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究竟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?十年?二十年?抑或是更久远的光阴?
贝狄威尔已无法清晰记起具体的年份。但有些记忆,如同烙印在灵魂最深处的刻痕,纵使时光荏苒,纵使沉寂于无边的黑暗与等待,也依旧清晰如昨。
记忆的画面,定格在卡美洛城堡那高耸而冰冷的城墙上。凛冬将至的寒风,带着刺骨的湿冷,卷过空旷的城垛。残阳如血,将天际染成一片凄艳的金红,也拉长了伫立在城墙边那个孤独身影的影子。
骑士王,阿尔托莉雅·潘德拉贡。她身披厚重的蓝色斗篷,金色的发丝在寒风中微微拂动。
“今年的冬天…似乎格外寒冷。”阿尔托莉雅的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,“储备的粮食…恐怕难以支撑到开春。又要…向领民们征收更多了么…”
那话语中蕴含的无奈与沉重,让侍立在侧后的贝狄威尔心头一紧。
自从十六岁拔出石中剑,她的身体便如同被施了魔法般,凝固在了青春的年华。
人们传颂这是湖中精灵的加护,是永恒力量的象征。但在贝狄威尔眼中,这凝固的青春,更像是一种诅咒。
它无情地将一个本该拥有更多可能的生命,永远地禁锢在了冰冷的王座与无休止的重担之下。
他清晰地记得,在阿尔托莉雅尚未登基、游历列国的那段短暂岁月里。
那时的她,脸上常会浮现出发自内心的、如同初春阳光般温暖而纯粹的笑容。她会为路边的野花驻足,会为市井的趣闻莞尔,会为旅途中偶遇的善意而真诚地道谢…那份属于“少女阿尔托莉雅”的鲜活与柔软,曾让贝狄威尔感到无比珍贵。
然而,自石中剑被拔起的那一刻起,那笑容便如同被寒冰冻结,永远地消失了。取而代之的,是眉宇间始终如一的阴云密布。王的威仪,王的决断,王的沉重…压垮了那份属于少女的明媚。
“王…”年轻的贝狄威尔鼓起勇气,问出了那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,“属下…贝狄威尔,武艺在圆桌骑士中堪称平庸,剑术远不及兰斯洛特卿,力量远逊于高文卿,智谋亦不如阿格规文卿…为何…您要将我这样一个三流的骑士,列入圆桌之中?”
阿尔托莉雅缓缓转过身,夕阳的金辉勾勒着她沉静的侧脸。她没有直接回答,碧绿的眸子如同深邃的湖水,倒映着贝狄威尔困惑而认真的脸庞。
“贝狄威尔卿,”她的声音平静,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,“衡量一个人,尤其是衡量一位骑士的价值,怎能仅仅依靠单纯的强弱来计算?就如同这世间的敌友、善恶、利弊…这些看似对立、实则复杂交织的概念一样,圆桌骑士中的每一位成员,其职责与价值,也并非全然相同。”
那时的贝狄威尔,思想还带着未经世事的单纯。他脱口而出:“可是,王,敌人就是邪恶,朋友就是善良,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?”
阿尔托莉雅微微摇头,碧绿的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洞察:“并非如此,贝狄威尔卿。就像撒克逊人,是我们的敌人,但绝非‘邪恶’。”
她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贝狄威尔心中激起层层涟漪。
“他们跨海而来,所求的,不过是一片可以繁衍生息的土地,是为了他们族群的生存与未来。这是源自生命最本能的诉求,与善恶无关。只要人类存在于世,因资源、信仰、生存空间而产生的争执便永远不会消失。”阿尔托莉雅的目光投向远方,带着一种超越敌我的悲悯,“真正能将敌人化为朋友的,往往不是空洞的善恶观念,而是基于共同生存的‘利’。”
她收回目光,重新看向贝狄威尔,语气变得无比郑重,带着一种王者的担当:
“尤其是在这片土地贫瘠、生产力低下、生存资源极其有限的岛屿上。为了生存,为了延续,不同的族群之间,往往只有一方彻底倒下或被驱逐的选择。这是残酷的现实。”
“但是,”阿尔托莉雅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念,“即便如此,我也绝不会建立一个仅仅依靠强大武力来维系、以征服和镇压为唯一目的的圆桌!”
夕阳的余晖仿佛在她身上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。
“圆桌的初衷,从来不是为了打倒多少敌人,攫取多少胜利!”
“它的核心,是为了守护!”
“守护这片土地上,我们称之为‘同胞’的人们,能够拥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!”
“它,是承载着不列颠未来的摇篮!”
她的目光落在贝狄威尔身上,带着信任与期许:
“所以,我选择了你,贝狄威尔卿。并非因为你的剑能斩断多少敌人的铠甲,而是因为你拥有一颗忠诚、正直、明辨是非的心灵,拥有在复杂局面下坚守本心的韧性,拥有在黑暗中传递希望的能力!这些品质,是冰冷的武力无法替代的。它们,同样是守护未来不可或缺的力量!”
……
这番话,如同洪钟大吕,深深烙印在年轻的贝狄威尔心中。在那一瞬间,他感觉自己仿佛拨开了笼罩在王座之上的重重迷雾,第一次真正触及了王那高远而沉重的理想内核——那并非追求无上强权的征服,而是倾尽全力、在绝望的夹缝中为同胞开辟一条生路的守护!
“通过追求一味的强权来统治…只是邪道…”昏迷中的贝狄威尔,在意识模糊的边缘,仿佛又听到了自己当年在城墙上,心中回响的那个领悟。那份触及“真实”的震撼与感动,至今仍清晰可感。
也正因为如此。
正因为曾经如此深刻地理解了王的理想与坚持。
后来,当自己犯下那个无法挽回的、彻底违背了骑士之道、背叛了王信任的罪孽时…
那份痛心疾首,那份深入骨髓的悔恨与自我憎恶,才会如同跗骨之蛆,日日夜夜啃噬着他的灵魂。
“王…我…”昏迷中的贝狄威尔,发出无意识的痛苦呓语,银之臂的光芒在黯淡中不安地明灭着。
贝狄威尔已无法清晰记起具体的年份。但有些记忆,如同烙印在灵魂最深处的刻痕,纵使时光荏苒,纵使沉寂于无边的黑暗与等待,也依旧清晰如昨。
记忆的画面,定格在卡美洛城堡那高耸而冰冷的城墙上。凛冬将至的寒风,带着刺骨的湿冷,卷过空旷的城垛。残阳如血,将天际染成一片凄艳的金红,也拉长了伫立在城墙边那个孤独身影的影子。
骑士王,阿尔托莉雅·潘德拉贡。她身披厚重的蓝色斗篷,金色的发丝在寒风中微微拂动。
“今年的冬天…似乎格外寒冷。”阿尔托莉雅的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,“储备的粮食…恐怕难以支撑到开春。又要…向领民们征收更多了么…”
那话语中蕴含的无奈与沉重,让侍立在侧后的贝狄威尔心头一紧。
自从十六岁拔出石中剑,她的身体便如同被施了魔法般,凝固在了青春的年华。
人们传颂这是湖中精灵的加护,是永恒力量的象征。但在贝狄威尔眼中,这凝固的青春,更像是一种诅咒。
它无情地将一个本该拥有更多可能的生命,永远地禁锢在了冰冷的王座与无休止的重担之下。
他清晰地记得,在阿尔托莉雅尚未登基、游历列国的那段短暂岁月里。
那时的她,脸上常会浮现出发自内心的、如同初春阳光般温暖而纯粹的笑容。她会为路边的野花驻足,会为市井的趣闻莞尔,会为旅途中偶遇的善意而真诚地道谢…那份属于“少女阿尔托莉雅”的鲜活与柔软,曾让贝狄威尔感到无比珍贵。
然而,自石中剑被拔起的那一刻起,那笑容便如同被寒冰冻结,永远地消失了。取而代之的,是眉宇间始终如一的阴云密布。王的威仪,王的决断,王的沉重…压垮了那份属于少女的明媚。
“王…”年轻的贝狄威尔鼓起勇气,问出了那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,“属下…贝狄威尔,武艺在圆桌骑士中堪称平庸,剑术远不及兰斯洛特卿,力量远逊于高文卿,智谋亦不如阿格规文卿…为何…您要将我这样一个三流的骑士,列入圆桌之中?”
阿尔托莉雅缓缓转过身,夕阳的金辉勾勒着她沉静的侧脸。她没有直接回答,碧绿的眸子如同深邃的湖水,倒映着贝狄威尔困惑而认真的脸庞。
“贝狄威尔卿,”她的声音平静,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,“衡量一个人,尤其是衡量一位骑士的价值,怎能仅仅依靠单纯的强弱来计算?就如同这世间的敌友、善恶、利弊…这些看似对立、实则复杂交织的概念一样,圆桌骑士中的每一位成员,其职责与价值,也并非全然相同。”
那时的贝狄威尔,思想还带着未经世事的单纯。他脱口而出:“可是,王,敌人就是邪恶,朋友就是善良,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?”
阿尔托莉雅微微摇头,碧绿的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洞察:“并非如此,贝狄威尔卿。就像撒克逊人,是我们的敌人,但绝非‘邪恶’。”
她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贝狄威尔心中激起层层涟漪。
“他们跨海而来,所求的,不过是一片可以繁衍生息的土地,是为了他们族群的生存与未来。这是源自生命最本能的诉求,与善恶无关。只要人类存在于世,因资源、信仰、生存空间而产生的争执便永远不会消失。”阿尔托莉雅的目光投向远方,带着一种超越敌我的悲悯,“真正能将敌人化为朋友的,往往不是空洞的善恶观念,而是基于共同生存的‘利’。”
她收回目光,重新看向贝狄威尔,语气变得无比郑重,带着一种王者的担当:
“尤其是在这片土地贫瘠、生产力低下、生存资源极其有限的岛屿上。为了生存,为了延续,不同的族群之间,往往只有一方彻底倒下或被驱逐的选择。这是残酷的现实。”
“但是,”阿尔托莉雅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念,“即便如此,我也绝不会建立一个仅仅依靠强大武力来维系、以征服和镇压为唯一目的的圆桌!”
夕阳的余晖仿佛在她身上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。
“圆桌的初衷,从来不是为了打倒多少敌人,攫取多少胜利!”
“它的核心,是为了守护!”
“守护这片土地上,我们称之为‘同胞’的人们,能够拥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!”
“它,是承载着不列颠未来的摇篮!”
她的目光落在贝狄威尔身上,带着信任与期许:
“所以,我选择了你,贝狄威尔卿。并非因为你的剑能斩断多少敌人的铠甲,而是因为你拥有一颗忠诚、正直、明辨是非的心灵,拥有在复杂局面下坚守本心的韧性,拥有在黑暗中传递希望的能力!这些品质,是冰冷的武力无法替代的。它们,同样是守护未来不可或缺的力量!”
……
这番话,如同洪钟大吕,深深烙印在年轻的贝狄威尔心中。在那一瞬间,他感觉自己仿佛拨开了笼罩在王座之上的重重迷雾,第一次真正触及了王那高远而沉重的理想内核——那并非追求无上强权的征服,而是倾尽全力、在绝望的夹缝中为同胞开辟一条生路的守护!
“通过追求一味的强权来统治…只是邪道…”昏迷中的贝狄威尔,在意识模糊的边缘,仿佛又听到了自己当年在城墙上,心中回响的那个领悟。那份触及“真实”的震撼与感动,至今仍清晰可感。
也正因为如此。
正因为曾经如此深刻地理解了王的理想与坚持。
后来,当自己犯下那个无法挽回的、彻底违背了骑士之道、背叛了王信任的罪孽时…
那份痛心疾首,那份深入骨髓的悔恨与自我憎恶,才会如同跗骨之蛆,日日夜夜啃噬着他的灵魂。
“王…我…”昏迷中的贝狄威尔,发出无意识的痛苦呓语,银之臂的光芒在黯淡中不安地明灭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