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借刀杀人-《权巅,深渊代言人》

  匿名举报的风波刚刚平息,代偿却并未感到轻松。

  他知道,张建国那边的反击绝不会就此停止,必须主动出击,打乱对方的阵脚。

  他想到了陈老,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,是时候发挥它的价值了。

  他没有直接拨打那个号码,而是选择了一种更隐蔽的方式。

  他利用周末时间,去市图书馆的公共电脑上,注册了一个全新的、无法追踪的加密邮箱。

  然后,他将手机里拍摄的档案馆便签照片(隐去了可能暴露来源的细节),连同一条简短的、用词极其谨慎的信息,发送到了陈老当初留给他的一个普通邮箱地址(他猜测这个邮箱可能有专人监控)。

  信息内容如下:

  “陈老钧鉴:近日整理资料,偶见一旧物,或与当前某些项目渊源颇深,思之不安。

  晚辈人微言轻,不敢妄断,特将影像呈上,供您参阅。

  发件人:一位关注城南发展的普通干部。”

  他没有署名,没有提出任何要求,只是“恰好”发现,“不安”之下,“呈上”信息。

  这种看似被动、实则主动的投石问路,既展示了价值,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自己。

  邮件发出后,代偿像往常一样工作生活,但内心在密切关注着任何风吹草动。

  三天后,效果开始显现。

  首先是一些微妙的人事变动。

  市规划局一位与张建国关系密切的副局长,被突然调任到市科协担任闲职。

  虽然明面上的理由是“工作需要”,但办公厅里消息灵通的人士都知道,这绝非寻常。

  紧接着,省纪委的一个调研组,“恰好”来到本市进行“常规巡视调研”,重点之一就是城市建设领域的规范管理。

  调研组的负责人,是一位以铁面无私着称的老纪检,据说与陈老颇有渊源。

  山雨欲来的压抑感,开始笼罩在张建国一系人马的头上。

  张建国本人最近在公开场合露面时,脸色明显阴沉了许多,往日的从容不见了踪影。

  代偿知道,陈老已经接收到了他的“弹药”,并且开始运作了。

  这把“借来的刀”,已经悄然出鞘。

  然而,就在代偿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时,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,让他也措手不及。

  那位留下关键便签的规划局前专家

  赵立春,竟然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了!

  消息传来,官方说法是久病缠身,意外离世。但结合当前紧张的局势,这未免太过巧合。

  代偿第一时间联想到了那张便签,难道是自己寄出照片的行为,间接导致了赵工的灭口?

  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。

  权力的游戏,远比想象中更加残酷和黑暗。

  他原本以为只是一场权谋较量,却可能已经牵扯到了人命!

  【情感共鸣系统】虽然无法感知逝者,但代偿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:

  一丝愧疚,更多的则是愤怒和警惕。

  张建国那边的手段,如此狠辣决绝!

  赵工的“意外”去世,反而像浇在暗火上的油,让省纪委调研组的动作更加凌厉起来。

  调查的焦点,开始明显地向当年城南老工业区地块的性质变更问题集中。

  显然,赵工的死,不仅没有平息事态,反而坐实了其中必有惊天黑幕的猜测。

  这天下午,苏文瑾将代偿叫到办公室。

  她的脸色异常严肃,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凝重的气氛。

  “代偿,”

  苏文瑾开门见山,目光锐利地盯着他,

  “省纪委的同志,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城南项目前期的情况。

  你之前整理过相关档案,又参与过相关文稿起草,比较熟悉。

  他们想找你谈谈话,了解一些技术性的细节。”

  代偿心中一震,但脸上保持镇定:“是,苏市长。我一定积极配合,如实反映我知道的情况。”

  苏文瑾深深看了他一眼,语气放缓了一些:

  “记住,实事求是,知道什么就说什么,不知道的不要乱说。

  你是我们办公厅的干部,代表的是办公厅的形象。”

  代偿听出了苏文瑾的弦外之音:

  一是提醒他谨言慎行,

  二是暗示她会在背后关注,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保护。

  “我明白,请市长放心。”

  走出苏文瑾的办公室,代偿知道,真正的考验来了。

  省纪委的谈话,绝不是了解“技术细节”那么简单。他们很可能已经掌握了某些线索,甚至可能怀疑他与赵工的死有关联,或者,想从他这里打开突破口。

  这是一次危机,也是一次机遇。

  如果应对得当,他或许能借此机会,将张建国彻底拖入深渊。

  如果应对失误,他可能会引火烧身,万劫不复。

  他回到座位,闭上眼睛,将前世关于这个案件的所有记忆碎片,以及今生收集到的所有信息,在脑中飞快地过了一遍。

  刀已经举起,接下来,要看准时机,给予致命一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