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9章 智斗慈庆宫-《大宋:这个潘金莲不对劲》

  慈庆宫。

  西夏皇宫中,最为奢华,也最为权力核心的宫殿之一。

  当萧明跟随着面色阴沉的内侍监总管刘瑾,踏入这座宫殿时,一股混杂着龙涎香、权势与淡淡血腥味的复杂气息,便扑面而来。

  宫殿内,灯火辉煌,亮如白昼。

  地上,铺着厚厚的、足以没过脚踝的波斯长绒地毯,踩上去,悄无声息,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。

  四周的墙壁上,挂着大宋名家的山水字画,角落里,摆放着晶莹剔透的玉器和温润光滑的瓷瓶。

  每一样,都价值连城。

  然而,在这极致的奢华之下,却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、森然的杀机。

  萧明能感觉到,在宫殿的阴影处,在那些华丽的屏风之后,至少,隐藏着数十名顶尖高手。

  他们的呼吸,若有若无,他们的气息,与黑暗融为一体,就像一群,蛰伏在暗夜中的毒蛇,随时,准备发动致命一击。

  这,就是梁太后给他的下马威。

  萧明的嘴角,却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、淡淡的微笑。

  他非但没有感到丝毫的畏惧,反而,生出了一股棋逢对手的兴奋。

  穿过重重回廊,他终于,在寝宫的最深处,见到了这位,西夏帝国实际的统治者。

  梁太后,身着一袭雍容华贵的凤袍,斜倚在铺着白狐皮的软榻上,手中,正端着一杯,散发着氤氲热气的参茶。

  她的面前,隔着一张紫檀木矮几,矮几上,摆放着几碟精致的、来自大宋的糕点。

  她没有看萧明,只是用杯盖,轻轻地,撇着茶水中的浮沫,动作优雅,从容不迫。

  仿佛,她召见的,不是一个搅动了西夏风云的、危险的“外人”,而是一个,前来请安的晚辈。

  “你就是萧明?”

  良久,她才缓缓开口,声音,清冷而平淡,不带丝毫的情绪波动。

  但萧明却能从中,听出一股,久居上位者,所特有的、俯瞰众生的威严。

  “草民萧明,参见太后。”萧明不卑不亢,微微躬身,行了一礼。

  “坐吧。”梁太后抬了抬眼皮,示意了一下对面的锦墩,“哀家听闻,先生来自大宋,乃是当世奇才。今日一见,果然,气度不凡。”

  “太后谬赞了。”萧明坦然落座,目光,平静地,与梁太后对视。

  四目相对的刹那,空气,仿佛都凝固了。

  这是一场,无声的交锋。

  梁太后的眼神,像是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,看似平静,实则,蕴藏着足以吞噬一切的漩涡。

  而萧明的眼神,则像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星空,深邃,神秘,让人,根本无法窥探其万一。

  “先生,是个聪明人。”最终,还是梁太后,率先打破了沉默。

  她放下茶杯,身体,微微前倾,一股迫人的气势,瞬间,笼罩了整个房间。

  “哀家,也就不与聪明人,绕圈子了。”

  “说吧,你想要什么?”

  “只要你,离开梁乙逋,转而,为哀家效力。那么,你想要的,哀家,都能给你。”

  “黄金万两?高官厚禄?还是,绝色的美人?”

  她的声音,带着一种,令人无法抗拒的诱惑力。

  “哀家,甚至可以,封你为我西夏的异姓王,让你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!这,可是我那不成器的侄儿,永远,都给不了你的!”

  站在一旁的刘瑾,听到这话,眼皮,狂跳!

  他没想到,太后为了拉拢这个宋人,竟然,开出了如此惊世骇俗的价码!

  异姓王!

  这在西夏立国以来,还从未有过先例!

  然而,面对这足以让天下任何一个男人,都为之疯狂的条件,萧明的脸上,却依旧,没有丝毫的波澜。

  他只是,淡淡地笑了笑。

  “太后,您给的这些,草民,确实很心动。”

  “但是……”

  他话锋一转,端起桌上的茶杯,轻轻抿了一口,才悠悠地说道:“草民,是个读书人。读书人,最重信义。”

  “国相大人于我有知遇之恩,我若是在此时,弃他而去,岂非成了,背信弃义的小人?”

  “哈哈哈哈!”

  梁太后闻言,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一般,放声大笑起来,笑得,花枝乱颤。

  “信义?先生,你我都是聪明人,何必说这些,连三岁孩童,都不会相信的鬼话?”

  她的笑声,戛然而止,眼神,瞬间,变得冰冷如刀!

  “你帮梁乙逋,铲除仁多宝忠,当朝兵谏,逼宫夺权,这,就是你所谓的‘信义’吗?”

  “你把他,推上权力的巅峰,让他,与哀家为敌,让他,生出不该有的野心,这,就是你所谓的‘信义’吗?!”

  “萧明,你当哀家,是傻子吗?!”

  最后一句,她几乎是,厉声喝问!

  一股恐怖的威压,如同实质的潮水般,向着萧明,席卷而去!

  若是换了常人,此刻,恐怕早已是肝胆俱裂,跪地求饶了。

  但萧明,却依旧,稳坐如山。

  他甚至,还有心情,拿起一块桂花糕,放入口中,细细品尝。

  “嗯,味道不错。太后宫中的点心,果然,非同凡响。”

  他这副,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模样,让梁太后那积蓄已久的怒火,仿佛一拳,打在了棉花上,说不出的难受。

  她死死地盯着萧明,从牙缝里,挤出几个字:“你,到底,想说什么?”

  萧明放下手中的糕点,用餐巾,擦了擦嘴角,这才,慢条斯理地开口。

  “太后,您说的没错,我,确实不是什么讲信义的君子。”

  “我帮国相,是因为,他能给我,我想要的东西。”

  “但您,似乎,搞错了一件事。”

  萧明抬起头,目光,灼灼地,看着梁太后,一字一顿地说道:“我想要的,您,给不了。”

  “什么?”梁太后眉头一蹙。

  “我想要的,是整个西夏的,安定与富强。”

  萧明缓缓站起身,在大殿中央,踱了几步,声音,陡然,拔高了八度!

  “如今,大宋内部,新旧党争,国力日衰。辽国,则沉迷于内斗,无暇南顾。这,是我西夏,百年难遇的,崛起良机!”

  “可太后您,与国相大人,却在这等关键时刻,为了权势,明争暗斗,内耗不休!”

  “长此以往,国将不国!何谈崛起?何谈霸业?”

  他的声音,掷地有声,振聋发聩,竟让梁太后,一时之间,无言以对。

  “所以,草民,有一个,更好的提议。”

  萧明转过身,看着凤榻上,脸色变幻不定的梁太后,嘴角,勾起一抹,掌控一切的微笑。

  “您,依旧是西夏,垂帘听政的太后。”

  “国相大人,也依旧是,为您分忧解难的国相。”

  “你们,姑侄二人,联起手来,一致对外。您,主内,安抚朝堂,平衡各方势力。国相,主外,整顿兵马,开疆拓土。”

  “而我,萧明,则愿意,做一枚,游离于你们之外的,‘闲棋’。”

  “这枚闲棋,既可以,成为太后您,用来敲打国相的,‘鞭子’。”

  “也可以,成为国相大人,为您冲锋陷阵的,‘利剑’。”

  “最重要的是,这枚闲棋,可以,成为你们姑侄之间,沟通的‘桥梁’,确保,西夏这艘大船,不会因为你们的内斗,而,中途倾覆。”

  “太后,您觉得,我这个提议,如何?”

  整个寝宫,陷入了一片死寂。

  梁太后,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个,侃侃而谈的青年,心中,掀起了滔天巨浪!

  她设想过无数种可能。

  萧明,或许会,讨价还价。

  或许会,虚与委蛇。

  又或许会,宁死不屈。

  但她做梦也没想到,萧明,竟然,会给她,提出这样一个,石破天惊的,“解决方案”!

  他,竟然,想做那个,平衡朝局的,第三方!

  他,竟然,想以一人之力,凌驾于她和梁乙逋的权力斗争之上,成为那个,幕后的,“执棋人”!

  这是何等的,狂妄!

  又是何等的,胆魄与智慧!

  良久,梁太后才找回自己的声音,她沙哑地问道:“你……凭什么?”

  “就凭……”

  萧明微微一笑,他伸出手,指了指自己的脑袋。

  “……我,能帮你们,得到你们,最想要的东西。”

  “比如,那件,让仁多宝忠,送了命的,‘圣物’的,正确使用方法。”

  轰!

  梁太后的瞳孔,猛地,缩成了针尖!

  她看着萧明脸上那自信而神秘的微笑,心中,第一次,生出了一股,名为“忌惮”的情绪。

  她知道,自己,从一开始,就小看了这个男人。

  他不是棋子。

  他,是和自己一样的,棋手!

  甚至,比自己,更高明的棋手!

  “好……好一个萧明!”

  梁太后深吸一口气,缓缓地,从软榻上,站了起来。

  “你的提议,哀家,准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