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达拿起那支造型奇特的电子温度计,对着众人解释道。
“此物名为温度计,用途在于测量体温。”
他又拿起旁边那支更传统的水银温度计,“这支原理类似,都是将身体的寒热之感,转化为一个确切的数字。”
茵茵立刻把小脑袋凑了上来,顾达将电子温度计轻轻放在她的额前。
“哔——”
小家伙伸长脖子,想要看清上面的数字。
顾达便把显示屏放在了她眼前,小家伙立刻念出了上面的数字。
“三十六度七,顾达,我没发烧啊。”
“怎么?你还想生病?”顾达笑道。
他又接着说道,“这上面是一种特殊的数字,36.7℃,这便表示她此刻体温正常,不寒不热。”
顾达转向温清泉和几位长老,说道,“几位可记得医书上描述发热,常用‘身灼如火’、‘额烫手’等语?”
温清泉颔首,“不错,全凭医者经验手感,难以精确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”顾达点头,“而用此物,我们便可划定一个清晰的界线。”
“譬如,通常超过三十七度五,便可视为发热;若超过三十九度,便是高热,需立即用药降温。”
“如此一来,无论哪位医师诊断,只要方法得当,得出的结论便是一致的。”
“这便将感觉变成了可比较、可记录、可量化的数据。”
他收起温度计,继续说道,“体温只是其一,若能找到方法,将脉象的浮沉、舌苔的厚薄颜色,乃至更多病症特征,都转化为这样明确的数字或等级,那么医术的传承与交流,或许能更加精准,新手医师也能更快掌握要领。”
几位长老闻言,陷入沉思。
顾达这番话,仿佛在他们面前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,让他们看到了医道传承中另一种可能。
将依赖个人经验的艺术,部分转变为可量化、可复制的科学。
顾达拍下小家伙想要伸到医疗箱里面的小手,说道,“小心伤到了手,里面可是有刀的。”
他指向几样小巧的不锈钢器械,如血管钳、组织剪等,又拿起了一把看起来极为锋锐的小刀。
“这些是用于简单外科手术的工具。”
“外科?”四长老捕捉到这个陌生的词汇。
“可以理解为对体表乃至体内创伤、病灶进行直接处理的医术。”顾达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释。
“比如严重的创伤,皮开肉绽,甚至内腑受损,便需以此类器械清理创口,缝合止血,或切除已坏死的部分。”
“那岂不是要对人开膛破肚?”女长老惊呼道。
顾达点点头,“严重的话确实需要,而且对环境洁净要求极高,稍有污秽侵入,便会引发严重的感染,也就是邪毒内侵,十有八九会危及性命。”
“因此,若无绝对洁净之所和专门的消毒之法,贸然使用,无异于谋害人命。”
简单的外科手术其实药王谷的这些长老也做过,比如剜下一块肉或者清创,又或者对脓包切开引流。
因此,几人都听懂了顾达所言,只是对后续的手段感到十分惊奇。
小家伙指着听诊器说道,“顾达,这个我可以玩吧?”
听诊器跟她玩具医疗箱里面的长得差不多,就是没有她的那个好看,冷冰冰的颜色一点都不鲜艳。
“这个倒是没有什么危险。”顾达笑着拿起听诊器。
他先将耳挂戴在茵茵的小耳朵上,然后将听头轻轻贴在她自己的胸口。
“来,听听你自己的心跳声。”
茵茵先是吓了一跳,随即睁大了眼睛,惊喜地叫道,“咚咚咚的!好响呀!像小鼓在敲!”
“顾达,为什么我的那个听得没有这么清楚呀?”
她这可爱的反应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。
萧月见到听诊器,脸颊微微泛红,不由得想起当初重病时。
师兄便是用这冰冷的物件贴在她身上细细倾听,那时她昏沉之间,只觉得这举动颇为羞人,如今才明白其中关窍。
秦天然心思细腻,将萧月的表情尽收眼底,她唇角微弯,笑道,“月儿莫非也用过此物?”
萧月轻轻摇头,说道,“我没听过里面的声音。”
顾达顺势将听诊器递给离得最近的张长老,“长老不妨也试试?”
张长老有些迟疑地接过,依样戴好。
当听头触及胸膛,清晰地听到自己那颗年迈却依然有力的心脏在沉稳跳动时,他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。
“这…这脏腑之声,竟能如此真切地听闻?比之以耳贴背的古老听音法,清晰了何止十倍!”
温清泉见状也按捺不住好奇,接过听诊器仔细聆听。
片刻后,他眼中精光一闪,看向顾达,“此物神异!”
“若能以此探查病患胸腹,于喘证、心悸、水胀等症的诊断,无疑将是一大助益!”
每个人都尝试了一下,众人也是第一次听到自身这么清楚的心跳声音。
顾达见温清泉和几位长老的神情,略作思索,便把这听诊器递到温清泉手中。
“温谷主,此物我便赠予药王谷一副,希望能对诸位前辈探病断症有所裨益。”
顾达想的是,这听诊器放在他手中,可能很少会用到。
但是放在药王谷,却能救下更多的人。
当然,以后他若是需要,也可以再购买一些,这东西又不算昂贵。
温清泉大喜过望,连忙双手接过,连声道谢。
秦天然突然上前问道,“顾师兄,这听诊器和刚才的针具哪一样制作更加困难?”
顾达笑道,“你又不是医师,问这些做什么?”
秦天然撇了撇嘴,说道,“随便问问不行吗?毕竟你可是一口气送出去了五套针具。”
“你觉得呢?”
“我觉得那些针应该制作的更加困难吧。”
顾达闻言,心知对方是依常理推断,以为越细小精巧之物制作越难。
他微微一笑,看着众人探究的目光,解释道,“诸位有所不知,此物看似简单,其关键在于这两处。”
他指着听诊器的耳挂和胸件,“此处软管,需特殊材质方能清晰传导声音且经久耐用。”
“而这胸件内部的薄膜,更是关键,需保证其既能感应极细微的振动,又不易破损。”
“所以它并不是外表看起来这般简单的。”
“此物名为温度计,用途在于测量体温。”
他又拿起旁边那支更传统的水银温度计,“这支原理类似,都是将身体的寒热之感,转化为一个确切的数字。”
茵茵立刻把小脑袋凑了上来,顾达将电子温度计轻轻放在她的额前。
“哔——”
小家伙伸长脖子,想要看清上面的数字。
顾达便把显示屏放在了她眼前,小家伙立刻念出了上面的数字。
“三十六度七,顾达,我没发烧啊。”
“怎么?你还想生病?”顾达笑道。
他又接着说道,“这上面是一种特殊的数字,36.7℃,这便表示她此刻体温正常,不寒不热。”
顾达转向温清泉和几位长老,说道,“几位可记得医书上描述发热,常用‘身灼如火’、‘额烫手’等语?”
温清泉颔首,“不错,全凭医者经验手感,难以精确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”顾达点头,“而用此物,我们便可划定一个清晰的界线。”
“譬如,通常超过三十七度五,便可视为发热;若超过三十九度,便是高热,需立即用药降温。”
“如此一来,无论哪位医师诊断,只要方法得当,得出的结论便是一致的。”
“这便将感觉变成了可比较、可记录、可量化的数据。”
他收起温度计,继续说道,“体温只是其一,若能找到方法,将脉象的浮沉、舌苔的厚薄颜色,乃至更多病症特征,都转化为这样明确的数字或等级,那么医术的传承与交流,或许能更加精准,新手医师也能更快掌握要领。”
几位长老闻言,陷入沉思。
顾达这番话,仿佛在他们面前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,让他们看到了医道传承中另一种可能。
将依赖个人经验的艺术,部分转变为可量化、可复制的科学。
顾达拍下小家伙想要伸到医疗箱里面的小手,说道,“小心伤到了手,里面可是有刀的。”
他指向几样小巧的不锈钢器械,如血管钳、组织剪等,又拿起了一把看起来极为锋锐的小刀。
“这些是用于简单外科手术的工具。”
“外科?”四长老捕捉到这个陌生的词汇。
“可以理解为对体表乃至体内创伤、病灶进行直接处理的医术。”顾达尽量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释。
“比如严重的创伤,皮开肉绽,甚至内腑受损,便需以此类器械清理创口,缝合止血,或切除已坏死的部分。”
“那岂不是要对人开膛破肚?”女长老惊呼道。
顾达点点头,“严重的话确实需要,而且对环境洁净要求极高,稍有污秽侵入,便会引发严重的感染,也就是邪毒内侵,十有八九会危及性命。”
“因此,若无绝对洁净之所和专门的消毒之法,贸然使用,无异于谋害人命。”
简单的外科手术其实药王谷的这些长老也做过,比如剜下一块肉或者清创,又或者对脓包切开引流。
因此,几人都听懂了顾达所言,只是对后续的手段感到十分惊奇。
小家伙指着听诊器说道,“顾达,这个我可以玩吧?”
听诊器跟她玩具医疗箱里面的长得差不多,就是没有她的那个好看,冷冰冰的颜色一点都不鲜艳。
“这个倒是没有什么危险。”顾达笑着拿起听诊器。
他先将耳挂戴在茵茵的小耳朵上,然后将听头轻轻贴在她自己的胸口。
“来,听听你自己的心跳声。”
茵茵先是吓了一跳,随即睁大了眼睛,惊喜地叫道,“咚咚咚的!好响呀!像小鼓在敲!”
“顾达,为什么我的那个听得没有这么清楚呀?”
她这可爱的反应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。
萧月见到听诊器,脸颊微微泛红,不由得想起当初重病时。
师兄便是用这冰冷的物件贴在她身上细细倾听,那时她昏沉之间,只觉得这举动颇为羞人,如今才明白其中关窍。
秦天然心思细腻,将萧月的表情尽收眼底,她唇角微弯,笑道,“月儿莫非也用过此物?”
萧月轻轻摇头,说道,“我没听过里面的声音。”
顾达顺势将听诊器递给离得最近的张长老,“长老不妨也试试?”
张长老有些迟疑地接过,依样戴好。
当听头触及胸膛,清晰地听到自己那颗年迈却依然有力的心脏在沉稳跳动时,他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。
“这…这脏腑之声,竟能如此真切地听闻?比之以耳贴背的古老听音法,清晰了何止十倍!”
温清泉见状也按捺不住好奇,接过听诊器仔细聆听。
片刻后,他眼中精光一闪,看向顾达,“此物神异!”
“若能以此探查病患胸腹,于喘证、心悸、水胀等症的诊断,无疑将是一大助益!”
每个人都尝试了一下,众人也是第一次听到自身这么清楚的心跳声音。
顾达见温清泉和几位长老的神情,略作思索,便把这听诊器递到温清泉手中。
“温谷主,此物我便赠予药王谷一副,希望能对诸位前辈探病断症有所裨益。”
顾达想的是,这听诊器放在他手中,可能很少会用到。
但是放在药王谷,却能救下更多的人。
当然,以后他若是需要,也可以再购买一些,这东西又不算昂贵。
温清泉大喜过望,连忙双手接过,连声道谢。
秦天然突然上前问道,“顾师兄,这听诊器和刚才的针具哪一样制作更加困难?”
顾达笑道,“你又不是医师,问这些做什么?”
秦天然撇了撇嘴,说道,“随便问问不行吗?毕竟你可是一口气送出去了五套针具。”
“你觉得呢?”
“我觉得那些针应该制作的更加困难吧。”
顾达闻言,心知对方是依常理推断,以为越细小精巧之物制作越难。
他微微一笑,看着众人探究的目光,解释道,“诸位有所不知,此物看似简单,其关键在于这两处。”
他指着听诊器的耳挂和胸件,“此处软管,需特殊材质方能清晰传导声音且经久耐用。”
“而这胸件内部的薄膜,更是关键,需保证其既能感应极细微的振动,又不易破损。”
“所以它并不是外表看起来这般简单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