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章 茶楼谈政(上)-《知不可忽骤得》

  面对高文轩阴沉的神色和危险的眼神,苏明远强迫自己保持镇定。房间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,两人相视而立,都在等待对方先开口。

  文轩兄深夜造访,有何要事?苏明远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常。

  高文轩没有立即回答,而是慢慢走到窗前,仔细检查了窗外的情况,然后才转过身来。

  明远兄,我们认识这么久,一直以为你是个老实人。高文轩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弄,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,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友谊。

  文轩兄此言何意?苏明远心中警铃大作,但表面上仍装作困惑。

  比如说,钱文正的突然失踪,比如说你频繁的外出,还有...高文轩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,还有你房间里被人搜查的痕迹。

  苏明远心中一沉。看来高文轩确实察觉到了什么,但还不确定他知道多少。

  文轩兄,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。钱兄的失踪我也很担心,至于外出,只是去拜访长辈和购买书籍。他尽量保持冷静,至于房间被搜查,我也是今天才发现的。

  高文轩仔细观察着苏明远的神情,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假。

  是吗?高文轩走近几步,那你能解释一下,为什么最近总有官差在暗中调查我们这些举人吗?

  这个问题让苏明远意识到,高文轩可能已经感受到了朝廷行动的压力。

  这我就不知道了。苏明远摇摇头,或许是朝廷例行检查吧,毕竟会试在即。

  例行检查?高文轩冷笑一声,明远兄,你真的以为我是傻子吗?

  说着,他从怀中取出一张纸,在苏明远面前晃了晃。

  这是什么?苏明远问道。

  一份名单,上面有所有被朝廷怀疑的举人姓名。高文轩的眼中闪过狠毒的光芒,你猜猜,你的名字在不在上面?

  苏明远心中一震,但仍努力保持镇定:我一向安分守己,应该不会被怀疑什么。

  安分守己?高文轩突然爆发,那你能解释一下,为什么有人看到你和朝廷的密探接触吗?

  这句话如晴天霹雳,让苏明远知道自己的行踪可能已经暴露。但他不能承认,一旦承认就前功尽弃了。

  文轩兄,你这话就太过分了。苏明远故作愤怒,什么密探不密探的,我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。

  高文轩死死盯着他:真的不知道吗?那李元德老先生呢?你和他的关系如何解释?

  听到李元德的名字,苏明远知道情况比想象的更严重。但此时绝不能露出破绽。

  李老先生是我偶然认识的长辈,曾经指点过我一些学问。如果这也有问题,那我真是无话可说了。

  高文轩似乎还在犹豫,显然他也不完全确定苏明远的身份。

  明远兄,我再给你一次机会。高文轩的语气变得危险起来,如果你愿意坦白,我们还是朋友。如果你继续隐瞒...

  隐瞒什么?苏明远反问道,文轩兄,你今夜的行为让我很困惑。如果你有什么话要说,不妨直说。

  就在两人对峙的紧张时刻,院外忽然传来脚步声。高文轩立即警觉起来,走到窗前观察情况。

  有官差进院了。他压低声音说道,看来今夜的谈话要提前结束了。

  说完,他快速走向门口,临出门前回头看了苏明远一眼:

  明远兄,我希望你能想清楚自己的立场。有些路一旦走错,就再也回不了头了。

  高文轩离开后,苏明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但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缓解,真正的危机还在后面。

  果然,不久就有官差来到他的房门前。

  苏举人在吗?奉命前来例行询问。

  苏明远开门应对,发现来的是两个年轻的官差,态度还算客气。

  苏举人,最近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?其中一个问道。

  没有什么特别的。苏明远回答道,只是听说钱举人失踪了,大家都很担心。

  除此之外呢?有没有人找过你,或者给你什么东西?

  这个问题让苏明远心中一紧,但他仍然否认了。

  官差又问了几个例行问题,然后就离开了。看来朝廷确实在收紧网络,但还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。

  一夜无眠,苏明远思考着目前的处境。高文轩的试探说明犯罪团伙已经开始怀疑,而朝廷的调查也在步步紧逼。他现在真正是腹背受敌,必须格外小心。

  翌日上午,苏明远正在院中读书,一个陌生的年轻人走了过来。

  苏兄可是苏明远?那人客气地问道。

  正是在下,请问您是?

  在下沈德潜,听闻苏兄才华横溢,特来相识。那人自我介绍道,不知苏兄可有空闲,一同到城中品茗论道?

  苏明远仔细打量着这个沈德潜,发现他约莫三十岁上下,衣着得体,谈吐儒雅,但眼神中有种说不出的精明。

  沈兄客气了,能与兄台相识是在下的荣幸。苏明远客气地回应,心中却在猜测对方的真实身份。

  那就太好了。沈德潜高兴地说道,城中有一处清雅轩茶楼,环境幽静,正适合文人雅集。今日恰有几位朋友聚会,不如苏兄一同前往?

  苏明远略作思考,决定前往。在目前这种情况下,多了解一些情况总是有益的。

  向王婆告假后,苏明远与沈德潜一同离开求贤院。路上,沈德潜主动介绍着今日聚会的情况。

  今日聚会的都是京师的才俊,有在朝的年轻官员,也有屡试不第的老举人。沈德潜说道,大家平时都喜欢聚在一起讨论时政,交流见解。

  讨论时政?苏明远心中一动,这样会不会有些...敏感?

  沈德潜笑道:苏兄多虑了。我们只是学术探讨,又不是什么密谋。再说,读书人关心国事,这是本分。

  清雅轩茶楼位于城中一处相对僻静的地方,虽然不如那些着名茶楼豪华,但布置得很有文人气息。苏明远跟随沈德潜来到二楼的一个大雅间,发现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。

  诸位,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。沈德潜大声说道,这位是苏明远苏兄,新科举人,才华出众。

  在座的人纷纷起身见礼,苏明远一一回应。通过介绍,他了解到这些人确实身份各异:有礼部的年轻官员,有翰林院的编修,有多次参加会试的老举人,还有一些在京师游学的文士。

  苏兄初来京师,对这里的情况了解多少?一个自称礼部主事的年轻官员问道。

  学生孤陋寡闻,还请诸位多多指教。苏明远谦虚地回答。

  那就太好了,另一个年长的举人说道,我们正好可以为苏兄介绍一下当前的政治形势。

  接下来的讨论让苏明远大开眼界。这些人对朝廷内部的情况了解得极其详细,从各部门的人事安排到政策制定的幕后博弈,无所不谈。

  苏兄可知道,当前朝廷最大的分歧在哪里?那个礼部主事问道。

  还请指教。苏明远恭敬地说道。

  简单来说,就是守旧派与革新派的斗争。一个翰林编修解释道,守旧派以文彦博为首,主张维持祖宗之法;革新派则以王安石为代表,力主推行新政。

  这些名字苏明远都听说过,但对他们之间的具体斗争并不十分了解。

  那皇上的态度如何?有人问道。

  皇上......那个礼部主事犹豫了一下,皇上对改革是支持的,但也不愿意过于激进。所以两派都在争取皇上的支持。

  这种斗争对我们这些举人有什么影响?苏明远适时地问道。

  影响很大。沈德潜接过话头,科举取士的标准,往往反映着当权者的政治倾向。如果守旧派占上风,考试就会更注重对传统经典的理解;如果革新派得势,就会更看重对时政的分析和改革建议。

  这个分析让苏明远想起了欧阳修的教导,看来政治敏感性确实是科举成功的关键因素。

  那今年的会试,诸位有何预测?另一个老举人问道。

  这就很难说了。那个翰林编修摇摇头,主考官王安国虽然相对保守,但朝廷最近的一些动作,似乎倾向于选拔有改革思想的人才。

  什么样的动作?苏明远追问道。

  众人面面相觑,似乎都有些顾虑。最后还是沈德潜开口道:

  比如最近的严查科举舞弊行动,就可以看出朝廷要整顿考试制度的决心。

  这种整顿对我们有什么影响?苏明远继续问道。

  好处是考试会更加公平,那个礼部主事说道,坏处是一些传统的潜规则可能不再适用。

  什么样的潜规则?苏明远装作不解。

  这个问题让在座的人都有些尴尬。最后还是那个老举人开口道:

  比如说,以前有些考生可能会通过各种关系提前了解题目方向,或者在阅卷时得到特别关照。现在朝廷查得这么严,这些做法就很危险了。

  苏明远心中暗惊,这些人谈论得如此轻松,说明这种潜规则确实很普遍。

  那现在还有人在做这种事吗?他试探性地问道。

  众人的神色都变得微妙起来,显然这是个敏感话题。

  苏兄问得好,沈德潜意味深长地说道,现在确实还有人在铤而走险,但风险比以前大得多。

  正当苏明远想要进一步了解时,茶楼下面忽然传来一阵骚动。众人走到窗边一看,发现街上来了一队官差,正在四处搜查什么。

  怎么回事?有人紧张地问道。

  沈德潜脸色变得苍白:看来是朝廷的行动开始了。我们今日的聚会就到这里吧,大家各自小心。

  众人纷纷收拾东西准备离开,但苏明远注意到,沈德潜走到他身边,压低声音说道:

  苏兄,有件事想单独跟你谈谈。你能否稍候片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