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去我们的‘驯化圃\’看一看-《原始:驯服母虎,走婚诸部》

  插完秧后的林天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工坊建设中。

  这里只有他一人知道要做什么,不能出一丁点问题。

  “在上游,在每一条支流的入口,都要设立硬木闸门!”林天的手势斩钉截铁,“我们要像驯服野兽一样,驯服这水流,精确控制它的每一分力量!”

  随着他的描述,一个以水力为核心的宏伟工业蓝图,在所有人面前徐徐展开。

  1. 动力核心:水渠与动力分配区

  · 位置: 工坊区中央,横贯东西。

  · 设施:

  · 主水渠: 以石头和三合土砌筑,坚固耐用,保证水流速度和流量。

  · 闸门系统: 在上游和通往各工坊的支流处设置青铜或硬木闸门,可精确控制水流。

  · 动力输出点: 在水渠的关键位置,架设大型水轮。通过传动轴和齿轮(初期可用大型木齿轮),将动力以旋转运动的形式输送到两岸的工坊内。

  · 服务对象:

  · 为木工区提供动力,驱动水力锯、水力钻、水力磨床。

  · 为冶金区提供动力,驱动水力鼓风机(为熔炉提供持续高压空气,极大提高炉温)、水力锤(用于锻造和破碎矿石)。

  · 为矿石处理区提供动力,驱动水碾,破碎矿石。

  2. 原料输入与预处理区

  · A. 矿石处理区(上游北侧)

  · 布局: 位于工坊区最上游,靠近矿场方向,避免粉尘污染其他工坊。

  · 功能: 接收矿石(黄铜矿、石灰石等)。

  · 工坊:

  · 破碎工坊: 利用水力锤或人工大锤,将大块矿石破碎成小块。

  · 选矿\/洗矿场: 利用流动的水流,依据比重分离矿石和废石。

  · b. 木材处理区(水渠北岸,西侧)

  · 布局: 紧邻水渠,方便利用水力,且位于上风口,避免木屑粉尘吹向居住区。

  · 功能: 木材的储存、干燥和初加工。

  · 设施: 带顶棚的木材堆放场、水力锯木机、林根的木工精细操作台。

  3. 核心生产与加工区

  · A. 冶金区(水渠北岸,中段)

  · 布局: 这是工坊的“心脏”,紧靠水渠,确保水力鼓风机能直接对熔炉鼓风。

  · 功能: 熔炼青铜、未来冶炼铁。

  · 工坊:

  · 熔炼工坊: 放置多个坩埚炉和小型竖炉。内部铺设石质地面,防火。

  · 铸造工坊: 与熔炼工坊相邻,设有沙坑和陶范制作区,用于铸造青铜轴承、工具等。

  · 燃料仓库: 专门存放木炭,严格防火。

  · b. 高温窑业区(水渠南岸,东侧)

  · 布局: 位于下风口,避免浓烟影响整个部落。靠近化学品区,方便获取釉料等。

  · 功能: 烧制砖、瓦、陶器、未来烧制石灰、瓷器。

  · 设施:

  · 横焰窑(核心): 林岩建造的专业窑,用于烧制高级陶器、未来做高温实验。

  · 串联式砖瓦窑: 建造2-3座规模较大的环形窑或龙窑,可以实现“流水线”烧制:一座在装窑,一座在烧制,一座在冷却出窑,保证砖瓦的连续供应。

  · c. 石材陶瓦区(水渠南岸,西侧)

  · 布局: 靠近土源和制砖场地。

  · 功能: 制作砖坯、瓦坯,加工石料。

  · 设施:

  · 练泥场: 露天或半露天场地,进行泥土的踩踏、揉练。

  · 制坯工棚: 带顶棚,内有大量制砖木模,工人在此进行砖瓦成型。

  · 晾晒场: 巨大的、平坦的夯实场地,用于晾晒砖坯。

  · 石料加工点: 用青铜工具切割、修整石材,用于建筑。

  4. 精加工与创新区

  · A. 木工区(水渠北岸,西侧)

  · 布局: 紧邻木材处理区和水力输出点。

  · 功能: 制造和维修车辆、工具、家具。

  · 设施: 在林根的带领下,这里将成为轴承装配中心、车辆(独轮车、平板车)制造车间。

  · b. 化学品区(水渠南岸,东侧,与窑业区相邻)

  · 布局: 独立、通风良好的区域,远离明火。

  · 功能: 处理冶金和烧制过程中的副产品。

  · 设施:

  · 硫磺提取点: 将黄铜矿焙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导入水中,制备硫酸,进而得到硫磺。(此为高度机密区域,由林天直接掌控)

  · 石灰池: 用石灰石烧制生石灰,用于制作三合土和未来造纸。

  · 釉料制备间: 为陶器上釉做准备。

  5. 仓储与物流

  · 成品仓库: 各区附近设置小型仓库,工坊区边缘设置集中仓库。

  · 道路系统: 工坊区内道路必须宽阔、坚实,适合驯鹿平板车双向通行。主要干道可用碎石和三合土铺设。

  6. 织造区

  7. 造纸区

  ......

  时光荏苒,自那日插下希望的秧苗,转眼半个多月过去。

  四百亩水田已是绿意盎然,禾苗在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。

  而这段时间,林天的身影几乎完全钉在了工坊区、砖窑和石灰窑之间。

  砖块、木材、石灰、粗制的铜铁件……

  各种材料通过日益壮大的运输队,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工坊基地。

  一座由红砖青瓦构筑、结构严谨、规模宏大的建筑群,已然逐渐在取代昔日的空地,如同一个沉眠的巨兽,匍匐在河岸边。

  这日晌午,林天走进熙熙攘攘的食堂,接过碗打饭时,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菜槽,微微一怔。

  往日里最常见的烤鱼段和炖野猪肉赫然在列,但旁边搭配的,却不再是熟悉的水芹。

  取而代之的,是清炒的嫩笋、黑亮滑嫩的木耳、与野葱野蒜同炒的菌菇,散发出一股复合的浓郁鲜香。

  “水芹已经没看到了啊……”

  林天心下自语,嘴角却勾起一抹笑意。

  这说明,部落的食谱正在悄然拓宽,对森林的利用不再局限于几种固定的作物。

  正思忖间,林巫缓步走近,脸上带着一丝神秘与自豪的笑容:“首领,食堂的饭菜可还合口?若您得空,饭后可否请您移步,去我们的‘驯化圃’看一看?我们依照您的指引,又添了些新东西。”

  林天欣然应允。

  饭后,当林天踏入那片被精心规划、用简易篱笆围起的驯化圃时,眼前景象让他眼前一亮。

  原本的空地已被划分成整齐的区块,各种绿意盎然的幼苗在春日下茁壮成长,看得出林巫和他带领的原部落族人们付出了极大的心血。

  首先是按林天的要求,从桑树林移栽了数百棵桑树小苗过来,它们排列整齐,已然成活。

  “做得很好,”林天赞许地点头,“桑树林那边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