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:无声的惊雷
会议室的空调冷气,像细密的冰针,扎在乌妤裸露的皮肤上。同事担忧的询问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,模糊不清。她所有的感官,都聚焦在宗崎离开的那个门口,以及他留下的、那个足以将她数月心血碾碎成渣的质疑。
“乌工?我们……”
“核实。”乌妤猛地打断同事的话,声音嘶哑得不像她自己,“立刻联系甲方,调取所有原始档案,包括任何事故维修记录。通知结构组所有人,半小时后小会议室紧急会议。”
她必须立刻行动起来,用专业的、高效的行动来掩盖内心的惊涛骇浪。她不能垮,尤其是在他面前。
接下来的几个小时,设计院灯火通明。结构组的同事被从晚餐、从健身房、从温暖的家里紧急召回。传真机吞吐着泛黄的旧图纸,电脑屏幕上运行着复杂的应力模拟程序,电话铃声和激烈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。
乌妤站在白板前,快速勾勒着结构简图,语速飞快地分配任务,眼神锐利,表情冷静。只有她自己知道,握着的马克笔末端,已经被她手心的冷汗浸湿。
“火灾区域……三十年前……修复记录不详……”她喃喃自语,大脑飞速运转,“如果宗崎说的是真的,那么不仅仅是西侧三到五轴,连带周边的节点都可能存在疲劳损伤……”
“乌工,甲方那边回复了,确认九十年代末确实有过一次小型火灾,但具体受损情况和修复档案……他们需要时间查找,部分纸质档案可能遗失了。”一个同事气喘吁吁地推门进来,带来了最坏的消息。
会议室里一片死寂。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乌妤。
没有原始数据,就无法准确评估现有结构的安全性。他们的方案,成了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。
乌妤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。脑海中浮现的,却是宗崎那双冰冷的、毫无波澜的眼睛。他精准地找到了她最脆弱、最无法辩驳的命门,然后,当着所有人的面,一击毙命。
这不是质疑。这是宣判。
“继续。”她睁开眼,眼底布满血丝,声音却异常坚定,“没有数据,我们就自己做最保守的估算。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,申请夜间进场,做现场超声波和射线探伤。我要在明天早上看到初步检测报告!”
命令下达,团队再次忙碌起来。乌妤走到窗边,看着楼下城市璀璨却冰冷的灯火。夜色深沉,像化不开的浓墨。
宗崎……他如今是“宗总”。他怎么会拿到那些连甲方都一时找不到的原始图纸?他出现在这个项目里,是巧合,还是……?
她不敢深想。那个少年时期如同野兽般横冲直撞的宗崎,如今换上了西装,拿起了更锋利的武器。他的报复,不再是拳头和噪音,而是悄无声息地,将她置于死地。
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,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。乌妤心头莫名一跳,有种不祥的预感。她走到走廊僻静处,接起。
“喂?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只有轻微的呼吸声。然后,那个她此刻最不想听到的、低沉沙哑的声音响了起来,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……嘲弄?
“乌工,”宗崎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,比会议上少了几分公式化,多了几分她熟悉的、令人心悸的散漫,“还在加班?”
乌妤握紧手机,指节泛白:“宗总有何指教?”
“指教不敢。”他低笑一声,那笑声像羽毛搔过心脏,却带着毒,“只是提醒你,那片区域的钢结构,当年用的是含碳量偏高的劣质钢材,火灾后晶格结构改变,脆性会增加。你们做探伤的时候,最好重点检测焊缝和热影响区。”
他说完,不等乌妤反应,便挂断了电话。
“嘟…嘟…嘟…”
忙音像冰冷的雨点,砸在乌妤的耳膜上。她僵在原地,浑身发冷。
他不仅知道火灾,知道损伤,他甚至知道当年用的是劣质钢材!他对她团队的动向了如指掌!他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猎人,冷静地看着她在陷阱里挣扎,甚至还好心地“提醒”她,哪里是陷阱最致命的部分。
这种被完全掌控、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,比当众被质疑更让她恐惧和愤怒。
他到底想干什么?展示他的无所不能?欣赏她的狼狈不堪?
乌妤猛地转身,冲回会议室,声音因为极力压抑的愤怒而微微颤抖:“检测重点调整!优先排查西侧三到五轴区域的所有焊缝和热影响区!尤其是使用高频超声,注意晶粒粗大和微裂纹!”
团队成员虽然疑惑,但看到她铁青的脸色,没人敢多问,立刻执行。
那一夜,无人入眠。
乌妤守在检测现场,穿着反光背心,戴着安全帽,看着技术人员操作着复杂的仪器。冰冷的金属探头顶在锈迹斑斑的钢梁上,屏幕上跳跃着扭曲的波形和数据。空气中弥漫着灰尘、铁锈和紧张的味道。
每一组异常数据的出现,都像是对她专业能力的无声嘲讽,也像是在印证宗崎那句冷酷的“指教”。
天快亮时,初步报告出来了。结果触目惊心。宗崎说的,分毫不差。那片区域的钢结构存在严重的隐患,他们的原方案确实存在致命缺陷。
乌妤拿着那份薄薄的、却重逾千斤的报告,站在空旷的厂房里,晨曦透过破损的窗棂照进来,勾勒出她疲惫而单薄的身影。
她输了。在重逢的第一场战役里,一败涂地。
而且,是被他以一种完全碾压的方式,击败得如此彻底。
第十一章:狩猎者的游戏
项目陷入僵局。
乌妤团队不得不全盘推翻之前的方案,重新进行结构设计和成本核算。工期压力、甲方的质疑、合作方(尤其是宗崎那边)无形的压力,像几座大山,压得整个团队喘不过气。
而宗崎,自那次会议和深夜电话后,再也没有直接联系过乌妤。他像个真正的、高高在上的合作方负责人,只通过助理和邮件往来,语气客气而疏离。但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。他提供的那些关键历史数据,像一把标尺,时刻衡量着乌妤团队新方案的可行性。每一次方案提交,他那边总能提出一针见血、让人无法反驳的专业意见,逼得他们一次次修改,一次次优化。
这感觉,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猫鼠游戏。他是那个慵懒而危险的猫,而她,是那只被他用爪子拨弄、疲于奔命的老鼠。
乌妤几乎住在了公司。咖啡杯里永远留着黑色的残渣,眼底的乌青用再厚的粉底也遮掩不住。她变得比以前更加沉默,也更加尖锐。对工作的要求近乎严苛,对团队成员的失误零容忍。
只有在一个人的深夜,当她累得几乎虚脱,靠在办公室冰冷的玻璃幕墙上,看着楼下如同玩具模型般的车流时,才会允许自己流露出片刻的脆弱。
她想起少年时的宗崎,那个会用舌钉吻她、会为她打架、会递给她沾着血污的水果糖的宗崎。那个宗崎,虽然危险,虽然笨拙,但他的情感是炽热的、可见的。
而现在的宗崎,像一座被冰雪覆盖的火山,表面平静无波,内里却蕴藏着足以毁灭一切的能量。他不再直接表达愤怒或占有,而是用这种更成熟、更残酷的方式,让她清晰地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差距,让她在他的领域里,仰其鼻息,挣扎求存。
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凌迟。
这天傍晚,乌妤终于将修改了无数遍的新方案邮件发送给合作方,几乎是同时,收到了宗崎助理的回复,只有简短的几个字:“宗总邀您共进晚餐,地点:云顶餐厅,七点半。”
不是请求,是通知。
乌妤看着那行字,心脏猛地一缩。该来的,终究还是来了。是庆功?还是……审判?
她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。
七点二十五分,乌妤站在本市最负盛名的云顶餐厅门口。餐厅位于摩天大楼的顶层,四面落地玻璃,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夜景。流光溢彩,繁华如梦。
她穿着为了见客户才准备的、唯一一套能撑场面的米白色职业套装,头发一丝不苟地挽起,脸上化了精致的妆,试图掩盖连日的疲惫。但站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入口,她依然感觉自己像个误入异世界的闯入者,格格不入。
侍者引领她走向靠窗的位置。宗崎已经在那里了。
他没有穿西装外套,只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白衬衫,领口解开了两颗扣子,露出小半截锁骨和隐约的肌肉线条。袖口随意地挽到手肘,露出结实的小臂和手腕上那块价值不菲的腕表。他正微微侧头看着窗外的夜景,指尖夹着一支细长的香槟杯,轻轻晃动着里面金黄色的液体。
灯光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暧昧的光影,让他看起来既矜贵,又带着一丝难以驯服的野性。
听到脚步声,他转过头,目光落在她身上。依旧是那种冰冷的、审视的平静。
“乌工,很准时。”他微微颔首,示意她坐下。
侍者为乌妤拉开椅子,倒上柠檬水。菜单是法语,乌妤看得有些吃力。
“这里的鹅肝和松露不错。”宗崎开口,语气平淡,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,“或者,你可以试试他们的‘初见’。”
“‘初见’?”乌妤抬起眼。
“餐厅的招牌鸡尾酒。”宗崎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、意味不明的弧度,“味道很特别,或许能让你想起点什么。”
乌妤的心猛地一沉。他是在暗示他们的“初见”吗?那个混乱、窒息,却又带着诡异悸动的开始?
她没有接话,只是合上菜单,对侍者说:“一份套餐,谢谢。”
侍者离开,桌上只剩下他们两人。舒缓的钢琴曲在空气中流淌,窗外的城市灯火如同散落的星辰。气氛优雅而静谧,却弥漫着无形的硝烟。
“新方案我看过了。”宗崎切入了正题,目光落在她脸上,像手术台上的无影灯,“比之前那个……像样一点。”
他的评价,带着施舍般的居高临下。
乌妤握紧了水杯,指尖冰凉:“多谢宗总‘指点’。”
宗崎仿佛没听出她话里的讽刺,抿了一口香槟,慢条斯理地说:“不必客气。我只是不希望我的投资,打水漂而已。”
他的投资?乌妤猛地看向他。
宗崎迎着她的目光,眼神深邃,像要把她吸进去:“忘了自我介绍。除了是贵司的合作方,‘崎曜资本’也是这个文创园区项目的最大投资方。”
崎曜资本……
乌妤的脑子里“嗡”的一声。那是近几年在业内声名鹊起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,以眼光精准、手段凌厉着称。她怎么也想不到,它的创始人,会是宗崎!
所以,他从一开始,就是这个项目的幕后主宰?她的方案,她的去留,甚至她所在设计院能否继续参与这个项目,都在他的一念之间?
巨大的信息量和被蒙在鼓里的羞辱感,让她脸色瞬间苍白。
“你……”她张了张嘴,却发现自己声音干涩得厉害,“你早就知道……”
“我知道你在这家设计院。”宗崎打断她,语气依旧平静,却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残酷,“我知道你会参与这个项目。我知道你会提出那个……充满‘理想化’色彩的结构方案。”
他每说一句,乌妤的心就沉下去一分。
“为什么?”她看着他,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,“为什么要这样做?”
宗崎放下酒杯,身体微微前倾,隔着一张小小的餐桌,凝视着她。他的目光终于不再是全然的冰冷,里面翻滚起她熟悉的、压抑已久的暗流,混合着某种痛楚和一种近乎偏执的占有欲。
“乌妤,”他叫她的名字,声音低哑,带着三年时光磨砺出的砂砾感,狠狠刮过她的心,“你说我们需要长大。”
他顿了顿,眼底闪过一丝近乎残忍的笑意。
“现在,我长大了。用你
会议室的空调冷气,像细密的冰针,扎在乌妤裸露的皮肤上。同事担忧的询问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,模糊不清。她所有的感官,都聚焦在宗崎离开的那个门口,以及他留下的、那个足以将她数月心血碾碎成渣的质疑。
“乌工?我们……”
“核实。”乌妤猛地打断同事的话,声音嘶哑得不像她自己,“立刻联系甲方,调取所有原始档案,包括任何事故维修记录。通知结构组所有人,半小时后小会议室紧急会议。”
她必须立刻行动起来,用专业的、高效的行动来掩盖内心的惊涛骇浪。她不能垮,尤其是在他面前。
接下来的几个小时,设计院灯火通明。结构组的同事被从晚餐、从健身房、从温暖的家里紧急召回。传真机吞吐着泛黄的旧图纸,电脑屏幕上运行着复杂的应力模拟程序,电话铃声和激烈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。
乌妤站在白板前,快速勾勒着结构简图,语速飞快地分配任务,眼神锐利,表情冷静。只有她自己知道,握着的马克笔末端,已经被她手心的冷汗浸湿。
“火灾区域……三十年前……修复记录不详……”她喃喃自语,大脑飞速运转,“如果宗崎说的是真的,那么不仅仅是西侧三到五轴,连带周边的节点都可能存在疲劳损伤……”
“乌工,甲方那边回复了,确认九十年代末确实有过一次小型火灾,但具体受损情况和修复档案……他们需要时间查找,部分纸质档案可能遗失了。”一个同事气喘吁吁地推门进来,带来了最坏的消息。
会议室里一片死寂。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乌妤。
没有原始数据,就无法准确评估现有结构的安全性。他们的方案,成了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。
乌妤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。脑海中浮现的,却是宗崎那双冰冷的、毫无波澜的眼睛。他精准地找到了她最脆弱、最无法辩驳的命门,然后,当着所有人的面,一击毙命。
这不是质疑。这是宣判。
“继续。”她睁开眼,眼底布满血丝,声音却异常坚定,“没有数据,我们就自己做最保守的估算。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,申请夜间进场,做现场超声波和射线探伤。我要在明天早上看到初步检测报告!”
命令下达,团队再次忙碌起来。乌妤走到窗边,看着楼下城市璀璨却冰冷的灯火。夜色深沉,像化不开的浓墨。
宗崎……他如今是“宗总”。他怎么会拿到那些连甲方都一时找不到的原始图纸?他出现在这个项目里,是巧合,还是……?
她不敢深想。那个少年时期如同野兽般横冲直撞的宗崎,如今换上了西装,拿起了更锋利的武器。他的报复,不再是拳头和噪音,而是悄无声息地,将她置于死地。
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,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。乌妤心头莫名一跳,有种不祥的预感。她走到走廊僻静处,接起。
“喂?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只有轻微的呼吸声。然后,那个她此刻最不想听到的、低沉沙哑的声音响了起来,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……嘲弄?
“乌工,”宗崎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,比会议上少了几分公式化,多了几分她熟悉的、令人心悸的散漫,“还在加班?”
乌妤握紧手机,指节泛白:“宗总有何指教?”
“指教不敢。”他低笑一声,那笑声像羽毛搔过心脏,却带着毒,“只是提醒你,那片区域的钢结构,当年用的是含碳量偏高的劣质钢材,火灾后晶格结构改变,脆性会增加。你们做探伤的时候,最好重点检测焊缝和热影响区。”
他说完,不等乌妤反应,便挂断了电话。
“嘟…嘟…嘟…”
忙音像冰冷的雨点,砸在乌妤的耳膜上。她僵在原地,浑身发冷。
他不仅知道火灾,知道损伤,他甚至知道当年用的是劣质钢材!他对她团队的动向了如指掌!他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猎人,冷静地看着她在陷阱里挣扎,甚至还好心地“提醒”她,哪里是陷阱最致命的部分。
这种被完全掌控、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,比当众被质疑更让她恐惧和愤怒。
他到底想干什么?展示他的无所不能?欣赏她的狼狈不堪?
乌妤猛地转身,冲回会议室,声音因为极力压抑的愤怒而微微颤抖:“检测重点调整!优先排查西侧三到五轴区域的所有焊缝和热影响区!尤其是使用高频超声,注意晶粒粗大和微裂纹!”
团队成员虽然疑惑,但看到她铁青的脸色,没人敢多问,立刻执行。
那一夜,无人入眠。
乌妤守在检测现场,穿着反光背心,戴着安全帽,看着技术人员操作着复杂的仪器。冰冷的金属探头顶在锈迹斑斑的钢梁上,屏幕上跳跃着扭曲的波形和数据。空气中弥漫着灰尘、铁锈和紧张的味道。
每一组异常数据的出现,都像是对她专业能力的无声嘲讽,也像是在印证宗崎那句冷酷的“指教”。
天快亮时,初步报告出来了。结果触目惊心。宗崎说的,分毫不差。那片区域的钢结构存在严重的隐患,他们的原方案确实存在致命缺陷。
乌妤拿着那份薄薄的、却重逾千斤的报告,站在空旷的厂房里,晨曦透过破损的窗棂照进来,勾勒出她疲惫而单薄的身影。
她输了。在重逢的第一场战役里,一败涂地。
而且,是被他以一种完全碾压的方式,击败得如此彻底。
第十一章:狩猎者的游戏
项目陷入僵局。
乌妤团队不得不全盘推翻之前的方案,重新进行结构设计和成本核算。工期压力、甲方的质疑、合作方(尤其是宗崎那边)无形的压力,像几座大山,压得整个团队喘不过气。
而宗崎,自那次会议和深夜电话后,再也没有直接联系过乌妤。他像个真正的、高高在上的合作方负责人,只通过助理和邮件往来,语气客气而疏离。但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。他提供的那些关键历史数据,像一把标尺,时刻衡量着乌妤团队新方案的可行性。每一次方案提交,他那边总能提出一针见血、让人无法反驳的专业意见,逼得他们一次次修改,一次次优化。
这感觉,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猫鼠游戏。他是那个慵懒而危险的猫,而她,是那只被他用爪子拨弄、疲于奔命的老鼠。
乌妤几乎住在了公司。咖啡杯里永远留着黑色的残渣,眼底的乌青用再厚的粉底也遮掩不住。她变得比以前更加沉默,也更加尖锐。对工作的要求近乎严苛,对团队成员的失误零容忍。
只有在一个人的深夜,当她累得几乎虚脱,靠在办公室冰冷的玻璃幕墙上,看着楼下如同玩具模型般的车流时,才会允许自己流露出片刻的脆弱。
她想起少年时的宗崎,那个会用舌钉吻她、会为她打架、会递给她沾着血污的水果糖的宗崎。那个宗崎,虽然危险,虽然笨拙,但他的情感是炽热的、可见的。
而现在的宗崎,像一座被冰雪覆盖的火山,表面平静无波,内里却蕴藏着足以毁灭一切的能量。他不再直接表达愤怒或占有,而是用这种更成熟、更残酷的方式,让她清晰地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差距,让她在他的领域里,仰其鼻息,挣扎求存。
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凌迟。
这天傍晚,乌妤终于将修改了无数遍的新方案邮件发送给合作方,几乎是同时,收到了宗崎助理的回复,只有简短的几个字:“宗总邀您共进晚餐,地点:云顶餐厅,七点半。”
不是请求,是通知。
乌妤看着那行字,心脏猛地一缩。该来的,终究还是来了。是庆功?还是……审判?
她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。
七点二十五分,乌妤站在本市最负盛名的云顶餐厅门口。餐厅位于摩天大楼的顶层,四面落地玻璃,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夜景。流光溢彩,繁华如梦。
她穿着为了见客户才准备的、唯一一套能撑场面的米白色职业套装,头发一丝不苟地挽起,脸上化了精致的妆,试图掩盖连日的疲惫。但站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入口,她依然感觉自己像个误入异世界的闯入者,格格不入。
侍者引领她走向靠窗的位置。宗崎已经在那里了。
他没有穿西装外套,只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白衬衫,领口解开了两颗扣子,露出小半截锁骨和隐约的肌肉线条。袖口随意地挽到手肘,露出结实的小臂和手腕上那块价值不菲的腕表。他正微微侧头看着窗外的夜景,指尖夹着一支细长的香槟杯,轻轻晃动着里面金黄色的液体。
灯光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暧昧的光影,让他看起来既矜贵,又带着一丝难以驯服的野性。
听到脚步声,他转过头,目光落在她身上。依旧是那种冰冷的、审视的平静。
“乌工,很准时。”他微微颔首,示意她坐下。
侍者为乌妤拉开椅子,倒上柠檬水。菜单是法语,乌妤看得有些吃力。
“这里的鹅肝和松露不错。”宗崎开口,语气平淡,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,“或者,你可以试试他们的‘初见’。”
“‘初见’?”乌妤抬起眼。
“餐厅的招牌鸡尾酒。”宗崎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、意味不明的弧度,“味道很特别,或许能让你想起点什么。”
乌妤的心猛地一沉。他是在暗示他们的“初见”吗?那个混乱、窒息,却又带着诡异悸动的开始?
她没有接话,只是合上菜单,对侍者说:“一份套餐,谢谢。”
侍者离开,桌上只剩下他们两人。舒缓的钢琴曲在空气中流淌,窗外的城市灯火如同散落的星辰。气氛优雅而静谧,却弥漫着无形的硝烟。
“新方案我看过了。”宗崎切入了正题,目光落在她脸上,像手术台上的无影灯,“比之前那个……像样一点。”
他的评价,带着施舍般的居高临下。
乌妤握紧了水杯,指尖冰凉:“多谢宗总‘指点’。”
宗崎仿佛没听出她话里的讽刺,抿了一口香槟,慢条斯理地说:“不必客气。我只是不希望我的投资,打水漂而已。”
他的投资?乌妤猛地看向他。
宗崎迎着她的目光,眼神深邃,像要把她吸进去:“忘了自我介绍。除了是贵司的合作方,‘崎曜资本’也是这个文创园区项目的最大投资方。”
崎曜资本……
乌妤的脑子里“嗡”的一声。那是近几年在业内声名鹊起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,以眼光精准、手段凌厉着称。她怎么也想不到,它的创始人,会是宗崎!
所以,他从一开始,就是这个项目的幕后主宰?她的方案,她的去留,甚至她所在设计院能否继续参与这个项目,都在他的一念之间?
巨大的信息量和被蒙在鼓里的羞辱感,让她脸色瞬间苍白。
“你……”她张了张嘴,却发现自己声音干涩得厉害,“你早就知道……”
“我知道你在这家设计院。”宗崎打断她,语气依旧平静,却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残酷,“我知道你会参与这个项目。我知道你会提出那个……充满‘理想化’色彩的结构方案。”
他每说一句,乌妤的心就沉下去一分。
“为什么?”她看着他,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,“为什么要这样做?”
宗崎放下酒杯,身体微微前倾,隔着一张小小的餐桌,凝视着她。他的目光终于不再是全然的冰冷,里面翻滚起她熟悉的、压抑已久的暗流,混合着某种痛楚和一种近乎偏执的占有欲。
“乌妤,”他叫她的名字,声音低哑,带着三年时光磨砺出的砂砾感,狠狠刮过她的心,“你说我们需要长大。”
他顿了顿,眼底闪过一丝近乎残忍的笑意。
“现在,我长大了。用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