妮妮小姐第一次把“做自己”从鸡汤文里抽离出来,让它褪去空洞的文字外壳,变成能攥在掌心、触得到温度的实在念头,那是在三月某个被晨雾泡软的清晨。她从公司楼下的“时光漫咖”出来,玻璃门推开的瞬间,带着咖啡香的暖空气与雾中的微凉撞个满怀,像两种情绪在胸口轻轻交织。手里捏着半杯没喝完的燕麦拿铁,杯壁凝着的水珠像被揉碎的星子,顺着杯身蜿蜒而下,洇湿了掌心,那黏腻的触感像揣着一团化不开的心事,轻轻贴在心上,连呼吸都带着几分滞涩的柔软。
前几日的部门例会上,总监李姐又在“不经意”间开启了“别人家的员工”模式。她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,镜片反射着会议室顶灯的光,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:“你们看看隔壁组的林姐,三十岁就稳坐主管位,每天一身剪裁利落的套装,肩线挺括得像被精心校准过,踩十厘米高跟鞋走在走廊里,每一步都踩在气场的鼓点上,连裙摆摆动的弧度都透着精致;汇报PPT做得跟画廊里的艺术品似的,配色方案精准踩中甲方的审美盲区,连标点符号的字号都要反复调试到最优视觉效果。还有新来的实习生小夏,那嘴甜得像浸了蜜的桂花糕,上周愣是托了三层关系,帮老板订到了一票难求的演唱会内场票,隔天就被记了绩效加分,这才叫懂职场生存法则,会把力气花在刀刃上。”
这话像一根裹着糖衣的细刺,轻轻扎在妮妮小姐心里。她低头瞥了眼自己身上的棉麻衬衫——是前几日在巷尾那家“旧时光杂货铺”淘来的,米白色布料上印着淡淡的小雏菊暗纹,领口被水洗得有些软塌,却带着阳光晒过的蓬松感。袖口还沾着昨天画画时蹭到的一点钛白丙烯,洗了三次都没彻底洗掉,像个倔强的小印记,不肯轻易褪去。汇报工作时,她总爱说“我觉得这个方案可以试试在细节处做些调整,或许能更贴合用户的真实需求”,而不是像林姐那样用“我认为该方案需按以下三点优化,这是唯一符合项目进度的路径”的强势口吻;加班到深夜,她也只会默默把文件按类别整理好,用不同颜色的回形针分类夹住,放在老板办公桌一角,附上一张手写的便签,把需要注意的节点一一标注,从不会特意敲开办公室门,说些“老板您也别熬太晚,要注意身体”的贴心话——倒不是不懂人情世故,只是觉得刻意的关怀像加了太多植脂末的奶茶,甜得发腻,失了本真的温度。
手里的燕麦拿铁晃出细碎的涟漪,杯底的燕麦粒随着晃动轻轻碰撞,发出“沙沙”的细微声响,像落在窗台上的雨丝。妮妮小姐忽然想起中学时的自己,那时她总爱抱着画架,在校园那棵百年香樟树下坐一下午。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,在画纸上投下斑驳的光斑,像撒了一把碎金,她就跟着光影的轨迹,用2B铅笔一笔一笔勾勒,让那些跳动的光亮在纸上定格成永恒。看到流浪猫蜷缩在长椅上打盹,尾巴偶尔轻轻扫过落满枯叶的地面,她会悄悄凑过去,屏住呼吸,连呼吸都放得极轻,用铅笔细细描摹它毛茸茸的尾巴尖,还有耷拉着的、粉粉的耳朵,连胡须的根数都要数着画,生怕惊扰了那份慵懒的惬意。
室友曾皱着眉劝她:“妮妮,你别总一个人闷着画画了,多去参加社团活动攒攒人脉,认识些‘有用’的人,以后出社会才好混。你看隔壁寝室的小美,加入了学生会文艺部,现在都能帮老师策划晚会了,多风光。”可那时的她,满脑子都是钴蓝与钛白混合后的清透,是线条从生硬到流畅的蜕变,是如何把晚霞的橘粉与天空的浅紫调和得像被晚风吻过般自然。她会为了调出满意的颜色,在画室里熬到深夜,看着颜料在调色盘上慢慢融合,心里的欢喜像泡发的海绵,软软地涨满。那时从没想过“别人眼里该有的样子”是什么,只知道跟着心的方向走,像追着光的飞蛾,纯粹又热烈。就像现在手里的燕麦拿铁,同事们都爱加双倍糖双倍奶,还要撒上一层可可粉,喝起来甜得齁人,她却偏偏
前几日的部门例会上,总监李姐又在“不经意”间开启了“别人家的员工”模式。她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,镜片反射着会议室顶灯的光,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:“你们看看隔壁组的林姐,三十岁就稳坐主管位,每天一身剪裁利落的套装,肩线挺括得像被精心校准过,踩十厘米高跟鞋走在走廊里,每一步都踩在气场的鼓点上,连裙摆摆动的弧度都透着精致;汇报PPT做得跟画廊里的艺术品似的,配色方案精准踩中甲方的审美盲区,连标点符号的字号都要反复调试到最优视觉效果。还有新来的实习生小夏,那嘴甜得像浸了蜜的桂花糕,上周愣是托了三层关系,帮老板订到了一票难求的演唱会内场票,隔天就被记了绩效加分,这才叫懂职场生存法则,会把力气花在刀刃上。”
这话像一根裹着糖衣的细刺,轻轻扎在妮妮小姐心里。她低头瞥了眼自己身上的棉麻衬衫——是前几日在巷尾那家“旧时光杂货铺”淘来的,米白色布料上印着淡淡的小雏菊暗纹,领口被水洗得有些软塌,却带着阳光晒过的蓬松感。袖口还沾着昨天画画时蹭到的一点钛白丙烯,洗了三次都没彻底洗掉,像个倔强的小印记,不肯轻易褪去。汇报工作时,她总爱说“我觉得这个方案可以试试在细节处做些调整,或许能更贴合用户的真实需求”,而不是像林姐那样用“我认为该方案需按以下三点优化,这是唯一符合项目进度的路径”的强势口吻;加班到深夜,她也只会默默把文件按类别整理好,用不同颜色的回形针分类夹住,放在老板办公桌一角,附上一张手写的便签,把需要注意的节点一一标注,从不会特意敲开办公室门,说些“老板您也别熬太晚,要注意身体”的贴心话——倒不是不懂人情世故,只是觉得刻意的关怀像加了太多植脂末的奶茶,甜得发腻,失了本真的温度。
手里的燕麦拿铁晃出细碎的涟漪,杯底的燕麦粒随着晃动轻轻碰撞,发出“沙沙”的细微声响,像落在窗台上的雨丝。妮妮小姐忽然想起中学时的自己,那时她总爱抱着画架,在校园那棵百年香樟树下坐一下午。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,在画纸上投下斑驳的光斑,像撒了一把碎金,她就跟着光影的轨迹,用2B铅笔一笔一笔勾勒,让那些跳动的光亮在纸上定格成永恒。看到流浪猫蜷缩在长椅上打盹,尾巴偶尔轻轻扫过落满枯叶的地面,她会悄悄凑过去,屏住呼吸,连呼吸都放得极轻,用铅笔细细描摹它毛茸茸的尾巴尖,还有耷拉着的、粉粉的耳朵,连胡须的根数都要数着画,生怕惊扰了那份慵懒的惬意。
室友曾皱着眉劝她:“妮妮,你别总一个人闷着画画了,多去参加社团活动攒攒人脉,认识些‘有用’的人,以后出社会才好混。你看隔壁寝室的小美,加入了学生会文艺部,现在都能帮老师策划晚会了,多风光。”可那时的她,满脑子都是钴蓝与钛白混合后的清透,是线条从生硬到流畅的蜕变,是如何把晚霞的橘粉与天空的浅紫调和得像被晚风吻过般自然。她会为了调出满意的颜色,在画室里熬到深夜,看着颜料在调色盘上慢慢融合,心里的欢喜像泡发的海绵,软软地涨满。那时从没想过“别人眼里该有的样子”是什么,只知道跟着心的方向走,像追着光的飞蛾,纯粹又热烈。就像现在手里的燕麦拿铁,同事们都爱加双倍糖双倍奶,还要撒上一层可可粉,喝起来甜得齁人,她却偏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