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-《三国:我的娘子不是凡人》

  想到田丰,郭图、逢纪、审配等人不约而同望向他。

  田丰虽直,却不愚钝,见众人目光投来,岂不知其心思?

  但他本意便是劝阻袁绍迎奉天子,又怎会愚蠢到反驳许攸。

  “主公,许子远言之有理!”田丰高声附和,“田丰附议!”

  懦夫!

  胆小鼠辈!

  竟让许攸这小人得逞。

  众人心中暗骂,纷纷出声附和。

  “主公,郭图附议!”

  “主公,逢纪附议!”

  “主公,审配附议!”

  “……”

  袁绍见众谋士皆赞同许攸之策,兴奋起身:“哈哈,我有子远,如得留侯!何人愿出使许都?”

  许攸唯恐他人误事,再度抢先道:“主公,此事非我许攸不可!我与阿满乃旧识,换作旁人,恐生变故。若无我许攸,主公岂能安心?”

  郭图、逢纪等人已不屑再看得意忘形的许攸。

  袁绍大喜:“子远速去速回,我在邺城备好庆功宴,待你凯旋!”

  ……

  话分两头。

  刘协于许都宫门为孔融送行后,孔融仅带宣旨太监,沿颍水南下,直抵寿春。

  寿春城内,袁术正摩挲着传国玉玺。

  演义中孙策质押玉玺借兵一事,实为美化。

  袁术岂会如此好心?

  自听闻孙坚私藏传国玉玺,袁术便心生不满。

  区区家将,竟敢私藏玉玺,置他袁术于何地?

  袁术忌惮孙坚骁勇,佯装不知,却暗中将消息泄露给刘表。

  刘表闻讯大怒,无论真假,誓杀孙坚。

  孙坚途经荆州时,遭伏兵射杀。

  然而玉玺并未落入刘表之手——袁术早已软禁孙坚妻小,又以替孙坚复仇为由,收编其旧部。

  盛怒之下,刘表出兵夺取袁术的南阳。

  袁术失南阳,又欲攻占曹操的兖州,意图炫耀玉玺,反被曹操逐至淮南。

  “玉玺啊玉玺,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……我袁术何时方能登基称帝?”

  袁术小心翼翼藏好玉玺。

  立足淮南后,他每日必取出玉玺端详擦拭,更在寿春大兴土木,修建宫室,为登基铺路。

  虽失南阳,败于匡亭,然四世三公之名,仍令无数袁氏门生故吏趋附。

  袁术毫无德行可言,既不如刘备那般体恤百姓,也不似曹操那样招抚流民屯田,更比不上袁绍的仁厚爱民。

  袁术的行事准则只有一个字:抢!

  缺钱?抢!

  缺粮?抢!

  缺人?抢!

  缺城池?照样抢!

  只要他毫无底线,别人就拿他无可奈何。

  “主公,陈宫求见!”

  近侍在帐外禀报。

  “陈宫?”袁术眯起眼睛,“让他进来!”

  自从在小沛背叛吕布后,陈宫便率军南下投靠了袁术。

  袁术虽收留了他,却对他并无好感。

  此人先追随曹操,后背叛曹操;再投靠吕布,又背叛吕布。

  若非陈宫手下还有些兵马,袁术根本懒得理会他。

  毕竟,这种唯利是图之人,绝不可能忠心耿耿。

  “明公!”陈宫依旧保持着名士风度,能屈能伸。

  袁术兴致缺缺:“陈公台,找我有何事?”

  陈宫心中不屑,面上却恭敬道:“我投奔明公以来,寸功未立。听闻会稽太守乃昔日徐州治中王朗,我与他有些交情,愿替明公劝降他!”

  袁术来了兴趣:“你真能说服王朗归降?若能办到,便是大功一件!”

  虽然孙策击败了刘繇,但会稽郡仍在王朗手中。

  陈宫又道:“明公,此次我需率兵前往会稽。”

  袁术皱眉:“去会稽要什么兵马?带几个护卫足矣!”

  他早就想吞并陈宫的兵马,一旦得手,陈宫便任由他拿捏。

  陈宫故作凝重:“明公,孙策此人野心勃勃,恐非久居人下之辈。我担心他攻下会稽后会有异心,此去劝降王朗,也是为明公震慑孙策!”

  袁术眯眼:“你想当会稽太守?”

  陈宫连忙道:“明公误会了,太守一职自然由明公定夺!”

  袁术大笑:“公台何必谦虚?你乃东郡名士,区区会稽太守,我岂会吝啬?”

  陈宫心中鄙夷,面上却恭敬道:“谢明公厚爱!”

  “去吧!”袁术挥了挥手。

  在他眼中,孙策本就不可信,用他只是因其勇猛。即便陈宫不来,他也不会让孙策久留会稽。

  刀,必须握在自己手中。

  袁术正欲休息,侍从又来禀报。

  活腻了?被打断休憩,袁术面色阴沉。

  侍从战战兢兢:主公,有圣旨到!

  圣旨?袁术缓缓起身,唇边浮现一抹莫测的笑意:竟敢向孤传旨。

  侍从见袁术神色阴鸷,双腿止不住颤抖。

  一个踉跄,脚踝扭伤发出脆响。

  主公饶命!侍从面如土色,伏地叩首不止。

  袁术漠然掠过侍从,对侍卫扬手:拖出去。

  侍从当即昏厥。

  侍卫们熟练地将人拖走,另有仆役迅速擦拭地面。

  袁术虽未称帝,心思却比九五之尊更难揣测。

  大殿之上。

  袁术踞坐主位,斜睨殿中孔融:你就是传旨的?念吧。

  孔融早已怒不可遏。

  自入寿春,袁术的野心便昭然若揭。

  宫室规格竟与许都相仿,连大殿都要登九级台阶。

  这分明是僭越天子之制!

  更可恨袁术竟端坐受诏,傲慢无礼至极。

  袁公,此乃圣旨!

  孔融强压怒火,身旁宣旨太监已抖如筛糠。

  孤见得多了。袁术抽出金剑柱地,寒声道:

  太监腿软哀求:将作大匠,不如...

  岂有不跪迎旨之礼!孔融厉声呵斥。

  跪迎?袁术纵声狂笑,声震殿宇:让孤跪迎?

  笑声戛然而止。

  袁术剑指太监:你才是宣旨的,念!

  殿中武士齐声呼喝,手中长戟重重顿地:主公有令,宣旨!

  宣旨太监面如土色,颤抖着展开圣旨,不慎失手跌落。

  奉...奉...太监牙关打战,语不成句。

  袁术厉声喝道:拣要紧的念!

  遵命!太监闭眼尖声诵读:陛下诏令,命袁术即刻归还传国玉玺!

  念罢,宣旨太监瘫软在地。

  孔融见状,气得浑身发抖,心中羞愤难当。

  哈哈哈——袁术拄着金剑狂笑:刘协小儿也配称帝?不过是董卓扶立的傀儡,竟敢向孤索要玉玺?拖出去!

  孔融挺身怒斥:袁公路,你要 不成?

  袁术睥睨道:我袁氏四世三公,世代忠良。刘协小儿却害我满门!如今孤身为袁氏嫡脉,他莫非还要赶尽杀绝?

  袁氏之祸乃董卓所为!孔融争辩。

  袁术冷笑:可董卓奉的是圣旨!

  那时陛下受贼人胁迫!

  袁术眯起眼睛:你怎知这道圣旨就不是胁迫?

  孔融一时语塞。

  孔北海。袁术目光轻蔑:孤惜才,你若归顺,助我讨伐伪帝刘协与奸贼曹操,另立明君,既可保全清誉,也不负你名士身份。

  我袁氏嫡脉,配得上你的才学!

  孔融闻言大怒,正色道:君以礼待臣,臣当以忠事君。君要臣死,臣不死不忠;父要子亡,子不亡不孝。

  陛下已追封袁氏忠烈。曹操迎奉天子,朝政皆禀圣意。且传国玉玺乃天子之物,私藏者必遭横祸。孙坚前车之鉴,袁公岂能不察?

  望袁公三思!若肯归还玉玺,今日僭越之事,融绝不奏报。

  袁术听罢孔融之言,不禁大笑:孤今日才算看透其中玄机。

  曹阿瞒迁都已有数月,却只向各地发布檄文:寻回传国玉玺者可封侯。

  他明知玉玺在孤手中,却从未让刘协下诏令孤归还。

  今日派你前来索要玉玺,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,借孤之手除掉你这名士才是真!

  孤虽身在寿春,对许都之事亦有所耳闻。

  当初随刘协东归的公卿三百余人,回到许都的不足百人。孔文举,你可知道那些公卿的下场?

  孤自幼与曹阿瞒相识,他的为人,孤岂会不知?

  你不过是曹阿瞒试探孤的一枚棋子罢了,孤也懒得取你性命!

  堵住嘴,拖出去!

  孔融刚要开口,早有武士上前堵住其口,不顾挣扎将其拖出大殿。

  宣旨太监亦遭同样待遇。

  待二人被拖走后,袁术目光转冷:曹阿瞒,匡亭之仇尚未清算,如今竟敢让孤归还玉玺,好大的胆子!

  传阎象、杨弘、韩胤、黄漪、纪灵,速来议事!

  袁术麾下人才济济。

  四世三公的底蕴,远非曹操需以唯才是举招揽贤士可比。

  作为袁氏嫡子,在父兄叔伯遇害后,袁术几乎与袁绍平分了袁氏门生故吏。

  除阎象、杨弘、纪灵等常见人物外,尚有张勋、刘勋、梁纲等上百位有名有姓的文武官员。

  不多时,阎象、杨弘、韩胤、黄漪与纪灵相继到来。

  阎象任主簿,杨弘为长史,韩胤是治中,黄漪乃袁术女婿,纪灵则是其最器重的大将。

  此五人乃袁术当前最信任的幕僚。

  曹阿瞒派孔融来索要传国玉玺,已被孤逐出城。袁术简明扼要道:他如今效仿董卓,妄图以诏令压制孤,何其愚蠢!

  纪灵当即上前:主公若欲讨伐曹操,末将愿为先锋!

  无论对手是谁,纪灵始终如一:袁术有令,纵使刀山火海亦在所不辞。

  袁术对纪灵的反应颇为满意。

  此前广陵城下与吕布交战,纪灵三军溃败,几乎丧命。

  换作其他将领,遭此大败早被袁术处置。

  但纪灵不仅未受责罚,反得袁术亲自为其敷药疗伤。

  袁术对纪灵的器重溢于言表!

  袁术拄着金剑,赞许道:纪将军勇猛过人,孤心甚慰,不过军国要务还需谨慎谋划。

  黄漪上前进言:曹操派孔融来讨要传国玉玺,分明是在试探主公的态度。

  吕布占据广陵郡,纪将军又在广陵失利,曹操定是觉得我军势弱,想趁机进犯淮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