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菊英有点意外。
她怎么也没有想到,刘文玉竟然这么痛快,就答应做了赵家的上门女婿。
“你真的愿意倒插门?”
郭菊英又确定了一遍。
“婶子,我愿意,我是真心想和二红在一起过日子,为了她,我啥都愿意做。”
刘文玉一边说,一边含情脉脉的看了赵二红一眼。
赵二红也温柔的看着刘文玉。
赵二红和刘文玉郎情妾意的样子,赵小山竟然有点羡慕。
“娘,这不挺好的吗?要是文玉也愿意,真是皆大欢喜,你以后多了半个儿子,咱们家,也多了一个好帮手。”
赵小山的话,真的说到了郭菊英的心坎上了。
尤其是这段时间郭菊英生病,儿子、儿媳妇谁也指不上,还是闺女贴心。
“嗯,要是文玉也同意,我这边也不好棒打鸳鸯。”
郭菊英是彻底松口了。
“娘,我觉得吧,咱们也不用那么死性,文玉虽然是上门女婿,将来两个人生了孩子,该姓刘姓刘,这样文玉在赵家屯,也省着别人指指点点的。”
趁热打铁,赵小山赶紧替赵二红、刘文玉说话。
赵二红、刘文玉感激地看了赵小山一眼,两个人都眼巴巴的望着郭菊英。
在东北农村,倒插门一般都是没有儿子的人家,让女婿上门过日子。
不仅如此,两口子生下的第一个孩子,还要跟着女方姓。
所以,倒插门的女婿,其实在女方家,没有什么地位。
赵小山这样说,其实也是想帮刘文玉挣点尊严。
如果孩子不随女方姓,说是倒插门,但其实也就是一个说法,男方的面子,也是保住了。
“嗯,我们老赵家啊,的确也用不上你们两个人传宗接代,将来你们有孩子,姓刘就行。”
郭菊英心里合计着,赵大山和郭红梅的孩子,马上就出生了,赵家长孙的位置,还是得给嫡孙子留着。
赵二红和刘文玉生的孩子,是外孙子,终究羊肉贴不到狗肉身上。
只要以后,赵二红和刘文玉一心一意帮衬着赵家,至于孩子姓什么,郭菊英完全不在意。
“娘,那咱们就这么定了。”
生怕郭菊英反悔,赵二红赶紧顺着郭菊英的话说道。
郭菊英瞪了一眼赵二红。
果然是女大不中留,留来留去留出愁。
赵二红被郭菊英拆穿了小心思,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。
赵小山一看,赶紧做和事佬。
“这不挺好的吗?娘,就这样吧,大哥不在家,我这上班还挺忙的,以后有二红和文玉在,你们也少挨累,我和大哥也放心了。”
赵小山道。
“行,就这么定了吧,文玉啊,你和二红也老大不小了,不行,找个日子订个婚,年底就把婚结了吧,你家条件,婶子也知道,就不要啥彩礼了,将来你和二红结婚,就住在赵家屯。”
郭菊英沉吟着,但还有一个难题。
赵二红和刘文玉结婚之后,两个人要住在哪儿。
“娘,二红和文玉要是过段时间成婚,要不我们把西屋收拾出来?”
赵小山试探着问。
现在西屋住着赵二红四姐妹,如果真的要把屋子腾出来,赵三红、赵四红、赵小红三姐妹就要挪地方。
“他们结婚住那屋,三个小的住哪儿?”
郭菊英瞪了一眼赵小山。
郭菊英还是有私心的。
赵小山虽然不行,但万一哪天病好了,有一天要结婚,该怎么办?
倒插门的女婿终究不是儿子。
让赵宝库、郭菊英把刘文玉当儿子看待,老两口根本做不到。
“三个妹妹可以和我一起住,到时候做一个帘子。”赵小山道。
“瞎扯淡,你三个妹妹越来越大了,和你做哥哥的住一个屋,像什么话!”
郭菊英直接否定了赵小山的建议。
“娘,我和文玉,不行先住下屋吧,这两年,我和文玉努努力,争取早点盖上新房子。”
想到杨花儿一个女人,都能立起来一栋房子,赵二红觉得,她和刘文玉都肯吃苦、肯干活,用不了两年,一定也能盖起新房的。
“对,婶子,我和二红的新房子,我们努力自己挣!”
刘文玉想着,郭菊英好不容易松口了,同意把赵二红嫁给他,可不能因为房子,就鸡飞蛋打了。
“行,就这样吧,咱家的下屋啊,搭上火炕,冬天搭上炉子,住着挺好的,就是矮点,窗户小点,谁不是从苦日子过来的,你看你大哥和你大嫂……”
郭菊英话说到一半,硬生生地咽了回去。
赵大山和杨花儿真的不是一个好例子。
而且,当着赵二红、刘文玉说已经离婚的两个人,更不合适。
“嗯嗯,娘,那就这样办吧,我和文玉这几天,就把下屋收拾出来。”
赵二红其实也有私心,赵家的下屋虽然小,但也属于独门独户。
为了和刘文玉在一起,赵二红也是迫不得已。
郭菊英虽然是自己的娘,她事儿太多了,赵宝库虽然不爱吱声,但也不是省油的灯。
如果有一线之路,赵二红都不会住得离爹娘这么近。
赵二红盘算着,先稳住赵宝库、郭菊英。
等她和刘文玉结婚后,在赵家屯站稳脚跟,他们就攒钱盖房子搬出去。
虽然是各怀鬼胎,但赵家的这场风波,也算是平息了。
赵家屯的破落户赵宝库家,要招上门女婿,这在赵家屯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的。
很多人都觉得刘文玉很窝囊,一个大男人,还要倒插门,看老丈母娘脸色过日子。
不过,也有人理解刘文玉,刘家穷得叮当响,要不是倒插门,估计是娶不到媳妇儿了。
虽然赵家屯的人没少嚼舌根子,但赵二红和刘文玉并不在乎。
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,别人爱说啥说啥,赵二红才不管呢。
而赵家屯除了赵二红、刘文玉的婚事,还有一件事,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经常提起的话题。
那就是,赵家屯年后开春,可能要通电了。
杨花儿也听到了这个消息,她的心里美滋滋的。
煤油灯点了很多年,要是能用上电,就太好了。
她怎么也没有想到,刘文玉竟然这么痛快,就答应做了赵家的上门女婿。
“你真的愿意倒插门?”
郭菊英又确定了一遍。
“婶子,我愿意,我是真心想和二红在一起过日子,为了她,我啥都愿意做。”
刘文玉一边说,一边含情脉脉的看了赵二红一眼。
赵二红也温柔的看着刘文玉。
赵二红和刘文玉郎情妾意的样子,赵小山竟然有点羡慕。
“娘,这不挺好的吗?要是文玉也愿意,真是皆大欢喜,你以后多了半个儿子,咱们家,也多了一个好帮手。”
赵小山的话,真的说到了郭菊英的心坎上了。
尤其是这段时间郭菊英生病,儿子、儿媳妇谁也指不上,还是闺女贴心。
“嗯,要是文玉也同意,我这边也不好棒打鸳鸯。”
郭菊英是彻底松口了。
“娘,我觉得吧,咱们也不用那么死性,文玉虽然是上门女婿,将来两个人生了孩子,该姓刘姓刘,这样文玉在赵家屯,也省着别人指指点点的。”
趁热打铁,赵小山赶紧替赵二红、刘文玉说话。
赵二红、刘文玉感激地看了赵小山一眼,两个人都眼巴巴的望着郭菊英。
在东北农村,倒插门一般都是没有儿子的人家,让女婿上门过日子。
不仅如此,两口子生下的第一个孩子,还要跟着女方姓。
所以,倒插门的女婿,其实在女方家,没有什么地位。
赵小山这样说,其实也是想帮刘文玉挣点尊严。
如果孩子不随女方姓,说是倒插门,但其实也就是一个说法,男方的面子,也是保住了。
“嗯,我们老赵家啊,的确也用不上你们两个人传宗接代,将来你们有孩子,姓刘就行。”
郭菊英心里合计着,赵大山和郭红梅的孩子,马上就出生了,赵家长孙的位置,还是得给嫡孙子留着。
赵二红和刘文玉生的孩子,是外孙子,终究羊肉贴不到狗肉身上。
只要以后,赵二红和刘文玉一心一意帮衬着赵家,至于孩子姓什么,郭菊英完全不在意。
“娘,那咱们就这么定了。”
生怕郭菊英反悔,赵二红赶紧顺着郭菊英的话说道。
郭菊英瞪了一眼赵二红。
果然是女大不中留,留来留去留出愁。
赵二红被郭菊英拆穿了小心思,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。
赵小山一看,赶紧做和事佬。
“这不挺好的吗?娘,就这样吧,大哥不在家,我这上班还挺忙的,以后有二红和文玉在,你们也少挨累,我和大哥也放心了。”
赵小山道。
“行,就这么定了吧,文玉啊,你和二红也老大不小了,不行,找个日子订个婚,年底就把婚结了吧,你家条件,婶子也知道,就不要啥彩礼了,将来你和二红结婚,就住在赵家屯。”
郭菊英沉吟着,但还有一个难题。
赵二红和刘文玉结婚之后,两个人要住在哪儿。
“娘,二红和文玉要是过段时间成婚,要不我们把西屋收拾出来?”
赵小山试探着问。
现在西屋住着赵二红四姐妹,如果真的要把屋子腾出来,赵三红、赵四红、赵小红三姐妹就要挪地方。
“他们结婚住那屋,三个小的住哪儿?”
郭菊英瞪了一眼赵小山。
郭菊英还是有私心的。
赵小山虽然不行,但万一哪天病好了,有一天要结婚,该怎么办?
倒插门的女婿终究不是儿子。
让赵宝库、郭菊英把刘文玉当儿子看待,老两口根本做不到。
“三个妹妹可以和我一起住,到时候做一个帘子。”赵小山道。
“瞎扯淡,你三个妹妹越来越大了,和你做哥哥的住一个屋,像什么话!”
郭菊英直接否定了赵小山的建议。
“娘,我和文玉,不行先住下屋吧,这两年,我和文玉努努力,争取早点盖上新房子。”
想到杨花儿一个女人,都能立起来一栋房子,赵二红觉得,她和刘文玉都肯吃苦、肯干活,用不了两年,一定也能盖起新房的。
“对,婶子,我和二红的新房子,我们努力自己挣!”
刘文玉想着,郭菊英好不容易松口了,同意把赵二红嫁给他,可不能因为房子,就鸡飞蛋打了。
“行,就这样吧,咱家的下屋啊,搭上火炕,冬天搭上炉子,住着挺好的,就是矮点,窗户小点,谁不是从苦日子过来的,你看你大哥和你大嫂……”
郭菊英话说到一半,硬生生地咽了回去。
赵大山和杨花儿真的不是一个好例子。
而且,当着赵二红、刘文玉说已经离婚的两个人,更不合适。
“嗯嗯,娘,那就这样办吧,我和文玉这几天,就把下屋收拾出来。”
赵二红其实也有私心,赵家的下屋虽然小,但也属于独门独户。
为了和刘文玉在一起,赵二红也是迫不得已。
郭菊英虽然是自己的娘,她事儿太多了,赵宝库虽然不爱吱声,但也不是省油的灯。
如果有一线之路,赵二红都不会住得离爹娘这么近。
赵二红盘算着,先稳住赵宝库、郭菊英。
等她和刘文玉结婚后,在赵家屯站稳脚跟,他们就攒钱盖房子搬出去。
虽然是各怀鬼胎,但赵家的这场风波,也算是平息了。
赵家屯的破落户赵宝库家,要招上门女婿,这在赵家屯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的。
很多人都觉得刘文玉很窝囊,一个大男人,还要倒插门,看老丈母娘脸色过日子。
不过,也有人理解刘文玉,刘家穷得叮当响,要不是倒插门,估计是娶不到媳妇儿了。
虽然赵家屯的人没少嚼舌根子,但赵二红和刘文玉并不在乎。
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,别人爱说啥说啥,赵二红才不管呢。
而赵家屯除了赵二红、刘文玉的婚事,还有一件事,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经常提起的话题。
那就是,赵家屯年后开春,可能要通电了。
杨花儿也听到了这个消息,她的心里美滋滋的。
煤油灯点了很多年,要是能用上电,就太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