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 死不回汉-《天幕:保成二废三立,胤禛麻了》

  {他十六岁登基

  南平闽越

  东并朝鲜

  西通大宛

  北击匈奴

  各个方向打了一圈

  凡日月所照

  江河所至

  皆为汉土}

  【秦始皇在地理上统一了华夏,汉武帝在思想上统一了华夏。

  这是民族间的生存空间之战,不得不战。

  全国倾家荡产,但是打赢了,总比宋朝岁岁纳贡好。

  历史证明,跪着也不能活,凡有苟延残喘之意必有助长狼子野心之机。

  别拿宋朝出来比,太侮辱汉武帝了。

  钱不拿来扩充军备,难道留着当赔款吗?

  是吧,宋朝、大清?】

  【汉武帝:你出使他国,可知如何去做?

  汉使:陛下放心,我死不回汉!】

  刘彻就知道自己决定是正确的,转身跟身后的臣子们说:“看到了吧,天幕都支持朕打仗,朕能立下这不世之功,诸位功不可没……”

  刘彻心情好,对这些臣子的态度也好了许多,让朝臣们受宠若惊,一个个恨不能立马肝脑涂地,争取能在天幕上出现自己的名字。

  李广挺着胸膛,面色略显得意,他自认自己与卫青和霍去病比,差距不大。

  汉高祖的大汉天团那么多武将,汉武帝可是打出了一个民族的名字,这其中,怎会没他李广的名字?

  说出来,别说他不信,就连满朝堂都没几个人敢信。

  “啊,把全国都打破产啦?”

  “如果是我,我也愿意,把钱拿去打仗总好过资敌。”

  “是的,那个什么大清的百姓多苦啊,还要被皇帝屠城……”

  “那个宋朝是汉人王朝吧,怎么跟大清虽远必赔一样烂啊,不是他们也赔款了吧?”

  “啊,他们赔给谁呀,后面那什么元朝是异族统治中原,是不是就这个王朝资敌的?”

  ……

  百姓对宋朝不甚了解,如果不是天幕,他们不一定能知道历史上有多少朝代呢。

  可是,这宋朝的皇帝也太怂了,连仗都不敢打,他们汉人多少英雄人物,怎会打不赢?

  宋朝的皇帝和官员个个脸色难看极了,皇帝不想打仗吗?

  皇帝也不想怂,可是……

  想打仗的皇帝,臣子又不支持……打仗劳民伤财……

  宋朝各个时期的皇帝和臣子,对天幕将他们跟那个屠城的大清相提并论,很是不满。

  一个侵略者,也配?

  最为心塞的就是赵匡胤了,他简直想吐出一口老血喷赵光义脸上。

  他手持盘龙棍揍了赵光义一顿,“你看看,你后来的子孙把大宋毁成什么样了?”

  居然让后人如此嫌弃,跪着活,跪着能活多久?

  “哥,我真的不知道啊……”

  赵光义感觉自己代后人受过,实在冤枉啊。

  “你不知道,你不知道你篡位,你生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……”

  大明能把大宋踩在地上,大汉,他们大宋沾点边都不配,赵匡胤真的要被气死了。

  “哥,你不也篡位了吗?”

  赵光义也生气了,他哥可以因为自己篡位打他,但不能因为那些后代的错打他,他不认。

  “你……”

  赵匡胤被气得跌坐在椅子上,他现在都没脸见人了。

  他大宋,怎会如此啊?

  后周世宗郭荣似笑非笑的看着面前低头惭愧的赵匡胤,他对赵匡胤篡位没多大意外,但也做不到再信任对方的忠心耿耿。

  知道对方就算篡了位,建立了新的王朝,名声臭成这样,郭荣的心里莫名被安慰到了。

  可,苦了百姓了。

  就连大清那个王朝都有明君,都有后世称赞,那大宋肯定也有,他要好好看看,赵匡胤这个部下创立的大宋,到底有什么能让他学习的地方。

  大清的汉臣嘴里一片苦涩,他们不想站起来吗,他们是站不起来……

  “老四,你的后人该不是学大宋那一套,让别人骑在头上拉屎吧?”

  “哦,我忘了,你还割地了是吧?”

  九阿哥对着胤禛接连开喷,一想到自己最后的下场不好,他就恨得不行。

  现在表面上没打起来,实际上心里早就想收拾对方一万遍了。

  未来当皇帝又如何,未来没好下场,如今就能有好下场啦?

  只要老四上位,他必反!

  康熙看着底下的儿子对老四乌鸡眼似的不满,就头疼,都什么时候了,还内讧!

  不过,这老四,对兄弟也是太狠了。

  康熙也不好劝,老四当皇帝,这种手段也没错,但自己其他的儿子,也是儿子啊,不能因为没选他们当皇帝,就不把他们的命不当回事。

  儿子多也不是这么造作的。

  所以,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,只要他们不在自己面前打起来,康熙一律不管。

  总不能劝其他儿子不要计较吧,要有人这么对他爱新觉罗玄烨,他能直接物理消灭对方,不会让对方多活一口气。

  胤禛也知道自己这个皇帝手段狠辣,他对未来的自己没什么不满,所以对兄弟的嘲讽一律当没发生过,不是他的锅。

  汗阿玛都没说自己错,那自己就是没错。

  八阿哥胤禩仍是一派温润如玉的样子,没有对老四冷嘲热讽,即使他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好。

  对于他来说,只要不是自己上位,都没什么差。

  雍正这次看天幕特意找来了弘历,上次气得没能及时打一顿,让他郁闷了好久。

  今天,雍正还是没能打儿子,因为他微操的和通泊之战输了,汉武帝打仗,天幕那是大书特书,他雍正打败仗找岳钟琪背锅……

  特么的,他的名声都被天幕搞臭了,他雍正不是大清第一明君吗?

  这么对他,合适吗?

  晚年乾隆又摔了手上的茶杯,“这天幕怎么回事,汉武帝穷兵黩武,朕的十全武功造就盛世,居然拿我们大清跟大宋比,大宋也配?”

  嘉庆想劝两句,还没说话,和珅又给乾隆递上了新茶杯,“皇上,秦始皇和汉武帝那都是什么名声,残暴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行径,您英明神武,何必与他们相比。”

  嘉庆无声冷哼,和珅没在意嘉庆的冷脸,在他心里,乾隆这个皇帝做得已经很不错了,起码比儿子强,老爹这个后世公认的明君都比不上。

  乾隆被和珅哄得开心,心里的气立马就消了,无论后世如何讨厌大清,都不能抹除他十全武功的功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