篝火的余烬被小心翼翼地掩埋,最后一丝烟火气消散在凛冽的空气中。李铁崖最后望了一眼北方那片死寂的黑暗,毅然转身,带领着十二个伤痕累累的残兵,折向东南,一头扎进了那片更加陡峭、更加幽邃的连绵山峦。
甫一进入山区,环境便骤然变得险恶。参天的古木早已落尽枝叶,只剩下光秃秃、扭曲的枝干,如同无数鬼爪伸向灰蒙蒙的天空。积雪更深,往往没过膝盖,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。陡峭的山坡覆盖着滑溜的冰壳,稍有不慎便会滚落深渊。寒风被山势挤压,在峡谷间形成鬼哭狼嚎般的穿堂风,卷起的雪沫如同沙暴,打得人睁不开眼。
没有路,只有凭感觉在绝壁和密林间艰难跋涉。队伍的行进速度变得极其缓慢,一天也走不出十里地。体力在飞速消耗,而食物,依旧是悬在头顶的利剑。王琨带着人拼命搜寻,但在这酷寒的深山里,连草根树皮都难觅踪影,偶尔发现一些冻僵的、不知名的野果或菌类,也少得可怜,根本不够分。
伤员的状况更是令人揪心。缺医少药,伤口在严寒和疲惫中难以愈合,甚至开始化脓。一名腹部受伤的汉子发起高烧,整日昏昏沉沉,需要两人轮换搀扶才能移动。绝望的气氛,如同山间的浓雾,再次悄然弥漫开来。
李铁崖的心情比这山路更加沉重。他怀中的狼崽因为饥饿和寒冷变得奄奄一息,微弱的呜咽如同敲打在他心头的警钟。每一次下令休息,看着部下们瘫倒在雪地里、连动弹一下手指都困难的景象,他都感到一种巨大的、几乎要将他压垮的责任感。是他,将这些人带入了这绝地。
“将军,这样下去……不是办法啊。”第三天傍晚,王琨拖着几乎冻僵的双腿,走到正在一块巨岩下试图寻找避风处的李铁崖身边,声音嘶哑,眼圈深陷,“弟兄们……快撑不住了。尤其是老马(那个发高烧的伤员),怕是……熬不过今晚了。”
李铁崖沉默着,用独臂奋力撬开岩石边缘的冰层,试图挖出一个能容身的浅坑。他的动作因为脱力和寒冷而显得有些僵硬。他知道王琨说的是事实。但他不能表露出丝毫动摇。
“找到避风处,生火,把最后那点肉干煮成汤,每人分一口。”他没有抬头,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,“告诉弟兄们,撑下去,只要翻过前面那道山梁,或许就有转机。”
“转机……”王琨喃喃重复着,脸上露出一丝苦涩。这样的话,他已经听过太多遍了。希望,在这无尽的跋涉和绝望中,早已被消磨得所剩无几。
最终,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岩壁下找到了一个狭窄的缝隙,勉强能挤进去躲避风寒。篝火再次点燃,微弱的火焰映照着十几张麻木而疲惫的脸。那点少得可怜的肉干混着雪水煮成的“汤”,每人只能分到小半碗,连塞牙缝都不够。
老马终究没能熬过去。在夜深人静时分,他悄无声息地停止了呼吸。众人默默地将他的遗体用雪掩埋在岩缝深处,没有仪式,没有哭声,只有死一般的沉寂。又一个同伴,永远留在了这荒山野岭。
第二天清晨,队伍的人数变成了十一人。
出发时,气氛更加压抑。每个人都清楚,下一个倒下的,可能就是自己。
李铁崖走在最前面,用那根削尖的木棍探路,每一步都踩得异常艰难。他必须为所有人寻找一条生路,哪怕这条生路虚无缥缈。
就在午时前后,他们艰难地爬上一道覆盖着厚厚冰壳的山脊时,走在前面的小乙突然发出一声低呼:“铁崖哥!你看那边!”
李铁崖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下方远处的山谷深处,似乎与周围白茫茫的景象有些不同——那里有一片相对稀疏的林木,隐约可见一些非自然的、规则的凸起,颜色也更深沉,不像积雪。
“像是……废墟?”王琨眯着眼努力分辨。
李铁崖心中一动。在这完全无人迹的深山里,出现人造物的痕迹,无论如何都值得一探。
“下山!去那边看看!”他立刻下令。
下山的路比上山更加危险,冰面湿滑,众人几乎是连滚带爬,花了近一个时辰才下到谷底。靠近之后,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住了。
那确实是一片废墟。几堵低矮的、用不规则石块垒砌的残墙半埋在积雪中,围成一个不大的院落。院内散落着一些早已腐朽的木料和陶器碎片。中央似乎曾有一个石砌的平台,旁边还有一口早已干涸、结满冰的石井。整个废墟规模很小,破败不堪,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和枯藤,显然已被废弃了不知多少年月。
“是座……庙?还是山神庙?”赵横用刀鞘拨开积雪,露出半截残破的石刻雕像,风格古朴,早已模糊不清,看不出供奉的是何方神只。
“看样子,荒废很久了。”王琨检查着那些残垣断壁,“不过,这围墙和屋子好歹能挡点风,比露宿强。”
绝境中,能找到一处遮风挡雨的残垣断壁,已是天大的幸运。众人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弱的生气,七手八脚地开始清理积雪,试图在残存的墙壁内寻找一个相对完整的角落安身。
李铁崖却没有参与清理,他的目光被院落角落、那口被冰雪封冻的石井吸引住了。他走到井边,用木棍敲开厚厚的冰层,向下望去。井很深,漆黑一片,看不到底。
“小乙,拿根绳子来。”他忽然说道。
小乙虽然不解,还是赶紧找来一截之前用来捆扎东西的粗麻绳。李铁崖将绳子一端系在井沿的石桩上,另一端绑在自己腰间。
“将军,您这是?”王琨惊讶地问道。
“我下去看看。”李铁崖言简意赅,“这井荒废多年,或许下面有积水,或者……有其他东西。”一种莫名的直觉驱使着他。在这绝地深山的废弃庙宇中,一口古井,或许藏着意想不到的转机。
不等众人劝阻,他已然抓住绳索,独臂用力,小心翼翼地滑入了黑暗的井中。
井壁冰冷湿滑,长满了滑腻的青苔。越往下,光线越暗,空气也越发阴冷潮湿。下降了约三四丈深,脚下终于触到了硬物——不是水,而是厚厚的淤泥和枯叶。
李铁崖稳住身形,从怀里摸出火折子,艰难地吹亮。微弱的火光照亮了井底不大的空间。井底确实已经干涸,堆积着不知多少年月的腐殖质。然而,火光扫过井壁时,李铁崖的瞳孔猛地收缩!
井壁的一侧,并非完全由岩石砌成,而是有一块巨大的、相对平整的石板!石板上,似乎刻着些什么!
他凑近仔细观看。借着摇曳的火光,他看到石板上刻着的,并非神像或经文,而是一幅简陋却清晰的地图!线条粗糙,却标注着山峦、河流,以及几个特殊的标记点。在地图的一角,还有一个清晰的、指向东南方向的箭头,旁边刻着几个模糊的古体字。
李铁崖的心脏狂跳起来!他仔细辨认着那些字迹——
“循此……可达……‘遗泽’?”
遗泽?是什么意思?是地名?还是指……遗留的恩泽?宝藏?水源?
无论如何,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发现!这口古井,这废弃的庙宇,这隐秘的地图……绝非偶然!
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,用刀尖小心翼翼地将石板上的地图和文字拓刻在一块随身携带的、相对柔软的皮料上。然后,迅速收起火折子,拉动绳索,示意上面的人将他拉上去。
当李铁崖带着一身寒气和水汽从井中爬出时,所有人都围了上来。
“将军,下面有什么?”
李铁崖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展开那块拓刻着地图的皮料,在众人面前摊开。
“这……这是地图?”王琨瞪大了眼睛。
“嗯。”李铁崖指着那个箭头和“遗泽”二字,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振奋,“这山里,可能有一条前人留下的路,通向一个叫‘遗泽’的地方。”
希望,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,虽然微弱,却瞬间照亮了所有人近乎绝望的眼眸。
前路,似乎终于出现了一缕真正的微光。
甫一进入山区,环境便骤然变得险恶。参天的古木早已落尽枝叶,只剩下光秃秃、扭曲的枝干,如同无数鬼爪伸向灰蒙蒙的天空。积雪更深,往往没过膝盖,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。陡峭的山坡覆盖着滑溜的冰壳,稍有不慎便会滚落深渊。寒风被山势挤压,在峡谷间形成鬼哭狼嚎般的穿堂风,卷起的雪沫如同沙暴,打得人睁不开眼。
没有路,只有凭感觉在绝壁和密林间艰难跋涉。队伍的行进速度变得极其缓慢,一天也走不出十里地。体力在飞速消耗,而食物,依旧是悬在头顶的利剑。王琨带着人拼命搜寻,但在这酷寒的深山里,连草根树皮都难觅踪影,偶尔发现一些冻僵的、不知名的野果或菌类,也少得可怜,根本不够分。
伤员的状况更是令人揪心。缺医少药,伤口在严寒和疲惫中难以愈合,甚至开始化脓。一名腹部受伤的汉子发起高烧,整日昏昏沉沉,需要两人轮换搀扶才能移动。绝望的气氛,如同山间的浓雾,再次悄然弥漫开来。
李铁崖的心情比这山路更加沉重。他怀中的狼崽因为饥饿和寒冷变得奄奄一息,微弱的呜咽如同敲打在他心头的警钟。每一次下令休息,看着部下们瘫倒在雪地里、连动弹一下手指都困难的景象,他都感到一种巨大的、几乎要将他压垮的责任感。是他,将这些人带入了这绝地。
“将军,这样下去……不是办法啊。”第三天傍晚,王琨拖着几乎冻僵的双腿,走到正在一块巨岩下试图寻找避风处的李铁崖身边,声音嘶哑,眼圈深陷,“弟兄们……快撑不住了。尤其是老马(那个发高烧的伤员),怕是……熬不过今晚了。”
李铁崖沉默着,用独臂奋力撬开岩石边缘的冰层,试图挖出一个能容身的浅坑。他的动作因为脱力和寒冷而显得有些僵硬。他知道王琨说的是事实。但他不能表露出丝毫动摇。
“找到避风处,生火,把最后那点肉干煮成汤,每人分一口。”他没有抬头,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,“告诉弟兄们,撑下去,只要翻过前面那道山梁,或许就有转机。”
“转机……”王琨喃喃重复着,脸上露出一丝苦涩。这样的话,他已经听过太多遍了。希望,在这无尽的跋涉和绝望中,早已被消磨得所剩无几。
最终,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岩壁下找到了一个狭窄的缝隙,勉强能挤进去躲避风寒。篝火再次点燃,微弱的火焰映照着十几张麻木而疲惫的脸。那点少得可怜的肉干混着雪水煮成的“汤”,每人只能分到小半碗,连塞牙缝都不够。
老马终究没能熬过去。在夜深人静时分,他悄无声息地停止了呼吸。众人默默地将他的遗体用雪掩埋在岩缝深处,没有仪式,没有哭声,只有死一般的沉寂。又一个同伴,永远留在了这荒山野岭。
第二天清晨,队伍的人数变成了十一人。
出发时,气氛更加压抑。每个人都清楚,下一个倒下的,可能就是自己。
李铁崖走在最前面,用那根削尖的木棍探路,每一步都踩得异常艰难。他必须为所有人寻找一条生路,哪怕这条生路虚无缥缈。
就在午时前后,他们艰难地爬上一道覆盖着厚厚冰壳的山脊时,走在前面的小乙突然发出一声低呼:“铁崖哥!你看那边!”
李铁崖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下方远处的山谷深处,似乎与周围白茫茫的景象有些不同——那里有一片相对稀疏的林木,隐约可见一些非自然的、规则的凸起,颜色也更深沉,不像积雪。
“像是……废墟?”王琨眯着眼努力分辨。
李铁崖心中一动。在这完全无人迹的深山里,出现人造物的痕迹,无论如何都值得一探。
“下山!去那边看看!”他立刻下令。
下山的路比上山更加危险,冰面湿滑,众人几乎是连滚带爬,花了近一个时辰才下到谷底。靠近之后,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住了。
那确实是一片废墟。几堵低矮的、用不规则石块垒砌的残墙半埋在积雪中,围成一个不大的院落。院内散落着一些早已腐朽的木料和陶器碎片。中央似乎曾有一个石砌的平台,旁边还有一口早已干涸、结满冰的石井。整个废墟规模很小,破败不堪,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和枯藤,显然已被废弃了不知多少年月。
“是座……庙?还是山神庙?”赵横用刀鞘拨开积雪,露出半截残破的石刻雕像,风格古朴,早已模糊不清,看不出供奉的是何方神只。
“看样子,荒废很久了。”王琨检查着那些残垣断壁,“不过,这围墙和屋子好歹能挡点风,比露宿强。”
绝境中,能找到一处遮风挡雨的残垣断壁,已是天大的幸运。众人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弱的生气,七手八脚地开始清理积雪,试图在残存的墙壁内寻找一个相对完整的角落安身。
李铁崖却没有参与清理,他的目光被院落角落、那口被冰雪封冻的石井吸引住了。他走到井边,用木棍敲开厚厚的冰层,向下望去。井很深,漆黑一片,看不到底。
“小乙,拿根绳子来。”他忽然说道。
小乙虽然不解,还是赶紧找来一截之前用来捆扎东西的粗麻绳。李铁崖将绳子一端系在井沿的石桩上,另一端绑在自己腰间。
“将军,您这是?”王琨惊讶地问道。
“我下去看看。”李铁崖言简意赅,“这井荒废多年,或许下面有积水,或者……有其他东西。”一种莫名的直觉驱使着他。在这绝地深山的废弃庙宇中,一口古井,或许藏着意想不到的转机。
不等众人劝阻,他已然抓住绳索,独臂用力,小心翼翼地滑入了黑暗的井中。
井壁冰冷湿滑,长满了滑腻的青苔。越往下,光线越暗,空气也越发阴冷潮湿。下降了约三四丈深,脚下终于触到了硬物——不是水,而是厚厚的淤泥和枯叶。
李铁崖稳住身形,从怀里摸出火折子,艰难地吹亮。微弱的火光照亮了井底不大的空间。井底确实已经干涸,堆积着不知多少年月的腐殖质。然而,火光扫过井壁时,李铁崖的瞳孔猛地收缩!
井壁的一侧,并非完全由岩石砌成,而是有一块巨大的、相对平整的石板!石板上,似乎刻着些什么!
他凑近仔细观看。借着摇曳的火光,他看到石板上刻着的,并非神像或经文,而是一幅简陋却清晰的地图!线条粗糙,却标注着山峦、河流,以及几个特殊的标记点。在地图的一角,还有一个清晰的、指向东南方向的箭头,旁边刻着几个模糊的古体字。
李铁崖的心脏狂跳起来!他仔细辨认着那些字迹——
“循此……可达……‘遗泽’?”
遗泽?是什么意思?是地名?还是指……遗留的恩泽?宝藏?水源?
无论如何,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发现!这口古井,这废弃的庙宇,这隐秘的地图……绝非偶然!
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,用刀尖小心翼翼地将石板上的地图和文字拓刻在一块随身携带的、相对柔软的皮料上。然后,迅速收起火折子,拉动绳索,示意上面的人将他拉上去。
当李铁崖带着一身寒气和水汽从井中爬出时,所有人都围了上来。
“将军,下面有什么?”
李铁崖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展开那块拓刻着地图的皮料,在众人面前摊开。
“这……这是地图?”王琨瞪大了眼睛。
“嗯。”李铁崖指着那个箭头和“遗泽”二字,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振奋,“这山里,可能有一条前人留下的路,通向一个叫‘遗泽’的地方。”
希望,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,虽然微弱,却瞬间照亮了所有人近乎绝望的眼眸。
前路,似乎终于出现了一缕真正的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