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家地牢里的那场审问,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通往风暴核心的门。
苏文的供词,如同一张细密的网,将高俅以及他党羽的罪恶,清晰地勾勒了出来。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,更是一柄足以刺穿高俅政治生命的利剑。
当苏洵将那份写满了名字和罪状的供词,放到萧明面前时,这位在朝堂上浮沉了数十年的老人,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。
“萧神医,这是我们反击的最好机会!”苏洵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,“只要将这份供词呈上,官家必定会龙颜大怒,高俅就算不死,也得脱层皮!”
然而,萧明却摇了摇头。
“苏老先生,您太小看高俅了。”他拿起那份供词,神色平静地说道,“高俅能有今天,靠的绝不仅仅是踢得一脚好球。他在官家面前,早已是根深蒂固。单凭一份罪臣的供词,想要将他一击致命,恐怕很难。”
“那依你之见?”苏洵的眉头皱了起来。
“打蛇,要打七寸。对付高俅这种人,要么不出手,一出手,就必须让他永无翻身之日!”萧明的眼中,闪烁着智慧与谋略的光芒,“我们不仅要让他身败名裂,更要将他的党羽,一网打尽!”
他顿了顿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,仿佛在勾勒一盘惊天动地的棋局。
“我有一个计策,名为‘连环计’。”
苏洵、潘金莲、林冲,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。
“第一步,敲山震虎,打草惊蛇。”萧明拿起那份名单,微微一笑,“这份名单上的人,都是高俅的爪牙。我们可以先不动他们,而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,将苏文畏罪自杀的消息,以及他留下的‘绝笔信’,悄悄地送到其中一两个人的府上。”
“这封信,内容要精心设计,模棱两可,似是而非。要让他们相信,苏文在死前,已经将所有事情都捅了出去,而苏家,下一个要对付的,就是他们。如此一来,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恐慌,让他们与高俅之间,产生嫌隙。”
苏洵闻言,眼睛一亮:“好一招离间计!让他们自乱阵脚!”
“第二步,釜底抽薪,舆论造势。”萧明继续说道,“‘济世堂’如今在京城,也算小有名气。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,做点文章。比如,我们可以‘义诊’,专门为那些曾经被高俅党羽欺压过的百姓看病,听他们诉说冤屈。再让一些说书先生,将这些‘真实’的故事,编成段子,在京城的各大茶楼酒肆里传唱。”
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民心,是一股看不见的力量。当全城的百姓,都在唾骂高俅时时候,官家就算再宠信他,也不得不有所顾忌。”
潘金莲听得美目连连,她补充道:“夫君这个主意好!我还可以配制一种特殊的药水,涂在那些‘证据’上。这种药水,无色无味,但只要遇到特定的熏香,就会显现出高太尉府的独门印记!到时候,人证物证俱在,看他还如何狡辩!”
“妙!实在是妙!”苏洵抚掌大赞。
“这还不够。”萧明的眼中,闪过一丝真正的寒意,“前两步,都只是铺垫。真正致命的,是第三步——图穷匕见,雷霆一击!”
他压低了声音,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最终计划。
“再过一月,便是当今官家的万寿节。届时,宫中必有盛大庆典,文武百官,皆会入宫朝贺。那一天,就是我们动手的最好时机!”
“我们,要在那一天,送一份‘大礼’给官家,也送一份‘大礼’给高俅!”
萧明所说的“大礼”,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局。他计划,联合苏洵在朝中的势力,以及燕青在江湖上的力量,共同导演一出“刺王杀驾”的假戏!
他们会事先安排好“刺客”,在万寿节庆典上,突然发难。而这些“刺客”的目标,并非皇帝,而是直指高俅!
在千钧一发之际,再由林冲这等顶尖高手,“恰好”出现,救下高俅,并当场“生擒”刺客。
而这些被“生擒”的刺客,身上会搜出“铁证”——一封由高俅的政敌(比如太师蔡京)亲笔所写的信,信中内容,便是要买凶杀人,除掉高俅这个心腹大患!
这一招,叫做“反间计”!
高俅为人多疑,蔡京更是老奸巨猾。当这封“亲笔信”出现在官家面前时,无论真假,都会在他们二人之间,埋下一颗无法拔除的钉子!
狗咬狗,一嘴毛。让他们去斗,去相互猜忌,相互倾轧。
而这,还只是第一重“大礼”。
真正的杀招,是在高俅以为自己逃过一劫,甚至可以借此反咬蔡京一口,沾沾自喜的时候。
萧明会安排另一拨人,以“献祥瑞”的名义,将一份真正的、无法辩驳的铁证,送到官家面前!
这份铁证,可能是高俅私通外敌的书信,可能是他贪赃枉法的账本,也可能是他草菅人命的血书……总之,是足以让他万劫不复的罪证!
而这份罪证的出现,将会被设计成一个“天意”。比如,从天而降的陨石上,刻着他的罪状;又或者,在某个神迹显现的地方,挖出了他埋藏的罪证。
先让他经历大悲大喜,再让他从天堂,坠入地狱!
这,才是真正的诛心之计!
听完萧明的整个计划,书房内,陷入了一片死寂。
苏洵定定地看着萧明,仿佛在看一个怪物。他无法想象,一个如此年轻的人,怎么能想出如此滴水不漏、一环扣一环的毒计!
这已经不是阴谋,而是阳谋!是将人心、时局、人性,都算计到了极致的阳谋!
良久,苏洵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,缓缓站起身,对着萧明,深深地作了一揖。
“萧神医……不,萧先生。苏某,受教了。”
他知道,自己没有看错人。这个年轻人,未来,绝非池中之物。或许,他真的能成为,改变大宋国运的那个人。
……
风暴,正在酝酿。
京城的夜,依旧繁华,灯火如龙。但在那看不见的角落里,一张针对当朝太尉高俅的大网,已经悄然张开。
苏府的书房内,灯火通明。
萧明与苏洵,相对而坐,他们的面前,是一张京城的地图,上面用朱笔,圈出了一个个关键的地点。
潘金莲在一旁,低头摆弄着她的瓶瓶罐罐,空气中,弥漫着淡淡的药草香。
林冲则抱着她的长枪,静静地站在窗边,如同一尊美丽的雕塑,守护着这一切。
窗外,月色如水,夜凉如冰。
一场足以颠覆大宋朝堂格局的风暴,即将来临。
而他们,就是掀起这场风暴的人。
苏文的供词,如同一张细密的网,将高俅以及他党羽的罪恶,清晰地勾勒了出来。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,更是一柄足以刺穿高俅政治生命的利剑。
当苏洵将那份写满了名字和罪状的供词,放到萧明面前时,这位在朝堂上浮沉了数十年的老人,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。
“萧神医,这是我们反击的最好机会!”苏洵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,“只要将这份供词呈上,官家必定会龙颜大怒,高俅就算不死,也得脱层皮!”
然而,萧明却摇了摇头。
“苏老先生,您太小看高俅了。”他拿起那份供词,神色平静地说道,“高俅能有今天,靠的绝不仅仅是踢得一脚好球。他在官家面前,早已是根深蒂固。单凭一份罪臣的供词,想要将他一击致命,恐怕很难。”
“那依你之见?”苏洵的眉头皱了起来。
“打蛇,要打七寸。对付高俅这种人,要么不出手,一出手,就必须让他永无翻身之日!”萧明的眼中,闪烁着智慧与谋略的光芒,“我们不仅要让他身败名裂,更要将他的党羽,一网打尽!”
他顿了顿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,仿佛在勾勒一盘惊天动地的棋局。
“我有一个计策,名为‘连环计’。”
苏洵、潘金莲、林冲,所有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。
“第一步,敲山震虎,打草惊蛇。”萧明拿起那份名单,微微一笑,“这份名单上的人,都是高俅的爪牙。我们可以先不动他们,而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,将苏文畏罪自杀的消息,以及他留下的‘绝笔信’,悄悄地送到其中一两个人的府上。”
“这封信,内容要精心设计,模棱两可,似是而非。要让他们相信,苏文在死前,已经将所有事情都捅了出去,而苏家,下一个要对付的,就是他们。如此一来,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恐慌,让他们与高俅之间,产生嫌隙。”
苏洵闻言,眼睛一亮:“好一招离间计!让他们自乱阵脚!”
“第二步,釜底抽薪,舆论造势。”萧明继续说道,“‘济世堂’如今在京城,也算小有名气。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,做点文章。比如,我们可以‘义诊’,专门为那些曾经被高俅党羽欺压过的百姓看病,听他们诉说冤屈。再让一些说书先生,将这些‘真实’的故事,编成段子,在京城的各大茶楼酒肆里传唱。”
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民心,是一股看不见的力量。当全城的百姓,都在唾骂高俅时时候,官家就算再宠信他,也不得不有所顾忌。”
潘金莲听得美目连连,她补充道:“夫君这个主意好!我还可以配制一种特殊的药水,涂在那些‘证据’上。这种药水,无色无味,但只要遇到特定的熏香,就会显现出高太尉府的独门印记!到时候,人证物证俱在,看他还如何狡辩!”
“妙!实在是妙!”苏洵抚掌大赞。
“这还不够。”萧明的眼中,闪过一丝真正的寒意,“前两步,都只是铺垫。真正致命的,是第三步——图穷匕见,雷霆一击!”
他压低了声音,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最终计划。
“再过一月,便是当今官家的万寿节。届时,宫中必有盛大庆典,文武百官,皆会入宫朝贺。那一天,就是我们动手的最好时机!”
“我们,要在那一天,送一份‘大礼’给官家,也送一份‘大礼’给高俅!”
萧明所说的“大礼”,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局。他计划,联合苏洵在朝中的势力,以及燕青在江湖上的力量,共同导演一出“刺王杀驾”的假戏!
他们会事先安排好“刺客”,在万寿节庆典上,突然发难。而这些“刺客”的目标,并非皇帝,而是直指高俅!
在千钧一发之际,再由林冲这等顶尖高手,“恰好”出现,救下高俅,并当场“生擒”刺客。
而这些被“生擒”的刺客,身上会搜出“铁证”——一封由高俅的政敌(比如太师蔡京)亲笔所写的信,信中内容,便是要买凶杀人,除掉高俅这个心腹大患!
这一招,叫做“反间计”!
高俅为人多疑,蔡京更是老奸巨猾。当这封“亲笔信”出现在官家面前时,无论真假,都会在他们二人之间,埋下一颗无法拔除的钉子!
狗咬狗,一嘴毛。让他们去斗,去相互猜忌,相互倾轧。
而这,还只是第一重“大礼”。
真正的杀招,是在高俅以为自己逃过一劫,甚至可以借此反咬蔡京一口,沾沾自喜的时候。
萧明会安排另一拨人,以“献祥瑞”的名义,将一份真正的、无法辩驳的铁证,送到官家面前!
这份铁证,可能是高俅私通外敌的书信,可能是他贪赃枉法的账本,也可能是他草菅人命的血书……总之,是足以让他万劫不复的罪证!
而这份罪证的出现,将会被设计成一个“天意”。比如,从天而降的陨石上,刻着他的罪状;又或者,在某个神迹显现的地方,挖出了他埋藏的罪证。
先让他经历大悲大喜,再让他从天堂,坠入地狱!
这,才是真正的诛心之计!
听完萧明的整个计划,书房内,陷入了一片死寂。
苏洵定定地看着萧明,仿佛在看一个怪物。他无法想象,一个如此年轻的人,怎么能想出如此滴水不漏、一环扣一环的毒计!
这已经不是阴谋,而是阳谋!是将人心、时局、人性,都算计到了极致的阳谋!
良久,苏洵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,缓缓站起身,对着萧明,深深地作了一揖。
“萧神医……不,萧先生。苏某,受教了。”
他知道,自己没有看错人。这个年轻人,未来,绝非池中之物。或许,他真的能成为,改变大宋国运的那个人。
……
风暴,正在酝酿。
京城的夜,依旧繁华,灯火如龙。但在那看不见的角落里,一张针对当朝太尉高俅的大网,已经悄然张开。
苏府的书房内,灯火通明。
萧明与苏洵,相对而坐,他们的面前,是一张京城的地图,上面用朱笔,圈出了一个个关键的地点。
潘金莲在一旁,低头摆弄着她的瓶瓶罐罐,空气中,弥漫着淡淡的药草香。
林冲则抱着她的长枪,静静地站在窗边,如同一尊美丽的雕塑,守护着这一切。
窗外,月色如水,夜凉如冰。
一场足以颠覆大宋朝堂格局的风暴,即将来临。
而他们,就是掀起这场风暴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