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 樊楼初会见师师-《大宋:这个潘金莲不对劲》

  汴京城的风,似乎从未像现在这般,既压抑,又充满了躁动。

  李纲的倒台,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,余波至今未平。朝堂之上,人人自危,生怕被卷入这场清洗的漩涡。而太尉府,则如同一头蛰伏的猛虎,看似风平浪静,实则在暗中磨砺着爪牙,等待着致命一击。

  济世堂,这个昔日的风暴中心,此刻却享受着难得的宁静。只是,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明白,这宁静,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,那短暂得令人窒息的平静。

  后院的石桌旁,萧明、潘金莲、林冲、李师师四人围坐。桌上,清茶袅袅,却无人有品茗的心思。

  “高俅不会等太久。”萧明指尖轻叩桌面,目光深邃如夜,“梁山泊的兄弟们集结南下,需要时间。而这段时间,就是高俅给我们设下的死亡倒计时。我们不能坐以待毙,必须主动出击,打乱他的部署。”

  “如何主动出击?”林冲的声音清冷,紧握的拳头,因用力而指节发白。血海深仇压在心头,她比任何人都渴望手刃仇敌。

  萧明看向李师师,沉声道:“我们需要情报。关于高俅,关于‘幽影阁’,关于他在朝中的所有部署。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。”

  李师师秀眉微蹙,轻叹一声:“我在宫中,虽能接触到官家,但高俅行事缜密,核心的机密,从不外露。我能探听到的,终究有限。而且,他最近似乎有所警觉,加强了府邸的防卫,连我派去的人,都难以靠近。”

  “所以,我们需要双管齐下。”萧明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,“师师姐,你在明,继续在宫中周旋,设法牵制高俅的精力,让他无法全力施为。至于暗处……”

  他的目光转向林冲:“林姐姐,你的枪法,天下无双。我想请你,夜探高府。”

  “探高府?”林冲的眼中,瞬间燃起熊熊烈火,带着一丝决绝。

  “不错,”萧明点头,“不是为了刺杀,而是为了侦察。摸清高府的防御布局,尤其是‘幽影阁’高手的虚实。我总觉得,‘幽影阁’的实力,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。”

  “好!”林冲毫不犹豫地应下,“我今夜就去!”

  “不急。”萧明摆了摆手,“高府如今必定是龙潭虎穴,冒然闯入,太过危险。此事,需从长计议。莲儿,你要为林姐姐,准备好最好的金疮药,以及……一些能派上用场的‘小玩意儿’。”

  潘金莲冰雪聪明,立刻会意,点头道:“放心吧,相公。我定让林姐姐,来去无踪。”

  “那我呢?”萧明看着李师师,微微一笑,“我准备去一个地方,见一见,我们这位师师姐。”

  李师师一愣,随即莞尔:“见我?我不是就在这里吗?”

  “不,”萧明摇了摇头,笑容里带着一丝神秘,“我要见的,是那个名满京城,连官家都为之倾倒的……樊楼花魁,李师师。”

  此言一出,连林冲都露出了不解的神色。唯有潘金莲,若有所思地看着萧明,眼波流转,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。

  李师师何等聪慧,瞬间便明白了萧明的用意。她深深地看了萧明一眼,赞叹道:“好一招‘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’。你以豪客的身份去樊楼见我,既能掩人耳目,又能借我的口,将一些你想让外界知道的消息,传递出去。高俅生性多疑,他越是探究你的目的,就越容易被我们误导。”

  “师师姐果然一点就透。”萧明笑道,“那么,今晚,我就来会一会,这位名动天下的花魁娘子了。”

  ……

  当夜,华灯初上。

  汴京城仿佛褪去了白日的压抑,换上了一副活色生香的繁华面孔。而这繁华的顶点,无疑便是南城的樊楼。

  此楼,雕梁画栋,飞檐斗拱,三层主楼,五层看台,规模宏大,气派非凡。楼外车水马龙,楼内丝竹悦耳,往来皆是达官显贵,文人骚客。据说,就连当今官家,也曾化名“李大哥”,数次微服私访于此。

  萧明一袭月白锦袍,手持一把玉骨折扇,腰间挂着一块成色极佳的和田玉佩,俨然一副富家公子的模样。她身后跟着的,是同样换了一身利落劲装,扮作护卫的林冲,英姿飒爽,别有一番风韵。

  两人一踏入樊楼,立刻便有眼尖的龟奴迎了上来。

  “这位公子,看着面生,第一次来我们樊楼吧?”

  萧明折扇一摇,也不答话,只是从袖中,取出了一张百两的银票,轻轻放在了龟奴的手中。

  那龟奴的眼睛,瞬间亮得如同灯笼,脸上的笑容,也变得无比谄媚:“哎哟!小的有眼不识泰山!公子里面请,里面请!不知公子,是想听曲儿,还是想见哪位相好的姑娘?”

  “我要见李师师姑娘。”萧明淡淡地说道。

  龟奴脸上的笑容一僵,随即为难道:“公子,这……师师姑娘,今晚已经有约了。要不,小的给您推荐几位我们这儿新来的姑娘,个个都是国色天香……”

  萧明不为所动,又是两张百两银票,递了过去。

  “我只要见李师师。”

  龟奴的额头,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他掂了掂手中的银票,咬了咬牙,道:“公子,您有所不知。师师姑娘的规矩,想见她,得先过三关。这第一关,便是‘闻香识人’,要对得上她出的对子。这第二关,是‘品茗知音’,要能和上她的曲子。这第三关嘛……”

  “不必那么麻烦。”萧明打断了他,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,拍在了他的胸口,“告诉师师姑娘,就说,故人来访,带了一首新词,想请她品鉴。她若不见,我立刻就走。”

  近千两的银子,只为见一面,听一曲。这等豪气,让那龟奴,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。他连连躬身,道:“公子稍候,小的,这就去通报!”

  萧明被请入了樊楼最顶层的一间雅阁。此阁名为“疏影”,布置得极为雅致,临窗便可俯瞰半个汴京的夜景。林冲则守在门外,身姿挺拔如松,气息沉稳,目光警惕。

  不多时,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,随风潜入。珠帘轻响,一位身着淡紫色纱裙的女子,怀抱琵琶,缓缓走了进来。

  她,便是李师师。

  褪去了在济世堂时的凝重与哀愁,此刻的她,略施粉黛,眉如远山,眼似秋水,顾盼之间,自有一股清冷脱俗的气质,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。

  “听闻,有位豪客,一掷千金,只为见奴家一面?”李师师的声音,清冷如玉,带着一丝疏离。

  萧明站起身,微微一笑,拱手道:“在下萧明,唐突拜访,还望师师姑娘,莫要见怪。”

  两人目光交汇,皆在对方眼中,看到了一丝心照不宣的笑意。这出戏,算是开场了。

  李师师在主位坐下,将琵琶置于膝上,玉指轻挑,一串清越的音符,便流淌而出。

  “萧公子说,带了新词。不知,是何等佳作,能让公子,如此有信心,觉得奴家,一定会见你?”

  萧明走到窗边,负手而立,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,缓缓开口,声音清朗,带着一丝悠远的意境。

  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”

  仅仅一句,李师师拨弄琴弦的手,便猛地一顿。她抬起头,美眸中,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。

  好大的气魄!竟敢把酒问天!

  萧明没有停顿,继续吟诵道:

  “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”

  李师师彻底呆住了。她仿佛看到了一个,遗世独立的谪仙,在月下独酌,想要挣脱凡尘的束缚,回归天界,却又留恋着人间的烟火与温情。那份,既向往自由,又害怕孤独的矛盾与挣扎,不正是,她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写照吗?

  她,身处繁华,却心如孤岛。被官家赏识,是荣耀,也是枷锁。这樊楼,便是她的琼楼玉宇,华美,却也冰冷。

  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”

  听到此处,李师师的眼眶,微微泛红。是啊,此事古难全。她与妹妹金莲,失散多年,如今虽已相认,却仍要,面对生离死别的凶险。这世间,哪有那么多圆满?

  萧明转过身,看着她,声音变得温柔而豁达。

  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

  一曲终了,雅阁内,寂静无声。

  李师师怔怔地看着萧明,良久,才幽幽一叹,玉指再次拨动琴弦,将萧明所诵之词,以一种,哀而不伤,怨而不怒的曲调,缓缓弹唱了出来。

  她的歌声,如泣如诉,如梦似幻,将词中的意境,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
  一曲唱罢,她站起身,对着萧明,盈盈一拜。

  “萧公子此词,足以,流传千古。奴家,受教了。”

  这一拜,是发自内心的敬佩。

  萧明坦然受之,笑道:“能得师师姑娘,亲自弹唱,是在下的荣幸。”

  “公子过谦了。”李师师重新坐下,亲自为萧明,斟了一杯茶,“不知公子,今夜前来,除了送词,可还有,其他指教?”

  她这是在问,戏,该如何往下演了。

  萧明端起茶杯,轻轻抿了一口,道:“指教不敢当。只是,听闻,今年的上元节灯会,会格外热闹。在下,初来京城,也想,凑个热闹,不知师师姑娘,可有好的去处推荐?”

  李师师看着他,眼中闪过一丝了然。她伸出纤纤玉指,在茶水中,轻轻一点,在桌上,画了一个“高”字,随即,又迅速抹去。

  她抬起眼,看着萧明,嘴角,勾起一抹,意味深长的笑容。

  “上元节灯会,最热闹的,自然是,高太尉的府上。每年,他都会在府门前,搭建灯山,与民同乐,以彰显其‘亲民’之风。”

  她顿了顿,声音,压低了几分,带着一丝,只有两人能听懂的警告。

  “只是,公子若要去,可要当心了。高府的灯,虽然好看,但,也……烫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