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玦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紧紧锁着那只被她压在茶盏下的素白指尖。
他没有动,也没有追问,只是那份沉默本身,就比任何审讯都更具压迫感。
乾元殿的帝王,习惯了掌控一切,而眼前这个女人,却像一团抓不住的迷雾,越是靠近,越是看不真切。
虞妩华仿佛全然未觉,收回手,拿起案上的剪刀,开始修剪烛心。
跳动的火苗在她澄澈的瞳孔里映出小小的光点,她偏头一笑,天真又妩媚:“陛下,夜深了,您还不歇息吗?臣妾陪您下棋好不好?臣妾最近新学了一种下法,可好玩了。”
她口中的“下棋”,与他心中的“下棋”,截然不同。
萧玦的视线从她脸上,缓缓移到那只青瓷茶盏上。
他有无数种方法可以拿到下面的纸条,但他没有。
他忽然想看看,她这步棋,究竟要落在何处,又要引爆怎样的雷霆。
“不必了。”他转身,玄色龙袍的衣角在空中划出一道冰冷的弧线,“朕还有政务。你好生歇着,别再梦见那些血淋淋的东西,吓着自己。”
话音未落,人已消失在殿门外。
几乎是同时,小灯笼如鬼魅般滑入,迅速从盏底取出那张纸条,看也未看,便将其纳入袖中,转身没入夜色。
纸条上只有四个字,和一个简单的方位图——白羊沟,石火匠。
两个时辰后,京郊,白羊沟。
此地曾是大宣朝最大的官营铁坊,如今早已废弃,只剩几座残破的窑炉在寒风中呜咽。
禁军统领冯都尉一身夜行衣,带着十名最精锐的亲卫,如幽灵般穿行于废墟之间。
在一座半塌的窝棚里,他们找到了目标。
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,正借着豆大的油灯,用一双被严重烫伤、几乎蜷缩成团的手,费力地打磨着一块铁片。
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铁锈和草药混合的气味。
“石火匠?”冯都尉声音低沉。
老者身体一僵,警惕地抬起头,浑浊的眼中满是戒备。
冯都尉没有多言,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枚不起眼的狼牙佩饰,轻轻放在桌上。
看到那枚狼牙的瞬间,石火匠浑身剧震,仿佛被雷电击中。
他死死盯着那枚佩饰,嘴唇哆嗦着,浑浊的眼眶中迅速蓄满泪水。
这是当年虞老将军亲手赠予他的信物,说他铸炮的手艺,比狼牙更锋利。
“将军……”石火匠猛地跪倒在地,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泥地上,发出沉闷的响声,“老奴……老奴有罪!老奴没能护住将军,没能护住虞家军的根!”
他嚎啕大哭,声嘶力竭,仿佛要将积压多年的悔恨与痛苦全部倾泻出来。
双手残了,一身绝技无处施展,只能在此苟延残喘,是他一生的痛。
冯都尉将他扶起,沉声道:“老将军的忠魂在看着。如今,需要你的时候到了。虞家军的‘连环霹雳炮’图纸,你还记得多少?”
石火匠擦干眼泪,眼中重新燃起火焰:“图纸早已烧毁,但每一个尺寸,每一道工序,都刻在老奴的脑子里!将军待我如父,我岂能负他!”
当夜,石火匠被秘密接入京郊一处僻静的别院。
萧玦早已安排好太医伪装成其远房亲戚,贴身照料。
废寝忘食三日,凭借惊人的记忆,石火匠口述,由专人绘图,那份失传已久的、足以改变战局的火器图纸,竟奇迹般地复原了七八成。
而就在图纸复原的第二天下午,昭阳殿内,异变陡生。
虞妩华正在与宫女玩翻花绳,突然双目圆睁,猛地将手中的红绳扯断,发疯似的撕扯自己云锦宫装的衣袖,口中发出凄厉的尖叫。
“不对!不对!”她语无伦次,状若癫狂,“七十七步,要走七十七步!三转……机关要三转!火线……火线要用桐油浸透,不然会灭!”
宫人们吓得花容失色,跪了一地,连连叩首:“娘娘息怒!娘娘息怒!”
小满子立于一旁,垂着头,袖中的手却稳如磐石,将这几句疯话一字不漏地记在心上。
消息传至乾元殿时,萧玦正与工部几位老匠研究那份刚复原的霹雳炮图纸。
一名老匠正抚须沉吟:“此炮威力巨大,只是这引信部分,图上所绘似乎有些语焉不详,若不得其法,恐有炸膛之危。”
恰在此时,内侍将昭阳殿的异动呈报。
当听到“七十七步,三转机关,火线需浸桐油”这几句话时,萧玦端着茶盏的手猛然一顿。
他眼神骤凝,锐利的目光扫过那几位老匠。
这串数字,这几个词,正是他们刚刚争论了半个时辰也无法确定的关键参数!
石火匠因年迈体衰,记忆偶有中断,偏偏就在这最核心之处卡住了。
一个远在深宫、痴傻疯癫的贵妃,如何能喊出连铸炮宗师都记不清的绝密细节?
萧玦面沉如水,不动声色地挥退内侍,只淡淡道:“知道了,让太医好生看着,别让她伤了自己。”
转头,他对工部老匠道:“按贵妃说的法子试试。”
老匠们面面相觑,却不敢违逆。
结果,当模型依言调整后,原本闭塞的机括豁然贯通,整个引信结构完美得天衣无缝!
翌日,虞妩华像是忘了昨日的疯病,神采奕奕地捧着一卷泛黄的画轴求见御驾。
“陛下,臣妾近日整理旧物,找到了这个。”她献宝似的展开画卷,一脸纯真,“这是臣妾小时候,父亲画给臣妾玩的,画的是雁门关。臣妾觉得好看,便带来给陛下了。”
画卷残破不堪,正是那幅《雁门布防图》的残卷。
图中大部分区域已模糊不清,唯有三条蜿蜒的红线,标注着隐秘的地道,以及两处用朱砂圈出的断崖,旁边还有几个稚嫩的小字:“藏兵兵”。
萧玦召集兵部重臣于军机处会商。
薛怀义的党羽纷纷表示,此图陈旧不堪,地貌早已变迁,毫无参考价值,恐是妇人无知,贻误军机。
唯有新提拔上来的兵部侍郎,虞家的一个远亲门生,排众而出,力主一试:“陛下,图虽残,但所标三处地道,皆为兵家险地,若能派一支奇兵绕后,配合霹雳炮之威,或可一举功成!”
殿内争论不休。
最终,萧玦一掌拍在帅案上,做出决断:“就依此图!”
他眼中闪烁着疯狂的赌性,“命白羽校尉乔装斥候,率五百精锐,携带石火匠复原的小型霹雳炮十门,依图奇袭敌后粮草大营!朕,要一个结果!”
行动当日,夜色如墨。
萧玦亲自坐镇军机处,面前沙盘上旗帜分明。
他整夜未眠,双目紧盯沙盘,一言不发,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。
而昭阳殿内,虞妩华也未睡。
她设下香案,对外宣称是为前线将士彻夜祈福。
香烟袅袅,她闭目端坐,神态安详。
但她袖中,却藏着一张由小豆倌刚刚送来的驿站路线图。
她的指尖在袖内轻轻划过,根据前世的记忆,精准地推演着那支奇袭部队的行军进度、可能遭遇的哨卡、以及抵达目标的时间。
一切,尽在掌握。
黎明时分,天际刚泛起一抹鱼肚白,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,打破了皇城的寂静。
“捷报——!八百里加急捷报!”
一名浑身浴血的信使冲入军机处,嘶哑着嗓子吼道:“启禀陛下!白羽校尉所部奇袭成功!敌军粮草库被霹雳炮尽数引爆,火光冲天,主力大乱,被迫后撤三十里!”
满室死寂之后,是压抑不住的狂喜。
萧玦猛地站起,高大的身影在晨曦中投下长长的影子。
他拿起案上那枚象征最高兵权的虎符,重重地拍在《雁门布防图》的残卷之上,发出一声沉闷如雷的巨响。
“传旨,贵妃所献残图,存档军机阁,列为密参之首。”
他转身,望向窗外那轮喷薄而出的朝阳,声音低沉如铁,带着一丝无人能懂的战栗与灼热。
“一个痴妇,如何能知军机若此?除非……她根本不是疯,而是心里藏着一座江山。”
这场惊天豪赌的胜利,让“虞”这个姓氏,在一夜之间,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,重新烙印在朝堂中枢。
沉寂已久的将星,仿佛再度于大宣的夜空中升起,光芒刺痛了无数双眼睛。
而这光芒,也照亮了京城里那些最阴暗的角落。
尘封的旧事,被悄然翻出,怨毒的言语,开始在街头巷尾的嘈杂人声中,如瘟疫般酝酿、发酵。
他没有动,也没有追问,只是那份沉默本身,就比任何审讯都更具压迫感。
乾元殿的帝王,习惯了掌控一切,而眼前这个女人,却像一团抓不住的迷雾,越是靠近,越是看不真切。
虞妩华仿佛全然未觉,收回手,拿起案上的剪刀,开始修剪烛心。
跳动的火苗在她澄澈的瞳孔里映出小小的光点,她偏头一笑,天真又妩媚:“陛下,夜深了,您还不歇息吗?臣妾陪您下棋好不好?臣妾最近新学了一种下法,可好玩了。”
她口中的“下棋”,与他心中的“下棋”,截然不同。
萧玦的视线从她脸上,缓缓移到那只青瓷茶盏上。
他有无数种方法可以拿到下面的纸条,但他没有。
他忽然想看看,她这步棋,究竟要落在何处,又要引爆怎样的雷霆。
“不必了。”他转身,玄色龙袍的衣角在空中划出一道冰冷的弧线,“朕还有政务。你好生歇着,别再梦见那些血淋淋的东西,吓着自己。”
话音未落,人已消失在殿门外。
几乎是同时,小灯笼如鬼魅般滑入,迅速从盏底取出那张纸条,看也未看,便将其纳入袖中,转身没入夜色。
纸条上只有四个字,和一个简单的方位图——白羊沟,石火匠。
两个时辰后,京郊,白羊沟。
此地曾是大宣朝最大的官营铁坊,如今早已废弃,只剩几座残破的窑炉在寒风中呜咽。
禁军统领冯都尉一身夜行衣,带着十名最精锐的亲卫,如幽灵般穿行于废墟之间。
在一座半塌的窝棚里,他们找到了目标。
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,正借着豆大的油灯,用一双被严重烫伤、几乎蜷缩成团的手,费力地打磨着一块铁片。
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铁锈和草药混合的气味。
“石火匠?”冯都尉声音低沉。
老者身体一僵,警惕地抬起头,浑浊的眼中满是戒备。
冯都尉没有多言,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枚不起眼的狼牙佩饰,轻轻放在桌上。
看到那枚狼牙的瞬间,石火匠浑身剧震,仿佛被雷电击中。
他死死盯着那枚佩饰,嘴唇哆嗦着,浑浊的眼眶中迅速蓄满泪水。
这是当年虞老将军亲手赠予他的信物,说他铸炮的手艺,比狼牙更锋利。
“将军……”石火匠猛地跪倒在地,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泥地上,发出沉闷的响声,“老奴……老奴有罪!老奴没能护住将军,没能护住虞家军的根!”
他嚎啕大哭,声嘶力竭,仿佛要将积压多年的悔恨与痛苦全部倾泻出来。
双手残了,一身绝技无处施展,只能在此苟延残喘,是他一生的痛。
冯都尉将他扶起,沉声道:“老将军的忠魂在看着。如今,需要你的时候到了。虞家军的‘连环霹雳炮’图纸,你还记得多少?”
石火匠擦干眼泪,眼中重新燃起火焰:“图纸早已烧毁,但每一个尺寸,每一道工序,都刻在老奴的脑子里!将军待我如父,我岂能负他!”
当夜,石火匠被秘密接入京郊一处僻静的别院。
萧玦早已安排好太医伪装成其远房亲戚,贴身照料。
废寝忘食三日,凭借惊人的记忆,石火匠口述,由专人绘图,那份失传已久的、足以改变战局的火器图纸,竟奇迹般地复原了七八成。
而就在图纸复原的第二天下午,昭阳殿内,异变陡生。
虞妩华正在与宫女玩翻花绳,突然双目圆睁,猛地将手中的红绳扯断,发疯似的撕扯自己云锦宫装的衣袖,口中发出凄厉的尖叫。
“不对!不对!”她语无伦次,状若癫狂,“七十七步,要走七十七步!三转……机关要三转!火线……火线要用桐油浸透,不然会灭!”
宫人们吓得花容失色,跪了一地,连连叩首:“娘娘息怒!娘娘息怒!”
小满子立于一旁,垂着头,袖中的手却稳如磐石,将这几句疯话一字不漏地记在心上。
消息传至乾元殿时,萧玦正与工部几位老匠研究那份刚复原的霹雳炮图纸。
一名老匠正抚须沉吟:“此炮威力巨大,只是这引信部分,图上所绘似乎有些语焉不详,若不得其法,恐有炸膛之危。”
恰在此时,内侍将昭阳殿的异动呈报。
当听到“七十七步,三转机关,火线需浸桐油”这几句话时,萧玦端着茶盏的手猛然一顿。
他眼神骤凝,锐利的目光扫过那几位老匠。
这串数字,这几个词,正是他们刚刚争论了半个时辰也无法确定的关键参数!
石火匠因年迈体衰,记忆偶有中断,偏偏就在这最核心之处卡住了。
一个远在深宫、痴傻疯癫的贵妃,如何能喊出连铸炮宗师都记不清的绝密细节?
萧玦面沉如水,不动声色地挥退内侍,只淡淡道:“知道了,让太医好生看着,别让她伤了自己。”
转头,他对工部老匠道:“按贵妃说的法子试试。”
老匠们面面相觑,却不敢违逆。
结果,当模型依言调整后,原本闭塞的机括豁然贯通,整个引信结构完美得天衣无缝!
翌日,虞妩华像是忘了昨日的疯病,神采奕奕地捧着一卷泛黄的画轴求见御驾。
“陛下,臣妾近日整理旧物,找到了这个。”她献宝似的展开画卷,一脸纯真,“这是臣妾小时候,父亲画给臣妾玩的,画的是雁门关。臣妾觉得好看,便带来给陛下了。”
画卷残破不堪,正是那幅《雁门布防图》的残卷。
图中大部分区域已模糊不清,唯有三条蜿蜒的红线,标注着隐秘的地道,以及两处用朱砂圈出的断崖,旁边还有几个稚嫩的小字:“藏兵兵”。
萧玦召集兵部重臣于军机处会商。
薛怀义的党羽纷纷表示,此图陈旧不堪,地貌早已变迁,毫无参考价值,恐是妇人无知,贻误军机。
唯有新提拔上来的兵部侍郎,虞家的一个远亲门生,排众而出,力主一试:“陛下,图虽残,但所标三处地道,皆为兵家险地,若能派一支奇兵绕后,配合霹雳炮之威,或可一举功成!”
殿内争论不休。
最终,萧玦一掌拍在帅案上,做出决断:“就依此图!”
他眼中闪烁着疯狂的赌性,“命白羽校尉乔装斥候,率五百精锐,携带石火匠复原的小型霹雳炮十门,依图奇袭敌后粮草大营!朕,要一个结果!”
行动当日,夜色如墨。
萧玦亲自坐镇军机处,面前沙盘上旗帜分明。
他整夜未眠,双目紧盯沙盘,一言不发,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。
而昭阳殿内,虞妩华也未睡。
她设下香案,对外宣称是为前线将士彻夜祈福。
香烟袅袅,她闭目端坐,神态安详。
但她袖中,却藏着一张由小豆倌刚刚送来的驿站路线图。
她的指尖在袖内轻轻划过,根据前世的记忆,精准地推演着那支奇袭部队的行军进度、可能遭遇的哨卡、以及抵达目标的时间。
一切,尽在掌握。
黎明时分,天际刚泛起一抹鱼肚白,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,打破了皇城的寂静。
“捷报——!八百里加急捷报!”
一名浑身浴血的信使冲入军机处,嘶哑着嗓子吼道:“启禀陛下!白羽校尉所部奇袭成功!敌军粮草库被霹雳炮尽数引爆,火光冲天,主力大乱,被迫后撤三十里!”
满室死寂之后,是压抑不住的狂喜。
萧玦猛地站起,高大的身影在晨曦中投下长长的影子。
他拿起案上那枚象征最高兵权的虎符,重重地拍在《雁门布防图》的残卷之上,发出一声沉闷如雷的巨响。
“传旨,贵妃所献残图,存档军机阁,列为密参之首。”
他转身,望向窗外那轮喷薄而出的朝阳,声音低沉如铁,带着一丝无人能懂的战栗与灼热。
“一个痴妇,如何能知军机若此?除非……她根本不是疯,而是心里藏着一座江山。”
这场惊天豪赌的胜利,让“虞”这个姓氏,在一夜之间,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,重新烙印在朝堂中枢。
沉寂已久的将星,仿佛再度于大宣的夜空中升起,光芒刺痛了无数双眼睛。
而这光芒,也照亮了京城里那些最阴暗的角落。
尘封的旧事,被悄然翻出,怨毒的言语,开始在街头巷尾的嘈杂人声中,如瘟疫般酝酿、发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