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5章 像永远过不完的日子-《系统喊我收情绪,却来了个唠嗑的》

  日子就这么过着。春去秋来,城墙往上长了一截,砖缝里的琉璃簪被风吹得褪了色,孟姜的头发也白了几根。

  她还在煮粥,只是粥里偶尔能放把野菜,有时民夫们偷偷给她留块干粮,她也分着煮进粥里。

  监工换了几个,有的凶,有的懒,却没人再赶她 .

  一个女人,也干不了重活,煮点粥还能让民夫们多卖点力气,监工也就睁只眼闭只眼。

  直到那年冬天,秦朝乱了。

  先是听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反了,后来又听说项羽刘邦也反了,兵卒们忙着打仗,没人来管长城工地了。

  监工卷了粮食跑了,民夫们也散了,有的回家,有的跟着乱兵走了,偌大的工地,只剩孟姜一个人。

  草棚被风吹塌了,她就搬到城墙根的土洞里。

  粥没得煮了,她就挖冻在土里的野菜,煮成糊糊喝。

  有次她发烧,烧得迷迷糊糊,梦见范喜良站在葡萄架下,对她笑。

  “阿姜,跟我走。”

  她伸手去抓,却抓了个空。

  醒来时,看见个穿着素色衣衫的女人站在土洞外,眉眼淡淡的,只是眼里有种一份疼惜和怀念。手里提着盏灯笼,灯笼上画着朵白色的花。

  “你是孟姜?”

  女人声音很轻,像落在雪上的霜。

  孟姜点点头,撑着墙坐起来。

  “你是谁?”

  “我来接你的。” 女人走进来,没有回答孟姜女的话,灯笼的光落在她脸上,看不出年纪。

  “上天听说了你的事,让我来接你。”

  孟姜愣了愣,笑了。

  “我死了?”

  “快了。” 女人递了碗水给她,“你本可以活到老,可你执念太重,耗了阳寿。”

  孟姜喝了口水,看向城墙缝里的琉璃簪。

  “我男人在这儿,我不走。”

  “范喜良已经入了轮回,喝了孟婆汤,忘了前尘了。”

  女人说。

  “他托我给你带句话,说让你别等了,好好活着。”

  孟姜的眼泪又掉了下来,这次却没哭出声。

  “他怎么能忘?他说要给我画一辈子画的。”

  “轮回路上,哪能不忘?”

  女人叹了口气,“不过念你心善,又念你守着这长城三年,给民夫送粥治伤,特许你个差事。”

  “什么差事?” 孟姜问。

  “去忘川边当孟婆,给过路人递汤。”

  女人说。

  “喝了你的汤,就能忘了前尘苦,重新做人。你若愿意,就能一直留在那儿,说不定哪天还能遇见范喜良,只是那时他不认得你了。”

  孟姜想了想,点头了。

  她守着长城,是想让民夫们少受点苦。

  去忘川边递汤,是想让过路人少记点疼,倒也一样。

  她跟着女人往外走,走的时候没回头 ,城墙还在,琉璃簪还在,可她知道,范喜良不在这儿了。

  忘川边的风,比长城的风暖。

  孟姜坐面前摆着口大锅,锅里煮着汤,有过路人来,她就舀一碗递过去,看着他们喝完汤,茫然地走过奈何桥。

  有时她会想起范喜良,想起他给她插簪时红的耳尖,想起他画里溪畔的水珠,想起他说 “往后有我”。

  她也会想起那个安稳的小院,想起喜儿的笑,想起葡萄架下的粟米羹。

  有次一个穿粗布衫的书生路过,孟姜递汤给他时,他抬头对她笑,眼尾弯的样子,像极了范喜良。

  “姑娘,这汤苦吗?”

  他问。孟姜笑了,摇了摇头。

  “不苦,喝了就不疼了。”

  书生接过汤,一饮而尽,转身走过奈何桥。

  她看着忘川的水静静流,再也没哭过。

  长城的砖缝里,那支海棠琉璃簪还插在那儿。

  后来有个放羊的孩童路过,把它拔了下来,戴在妹妹头上。

  妹妹笑着跑,簪子在风里晃,像朵开在春天的海棠花。

  没人再记得孟姜,没人再记得范喜良,只有忘川边的孟婆,还在给过路人递汤。忘川的彼岸花,开了又谢,谢了又开,像永远过不完的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