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和六年秋,潞州。
夏末的暑气尚未完全消散,潞州城内外却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压抑之中。城头守军的旗帜无精打采地垂着,士卒们面带菜色,眼神躲闪,巡逻的脚步显得沉重而拖沓。城内市井萧条,店铺大多关门歇业,偶有行人也是步履匆匆,面色惶恐。一种大厦将倾的预感,如同瘟疫般在城中蔓延。
团练使衙门内,孟迁如热锅上的蚂蚁,暴躁易怒,却又束手无策。北线兄长的消息时断时续,但无一不是坏消息:邢州被围,岌岌可危;河东军游骑已出现在邢州以南,威胁粮道。而南边,那个可恶的李铁崖,虽然表面上还在与河东使者虚与委蛇,但据可靠线报,其麾下王琨、赵横所部已悄然向上党以北移动,兵锋直指潞州!更让他心惊肉跳的是,城内近日暗流涌动,几个平日还算恭顺的乡绅大户,竟接连以各种借口推脱捐输,连他派去催粮的差役也时有被搪塞回来的情况。
“反了!都反了!”孟迁将一份催粮不利的呈报狠狠摔在地上,“这些乡绅前日还信誓旦旦,今日就言库存已空!陈胖子(指陈老)更是称病不出,其家奴竟敢阻拦官兵查验粮仓!他们定是暗中与那李铁崖勾结!”
幕僚战战兢兢地劝道:“大人息怒!非常时期,还需以稳住城内为要,切不可逼之过甚,以免生变啊!”
“生变?他们敢!”孟迁眼中布满血丝,状若疯虎,“传令!加派双倍岗哨,严守四门!没有我的手令,任何人不得出入!再派督战队上城,有敢懈怠、蛊惑军心者,立斩不赦!我倒要看看,谁敢在这潞州城造反!” 他的命令,充满了色厉内荏的疯狂,反而加剧了城内的紧张气氛。
九月庚子,夜,无月,风高。
子时刚过,潞州城东门(朝阳门)方向,突然传来一阵隐约的骚动,紧接着,几点火光在黑暗中骤然亮起,迅速蔓延成一片!喊杀声、兵刃撞击声、以及一声凄厉的“敌袭!东门失守了!”的尖叫,瞬间划破了死寂的夜空!
“怎么回事?!”刚从浅睡中被亲兵推醒的孟迁,衣衫不整地冲出房门,厉声喝问。
“大人!不好了!东门……东门守将王都头(已被陈老等人买通)突然反水,打开了城门!黑山军……不,是李铁崖的兵杀进来了!”一名浑身是血的校尉连滚爬爬地跑来禀报,脸上写满了惊恐。
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,城中多处地方同时火起,喊杀声四起。早已潜伏入城的黑山军细作和内应的乡绅家丁部曲,纷纷现身,袭击官署、粮仓,制造混乱。更有被买通的守军低级军官,趁机倒戈,高呼“降者不杀!”,引着涌入城的敌军直扑团练使衙门和兵营。
“王柱!你这个叛徒!”孟迁目眦欲裂,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颇为倚重的东门守将竟然会叛变。城内顿时大乱,守军本就士气低迷,在突如其来的内外夹击下,大部分一触即溃,或跪地求饶,或四散逃命。只有孟迁的部分亲兵还在依托衙门进行顽抗,但很快就被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分割包围。
“大人!快走!从北门突围,去邢州找节帅!”几名忠心家将拼死护住孟迁,且战且退。
孟迁看着眼前火光冲天、杀声震地的景象,知道大势已去,潞州城完了。他长叹一声,充满了不甘与绝望,在家将的簇拥下,仓皇向北门逃去。
战斗,或者说一边倒的镇压,在天亮前基本结束。当李铁崖在王琨、赵横及精锐卫队的护卫下,踏着晨曦和尚未散尽的硝烟,从容步入潞州城时,城内主要街道已被控制,负隅顽抗的昭义军残兵被肃清,大火也被逐渐扑灭。
陈老等一众参与反正的乡绅耆老,早已恭敬地候在城门内大道旁,见到李铁崖,纷纷跪地叩首:“恭迎防御使大人入城!潞州士民,翘首以盼王师久矣!”
李铁崖下马,亲自扶起为首的陈老,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诸位乡绅深明大义,助我平定乱局,保全城池百姓,功不可没!李某在此谢过!以往种种,概不追究。自即日起,潞州当与上党一体,遵我号令,共保境安民!”
“谨遵大人号令!”乡绅们齐声应和,心中一块大石落地。
入主原昭义军团练使衙门后,李铁崖立即发布安民告示,宣布三条法令:
一、 全军严守军纪,严禁抢掠、骚扰百姓,违令者斩!
二、 打开官仓,部分放粮,赈济城中贫苦,稳定民心。
三、 原昭义军降卒,愿留者经整编入伍,愿去者发给路费遣散。原潞州官吏,量才录用,劣迹昭彰者革职查办。
同时,他重赏了反正的东门守将王柱及有功乡绅,将陈老等人纳入新设立的“潞州咨议堂”,参赞政务。对孟迁未能带走的府库钱粮、军械册籍进行清点接收。
短短数日,在李铁崖强有力的控制和冯渊、韩德让等人的高效运作下,潞州城的秩序迅速恢复。市井重新开张,百姓惊魂稍定。兵不血刃拿下潞州这座雄城,意味着李铁崖的实力和统治范围得到了质的飞跃,真正拥有了与周边势力抗衡的根基。
站在潞州城高大的城楼上,眺望着北方邢州的方向,李铁崖心潮澎湃,却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。他知道,拿下潞州仅仅是开始。北方的孟方立还在苦苦支撑,但败局已定。而更强大的邻居——河东李克用,在解决孟方立后,下一个目标会是谁?潞州,已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。
“传令下去,”李铁崖对身后的冯渊、王琨等人沉声道,“加紧整训军队,修复城防,囤积粮草。潞州,将是我们新的根基,也是未来风雨中最坚实的堡垒!真正的考验,恐怕才刚刚开始。”
冯渊捻须颔首:“将军明见。据有潞州,进可图北,退可守南,战略主动已在我手。然,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接下来,与河东的周旋,乃至应对可能来自其他方向的觊觎,需更加谨慎周密。”
潞州易主,标志着昭义军在南方的统治彻底终结,也标志着以李铁崖为首的“潞南—潞州”势力集团的正式崛起。北疆的战火尚未停息,但潞州盆地,已然迎来了新的主人。乱世的棋局,进入了更加错综复杂的新阶段。
夏末的暑气尚未完全消散,潞州城内外却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压抑之中。城头守军的旗帜无精打采地垂着,士卒们面带菜色,眼神躲闪,巡逻的脚步显得沉重而拖沓。城内市井萧条,店铺大多关门歇业,偶有行人也是步履匆匆,面色惶恐。一种大厦将倾的预感,如同瘟疫般在城中蔓延。
团练使衙门内,孟迁如热锅上的蚂蚁,暴躁易怒,却又束手无策。北线兄长的消息时断时续,但无一不是坏消息:邢州被围,岌岌可危;河东军游骑已出现在邢州以南,威胁粮道。而南边,那个可恶的李铁崖,虽然表面上还在与河东使者虚与委蛇,但据可靠线报,其麾下王琨、赵横所部已悄然向上党以北移动,兵锋直指潞州!更让他心惊肉跳的是,城内近日暗流涌动,几个平日还算恭顺的乡绅大户,竟接连以各种借口推脱捐输,连他派去催粮的差役也时有被搪塞回来的情况。
“反了!都反了!”孟迁将一份催粮不利的呈报狠狠摔在地上,“这些乡绅前日还信誓旦旦,今日就言库存已空!陈胖子(指陈老)更是称病不出,其家奴竟敢阻拦官兵查验粮仓!他们定是暗中与那李铁崖勾结!”
幕僚战战兢兢地劝道:“大人息怒!非常时期,还需以稳住城内为要,切不可逼之过甚,以免生变啊!”
“生变?他们敢!”孟迁眼中布满血丝,状若疯虎,“传令!加派双倍岗哨,严守四门!没有我的手令,任何人不得出入!再派督战队上城,有敢懈怠、蛊惑军心者,立斩不赦!我倒要看看,谁敢在这潞州城造反!” 他的命令,充满了色厉内荏的疯狂,反而加剧了城内的紧张气氛。
九月庚子,夜,无月,风高。
子时刚过,潞州城东门(朝阳门)方向,突然传来一阵隐约的骚动,紧接着,几点火光在黑暗中骤然亮起,迅速蔓延成一片!喊杀声、兵刃撞击声、以及一声凄厉的“敌袭!东门失守了!”的尖叫,瞬间划破了死寂的夜空!
“怎么回事?!”刚从浅睡中被亲兵推醒的孟迁,衣衫不整地冲出房门,厉声喝问。
“大人!不好了!东门……东门守将王都头(已被陈老等人买通)突然反水,打开了城门!黑山军……不,是李铁崖的兵杀进来了!”一名浑身是血的校尉连滚爬爬地跑来禀报,脸上写满了惊恐。
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,城中多处地方同时火起,喊杀声四起。早已潜伏入城的黑山军细作和内应的乡绅家丁部曲,纷纷现身,袭击官署、粮仓,制造混乱。更有被买通的守军低级军官,趁机倒戈,高呼“降者不杀!”,引着涌入城的敌军直扑团练使衙门和兵营。
“王柱!你这个叛徒!”孟迁目眦欲裂,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颇为倚重的东门守将竟然会叛变。城内顿时大乱,守军本就士气低迷,在突如其来的内外夹击下,大部分一触即溃,或跪地求饶,或四散逃命。只有孟迁的部分亲兵还在依托衙门进行顽抗,但很快就被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分割包围。
“大人!快走!从北门突围,去邢州找节帅!”几名忠心家将拼死护住孟迁,且战且退。
孟迁看着眼前火光冲天、杀声震地的景象,知道大势已去,潞州城完了。他长叹一声,充满了不甘与绝望,在家将的簇拥下,仓皇向北门逃去。
战斗,或者说一边倒的镇压,在天亮前基本结束。当李铁崖在王琨、赵横及精锐卫队的护卫下,踏着晨曦和尚未散尽的硝烟,从容步入潞州城时,城内主要街道已被控制,负隅顽抗的昭义军残兵被肃清,大火也被逐渐扑灭。
陈老等一众参与反正的乡绅耆老,早已恭敬地候在城门内大道旁,见到李铁崖,纷纷跪地叩首:“恭迎防御使大人入城!潞州士民,翘首以盼王师久矣!”
李铁崖下马,亲自扶起为首的陈老,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诸位乡绅深明大义,助我平定乱局,保全城池百姓,功不可没!李某在此谢过!以往种种,概不追究。自即日起,潞州当与上党一体,遵我号令,共保境安民!”
“谨遵大人号令!”乡绅们齐声应和,心中一块大石落地。
入主原昭义军团练使衙门后,李铁崖立即发布安民告示,宣布三条法令:
一、 全军严守军纪,严禁抢掠、骚扰百姓,违令者斩!
二、 打开官仓,部分放粮,赈济城中贫苦,稳定民心。
三、 原昭义军降卒,愿留者经整编入伍,愿去者发给路费遣散。原潞州官吏,量才录用,劣迹昭彰者革职查办。
同时,他重赏了反正的东门守将王柱及有功乡绅,将陈老等人纳入新设立的“潞州咨议堂”,参赞政务。对孟迁未能带走的府库钱粮、军械册籍进行清点接收。
短短数日,在李铁崖强有力的控制和冯渊、韩德让等人的高效运作下,潞州城的秩序迅速恢复。市井重新开张,百姓惊魂稍定。兵不血刃拿下潞州这座雄城,意味着李铁崖的实力和统治范围得到了质的飞跃,真正拥有了与周边势力抗衡的根基。
站在潞州城高大的城楼上,眺望着北方邢州的方向,李铁崖心潮澎湃,却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。他知道,拿下潞州仅仅是开始。北方的孟方立还在苦苦支撑,但败局已定。而更强大的邻居——河东李克用,在解决孟方立后,下一个目标会是谁?潞州,已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。
“传令下去,”李铁崖对身后的冯渊、王琨等人沉声道,“加紧整训军队,修复城防,囤积粮草。潞州,将是我们新的根基,也是未来风雨中最坚实的堡垒!真正的考验,恐怕才刚刚开始。”
冯渊捻须颔首:“将军明见。据有潞州,进可图北,退可守南,战略主动已在我手。然,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接下来,与河东的周旋,乃至应对可能来自其他方向的觊觎,需更加谨慎周密。”
潞州易主,标志着昭义军在南方的统治彻底终结,也标志着以李铁崖为首的“潞南—潞州”势力集团的正式崛起。北疆的战火尚未停息,但潞州盆地,已然迎来了新的主人。乱世的棋局,进入了更加错综复杂的新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