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 国营商号!-《大唐修仙:李二求我当太子》

  面对父皇和群臣灼热的目光,李恪微微一笑,开始了“技术科普”:

  “父皇明鉴,这透明琉璃制作的真正难点,从来不在原料有多么珍贵稀有,而在于……技术!”

  “一旦核心配方与烧制技术实现突破,后续一切,都将不再是问题!”

  “就比如原料!”

  李恪的声音平稳:“不过是随处可见的寻常河沙、价格低廉的碱粉,再加一些常见的石灰石等物!”

  “按照特定的比例配方混合,再辅以特殊的窑炉和精准控制的炉温!”

  “经过熔炼、成型、退火等工序,便可制成!”

  他这番话,在甘露殿内引起更大的震撼!

  “竟如此简单?!”

  李世民彻底失态了。

  他看看手中晶莹剔透、宛如艺术品的酒壶,脸上满是荒谬和难以置信。

  不仅是他,下面的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魏征等重臣,也是面面相觑,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。

  如此纯净无瑕、堪比绝世珍宝的宝物,其原料竟然是……河沙?碱粉?

  开什么玩笑!

  在李二等人的固有观念里,越是珍稀宝贵的东西,其原料必然越是难得。

  这才符合常理!

  结果李恪却说,这宝物的原料是河沙?

  “就是如此简单!”

  李恪的语气无比肯定:“琉璃……烧制的最大难关,本就是技术壁垒。”

  “技术一旦突破,原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。”

  “余下的,只是扩大生产规模,培训熟练工匠,实现量产,水到渠成!”

  李恪再次强调了“技术”的关键性,将功劳牢牢抓在自己手里,同时也暗示了后续操作的可行性。

  “原来如此!原来如此!”李世民喃喃自语,逐渐被狂喜所取代。

  他毕竟是雄才大略的帝王,瞬间理解了李恪话语中蕴含的惊天价值。

  原料廉价易得,意味着成本极低!

  技术掌握在手,代表着独家垄断!

  可以规模化量产,意味着无穷利润!

  这说明什么?

  说明眼前这晶莹剔透的器物,不再是仅供赏玩的珍宝,而是能够源源不断生出金子的下蛋金鸡!

  “如此说来!”

  李世民声音激动:“这琉璃……立马就能大规模烧制,为我大唐国库,创造巨额的财富和价值?”

  “父皇圣明!”

  李恪微微颔首,给予了李二肯定的答复。

  “大善!大善啊!哈哈哈!”李世民抚掌大笑,笑声回荡在甘露殿内。

  看向李恪的目光充满了欣慰和赞赏。

  这个儿子,总是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惊喜!

  “恪儿!”

  李世民拍了拍李恪的肩膀,满是欣慰:

  “你为国献出如此祥瑞神技,功在社稷,利在千秋!朕心甚慰!”

  “说吧,你想要什么奖赏?加封食邑?还是珍宝古玩,尽管开口!”

  “朕,无有不允!”

  无有不允!

  皇帝金口一开,这是何等的恩宠和荣耀!

  刹那间,殿内群臣看向李恪的目光满是羡慕。

  然而,李恪的反应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

  他没有立刻谢恩,也没有提出要求,反而微微躬身,问了一个问题:

  “父皇厚爱,儿臣感激不尽。只是……”

  “在讨要赏赐之前,儿臣斗胆询问父皇一句,不知父皇打算如何处置玻璃烧制,及后续产出之物?”

  李世民闻言,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,眉头下意识地蹙了起来:“这……”

  他还真被问住了。

  刚才光顾着高兴了,完全没细想这个问题。

  如此重要的技术,自然要牢牢掌握在皇家手中,但具体由哪个衙门管理?

  少府监?

  将作监?

  还是另设新衙?

  产出的大量玻璃器又该如何销售?是官营专卖?还是允许部分民间参与?

  利润又如何分配?……

  这一切,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章程。

  李恪这个问题,看似简单,实则问到了关键的核心:利益和权力的分配。

  甘露殿内,刚刚缓和的气氛,似乎又因为这个问题,变得微妙起来。

  “恪儿既然问起,想必心中已有丘壑?不妨说来听听,你有何意见?”

  面对皇帝的询问,以及殿内众臣探究的目光,李恪不慌不忙,朗声道:

  “回父皇,儿臣确有一些粗浅的想法!”

  “儿臣的建议是,成立一家‘国营商号’!”

  “国营商号?”

  听到这个陌生的词汇,李世民和殿内所有重臣都愣了一下,满脸茫然。

  商号他们懂,但“国营”二字何解?与国家经营的官营作坊有何不同?

  “对!国营商号!”

  李恪正中点头:“所谓国营商号,是指由国家、父皇,皇室内帑,完全出资、完全控股的商业号铺!”

  “它与少府监、将作监等衙门不同,不参与任何国家政务!”

  “其唯一的目的,就是专注于玻璃的烧制、研发、销售、以及商业运营!”

  “简而言之,这个商号只负责三件事!”

  “第一,管生产!”

  “简而言之,按照改进的新技术,大量烧制高质量的玻璃制品!”

  “第二,管买卖!”

  “如何定价,卖给谁,怎么卖,如何将玻璃卖出最高的价钱,如何打开销路,甚至卖到西域诸国、海外番邦去!”

  “第三,管赚钱!”

  “所有赚取的利润,除却必要的成本和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外,其余皆归入父皇的内帑,或充盈国库!”

  李恪这番话,如同在众人面前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,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路!

  无论是御座后的李世民,还是殿内的群臣,纷纷陷入了沉思。

  传统的官营作坊,往往效率低下,只负责生产,销售和盈利并非其主要目标,因而常常成为贪腐的温床。

  而李恪提出的这个“国营商号”,却完全以商业盈利为核心,专业化运营,目标明确——就是赚钱!

  而且,赚的钱,直接归皇帝或者国库!

  李世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,他迅速理解了这其中蕴含的优越性。

  如此一来。

  既能将这惊人的利润牢牢掌握在皇家手中,避免被官僚体系层层盘剥。

  又能通过专业化的商业运作,将利益最大化。

  甚至,能借此培养一批懂得经营的人才!

  “妙啊!”

  房玄龄第一个反应过来,忍不住抚掌轻叹:

  “殿下此议,另辟蹊径,将生产经营与商事运营合而为一,目标明确,权责清晰,可最大程度避免旧有官营之弊病!实乃良策!”

  魏征也微微颔首。

  此举与民争利,魏征有些本能的反感。

  但也不得不承认。

  如此重要的战略物资和暴利行业,由国家严格控制,远比流入私门要好得多,而且利润归于国库,于国有利。

  长孙无忌目光闪烁,心中却是念头急转。

  这“国营商号”的概念,等于是在现有的官僚体系之外,另起炉灶。

  建立了一条直属于皇帝的财源和商业体系!

  这秦王……

  怕是所图不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