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 永琏染疾-《重生之金玉妍回来了》

  天刚蒙蒙亮,小厨房就飘起了熬安胎药的药香,金玉妍刚接过澜翠递来的药碗,还没碰到唇边,就见一个小太监从宫门外跑进来,脸色煞白:“嘉嫔娘娘!不好了!长春宫那边传来消息,二阿哥昨夜突发风寒,高热不退,嘴唇都烧得发紫,皇后娘娘急得一夜没合眼,太医院的太医们都轮流守在殿里,连请安都免了!”

  金玉妍捏着药碗的手猛地一顿,褐色的药汁晃出几滴,溅在素色的宫装上,留下深色的印子。她放下药碗,指尖还残留着药碗的温热,脑子却飞速转起来——永琏是皇后的命根子,平日里金尊玉贵养着,连风吹着都怕着凉,怎么突然就得了急风寒?这时候送东西过去,送得好是雪中送炭,送得不好就成了“别有用心”,尤其是她刚在太后生辰宴上帮永璋出了风头,皇后心里本就有些膈应,若是拿捏不好分寸,怕是要引火烧身。

  “澜翠,你现在就去小厨房,”金玉妍转身走到妆台前,拉开抽屉,取出一张泛黄的纸——上面记着李朝民间的驱寒方子,是她母亲当年教她的,“按这个方子,用三块生姜、一把葱白、二两紫苏叶,再加足量的红糖,熬一锅驱寒汤,熬得浓稠些,切记火不能太急,得用文火慢炖,把药材的药性都炖出来。”

  澜翠接过方子,眉头皱得紧紧的:“娘娘,二阿哥生病,太医院的太医们肯定已经开了药方,咱们再送去民间的方子,会不会显得越俎代庖啊?再说皇后娘娘现在急得六神无主,万一有人在旁边说几句闲话,说您借着送汤的由头窥探长春宫动静,或是方子出了什么岔子,那咱们可就百口莫辩了!”

  “正是因为皇后急得没了章法,咱们才更要送。”金玉妍走到窗边,望着长春宫的方向——那里隐隐飘起了药气,连风里都带着几分焦灼,“永琏是皇后的心头肉,如今烧得糊涂,皇后眼里心里全是孩子,哪有心思琢磨旁的?这方子是李朝老百姓传了几代的,专治风寒初愈,温和不伤脾胃,比太医开的猛药更适合孩子。咱们送过去,不说‘治病’,只说‘帮孩子暖暖身子’,既显不出刻意讨好,又能让皇后看出咱们的真心,她不会多想的。”

  澜翠还是有些犹豫:“可万一……”

  “没有万一。”金玉妍打断她,语气坚定,“你快去熬汤,我去换身衣服。记住,汤里多放些红糖,孩子生病没胃口,甜口的东西能多喝几口。”

  澜翠不敢耽搁,转身就往小厨房跑。金玉妍打开衣柜,挑了件月白色的素面宫装,没戴任何首饰,只簪了支简单的玉簪——这时候绝不能穿得花哨,素净打扮才显得庄重,也不会让皇后觉得她借孩子生病的机会抢风头。

  半个时辰后,澜翠端着一个黑漆食盒回来,里面是熬得浓稠的驱寒汤,用白瓷碗盛着,盖得严严实实,还冒着热气。金玉妍接过食盒,掂了掂分量,又叮嘱:“待会儿到了长春宫门口,你先进去通报,就说我怀着身孕,不便入内叨扰,怕身上的寒气过给二阿哥,只把汤留下。记住,话别说多,点到为止。”

  两人提着食盒往长春宫走,一路上都能看到神色慌张的宫女太监——有的抱着药罐往太医院跑,有的端着温水往内殿送,连平日里守宫门的侍卫都绷着脸,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。刚到宫门口,就听见内殿传来皇后压抑的哭声,混着太医们低声的议论,听得人心头发紧。

  金玉妍停下脚步,把食盒递给澜翠:“你进去吧,按我刚才说的话跟皇后说,别慌。”

  澜翠点点头,提着食盒快步走进宫。金玉妍站在宫门外的银杏树下,秋风卷着落叶落在她肩头,她却没心思拂去——她知道,这碗汤不仅是给永琏的,更是给皇后的,只要皇后接下,就意味着她们之间的嫌隙又少了一分。

 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,澜翠快步走出来,脸上的紧张散去不少,语气轻快:“娘娘,成了!皇后娘娘见了汤,先是愣了一下,后来听我说这是您按家乡方子熬的,专门驱寒暖身,立刻就让宫女给二阿哥盛了小半碗。刚才小太监来说,二阿哥喝了汤,虽然还没醒,但体温已经降下去些了,嘴唇也不那么紫了!皇后娘娘还让奴婢转告您,多谢您费心,让您赶紧回宫安心养胎,不用惦记二阿哥,等二阿哥好些了,再让他亲自去给您道谢。”

  金玉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,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:“那就好,咱们回去吧。”

  回到启祥宫,刚坐下喝了口温水,就见张嬷嬷提着食盒走进来,脸上带着少见的笑意:“娘娘,长春宫的小太监刚送来的,说是皇后娘娘特意让小厨房给您炖的银耳莲子羹,说您怀着身孕还惦记二阿哥,辛苦您了,让您补补身子。”

  金玉妍接过食盒,打开一看——白瓷碗里,银耳炖得软糯透明,莲子去了芯,颗颗饱满,上面还撒了少许晒干的桂花,香气扑鼻。她用银勺舀了一勺送进嘴里,甜度刚刚好,不腻不齁,正是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