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9章 不能-《科举:寒门毒士》

  看来,自己得劝东家把绸缎庄搬到翼州来。

  徐有财心中暗下决心,哪怕东家不愿挪窝,他自己也要举家迁来翼州定居。

  建邺那地方,如今是越发待不得了。

  官府苛捐杂税层出不穷,城外流寇四起,过境的流民一拨接一拨。

  听说连异族铁骑都开始频频叩边。

  虽说一时半会儿还打不到江南,可这兵荒马乱的年头,早作打算总没错。

  一边是朝不保夕的危城,一边是太平治世的桃源,便是三岁孩童也懂得该如何抉择。

 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这个道理他再明白不过。

  七日之后,徐家绸缎庄的大掌柜当真拖家带口,带着全部家当迁来了翼州。

  亲眼所见,方知此言不虚。翼州的新气象让徐智胜惊叹不已——街市井然,商旅云集,就连寻常百姓都面带春风。

  这哪里像是在乱世?

  分明就是个世外桃源。

  更令他称奇的是,这里的百姓竟都有余钱购置绸缎,与内地州县饥民遍野的景象判若云泥。

  百姓安居,正说明翼州吏治清明,世道太平。

  站在熙攘的街口,徐智胜暗暗抚须沉吟:“翼州这般光景,但愿知州大人麾下有精兵强将,能护得住这方净土。”

  “如今天下大乱,但求大人能保境安民便好,不要对那昏君愚忠?”

  “如果知州对皇帝愚忠,那这一方百姓就跟着遭殃了。”

  “翼州的太平治世也终将昙花一现。”

  “也希望知州大人不要被调任,他要是走了,估计这治世也维持不了几年。”

  他望着街角嬉戏的孩童,暗自祈祷这太平景象能长长久久。

  ……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内陆州县到来的商船越来越多。

  像徐智胜这种举家搬迁到翼州来的商户,也越来越多。

  这些商人都很聪明,很精明。

  他们知道哪些地方适合他们定居,家眷和财产在哪个地方最安全。

  和八大豪商之前的做法一样,在内陆州县留下一个商铺门面继续做生意,而总商号和其资产、家眷,全部到了翼州。

  看到络绎不绝搬来的商户,八大豪商无不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。

  当初他们千里迢迢跟着苏文搬家到翼州,享受了苏文‘嫡系’商户的红利——八大豪商几乎都做了官在互市司上衙,他们是官府的人。

  而且八大豪商的商铺都在和官府合作做事。

  也就是说,最初跟来的八大豪商,现在俨然成了八大‘皇商’。

  之前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还有些疑虑,担心自己选错了,但现在他们是庆幸。

  如果当初不跟着过来,那么就享受不到如此巨大的好处了。

  设身处地一想,如果自己的商号还在内陆,听到有翼州这么一个好地方,也会学他们一样,举家搬迁到这里来。

  不过一开始就搬过来和现在搬过来,收益天差地别。

  这日。

  县衙大堂。

  “主公,搬迁到翼州的商户越来越多了。”冯良才向主公苏文汇报,“根据齐仁诚的统计,迄今为止大商户已经有二十家,个体小商户有上百家之多。”

  “涵盖衣食住行,方方面面。”

  “商户都来了好啊!”苏文面露笑容——翼州全面开通互市,终于初见成效。

  没有枉费自己的辛苦。心血。

  “有了这些外来商户的加入,翼州经济这艘大船,已经开始拔锚起航。之后航行的越来越顺畅,船体也会越来越大,最终形成一艘艨艟巨舰。”

  “此外,他们都带来了财富,为翼州经济注入了活水。”

  “府库收入增加。”

  “官府不愁没钱搞基建,不再像之前那样‘坐吃山空’。官府将财富投入城建司,把钱给工头,工头拿到钱后给百姓发工钱。”

  “百姓购置米粮布匹,商户赚取利润。商户缴纳税银,官府再投入建设——此乃良性循环,如活水周转生生不息。”

  “主公在钱财上面的政策,真是英明之至!”冯良才感慨,“之前朝堂上诸般争斗,权谋算计,文武百官吵的面红耳赤,全都来源于两个字——没钱。”

  “国库空虚,朝廷拿不出钱来给百官发俸禄,拿不出钱来赈灾,没钱发军饷。”

  “逼到最后朝廷没办法,就只能向百姓加征税负。”

  “导致百姓也穷到饿死。”

  “而主公治理下的翼州,竟然是府库有钱,官员高俸禄,商户赚的盆满钵满,百姓安居乐业。其中的差距是何其之大?”

  “两相对比,令人不胜唏嘘。”

  “也令老臣明悟到了很多道理。”

  “假如朝廷也像翼州府库充盈的话,大梁王朝,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。”冯良才感慨了一句,他身为老臣,多多少少对王朝有些感情,不过他马上醒悟过来,“不对!就算朝廷现在国库充盈,也会很快被那群蛀虫搬空。”

  “今天拨出去一批赈灾银,落入各级官吏手中;明天拨出去一批军饷,然后被层层克扣,底层士兵一分也领不到。”

  “呵呵。”苏文微微一笑,古代王朝全都是这个样,没必要大惊小怪。

  “主公,老臣想问你一个问题。”

  “什么问题?”

  “假如,老臣说的是假如。”冯良才刻意强调了一下,“以主公之睿智、精明、权谋,学识,如果全力辅佐陛下的话,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于将倾?”

  “不能。”苏文摇了摇头。

  现在的皇帝已经是个空壳子了,要啥没啥。

  甚至就连皇权最基础的东西——臣子对皇权的尊重和敬畏都没有了。

  皇帝想把公主下嫁王家,以示笼络。求亲者来了,王家那位公子不屑一顾,在东床上躺着,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。

  别看朝堂上百官对皇帝恭恭敬敬,实则是在看一只无能狂怒的猴。

  想要辅佐皇帝力挽狂澜,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操作就是,培养一批忠诚的精锐破局。

  但别人不是傻子,会给你机会培养。

  陈忠良之前培养的天狼卫不就是皇帝的精锐私兵吗?

  然而最终他还是失败了。

  而现在清流们有了陈忠良这个前车之鉴,更加不会给皇帝这个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