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-《三国:我的娘子不是凡人》

  39

  祢衡滔滔不绝,刘备的脸色却越发阴沉。

  果然如此!

  满朝文武都不敢质疑曹操,却要我去当出头鸟?

  孔融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,我刘备还要重蹈覆辙吗?

  刘备深吸一口气,婉拒道:“正平,我是宗正,只管宗室事务,不便越权。太尉杨彪出身三公世家,他的话比我更有分量。”

  祢衡勃然变色,甩袖转身:“没想到刘玄德也是个贪生怕死之徒,哼,孔文举当初真是看错人了!”

  “与尔等庸人为伍,我祢衡羞与为伴!”

  关羽怒目圆睁:“大哥,我忍不了了,让我去宰了这狂徒!”

  张飞这次也不劝阻了。

  他虽然敬重士人,但绝不能容忍祢衡辱骂刘备。

  “罢了,杀害贤士会遭天下人唾弃。”刘备叹息道,“闭门谢客吧!”

  下邳。

  在陈群的治理下,袁术五路伐徐引发的流民问题逐渐平息。

  曹操为笼络吕布,从兖豫调拨大量钱粮助其安抚百姓,还送来上百车工部刊印的书籍,亲自教导吕布如何培养士人。

  这让吕布对曹操更加信任。

  因此,当曹操的诏令送达时,吕布毫不犹豫。

  “孙策小儿竟敢杀害吴郡太守许贡,本侯奉王命讨逆,谁敢阻拦!”

  “军师,本侯欲出兵吴郡征讨孙策,你以为如何?”

  吕布目光灼灼地凝视着陈群。

  袁术撤军后,吕布在下邳焦灼了半年光景。眼见今夏雨水丰沛,秋收在望,吕布心中躁动难抑。

  若非陈群屡次劝阻,言征讨江东师出无名,吕布早已挥师南下。

  而今,曹操却送来了出兵的由头!

  陈群沉吟片刻,道:自下邳陈氏倾覆,徐州士族群龙无首。曹司空所赠典籍,助我等在各郡县培植学子,后方已然无忧。

  既有天子诏令,名正言顺,可图南下。

  温侯不妨先调兵广陵,待新任吴郡太守到任,以护送之名,取吴郡之地!

  孙策擅杀名士,江东士族多有怨怼。温侯以勇武慑之,群以文略辅之,纵使孙策帐下有谋士献策,亦能弥补我军谋略不足。

  可惜温侯身边缺一位善断军机的谋士。

  否则,此番必能尽取江东!

  陈群面露憾色。

  时日愈久,陈群愈发清楚自身所长——理政游刃有余,行军布阵却非其所长。

  吕布灵光一闪:军师,曹操麾下谋士如云,本侯可否向他借调一人?

  陈群愕然:向曹操借人?恐其不允。

  吕布笑道:孙策据江东六郡,杀吴郡太守,野心昭然。曹操必视其为心腹大患。他欲借我之手除孙策,以免与袁绍交锋时,孙策趁机袭许都。

  若本侯坦言麾下无人可用,难以制衡孙策,曹操岂会吝啬借人?

  陈群摇头:孙策有称霸之志,温侯亦怀雄心。曹操唯愿两虎相争,怎会坐视任何一方独占徐扬?

  吕布道:若本侯要借之人是李牧呢?

  陈群神色骤变:借李牧?群不甚明白。

  吕布目光一沉:军师曾言,尊王命,讨逆臣。进可成王霸之业,退可享云台殊荣。

  成大事者,当谋万世,不图一时。

  本侯确有意王霸之业,但亦非愚钝之辈。时机未至,岂能如孙策小儿般显露不臣之心?

  显谋家眷皆在许都,他来助我,曹操必不疑其忠心。本侯近日读《管子·五辅》,有言远不间亲

  显谋来助,家眷不得随行。然其正值壮年,身边岂能无人照料?

  “小女温婉知礼,略通武艺,本侯假称是婢女送给显谋,时日一长,嘿嘿——”

  吕布轻抚短须,眼中闪过狡黠之色。

  陈群闻言大惊,手中竹简险些落地。

  这分明是断章取义,专挑《管子·五辅》中远不间亲之说?

  竟要令千金假扮侍女?

  温侯,此举不妥。若以侍女相赠,李牧怎会当真?陈群急得额头冒汗。

  侍女岂能与妻妾相提并论?

  吕布不以为然:有何不可?显谋若不认,本侯便赖定他了。纵使闹到天子跟前也无妨。反正本侯一介武夫,何惧闲言碎语?

  陈群连连摆手:温侯若要招揽李牧,这般强求只会适得其反。

  吕布皱眉:那军师且说,如何才能让显谋做本侯女婿?本侯查过了,曹操长女骄纵善妒,其余 尚小。此时正是良机!就算曹操日后也要嫁女,他女儿也只能做小!

  陈群顿觉词穷,终于明白何为对牛弹琴。

  沉吟片刻,他试探道:李牧来否尚未可知,不如先向曹操借调?待确认其意向再议不迟。

  吕布抚掌:此言有理,本侯即刻遣使赴许都!

  陈群不知,吕布另有一番计较。

  年近五旬的吕布至今无子。

  原本欲纳陈登之妻为妾,不料下邳来了位华佗。

  这位神医与陈登有旧,不忍见其妻 ,冒险为吕布诊脉。

  发现吕布因多年征战暗伤缠身,已患绝精之症。

  华佗自然不敢明言,只道吕府千金气运鼎盛,又言其必曾历劫重生。

  吕布想起当年逃出长安时,确是多亏庞舒藏匿爱女。

  几番说辞加之华佗盛名,终使吕布信了天命。

  既无子嗣,纵有万里江山又传与何人?

  然此事绝不可外泄,否则帐下骁将必生异心。

  既如此,这锦绣前程只能托付贤婿。

  而吕布心中首选,正是李牧!

  信使快马加鞭,不日便至许都。

  曹操展信观之,不禁抚掌大笑。

  曹操冷笑道:“奉孝,这吕奉先倒是打得好算盘,竟敢向我讨要谋士!

  郭嘉诧异道:温侯竟未提及戏志才?

  曹操冷哼:他只点名要你和显谋。

  郭嘉心中暗骂,早知如此何必献计!这吕布竟能想出借谋士这等荒唐主意。

  明公,祭酒之职不可轻离。郭嘉急忙推辞。

  曹操叹息:陈元龙不谙军务,吕奉先一介武夫,如何敌得过孙伯符帐下谋士?鲁子敬毕竟曾随孙策...

  贾文和...郭嘉刚开口。

  曹操摆手:那老狐狸定会推说年迈体衰。看来只能让显谋...

  诸葛亮闻言立即跟上曹操脚步,生怕郭嘉提议让他去江东历练。

  郭嘉望着满箱典籍,对蔡琰笑道:这些皆是令尊遗稿,在下费尽周折才寻得。

  蔡琰疑惑地看向摇扇不语的李牧。

  那双明亮的眼眸仿佛在无声询问:李郎,这不是我们刚售出的典籍吗?为何又回到我们手中?

  蔡琰轻声回应:确是家父珍藏的孤本。说罢便退回李牧身旁。

  郭嘉面露窘色。

  李牧轻摇手中折扇:破费不少吧?

  郭嘉朗声笑道:显谋此言差矣,你我之交情,岂是金银可以衡量的?

  李牧淡然注视着郭嘉的表演,缓缓道:这些孤本我当初售得三万两白银,想必你回购之价不会低于四万两,债务不小吧?

  郭嘉的笑容逐渐凝固:这些典籍...是你出售的?

  李牧颔首:竹简占地过多,文姬见之常思故人,我便命工部以工侯纸重印后售予好藏之士族。难得奉孝如此用心,竟能再购回。

  李!显!谋!郭嘉咬牙切齿。

  何止四万两!

  他足足耗费五万两,其中半数还是荀氏女的嫁妆!

  这一生的幸福啊,不知许下多少承诺才借得这笔钱财!

  甚至答应文若会让戏志才迎娶荀氏女,方才借得银两。

  李牧轻摇折扇:奉孝莫恼,毕竟是你先设计于我。

  郭嘉怔然:你已知晓?

  李牧点头:此等大事,明公岂会不问策于我?

  郭嘉恨声道:难怪有人主动寻我,称手中有大量蔡邕孤本。你既将赴江东,为何还要如此狠绝!

  李牧浅笑:无奈之举。明公告知戏志才又与你同赴勾栏。郭祭酒啊,珍重性命,远离酒色。

  沉默片刻,郭嘉长舒一口气,正色问道:显谋,你竟真愿助吕布?这不似你作风。

  李牧踱步摇扇:我只是不愿虚耗光阴于琐事,非真欲偷闲。

  助吕布取江东,本就是我备选之策。

  起初我为吕布举荐二人:陈群主内政,鲁肃掌军务。

  然吕布错失鲁肃,反令孙策捷足先登。

  虽明公用计调离鲁肃,但孙策麾下周瑜智谋超群,与孙策情同手足,吕布与陈群绝非其敌。

  郭嘉讶然:你早料定吕布会向明公借你相助?

  李牧笑道:此乃必然。吕布的宏图霸业皆出自我手,后又助其取小沛,退袁术,败刘备,他唯一可信者,唯我而已。

  郭嘉不解道:你既然想养鹰,难道不怕吕布反噬吗?

  李牧微微一笑:奉孝可知陈群是何方人士?

  郭嘉略作思索:颍川许县人。

  忽然间,郭嘉恍然大悟:吕布若想称霸,必须文武兼备。陈群出身颍川陈氏,无论如何辅佐吕布,都不可能押上整个家族。只要陈群不完全效忠,吕布就难成气候!

  况且陈群深明时势,若见吕布无望称霸,必定会劝其收敛野心。

  李牧淡然道:这只是其一。我既敢养鹰,自有射鹰之弓。

  郭嘉面露难色:显谋,这些竹简可否退还?

  李牧爽快答道:可以,但所得银钱需再分我一半。

  郭嘉只得苦笑。

  待郭嘉离去,蔡文姬轻声问道:李郎,非去江东不可吗?

  李牧正色道:孙策不除,终为后患。如今明公大敌是袁绍。

  工部新制频出,已动摇士族根基。袁绍很可能提前决战。

  江东士族盘根错节,若袁绍派人游说,必会怂恿孙策出兵。

  毕竟工部改制,不仅伤及袁绍,更触及江东士族根本。

  不过无需担忧,一切尽在掌握,半年之内必返许都。

  时局演变已非单纯诸侯争霸。

  自工部设立以来,形势渐似西汉末年王莽改制之局。

  昔年王莽与刘秀之争,实为新旧士族之争。

  然王莽功败垂成,反令东汉世家坐大。

  魏晋门阀非一日之功,自刘秀联合世家 新朝时便已埋下祸根。

  否则何来四世三公之盛?

  李牧亦在筹谋改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