了!”

  她转身就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