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5章 东方的新规矩-《铁血西域:开局结果了噶尔丹》

  没有想象中的繁文缛节,没有三跪九叩,甚至没有那身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的、绣着九条金龙的袍服。

  当亨利·波廷杰被引入奉天殿——如今大华的议政殿时,他看到的是一个完全颠覆他想象的场景。

  大殿宏伟依旧,但内部的陈设却焕然一新。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取代了传统的雕花木窗,让午后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入殿内,照得一切都明亮通透。正中央,没有龙椅,而是一张巨大的椭圆形红木长桌。长桌的一端,坐着几位身着深色西装式常服的大华重臣。

  而最引人注目的,是东侧墙壁上悬挂的一幅巨大的、占据了整面墙的……世界地图。

  那不是波廷杰见过的任何一幅地图。它精准地绘制了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,每一条海岸线,每一座岛屿,都清晰可辨。

  一位年轻人正背对着他们,站在这幅地图前。

  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黑色常服,身姿挺拔如松,没有佩戴任何象征皇权的饰物,但只是一个背影,就散发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  “陛下,英夷商务代表,亨利·波廷杰先生到。”徐文良躬身禀报。

  年轻人缓缓转过身。

  波廷杰的呼吸有那么一瞬间的停滞。

  太年轻了。

  比他想象中要年轻得多,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岁。面容英俊,但那双眼睛,却深邃得如同寒潭,锐利得仿佛能洞穿人心。

  他就是李信,这个在短短数年内,将一个腐朽帝国重新锻造成一头钢铁巨兽的男人。

  “波廷杰先生,欢迎来到北平。”李信的声音很平静,没有帝王的威压,更像是一位学者在接待远方的客人,“赐座,上咖啡。”

  波廷杰有些僵硬地坐下,他注意到,为他准备的不仅有上好的锡兰红茶,还有一杯香气浓郁的现磨咖啡。这种细节上的周到,让他心中那份最后的优越感,又被削去了一层。

  “皇帝陛下,”波廷杰清了清嗓子,试图掌握主动,“我谨代表大英帝国女王陛下,对贵我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友谊表示珍视。此次前来,是希望就目前远东地区紧张的局势,与陛下进行坦诚的沟通,以寻求一个和平、稳定、符合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。”

  一套完美的外交辞令。

  李信微微颔首,却没有接他的话。他端起自己的茶杯,轻轻吹了吹浮沫,然后问道:“波廷杰先生,从新加坡到天津,一路顺利吗?”

  “非常顺利,感谢陛下的安排。”

  “那么,你一定看到了我们的港口,我们的道路,还有我们的工厂。”李信放下茶杯,目光直视着波廷杰,“你觉得,比起三年前,大华有什么变化?”

  这个问题完全偏离了波廷杰预设的轨道。他愣了一下,才谨慎地回答:“大华的变化……令人惊叹。贵国在工业化上取得的成就,值得钦佩。”

  “钦佩?”李信笑了笑,那笑容却不达眼底,“波廷杰先生,我让你看这些,不是为了让你钦佩的。”

  他站起身,缓步走到那巨大的世界地图前。

  “我让你看这些,是想告诉你一件事。”他伸出手指,在地图上,从大华的海岸线,一路划过东海、南海,最终,重重地落在了那个连接两大洋的咽喉要道上。

  “马六甲海峡。”

  波廷杰的心猛地一跳。

  “这条航线,是大华的生命线,也是贵国在远东的贸易生命线。”李信的声音依旧平静,但每个字都像一颗钉子,钉入波廷杰的神经,“但是现在,有一个叫彼得·卡伦提尔的荷兰人,带着一群海盗,封锁了它。”

  “陛下,关于卡伦提尔总督的行为,我们认为……”

  “你们认为?”李信打断了他,“在我谈论事实的时候,我希望你也能用事实来回应,而不是‘你们认为’。”

  他转过身,目光如电。

  “自卡伦提尔封锁马六甲以来,至今共计七十四天。期间,悬挂贵国米字旗的商船,被拦截十二艘,其中‘维多利亚号’、‘希望号’等五艘商船被强行扣押,货物被没收,总价值约三十万英镑。船上的一百一十七名船员,被贩卖至美洲种植园,至今下落不明。”

  波廷杰的瞳孔骤然收缩!

  这些数字,是他发给伦敦的最高机密!这个年轻的皇帝,怎么可能知道得如此精确?甚至连船名和失踪船员人数都分毫不差!

  “这些损失,”李信的声音陡然转冷,“贵国是准备向卡伦提尔索要赔偿,还是准备让大华,来为你们的无能和软弱,一并买单?”

  这句话,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,狠狠抽在波廷杰的脸上,也抽在了他背后的大英帝国脸上。

  “陛下!这是污蔑!大英帝国从不软弱!”波廷杰猛地站起身,脸色涨红。

  “是吗?”李信缓缓走回桌前,拿起一份文件,丢在波廷杰面前,“这是贵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给你的指令。第一,评估大华实力。第二,说服荷兰人,至少保证英夷商船的通行自由。第三,如果前两者都失败,则保持中立,静观其变,避免与胜利者为敌。”

  波廷杰如遭雷击,他死死地盯着那份文件,虽然上面写的是汉字,但他能认出自己的签名格式。这……这是他出发前,亲手签收的指令副本的摘要!

  他们在大华的情报网络,被渗透得像个筛子!

  “现在,告诉我,波廷杰先生。”李信坐回椅子上,重新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,“你准备如何执行你的第三条指令?”

  大殿内一片死寂。

  波廷杰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了。他引以为傲的外交手腕、大国博弈的经验,在这个年轻的帝王面前,就像孩童的把戏,被轻易看穿,无情戳破。

  他终于明白,这不是一场谈判。

  这是一场通告。

  “陛下……您想做什么?”良久,波廷杰艰难地开口,声音干涩。

  “我要做的,很简单。”李信站起身,再次走到地图前。

  “我要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。我要制定东方的新规矩。”

  他的手指,从马六甲,一路向西划去,划过了印度洋,最终停在了好望角。

  “从今往后,在这片海域,任何悬挂龙旗的商船,都将享有绝对的、不容侵犯的自由航行权。任何试图挑战这一规矩的人,都将面对大华的怒火。”

  他顿了顿,回头看向面如死灰的波廷杰。

  “卡伦提尔,是第一个。我希望,他也是最后一个。”

  “贵国……这是在向所有西洋国家宣战!”波廷杰失声喊道。

  “不。”李信摇了摇头,“我不是在宣战。我是在清理航道上的垃圾。至于谁愿意和垃圾站在一起,那是他自己的选择。”

  他看着波廷杰,眼神中带着一丝玩味。

  “当然,我也理解贵国的难处。毕竟,荷兰是你们的‘海上马车夫’前辈。”

  “所以,我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。”

  李信走回波廷杰面前,身体微微前倾,一股强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。

  “三天后,在天津港,我会给你看一样东西。看完之后,你再来回答我刚才的问题。”

  “大英帝国的舰队,是应该在马六甲海峡,为一群即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海盗陪葬,还是应该在新加坡,为我们即将到来的胜利,提前准备好庆祝的香槟?”

  说完,李信不再看他一眼,转身向大殿深处走去。

  “徐文良,送客。好生招待我们的英夷朋友,毕竟,他们很快就要做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了。”

  波廷杰失魂落魄地坐在椅子上,脑子里一片混乱。

  三天后?

  在天津港?

  他要给我看什么?

  是那艘传说中的,击败了范·迪门舰队的“定远号”吗?

  不,不对,情报显示那艘船在上海维修。

  那会是什么?

 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,攫住了他的心脏。他预感到,三天后他将要看到的,或许会彻底改变世界格局,改变他所认知的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