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和五年秋,黑山军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丰收。然而,粮仓的充实并未带来丝毫松懈,反而让砺锋堂内的气氛更加凝重。潞州官府的封锁日益严密,北面“坐山雕”张魁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。李铁崖深知,必须在对手做好准备、甚至可能获得外部支援前,抢先出手,拔掉这根钉子。
秋收刚毕,霜降未至,正是用兵的时节。誓师大会上,玄色“李”字大纛在萧瑟秋风中猎猎作响。李铁崖目光扫过台下肃立的将士,声音沉毅:
“北疆恶枭张魁,盘踞老鸦岭多年,劫掠四方,残害百姓,更与官府暗通款曲,屡犯我境!此獠不除,北境不宁,我黑山军亦难有安稳之日!此战,不为兼并,只为除害!望诸君奋勇,踏平贼巢!”
“踏平贼巢!”将士们的怒吼声在山谷间回荡。
王琨率前营精锐为先锋,轻装疾进,斥候营早已将老鸦岭的地形、哨卡摸得透彻。大军如臂使指,避开几处可能的埋伏点,迅速逼近老鸦岭主寨所在的山麓。
老鸦岭果然名不虚传。主峰陡峭,寨墙依山势而建,多以粗大原木和山石垒砌,高达两丈有余,仅有正面一条“之”字形的狭窄山道可通寨门,易守难攻。张魁显然已得到风声,寨墙上旌旗密布,人影绰绰,滚木礌石堆积如山,防守森严。
王琨勒马观察,眉头紧锁。强攻这条山道,无疑是送死。他下令前锋试探性进攻。一队士卒持盾猫腰,沿山道向上仰攻。刚进入百步之内,寨墙上便箭如雨下,虽有大盾防护,仍有数人中箭倒地。更可怕的是,守军推下滚木,巨大的圆木沿着陡峭的山道轰隆隆砸下,势不可挡,试探的队伍狼狈退回,留下几具尸体。
“他娘的,这鬼地方!”赵横啐了一口,看着那险峻的地势,也感到棘手。
首日进攻受挫,王琨没有盲目强攻,而是下令后退五里扎营,同时派小乙的斥候队不惜代价,日夜环绕老鸦岭侦察,寻找任何可能的破绽。
接连两日,斥候回报皆令人沮丧。老鸦岭三面皆是悬崖绝壁,猿猴难攀,唯一看似稍缓的北坡,也被张魁布满了荆棘陷坑和暗哨,难以悄无声息地接近。正面强攻代价太大,迂回偷袭似乎无路可走,战局陷入僵持。军中开始出现焦躁情绪。
第三日夜,天降小雨,山路湿滑。一名老斥候冒雨潜回,带来一个关键消息:他在岭西一处人迹罕至的悬崖下,发现了一条被山洪冲出的、极其隐蔽的裂缝,似乎可通岭上,但险峻异常,且出口离主寨尚有段距离,不确定是否有守军。
王琨与赵横、小乙商议后,决定冒险一搏。由小乙亲自挑选二十名最擅长攀爬、胆大心细的斥候和悍卒,携带钩索、短刃和火油,趁夜从裂缝攀爬。王琨则率主力于次日拂晓,在正面发动佯攻,吸引守军注意力。
当夜,雨雾弥漫。小乙带队,如同壁虎般沿着湿滑的岩壁艰难攀爬,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。足足用了两个时辰,才成功登顶,潜伏在预定位置的灌木丛中。此处位于主寨侧后方,可俯瞰大半个寨子,确实有一条荒废的小径通向寨墙,但路口有简易哨棚。
拂晓时分,雨停了。王琨下令擂鼓进攻!黑山军士卒沿着山道缓缓推进,箭矢对射,杀声震天,做出全力攻山的姿态。张魁果然中计,将主要兵力调往正面寨墙。
就在此时,小乙动了!他带人悄无声息地摸掉了那个只有两名哨兵的哨棚,随即点燃火油罐,奋力投向寨内靠近寨门的几处木制棚屋和草料堆!同时,吹响了进攻的号角!
“后院”起火,浓烟滚滚,寨内顿时大乱!正面防守的匪徒听到身后喊杀声,军心浮动!
“机会!全军压上!破寨就在此时!”王琨见状,眼睛赤红,亲自挥刀冲在最前!赵横也率左营猛攻侧翼!
守军腹背受敌,阵脚大乱。张魁暴跳如雷,试图分兵镇压后方,但为时已晚。小乙的人虽少,却如同尖刀,在寨内制造了巨大的混乱,甚至一度试图冲击寨门枢纽。正面压力陡增,寨门在冲车的撞击下开始摇晃!
战斗进入最惨烈的阶段。寨墙上,双方士卒短兵相接,刀刀见血,不断有人惨叫着跌落。寨内,小乙的人与反扑的匪徒展开殊死搏斗,依仗地形且战且退,牵制了大量敌军。
王琨身先士卒,左臂被流矢所伤,仍死战不退,终于第一个踏着云梯冲上寨墙,砍翻守旗匪兵,将黑山军战旗插上垛口!这一举动极大鼓舞了士气,更多黑山军士卒涌上寨墙。
赵横则指挥撞车,终于撞开了沉重的寨门!大军如潮水般涌入!
张魁见大势已去,率最后几十名心腹退守聚义厅,凭借厅前狭窄的庭院负隅顽抗。这批人是他的死忠,战斗力强悍。王琨、赵横率部将庭院团团围住,双方展开最后的白刃战,每进一步都要付出鲜血的代价。混战中,赵横被冷箭射中肩胛,王琨也被刀划破脸颊,但二人死战不退。
最终,在黑山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围攻下,张魁的亲信死伤殆尽。他本人浑身是血,状若疯虎,挥舞鬼头刀连劈数人,最终被王琨找到破绽,一记刁钻的突刺,贯穿其胸腹!张魁怒吼一声,倒地气绝。
主将毙命,残余匪兵纷纷弃械投降。历时一天一夜的血战,终于以黑山军的惨胜告终。
清点战场,黑山军战死近百,伤者无数,可谓伤筋动骨。但缴获颇丰:粮食、兵甲、以及控制北道带来的战略优势。王琨、赵横虽负伤,却因率先破寨、阵斩敌酋而立下大功。
与此同时,东线落霞山的“过江星”赵霆,始终按兵不动,严守中立。冯渊的使者再次接触,带去了黑山军大胜的消息,并重申了和平共处的意愿。赵霆的沉默,某种意义上是对黑山军实力的默认,也为李铁崖消化北伐成果、应对下一步挑战,赢得了宝贵的东线稳定。
李铁崖站在血迹未干的老鸦岭寨墙上,望着北方更辽阔的天地,心中并无多少喜悦。这一仗,赢得很艰难,代价巨大。它清晰地表明,扩张之路,绝非一帆风顺。下一个对手,或许会更强大,环境会更复杂。但经此血火淬炼,黑山军这把刀,无疑变得更加锋利了。
秋收刚毕,霜降未至,正是用兵的时节。誓师大会上,玄色“李”字大纛在萧瑟秋风中猎猎作响。李铁崖目光扫过台下肃立的将士,声音沉毅:
“北疆恶枭张魁,盘踞老鸦岭多年,劫掠四方,残害百姓,更与官府暗通款曲,屡犯我境!此獠不除,北境不宁,我黑山军亦难有安稳之日!此战,不为兼并,只为除害!望诸君奋勇,踏平贼巢!”
“踏平贼巢!”将士们的怒吼声在山谷间回荡。
王琨率前营精锐为先锋,轻装疾进,斥候营早已将老鸦岭的地形、哨卡摸得透彻。大军如臂使指,避开几处可能的埋伏点,迅速逼近老鸦岭主寨所在的山麓。
老鸦岭果然名不虚传。主峰陡峭,寨墙依山势而建,多以粗大原木和山石垒砌,高达两丈有余,仅有正面一条“之”字形的狭窄山道可通寨门,易守难攻。张魁显然已得到风声,寨墙上旌旗密布,人影绰绰,滚木礌石堆积如山,防守森严。
王琨勒马观察,眉头紧锁。强攻这条山道,无疑是送死。他下令前锋试探性进攻。一队士卒持盾猫腰,沿山道向上仰攻。刚进入百步之内,寨墙上便箭如雨下,虽有大盾防护,仍有数人中箭倒地。更可怕的是,守军推下滚木,巨大的圆木沿着陡峭的山道轰隆隆砸下,势不可挡,试探的队伍狼狈退回,留下几具尸体。
“他娘的,这鬼地方!”赵横啐了一口,看着那险峻的地势,也感到棘手。
首日进攻受挫,王琨没有盲目强攻,而是下令后退五里扎营,同时派小乙的斥候队不惜代价,日夜环绕老鸦岭侦察,寻找任何可能的破绽。
接连两日,斥候回报皆令人沮丧。老鸦岭三面皆是悬崖绝壁,猿猴难攀,唯一看似稍缓的北坡,也被张魁布满了荆棘陷坑和暗哨,难以悄无声息地接近。正面强攻代价太大,迂回偷袭似乎无路可走,战局陷入僵持。军中开始出现焦躁情绪。
第三日夜,天降小雨,山路湿滑。一名老斥候冒雨潜回,带来一个关键消息:他在岭西一处人迹罕至的悬崖下,发现了一条被山洪冲出的、极其隐蔽的裂缝,似乎可通岭上,但险峻异常,且出口离主寨尚有段距离,不确定是否有守军。
王琨与赵横、小乙商议后,决定冒险一搏。由小乙亲自挑选二十名最擅长攀爬、胆大心细的斥候和悍卒,携带钩索、短刃和火油,趁夜从裂缝攀爬。王琨则率主力于次日拂晓,在正面发动佯攻,吸引守军注意力。
当夜,雨雾弥漫。小乙带队,如同壁虎般沿着湿滑的岩壁艰难攀爬,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。足足用了两个时辰,才成功登顶,潜伏在预定位置的灌木丛中。此处位于主寨侧后方,可俯瞰大半个寨子,确实有一条荒废的小径通向寨墙,但路口有简易哨棚。
拂晓时分,雨停了。王琨下令擂鼓进攻!黑山军士卒沿着山道缓缓推进,箭矢对射,杀声震天,做出全力攻山的姿态。张魁果然中计,将主要兵力调往正面寨墙。
就在此时,小乙动了!他带人悄无声息地摸掉了那个只有两名哨兵的哨棚,随即点燃火油罐,奋力投向寨内靠近寨门的几处木制棚屋和草料堆!同时,吹响了进攻的号角!
“后院”起火,浓烟滚滚,寨内顿时大乱!正面防守的匪徒听到身后喊杀声,军心浮动!
“机会!全军压上!破寨就在此时!”王琨见状,眼睛赤红,亲自挥刀冲在最前!赵横也率左营猛攻侧翼!
守军腹背受敌,阵脚大乱。张魁暴跳如雷,试图分兵镇压后方,但为时已晚。小乙的人虽少,却如同尖刀,在寨内制造了巨大的混乱,甚至一度试图冲击寨门枢纽。正面压力陡增,寨门在冲车的撞击下开始摇晃!
战斗进入最惨烈的阶段。寨墙上,双方士卒短兵相接,刀刀见血,不断有人惨叫着跌落。寨内,小乙的人与反扑的匪徒展开殊死搏斗,依仗地形且战且退,牵制了大量敌军。
王琨身先士卒,左臂被流矢所伤,仍死战不退,终于第一个踏着云梯冲上寨墙,砍翻守旗匪兵,将黑山军战旗插上垛口!这一举动极大鼓舞了士气,更多黑山军士卒涌上寨墙。
赵横则指挥撞车,终于撞开了沉重的寨门!大军如潮水般涌入!
张魁见大势已去,率最后几十名心腹退守聚义厅,凭借厅前狭窄的庭院负隅顽抗。这批人是他的死忠,战斗力强悍。王琨、赵横率部将庭院团团围住,双方展开最后的白刃战,每进一步都要付出鲜血的代价。混战中,赵横被冷箭射中肩胛,王琨也被刀划破脸颊,但二人死战不退。
最终,在黑山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围攻下,张魁的亲信死伤殆尽。他本人浑身是血,状若疯虎,挥舞鬼头刀连劈数人,最终被王琨找到破绽,一记刁钻的突刺,贯穿其胸腹!张魁怒吼一声,倒地气绝。
主将毙命,残余匪兵纷纷弃械投降。历时一天一夜的血战,终于以黑山军的惨胜告终。
清点战场,黑山军战死近百,伤者无数,可谓伤筋动骨。但缴获颇丰:粮食、兵甲、以及控制北道带来的战略优势。王琨、赵横虽负伤,却因率先破寨、阵斩敌酋而立下大功。
与此同时,东线落霞山的“过江星”赵霆,始终按兵不动,严守中立。冯渊的使者再次接触,带去了黑山军大胜的消息,并重申了和平共处的意愿。赵霆的沉默,某种意义上是对黑山军实力的默认,也为李铁崖消化北伐成果、应对下一步挑战,赢得了宝贵的东线稳定。
李铁崖站在血迹未干的老鸦岭寨墙上,望着北方更辽阔的天地,心中并无多少喜悦。这一仗,赢得很艰难,代价巨大。它清晰地表明,扩张之路,绝非一帆风顺。下一个对手,或许会更强大,环境会更复杂。但经此血火淬炼,黑山军这把刀,无疑变得更加锋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