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 小乘佛教之主·阿难!杀人?最下成的手段罢了!-《封神:老寿桃弟子,获赠万倍返还》

  西方,须弥山。

  随着帝辛的政令传遍殷商疆域,接引和准提自然也收到了消息。

  宝相庄严的佛殿内,愁云惨淡。

  准提手持七宝妙树,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之色。

  “师兄,那帝辛,竟然搞了个什么‘百家争鸣’!”

  接引叹了口气,缓缓睁开眼。

  “我已知晓。”

  “这帝辛,当真是愚不可及!”

  准提冷笑一声,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。

  “他这简直是自掘坟墓,主动为我们打开了方便之门!”

  “如此送上门的机会,我们岂能放过?”

  接引闻言,眉头微皱,脸上露出一丝担忧。

  “师弟,此事会不会有诈?”

  “那三个家伙诡计多端,我怕这又是一个陷阱。”

  “陷阱又如何?”

  准提不屑地撇了撇嘴。

  “思想一旦传播开来,便如同撒下了无数的火种,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!”

  “他玄门三教再强,难道还能灭绝所有人的思想不成?”

  说着,他看着接引,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。

  “师兄,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!”

  接引听着准提的话,陷入了沉思。

  许久,他才缓缓地点了点头,那张苦脸上,终于露出了一丝决然。

  “你说的对。”

  “此事,可行。”

  “只是该派谁去?”

  “如今我西方教,能拿得出手的人,可都已经折损大半了。”

  提起这个,准提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。

  他思索了片刻,眼中精光一闪,才淡淡地开口,吐出了一个名字。

  “便让释迦的关门弟子去吧。”

  “阿难。”

  接引闻言,眉头微微一蹙,那张本就疾苦的脸上,更添了几分愁绪。

  他缓缓转头,看向身旁的准提。

  “阿难?”

  “他拜入释迦门下时日尚短,佛法虽精,但修为终究浅薄了些,此去东方,怕是……”

  准提轻轻摇了摇头,打断了接引的担忧。

  他手中的七宝妙树,散发着淡淡的微光,映照着他那张波澜不惊的脸。

  “师兄,我们现在需要的,不是修为最高深之人。”

  “而是最听话,佛心最纯粹之人。”

  接引瞬间便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。

  他长叹一声,眼中的疑虑化为了然。

  是啊,听话。

  这两个字,在此刻,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之前派去的那些弟子,哪个不是心高气傲之辈?

  结果呢?

  不是身死道消,就是下落不明。

  这番前去东方传法,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,与虎谋皮。

  若派去的人再有什么异心,被玄门三言两语就勾走了魂。

  那西方教的脸面,可就真的丢尽了!

  更重要的是,这会严重影响到他们扶持姬发,图谋人族气运的万古大计!

  这个损失,他们承受不起。

  “传阿难觐见。”

  准提的声音在须弥山内悠悠响起。

  不多时,一位身穿月白僧袍,面容俊秀,眼神清澈如水的年轻僧人,步履轻盈地走入殿中。

  他双手合十,对着上方的两位圣人恭敬一拜。

  “弟子阿难,拜见两位师祖。”

  准提看着下方这个自己颇为看好的徒孙,脸上露出了一丝温和的笑意。

  “阿难,今有一桩天大的功德,要交予你去做。”

  “我命你即刻动身,前往东土人族疆域,弘扬我西方妙法,教化众生。”

  阿难闻言,清秀的脸上闪过一丝错愕。

  “启禀师祖,弟子愚钝,修为浅薄,恐难当此大任。”

  话落,其略微顿了顿,才问出了心中的不解。

  “而且为何……是我?”

  接引见状,适时开口,声音悲悯,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慈悲。

  “你那些师兄师伯,皆有要事在身,脱不开身。”

  “这既是教派的重任,也是对你的一场磨砺。”

  “待你功成之日,你便是我西方教三代首席,东土佛法之引领者,小乘佛教之教主!”

  然而,阿难听完,那双清澈的眸子里,并未泛起丝毫波澜。

  名利于他,仿佛过眼云烟。

  他只是更加担忧地低下了头,声音带着一丝惶恐。

  “师祖,弟子……弟子怕辜负了您的期望。”

  准提见状,心中愈发满意。

  不为名利所动,佛心通透,果然没有选错人。

  他手腕一翻,一朵流光溢彩的九品功德金莲凭空出现,悬浮在阿难面前。

  “我们都相信你能够胜任。”

  “阿难,莫要让我们失望。”

  接引也叹了口气,从袖中取出了一件金光闪闪的锦斓袈裟,与一根九环锡杖,一并送到了阿难身前。

  “无需太过担忧,只需做好你自己,遵循本心即可。”

  “记住,一切皆有可能。”

  看着眼前的三件至宝,感受着两位圣祖的殷切期望,阿难知道,自己再无推辞的余地。

  他深吸一口气,眼神逐渐变得坚定。

  他伸出双手,恭敬地接过金莲、袈裟与锡杖。

  “弟子阿难,定不辱使命!”

  准提与接引相视一笑,欣慰地点了点头。

  阿难再次深深一拜,随后转身,毅然决然地走下了须弥山。

  他没有驾云,也没有施展任何神通。

  当他走下须弥山,踏上东西边界的那一刻。

  他便脱去了脚上的芒鞋,赤着双足,如同一位最虔诚的苦行僧,一步一个脚印,向着那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大地,缓缓行去。

  一路行善,一路传法。

  佛法东传的第一步,就此迈开。

  ……

  东海,金鳌岛。

  碧游宫内,仙雾缭绕,道韵天成。

  通天、元始、老子,三位圣人正围坐在一张石桌旁,品着香茗,谈天说地。

 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久违的松弛与和睦,仿佛又回到了昆仑山中,师兄弟三人一同论道的悠闲时光。

  就在这时,殿外传来金灵圣母求见的声音。

  “进来吧。”

  通天随口应了一声,脸上依旧带着笑意。

  金灵圣母快步走入殿中,当看到元始与老子也在时,不由得心头一凛,连忙恭敬地跪拜下去。

  “弟子金灵,拜见师尊,拜见大师伯,二师伯!”

  “免礼。”

  通天摆了摆手,示意她起身。

  “何事?”

  金灵圣母不敢怠慢,连忙将人族朝歌发生的大事,一五一十地禀报了一遍。

  “启禀三位圣人,那阐教修缘,向人皇帝辛献策,于人族疆域之内,开启‘百家争鸣’,欲要开启民智,传播思想,布道天下。”

  话音落下,三位圣人皆是微微一愣。

  随即,他们的脸上,不约而同地露出了赞许之色。

  通天更是抚掌大笑,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元始天尊,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。

  “二哥,你这徒孙,当真是了不得啊!”

  “开启民智,布道众生!”

  “这等思想之豁达,心胸之宽广,便是你我门下诸多亲传弟子,也远远不及啊!”

  老子亦是捻着胡须,缓缓点头,那双看透了万古岁月的眸子里,也闪过一丝异彩。

  “修缘此子,若是生在吾等那个年代,怕是连道祖,都要将他视为平等的竞争对手。”

  听到大哥和三弟如此不加掩饰的夸赞,元始的眉眼间,早已是掩不住的得意。

  但他表面上,依旧保持着圣人的矜持与谦虚。

  “胡闹罢了,此子向来喜欢弄些稀奇古怪的东西,让两位道兄见笑了。”

  只不过,那微微上扬的嘴角,却早已出卖了他此刻的心情。

  老子放下茶杯,略微思索片刻,便点出了其中的关键。

  “此事虽好,但西方那两位,恐怕不会坐视不理。”

  “他们定会趁此机会,派遣门人,前往东土宣扬他们的旁门左道,借机侵占我东方的人族气运。”

  “哼!他们敢!”

  通天冷哼一声,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杀机。

  “那两个秃驴要是敢把手伸过来,来一个,本座便打死一个!”

  “来两个,便打死一双!”

  “三弟莫急。”

  对于通天的杀伐果断,元始天尊却是微笑着摇了摇头,神态从容。

  “直接打杀,那是下下之策。”

  “不就是论道传法,教化众生吗?”

  “难道你觉得,我们玄门正宗的大道,还会比不过那两个秃驴,靠着发宏愿扯谎成圣的歪理邪说?”

  “自然不怕!”

  通天闻言,也是反应过来,傲然一笑。

  “说的是!”

  “就凭他们那套让人断情绝欲,苦修来世的玩意儿,也想跟我玄门大道争锋?”

  “简直是笑话!”

  老子亦是淡漠地点了点头,显然是认可了元始的说法。

  无为而治,道法自然,这才是天地至理。

  元始见状,便接着说道。

  “既然西方要插手人族教化,我等身为玄门正宗,自然不能置之不理。”

  说罢,他头顶庆云涌动,一道身影从中走出,对着元始躬身一拜。

  正是他的善尸。

  “你且去人族走一遭,立下一派,传我阐教之意。”

  “遵命。”

  善尸恭敬领命,身形一闪,便消失在了碧游宫中。

  通天见状,哈哈一笑,亦是分出善尸,命其前往人族,传截教之意。

  太上则是分出了本我尸,同样让其去往人族,教化百姓。

  ……

  殷商,朝歌。

  岁月悠悠,转眼间,距离“百家争鸣”之策颁布,已然过去了数年光景。

  这数年间,整个人族疆域,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无数的思想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,相互碰撞,相互交融,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。

  维护王朝统治,讲究君臣礼法的儒家。

  严刑峻法,富国强兵为核心的法家。

  能工巧匠,兼爱非攻着称的墨家。

  崇尚清静无为,修仙问道的道家。

  再加上,那位自西方而来的苦行僧·阿难,所弘扬的佛家。

  这五家学说最为兴盛,皆已在人族疆域之内,初步站稳了脚跟,各自拥有了大量的拥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