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还魂钟-《我有10001个民间恐怖故事》

  我们那地方,有座废弃多年的古寺,叫“镇魂寺”,据说是前朝一位将军为超度战死将士的亡魂所建。

  寺里别的都败落了,唯独剩下一口巨大的青铜钟,悬挂在残破的钟楼里。

  那钟年代久远,锈迹斑斑,上面刻满了模糊的梵文和狰狞的鬼怪图案,据说有镇压邪祟、安魂定魄的效用。

  老辈子人传下严令:这口钟,敲不得。

  寻常日子敲不得,逢年过节敲不得,就连镇上最大的寺庙来做法事,也绝不敢碰这口钟。

  传说,这钟一旦敲响,声音不是给人听的,而是直通幽冥,会惊扰长眠的亡魂,甚至……会把一些不该回来的东西,“唤”回来。

  这规矩,也不知传了多少代,镇上的人无不严格遵守,连顽皮的孩子都不敢靠近那阴森的钟楼。

  直到有一天,镇上的富户赵老爷家出了邪乎事。

  赵老爷是靠着放印子钱起家的,为人刻薄,手段狠辣,镇上不少人被他逼得家破人亡。

  他年过半百,才得了一个独子,取名天宝,宠得跟眼珠子似的。

  可这天宝少爷自打出娘胎就体弱多病,到了十六岁这年,更是得了一种怪病,终日昏睡不醒,气息微弱,请了多少名医都束手无策,只说魂儿丢了,药石无灵。

  赵老爷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散尽家财,遍寻高人。

  最后一个游方的野道士,在查看了天宝的情况后,捻着几根稀疏的胡子,神秘兮兮地对赵老爷说:

  “令郎这不是实病,是叫厉鬼勾了魂,困在阴司了。寻常法子救不了,除非……”

  “除非什么?仙长快说!”赵老爷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。

  “除非,用那口‘镇魂钟’。”野道士压低声音,

  “那钟声能通达幽冥,震慑鬼魅。选在七月十五子时,阴气最盛、鬼门大开之时,由至亲之人,心怀诚念,连敲九响。钟声或许能震退恶鬼,为令郎的魂魄指引归路。”

  赵老爷一听,脸色瞬间白了。

  镇魂钟的禁忌,他岂能不知?那可是要惊动亡魂,招惹大祸的!

  “仙长……这……这怕是不妥吧?那钟敲不得啊!”

  野道士嘿嘿一笑,眼中闪过一丝狡黠:

  “非常之时,行非常之事。是守着老规矩眼睁睁看令郎死,还是搏一线生机,全在赵老爷一念之间。况且,您是爱子心切,钟声只为唤回生魂,并非有意惊扰,想必幽冥诸位,也能体谅。”

  这话如同魔咒,钻进了赵老爷的心里。

  他看着儿子苍白的小脸,想着赵家香火传承,那点对禁忌的恐惧,终究被溺爱和侥幸心理压了下去。

  他重金酬谢了野道士,开始秘密筹划。

  七月十五,鬼节。

  夜幕早早降临,镇上家家户户紧闭门窗,早早熄灯,空气中弥漫着纸钱燃烧后的灰烬味和一种无形的压抑。

  子时将近,月黑风高。

  赵老爷带着几个重金雇佣、蒙在鼓里的胆大家丁,提着灯笼,偷偷摸到了镇魂寺残破的钟楼下。

  钟楼里蛛网密布,阴风阵阵。

  那口巨大的青铜钟静静地悬在黑暗中,如同一个沉默的巨兽,散发着古老而冰冷的气息。

  赵老爷爬上摇摇欲坠的木梯,站在钟下,手里握着那根沉重的撞木,手心里全是冷汗。

  他想起老辈人的警告,心里直打鼓,但一想到奄奄一息的儿子,他把心一横,对着漆黑的山下自家方向,默默祷祝一番,然后用尽全身力气,推动撞木,朝着那青铜巨钟撞去!

  “咚——!!”

  第一声钟响,如同平地惊雷,猛然炸开!声音洪亮、沉闷,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穿透力,瞬间撕裂了夜的寂静。

  不像是寻常寺庙那种清心净耳的梵音,这声音里仿佛夹杂着无数冤魂的哭嚎和金铁交击的杀伐之音,震得人心胆俱裂!

  钟声远远传开,山下镇子里,无数在睡梦中的人被惊醒,只觉得心慌意乱,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。

  赵老爷也被这钟声震得气血翻涌,但他不敢停,咬着牙,又接连撞了八下!

  “咚!咚!咚!咚!咚!咚!咚!咚——!!”

  九声钟响,一声比一声沉重,一声比一声诡异。

  到最后几声,那钟声甚至变得有些扭曲,仿佛不是一口钟在响,而是有无数个声音在钟声里叠加、嘶吼!

  钟楼四周的阴风骤然加剧,卷起地上的枯枝败叶,发出呜咽般的怪响。

  敲完第九下,赵老爷几乎虚脱,瘫坐在冰冷的楼板上,大口喘气。

  他侧耳倾听,山下似乎传来了家丁欣喜的呼喊声,隐约听着是“少爷醒了!”“少爷睁眼了!”

  赵老爷心中狂喜,也顾不得疲惫,连滚带爬地下了钟楼,带着家丁急匆匆往家赶。

  回到家里,果然见天宝少爷已经坐了起来,虽然脸色依旧苍白,但眼神清亮,能开口说话了!

  赵老爷喜极而泣,直呼那野道士是活神仙,那镇魂钟果然是宝物!

  然而,喜悦并未持续多久。

  天宝少爷虽然醒了,性情却大变。

  以前只是体弱,如今却变得异常沉默,眼神阴郁,常常一个人对着墙角自言自语,说的都是些谁也听不懂的古怪话语。

  他怕光,喜欢待在阴暗的角落里,身上总散发着一股若有若无的、像是泥土和腐木混合的霉味。

  更让赵家上下毛骨悚然的是,自从那晚钟声过后,赵家就开始怪事不断。

  夜里,总能听到空无一人的走廊上传来的脚步声,沉重而拖沓。

  丫鬟们纷纷抱怨,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会露出诡异的笑容。

  厨房里准备好的饭菜,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少了一大块,留下湿漉漉、带着泥污的手印。

  而天宝少爷,情况越来越糟。

  他开始拒绝熟食,偷偷啃食生肉,有一次甚至被发现他在后院徒手挖土,嘴里塞满了冰冷的泥巴,眼神狂热。

  当他抬起头时,那张原本清秀的脸,在月光下竟隐隐浮现出另一张模糊、扭曲、充满怨恨的老妇人的面孔!

  赵老爷这才意识到,他可能闯下了弥天大祸!

  他请回来的,根本不是儿子的魂魄,而是不知道从哪里招惹来的、借着钟声和儿子虚弱身体还魂的邪祟!

  他再次去找那野道士,那人早已不知所踪。

  赵家请和尚、请道士,办法用尽,却毫无效果,反而激怒了附在天宝身上的“东西”。

  赵家开始接连有人暴毙,死状凄惨,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干了精气。

  整个赵家大宅,笼罩在一片死亡的阴影下,昔日繁华,转眼成了人间地狱。

  最后,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,赵家大宅燃起了冲天大火,火势诡异,呈幽绿色,经久不熄。

  有人看见,火光中,一个身形扭曲、如同老妪般佝偻的影子,发出凄厉的长笑,从火场中冲出,消失在镇外的乱葬岗方向。

  而赵老爷和那天宝少爷,都葬身火海,尸骨无存。

  事后,人们在那片废墟中,只找到一小块融化的、扭曲的青铜碎片,正是那镇魂钟的一角。

  从此,镇魂寺的钟楼彻底坍塌,那口惹祸的青铜钟也消失无踪。

  但关于“还魂钟”的恐怖传说,却深深烙印在了一代代人的心里。

  老人们更加严厉地告诫后辈:有些规矩,是用血写成的,破不得。

  那通往幽冥的钟声,敲响的或许不是生机,而是唤醒沉睡的恶鬼,打开地狱的大门。

  谁也不知道,那冰冷的青铜里面,震响的究竟是梵音,还是无数被镇压了数百年的怨魂,渴望回归的咆哮。

  而那夜之后,每逢农历七月十五,子时前后,镇上一些耳尖的老人,似乎还能隐约听到,从镇魂寺废墟的方向,传来一声声沉闷、扭曲、充满怨恨的钟声余韵,仿佛那口消失的钟,还在另一个维度,为那些被惊扰的、以及新被召唤而来的亡魂,幽幽地鸣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