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山货出村记-《今天也在努力拯救悲惨路人丁》

  柳奶奶应下绣盖头的事,如同一颗温暖的石子投入心湖,让岑卿连日来都沉浸在一种微妙的感动与期待中。她偶尔会去柳奶奶的小院坐坐,不打扰,只是静静看着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,如何在鲜红的缎面上,用丝丝缕缕的彩线,慢慢勾勒出江南水乡的鸳鸯戏水图。每一次去,那图案便鲜活一分,柳奶奶偶尔会与她聊起吴江绣品的某些特定针法或配色讲究,岑卿都默默记在心里。

  与此同时,归晚演书的账号下,另一股暖流也在悄然涌动。

  这股暖流最初只是零星的涟漪。用户城市种菜小白第一个晒出了照片——盘油亮诱人的腊肉炒笋干,金黄的笋片与暗红的腊肉交织,旁边还配了碗晶莹的白米饭。收到归晚家乡的笋干了!她在博文里激动地写道,泡发了一天,切开来肉质厚实,闻着就是阳光和竹林的清香。按照视频里的做法,先用肥腊肉煸出油,再下笋片爆炒,最后加点蒜苗。天啊!这味道绝了!比我之前在超市买的任何笋干都要鲜嫩爽脆!

  这条分享像打开了某个闸门。紧接着,爱吃素的兔子展示了砂锅里奶白色的笋干老鸭汤:奶奶给的笋干,炖了三个小时,鸭肉酥烂,笋干吸饱了汤汁依然保持嚼劲。满屋飘香,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连喝了两碗,说想起了她年轻时在乡下吃到的味道。

  随后,各种创意十足的晒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
  深夜食堂君用笋干做了日式茶泡饭,翠绿的芥末和粉色的鱼生衬着淡黄的笋干;烘焙小能手别出心裁地做了笋干培根司康,收获一片惊叹;北方面食王展示了笋干猪肉馅的包子,饱满的包子掰开后,馅料油润诱人。

  更让人惊喜的是,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厨房里飘出的香味,都源自同一个地方——这个藏在群山褶皱里的小村庄。

  这笋干确实不一样!泡发率超高,一斤能发出来好多!

  阳光晒出来的味道,就是比机器烘的香!炖汤后整个厨房都是竹林的气息!

  已经安利给整个办公室了,什么时候还能买?求补货!

  求问张婶的酸菜卖不卖?看着太诱人了!

  柿饼呢?好期待柿饼上市啊!

  这些反馈,远远超出了岑卿最初的预期。她常常举着手机,一条条翻看这些评论和私信,看着自家和村里婶娘们亲手晾晒的笋干,成了别人锅中美味、家宴亮点,一种奇妙的连接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。

  但甜蜜的负担也随之而来。越来越多的私信涌入:

  归晚,还有笋干吗?我想买五斤送人。

  酸菜怎么卖?能不能先预定?

  你们村的红薯干什么时候做好?我一定要抢到!

  能不能帮忙问问村里还有没有野生香菇?

  岑卿一个人对着手机,渐渐感到力不从心。统计需求、确认库存、挨家挨户收集货物、检查品质、打包封装、填写快递单、联系快递员上门取件......这些琐碎的事务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。常常一整天都在回复消息和打包包裹中度过,连拍摄新视频的时间都被挤压。

  岑卿深感个人力量的有限,她意识到,这不再是她个人账号的玩票性质,也不再是偶尔帮邻居们捎带一点东西。这是一股真实的需求,一个可能为整个村子带来改变的契机,但若继续这样零散、无序地发展,不仅难以持久,还可能坏了口碑,伤了乡亲们的感情。

  她想了很久,反复权衡。某个午后,她终于放下发烫的手机,没有先去找母亲商量,而是径直走向了村里那座外墙爬满青藤的村委会办公楼。

  村长林永富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,皮肤黝黑,身材敦实,正戴着老花镜在办公室里核对扶贫表格。见到岑卿进来,他有些意外,放下钢笔笑道:晚晚?怎么有空到叔这儿来了?听说你现在搞那个什么...直播,弄得挺红火,你妈见天儿乐得合不拢嘴。

  永富叔,岑卿在他对面的木椅上坐下,深吸一口气,开门见山,我今天来,是想跟您商量个事,可能...关乎咱们村以后的发展。

  林永富闻言,神色认真了些,坐直身体,给岑卿倒了杯凉茶:哦?你说说看。

  岑卿拿出手机,点开那些晒图和求购的评论、私信,一条条翻给村长看,同时解释着这些山货是如何通过她的视频和直播,被外界看到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