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章 崇祯醒悟-《从少爷到皇帝》

  吴甡点头称是:是啊,最重要的是大王治国理念的不同,明朝重形式,大夏重实效;

  明朝维护士绅利益,大夏则以民为本,这才是根本差别啊!”

  随后他突然想起什么道,“洪大人,跟随你来的那些将领关于家丁的事,记得和他们说下!让他们赶紧处理了!”

  “恩,我回去就和他们说清楚,另外我没想到的是几位大人还会特地和我们说这些!那像大明官员之间都是勾心斗角,不怪大明江河日下啊!”

  “是啊,不过,我们现在是大夏的官员了,担忧它做甚!”

  “哈哈,吴大人说的对!”

  四月三日,紫禁城养心殿内,崇祯皇帝手持左光先的奏报,脸色由青转白,最终化为震怒。

  他猛地将奏折摔在地上,玉扳指在御案上磕出一道裂痕。

  “洪承畴!好个洪承畴!”崇祯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,“朕待他不薄!三边总督,节制数省兵马,要粮给粮,要饷给饷,他就是这般报答朕的?”

  侍立一旁的王承恩急忙跪下:“陛下息怒……”

  “息怒?你让朕如何息怒!”崇祯猛地站起,在殿内来回踱步,“王师打不过反贼,这还是大明的天下吗?他洪承畴有负皇恩,罪该万死!”

  王承恩抬头小心道:“陛下,洪承畴或许……或许是真打不过,此前洪承畴和唐巡抚的奏章都提到,伪夏火炮犀利,非我军所能及……”

  “住口!”崇祯厉声打断,“王承恩,你今日为何一再为那逆臣说话?莫非你也……”

  王承恩以头叩地,泣声道:“陛下明鉴!老奴自小伺候陛下,这颗心永远向着大明,向着陛下啊!正是因为忠心,老奴才不得不说实话。

  伪夏能在短时间内占据四川,兵进陕西,绝不仅仅是流寇那么简单。

  洪承畴投降,恐怕真是因为实力悬殊啊!老奴听闻,伪夏可能改变了火药配比,使其火器威力大增……”

  说着,他重重叩首,额头很快渗出鲜血,与泪水混在一起,模糊了面容。

  崇祯看着老太监这副模样,怒气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。他颓然坐回龙椅,挥了挥手:“别磕了……起来吧,朕相信你的忠心。”

  待王承恩颤巍巍站起,崇祯长叹一声:“你们都下去吧,让朕一个人静一静。”

  殿门轻轻合上,空荡荡的大殿里只剩下崇祯一人。

  他缓步走到御案前,打开一个暗格,取出一本已经有些磨损的书——《仙尘劫》。

  这是此前锦衣卫从四川带回来的逆书,作者正是那个伪夏王张行。

  当初他翻阅时,只觉得是些大逆不道的狂言妄语,书中阐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,并详细记载了各种新政举措。

  随后崇祯一页页翻看着,越看越是心惊,书中详细记载的平准仓制度、官员考核法、新的税制……以及更多行政举措。

  许多措施与他登基以来推行的政策截然不同,却又显得更加务实有效。

  他突然想起什么,急忙命人将近年来所有关于张行和伪夏的奏章都找来。

  成堆的奏章堆满御案,他一份份仔细翻阅。

  “伪夏火炮射程极远,精度惊人……”

  “贼军火器之利,十倍于我……”

  “汉中城下,贼炮齐发,声震百里,城墙为之震颤……”

  “洪承畴奏称:伪夏火器之威,疑似改易火药配比,爆破之力远胜我师......”

  一份份奏报证实了王承恩的话,崇祯的手开始发抖,他终于明白洪承畴为什么要投降了——这不是怯战,而是实力的绝对差距。

  崇祯独自坐在堆积如山的奏章中,脸色变幻不定,最终,他深吸一口气,朝殿外喊道:“来人!”

  王承恩急忙推门而入,额上的血迹尚未干透:“陛下有何吩咐?”

  “传兵部尚书张凤翼,还有内府兵仗局总管太监、工部军器局负责人。”崇祯的声音平静得出奇,“立刻!”

  等待期间,崇祯继续翻阅奏章,越是比对,他越是心惊——虽然《仙尘劫》中没有具体技术细节,但张行在书中强调器械之利,关乎国运,与奏章中描述的伪夏火炮优势隐隐呼应。

  半个时辰后,张凤翼和内府兵仗局总管太监李顺、工部军器局大使赵世忠匆匆赶到。

  三人行礼后忐忑地站在下方,不知深夜召见所为何事。

  崇祯将几份描述伪夏火器威力的奏折掷到三人面前:“你们看看这些奏报!伪夏火器之利,你们可曾知晓?尤其是洪承畴奏报中提到的,伪夏可能改变了火药配比,使其威力大增!”

  李顺仔细翻阅后,脸色大变:“陛下,这些奏报所述若属实,那伪夏的火炮工艺确实远胜我军!若其真已改良火药配比,则威力不可同日而语。”

  工部军器局大使赵世忠也跪奏道:“臣等确实曾听闻伪夏火药爆破之声与寻常不同,其烟色亦异,想来必是在配比上做了文章。”

  崇祯又转向张凤翼:“张卿,你掌管兵部,为何从未向朕详细奏报伪夏火器的优势?”

  张凤翼慌忙跪下:“臣……臣罪该万死!只是以往以为这些奏报有所夸大,且怕陛下忧心……因此没有将这些事情向陛下说明!”

  随后三臣连声称罪,冷汗湿透了朝服。

  令人意外的是,崇祯并没有发作,他沉默良久,终于长叹一声:“起来吧,朕今日才明白,为何伪夏能势如破竹……不是将士不用命,而是技不如人啊!”

  他站起身,目光扫过三人:“明日朕要亲往神机营观炮发射,你们立即准备,朕要亲眼看看我大明火器与伪夏到底有多大差距。”

  “臣遵旨!”三人齐声应道,都有些难以置信——一向刚愎自用的皇帝,居然承认了明朝的落后。

  这一刻,明朝的皇帝终于开始正视那个他曾经嗤之以鼻的对手,而这场觉醒,将会改变两个政权之间的力量对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