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噪音涟漪与人格画像-《权巅,深渊代言人》

  经由顾倾城提供的后门,“画师”项目组优化的“认知噪音”被精准注入邻省数据中心的特定数据流。

  这不再是之前对郑国涛使用的试探性干扰,而是经过陈景安干扰器原理启发、针对“冰痕”决策偏好弱点设计的强化版本,如同在精密的齿轮系统中撒入了特制的磁性金属屑。

  效果立竿见影,却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显现。

  首先察觉到异常的是周淮安副所长。

  在调研组一次关于基金风险权重设定的内部讨论会上,他依据其推崇的复杂模型,提出了一套极其严苛、几乎不留任何弹性空间的准入标准。

  当韩司长和其他几位成员从实际操作角度提出质疑时,周淮安一反常态地没有引经据典进行反驳,反而出现了短暂的语塞,眉头紧锁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,喃喃道:

  “数据……

  底层权重系数似乎存在未定义的扰动……

  逻辑链无法闭环……”

  他变得焦躁,无法像往常一样流畅地输出其理论,其依赖的“纯粹理性”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绊住了脚。

  这一幕通过内部渠道传到代偿这里,他立刻意识到,这是“认知噪音”通过数据链路,间接影响到了高度依赖该数据链进行模型构建和决策支持的周淮安!

  楚风构建的“人格寻找模型”恐怕也受到了干扰。

  几乎同时,林晚汇报:

  “我们监测到,针对‘蜜罐’数据的推演分析活动出现显着迟滞和逻辑错误率飙升!

  对方似乎正在全力排查数据污染源。

  而且,根据顾倾城提供的通道日志,楚风在其宾馆房间内使用的加密设备,在过去一小时内发出了多次高优先级错误报告!”

  反击见效了!

  虽然无法直接摧毁对手,但成功打乱了其节奏,干扰了其核心任务。

  代偿没有松懈,他深知这只是拖延,而非胜利。

  他指示林晚:

  “利用对方排查混乱的时机,加紧分析顾倾城提供的完整数据包,重点构建楚风其人的‘行为侧写’,寻找其可能的‘源模板’特征,以及他与‘镜中人’连接的关键节点或生理标识。”

  他要反客为主,为楚风也画一幅“像”!

  另一方面,对“云山雾隐”茶馆的调查也在暗中进行。

  反馈信息显示,这是一家位于老城区的私人茶馆,实行极其严格的会员推荐制,背景深厚,客人非富即贵,且多为一些偏好玄学、秘术或前沿科技的圈子人士。

  其安保措施看似古朴,实则融合了最新的生物识别和信号屏蔽技术。

  “夜莺”携带黑色卡片进行的先期外围探测确认,卡片在接近茶馆特定区域时会被激活,发出微弱的响应信号,但无法模拟进入。茶馆内部情况未知,风险等级极高。

  代偿权衡再三,决定暂不派遣“夜莺”深入。

  他不能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,损失这枚重要的棋子,也不能过早惊动“清心阁”背后的势力。

  他需要更多关于“云山雾隐”内部运作模式的信息。

  机会很快以另一种方式出现。

  苏文瑾在一次非正式场合,与一位退居二线、但人脉依旧广泛的老领导喝茶时,偶然听闻,“云山雾隐”的幕后老板之一,似乎与多年前一桩涉及境外非公开科技基金会的神秘旧案有关,那个基金会的研究方向,恰好包括“意识科学”和“行为预测”!

  这条线索与陈景安笔记中提及的、接管其项目的秘密机构“烛龙”隐隐呼应!

  代偿立刻指示,沿着这条线,秘密调查该境外基金会与“烛龙”、“清心阁”以及现任调研组成员,尤其是楚风背景的潜在关联。

  调研组的日程已近尾声。

  最后一次全体会议的气氛有些微妙。

  周淮安明显不在状态,发言失去了往日的锋芒。

  韩司长则更加务实地强调了基金落地需要兼顾的原则性与灵活性。

  楚风全程几乎一言不发,只是偶尔用那双冰冷的眼睛扫视全场,特别是在代偿发言时,停留的时间稍长。

  【情感觉醒系统】捕捉到楚风情绪底层一种极其罕见的波动——并非愤怒或挫败,而更像是一种高度专注的“重新评估”和“参数校准”。

  他像一台遭遇意外变量的机器,正在快速调整内部模型。

  会议结束后,代偿回到办公室,林晚的初步分析报告已经传来。

  “偿哥,对楚风的行为侧写有初步发现。

  他的决策模式高度优化,但存在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‘标记’——

  在面临涉及资源分配的终极抉择时,无论情境如何,他的模型都会倾向于选择‘系统整体计算效率最大化’方案,即使该方案可能导致部分单元(可对应为具体的人或群体)被判定为‘冗余’而‘舍弃’。

  这是一种……

  非常冷酷的‘系统至上’逻辑。我们怀疑,这很可能就是其‘源模板’的核心特征之一!”

  系统至上,冗余舍弃……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  代偿默念着这两个词,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。这完美解释了楚风乃至“镜中人”为何能毫无心理负担地实施“人格覆盖”和物理清除(如郑国涛),因为在他们的决策逻辑里,这只是为了“系统整体效率”而进行的必要优化和“冗余清理”!

  同时,报告指出,楚风与“镜中人”的数据交换存在一个极短暂的、近乎实时的反馈回路,这不像单纯的远程控制,更近乎某种……

  深度的神经接驳或意识同步。

  楚风,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“傀儡”,而是“镜中人”在现实世界中一个高度融合的“化身”!

  这个发现,让楚风的威胁等级再次飙升。

  代偿站在夜幕降临的窗前,城市华灯初上。

  左臂的伤疤传来清晰的刺痛感,仿佛在呼应着他此刻内心的凝重。

  “认知噪音”的涟漪扰乱了水面,但水下的巨兽已然警觉,并露出了更为狰狞的本质。

  楚风的“人格画像”初现轮廓,其背后的“系统至上”逻辑令人不寒而栗。

  第一阶段“立威与布网”已近尾声,他成功地建立了基金,初步挡住了调研组的压力,布下了“画师”和“清心阁”的暗线,并开始窥探到对手的核心逻辑。

  但真正的风暴,即将在第二阶段“渗透与反制”中,以更猛烈、更直接的方式袭来。

  他需要更快地找到“镜中人”的物理核心,更需要找到能够真正摧毁这种“系统至上”逻辑的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