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拜见华妃-《甄嬛重生:花好月圆人亦寿》

  又过了半月有余,甄嬛再次递帖子进宫。

  这一次,是递给皇后的。

  荷池落水之事,在宫中已成昨日。

  可最近后妃中流言纷纷,余莺儿被流放九族之事,极大的削减了皇后的威信。

  虽然不是明面上的,可到底没人敢跟着一个这样的主子。

  只是宫中另一棵参天巨树华妃,也不好相与,倒让珊佳·慧漱捡了便宜。

  比她位高者虽然也有,可圣宠才是最要紧的,余莺儿一事后,皇上有意让珊佳·慧漱学着打理六宫。

  在皇后和华妃之间,她悄然冒头。

  甄嬛不是冲着皇后来的,与皇后虚与委蛇几句,便去看望安陵容。

  安陵容面上已有血色,神情里还有几分未褪去的哀伤。

  “陵容,是我不好,那日我不该与她闲谈,咱们只管走便是!

  都是我不好!”

  甄嬛当真是后悔莫及的。

  她这几日想着,她与余莺儿说那几句都是不该,她爱好威风,自个儿身段低些便好!

  安陵容轻轻靠在甄嬛肩上,

  “姐姐说什么呢?

  那个孩子,于我是意外之喜。

  来是天命,去也是天命。

  余莺儿本就忌恨我,那日她不出手,也总有一日会想除掉我。

  难保哪一次,我也逃不过去呢?

  后宫之中,本就如此。

  我身子康健,太医说这次小产,也不曾伤及根本,将养半年,我便可再次怀孕的。”

  甄嬛伸手绕过安陵容的肩膀,环抱住她,

  “陵容,那日混乱,我未看清。

  你觉得,当真是余莺儿一人所为吗?”

  安陵容薄唇抿唇,

  “当初在宴会上初见她,我只觉得她……高贵典雅,便是我想象之中,京城贵女的样子。

  如今也不知是看走了眼,还是这深宫当真能改人心性。”

  甄嬛还是有一丝诧异的,侧头问道,

  “你也看出来了?”

  “嗯。”

  安陵容正身,理了理衣裙,

  “余莺儿纵然可恨。

  可当时她拉扯姐姐,只是想拦下你。

  害你入水,不是她本意。

  接着便是珊佳·慧漱突然出现,余莺儿忽而撞向我,可她当时的力道在下身,而非上身。

  若有意撞我,力道定然在上身。

  力道在下……我这几日思来想去,人若在脚滑或是被人推搡的时候,为了稳住身形,才会这般。

  再后来,是槿汐脱手。

  余莺儿有没有想逃离,我不知道,可当时站在槿汐身边的,除了余莺儿,还有……

  裴媛。”

  “你不怀疑是余莺儿背后之人,指使她如此?”

  甄嬛问道。

  “那人早被余莺儿闹腾的不堪其扰,只恨不能将余莺儿困住。

  她不会在这节骨眼上动手。”

  “那你打算如何?”

  许多事情已偏离前世的轨道,甄嬛在宫外帮不上忙,只盼着她们三人在宫中,能尽快成长起来。

  “实话同姐姐说,我尚无对策。

  不过既已表明立场,往后我与眉姐姐也会提防着。”

  甄嬛拉过安陵容,愧疚地说道,

  “陵容,我本应多陪陪你,可我入宫不宜太久。

  眼下还要去翊坤宫一趟。”

  安陵容嫣然一笑,

  “姐姐从前总与我说,姐妹之间,不必如此。

  如今姐姐自个儿都做不到了。

  姐姐,我当真无事,失子我固然难过,却不会一蹶不振。

  皇上如今怜惜我,常来探望,只要我抓住这个机会,孩子总会再有的。”

  甄嬛忽然想起前世自个儿失子之时,那当真是痛不欲生,陵容……与她心境不同。

  安陵容不宜见风,便未送甄嬛离开。

  让玲儿引着甄嬛,来到翊坤宫。

  年世兰落水受寒,病了一场,沈眉庄正在伺候汤药。

  殿中的欢宜香燃的正热闹。

  “妾身甄嬛,特来拜谢华妃娘娘。”

  年世兰慵懒地靠在软枕上,抬了抬眼,

  “起来吧。”

  甄嬛起身,与沈眉庄相视一笑。

  “你们向来谨慎,如今当着本宫的面,也敢挤眉弄眼了?”

  甄嬛轻笑,

  “妾身与沈贵人、安贵人交好,并非什么秘密。

  平日里也只是顾及皇室礼仪罢了。”

  “行了,来过就行了。出去吧。”

  年世兰不耐烦地说道。

  “娘娘,妾身听闻余莺儿九族流放西北了?”

  甄嬛不为所动,抬眸问道。

  年世兰神色一沉,阴鸷不悦地说道,

  “余莺儿?哼!

  等到了西北,自有好事儿等着他们呢!”

  “是,年大将军最疼爱华妃娘娘,是人尽皆知的事情。

  只是……”

  年世兰最烦这副欲言又止的样子,冷眼瞅了甄嬛,

  “要说便说,不说出去。”

  甄嬛走近几步,颂芝赶忙挡在华妃面前,华妃也满脸不解,

  “你要做什么?”

  “请娘娘屏退左右,妾身有话想说。”

  颂芝带着问询之意看向华妃,见华妃点头,这才屏退众人,但她还是留在华妃身边。

  她是华妃的心腹,甄嬛也不在意。

  “只是不知,华妃娘娘可听说过'普天之下,莫非王臣‘这句话?

  年大将军心疼年妃娘娘,怕会将余莺儿的家人悉数折磨至死。

  可皇上若要他们的命,又怎会只判流放?

  年大将军远在西北,想必不清楚宫中之事,凡事需得华妃娘娘时时留意着啊。

  纵使要为华妃娘娘出气,也不能平白背上个不尊圣令,不恭不敬的名声不是?”

  皇上向来是这样。

  他想做的事,想要的结果,从来都是叫别人在前头承受非议,他只管递刀,身上是干干净净溅不着一丝血迹。

  “大胆!”

  华妃怒而拍桌,

  “本宫哥哥在战场上为大清江山出生入死,也是你能在这置喙的!?

  哼!不过几个罪奴罢了,死了都算的便宜的!”

  甄嬛鬼使神差的问道,

  “华妃娘娘,是为自个儿出气,还是……为了令仪?”

  “你!!!”

  华妃怒意更盛,可在甄嬛看来,却是带着一丝窘迫。

  “区区亲王之女,也值得本宫上心?”

  “是是,自是不值得的。”

  甄嬛笑着应道,

  “娘娘方才有句话说得很对。

  年大将军,是为“大清江山”,可这江山,并非无主之物。

  君臣君臣,有君,便要有臣。

  年大将军本就是带兵之将,战功赫赫。

  华妃娘娘若听得进妾身一言,望仔细思索其中厉害。”

  年世兰狐疑地看着她,

  “你和本宫说这些做什么?”

  甄嬛坦然相言,

  “若非华妃娘娘舍身相救,令仪纵使不丧命,也要落下病根。

  妾身感念华妃娘娘恩德,故而妄言几句。

  娘娘若觉得妾身说的不对,只当妾身今日未曾来过。”

  华妃顿时翻了个白眼,

  “呵~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