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 献钢!-《大唐修仙:李二求我当太子》

  打发走周明,书房内重新恢复安静。

  李恪开始思考第二件事:二阶灵脉。

  这东西能自行聚拢周围的天地灵气。

  毫无疑问,越早埋入地脉,能越早开始滋养地气,提升灵气浓度。

  问题是,埋于何处?

  长安城内肯定是不行的,人太多了!

  聚拢的那点灵气,都不够这么多人分的。

  必须找一个僻静、人少,又不是太远的地方。

  李恪沉吟片刻,心中有了计较,将高瑾唤了进来。

  “大王有何吩咐?”

  “高瑾,陛下在长安附近的山峦之中,可有行宫?或者是避暑之地?”

  高瑾作为宫内出来的太监,对皇家产业自是门清,略一思索便恭敬回道:

  “回大王!有的!”

  “哦?都有哪些,说来听听!”李恪道。

  “离京城最近的,是终南山上的太和宫!”

  高瑾如数家珍般道:“终南山乃是京畿名山,风景秀丽,气候宜人!”

  “太和宫规模虽不大,但也颇为精致,陛下往年夏日偶尔会去小住几日。”

  “稍远一些的,为玉华山上的仁智宫。此地更深一些,也更清静!”

  “至于更远一些的嘛……便是位于天台山的仁寿宫了。”

  “不过那里距离长安有百余公里,位于岐州麟游县境内,陛下较少前往。”

  玉华山和天台山……

  李恪听完,心中立刻排除了后两个选项。

  因为太远了!

  玉华山稍远。

  天台山更是远在百余公里外的宝鸡麟游。

  这个距离,在交通基本靠马和步行的贞观年间,已经算是相当遥远了。

  即便他拥有神风舟,来回一趟也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灵力,很不方便。

  最后就剩终南山!

  终南山,乃长安天然屏障和后花园,自古便是帝王游幸、隐士修行的圣地。

  其山势雄伟,林木葱郁,距离长安城直线距离,不过二三十公里。

  快马半日可达!

  若是乘坐神风舟……

  李恪暗自估算。

  以他炼气七层的修为催动,全速飞行的话,恐怕连半个小时都要不了!

  距离合适,环境清幽。

  还是皇家行宫所在,寻常人根本无法靠近,安全性和私密性都有保障。

  可谓是……安放二阶灵脉的理想之地!

  “就终南山吧!”

  “那条二阶灵脉……就埋在太和宫下面!”

  ……

 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。

  这日,将作监丞周明,再次来到秦王府。

  他身后跟着几名精悍的小吏,小心翼翼地抬着几个沉重的长条木箱。

  “殿下,卑职幸不辱命!”

  周明立即道:“新法所炼之钢锻造的兵器样本,均已在此!请殿下过目!”

  “打开!”

  李恪大手一挥,几个小吏立即打开木箱。

  唰!

  寒光乍现,箱中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兵器:

  唐刀四制的仪刀、障刀、横刀、陌刀各三把。

  每一把都线条流畅,刀身闪烁着幽冷光泽。

  另有三杆马槊,槊锋狭长锐利,透着寒意。

  还有三副明光铠,甲片分明,在光线的照射下,折射出冷硬的质感。

  李恪拿起一柄横刀,入手沉甸甸的,手感极佳,屈指在刀身上轻轻一弹。

  “铮!”

  一声清越悠长,宛如龙吟的脆响,在厅中回荡,余音袅袅,久久不绝。

  “好刀!”

  李恪眼中闪过一抹精光,赞叹出声。

  仅仅听这声音,便知这钢口极好,韧性十足,绝非寻常凡铁可比。

  李恪又检查了明光铠,甲片之间铆接紧密,边缘打磨得光滑无比。

  显然,新钢材的加工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!

  “周明,你立下大功了!”李恪放下横刀。

  “全赖殿下赐下神法!卑职不敢居功!”周明连忙躬身,激动得脸色通红。

  “备车!进宫!”

  李恪不再耽搁,大手一挥,命人将这几个木箱抬上马车,径直往皇宫而去。

  “恭送殿下!”

  ……

  甘露殿内。

  李世民正与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等几位心腹重臣商议今岁秋收之事。

  殿内气氛严肃。

  就在这时,殿外内侍王德高声禀报:“启禀大家,秦王殿下殿外求见!”

  若是寻常皇子,在处理朝政的节骨眼上求见,必然会被李二呵斥回去。

  但来的是李恪,李世民的态度自然不同。

  李二略一沉吟,便对房玄龄等人笑道:“且看看这小子又来干什么。”

  “让他进来!”

  李恪走进殿内,对着御座上的李世民行礼:

  “儿臣见过父皇!”

  “恪儿免礼!”

  看着宠爱的好大儿,李世民脸上带着笑意:“今日进宫,所为何事啊?”

  李恪微微拱手道:“不知父皇可还记得,月余前,儿臣曾向您讨要过,一批将作监和少府监的匠师?”

  “自然记得!”

  李世民摸着唇上的两撇精心修剪的胡须:

  “朕不是让将作监的周明和少府监的赵德,给你送了一批匠人过去吗?”

  “怎么,可是琉璃工坊又出新花样了?”

  李二以为李恪又是来进献什么琉璃珍玩的。

  李恪微微摇头:“父皇,儿臣得到这些工匠后,便将他们分作两拨。”

  “一拨专攻琉璃烧制之术,此前进献父皇的透明琉璃杯盏,便是他们的成果,此事父皇您是知道的。”

  李世民颔首。

  那晶莹剔透的琉璃杯,确实给了他大大的惊喜。

  “而另一拨匠师,儿臣则命他们潜心研究一种……新式炼钢之法!”

  “新式炼钢法?”

  李世民笑容微微一凝,眼中闪过一丝讶异。

  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等人也立刻抬起头,目光聚焦在李恪身上。

  炼钢?这可是关乎军国大事的重器!

  “而今!”

  李恪朗声说道:“经过不懈努力,新式炼钢法已然取得了重大突破!”

  “儿臣今日特来,便是向父皇道喜来了!”

  “哦?”

  李世民闻言,眼神变得锐利凝重起来,“恪儿,何喜之有?速速道来!”

  作为马上得天下的皇帝,李二很清楚优质钢材,对于军队意味着什么!

  房玄龄等人也屏住了呼吸,紧紧盯着李恪。

  “匠师们利用这新式炼钢法,成功炼制出了,品质远超当前的百炼精钢!”

  李恪朗声道:“父皇,其硬度、韧性、耐磨性,皆提升了数成不止!”

  “以此新钢锻造出的兵器、甲胄,皆可称之为一等一的神兵利器!”

  “此言当真?!”

  李世民豁然起身,目光如电,直视李恪。

  他不是怀疑李恪,而是这个消息太过惊人!

  钢材性能提升数成?

  这足以让大唐军队的战斗力,整体上一个台阶!

  “父皇明鉴!”

  李恪拱手道:“儿臣已让匠师们用新钢,锻造出了全套兵器甲胄样本!”

  “此刻就在甘露殿外,父皇可随时查验!”

  李世民没有任何犹豫,大手一挥,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大步走下御阶:

  “抬进来!立刻抬进来!朕要亲眼看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