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远在自己的角落里坐了下来,那把老旧的木椅子发出不堪重负的“吱呀”声,像一声无奈的叹息。
他没有立刻投入到那堆半米高的文件中去,而是先将自己的水杯摆在桌角,笔记本放在手边,然后才不紧不慢地拿起最上面的一份《南江市2019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》。
整个大办公室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。
地中海发型的李建国,假装在凝望窗外的竹林,眼角的余光却像长了钩子,死死地挂在陆远身上。他嘴角噙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,心里已经给陆远判了死刑:一个靠着投机取巧写了篇文章上位的毛头小子,真以为政策研究是纸上谈兵?钱主任这一招“捧杀”,够他喝一壶的了。年轻人,还是太嫩。
角落里研究“出土文物”的王字典,眼皮都没抬一下,但耳朵却竖了起来。他听着陆远翻动纸页那不疾不徐的声音,心里摇了摇头。又一个被“宁静致远”那四个字骗进来的愣头青。在这栋楼里,真正的生存法则是“多做多错,少做少错,不做不错”。想在一周内搞定全市工业转型报告?痴人说梦。
最务实的张兰则是一边整理自己的材料,一边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。她心里有些不忍,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干净斯文,不像是个奸猾之辈。钱主任这手玩得太狠,几乎不留余地。她甚至已经能预见到一周后,陆远灰头土脸地拿着一份空洞无物的报告,在主任办公室里挨训的场景。
然而,他们预想中的抓耳挠腮、唉声叹气、焦急地打电话求援等一系列画面,全都没有出现。
陆远只是安静地坐着,一页一页地翻看那些文件。他的表情很专注,眉头时而微蹙,时而舒展,仿佛真的沉浸在了那些枯燥的数据和官样文章里。
一个小时,两个小时……
他看得不快,但很有节奏。办公室里,除了他翻动纸页的沙沙声,和王字典偶尔发出的轻微鼾声,再无其他。
李建国都觉得有些无趣了,他收回目光,在心里下了个判断:装模作样,死要面子活受罪。
可他们谁也不知道,陆远看似在阅读文件,他的大脑却在进行着一场高速的风暴推演。
这些文件,正如他所料,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。
数据是滞后的。大部分都是去年的,甚至是前年的。用这些老掉牙的数据去分析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,无异于刻舟求剑。
内容是粉饰的。各部门的工作总结,通篇都是成绩斐然、稳中有进。问题和困难被一笔带过,成绩和亮点则被无限放大。靠这些东西,连问题的皮毛都摸不到。
观点是矛盾的。发改委的规划强调要“腾笼换鸟”,大力发展高新产业;工信局的报告则呼吁要“扶持龙头”,稳住传统制造业的根基;国资委的文件又要求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,不能出现大规模的破产清算。这些文件单独看都有道理,合在一起就是一笔烂账,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改革思路。
钱卫国把他扔进这堆故纸堆里,就是要让他迷失方向,让他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纠缠中。最后,要么交不出来,是为无能;要么交出一份缝合怪似的报告,是为平庸。无论哪个结果,他这个“坐火箭”上来的年轻人,都会被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,再也别想翻身。
陆远合上最后一份文件,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。
他靠在椅背上,抬头看着天花板上那因为年久失修而微微泛黄的角落。
报告?
不,钱卫国要的不是报告,他要的是陆远的“投名状”。一份承认自己无能、承认自己只是个会写些空洞文章的笔杆子、愿意在这间办公室里老老实实“锁”到退休的投名状。
陆远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。
想锁住我?只怕你这把锁,还不够结实。
他没有再去看那些文件一眼,而是拿出手机,打开了搜索引擎。他没有搜索“工业转型升级成功案例”或是“宏观经济学理论”,而是输入了几个字:南江市,南山工业园。
南山老工业园区。
南江市最大、历史最悠久,也是问题最多的一个工业园区。它曾是这座城市的骄傲,是共和国工业布局中的一颗明珠。钢铁厂、纺织厂、化工厂、机械厂……这里曾聚集了南江市最核心的工业企业,养活了超过十万名产业工人及其家属。
但现在,搜索结果里与它相关的词条,变成了“污染”、“亏损”、“下岗”、“群体事件”。
这才是真正的战场。
数据不会说谎,但人会。文件可以粉饰,但工厂的烟囱和工人的脸,不会。
他要的答案,不在这些爬满了文字的纸上,而在那片爬满了铁锈的土地上。
陆远站起身,拿起自己的公文包和水杯。
他的举动,再次吸引了办公室里所有人的注意。
只见他径直走到张兰的办公桌前,脸上带着一丝歉意的微笑:“张姐,不好意思,还得麻烦您一下。”
“陆主任,您说。”张兰有些意外。
“我想问下,咱们研究室有没有关于南山工业园区的专项调研资料?越详细越好,比如历年的企业名录、主要企业的经营状况、职工构成之类的。”
张兰愣了一下,随即在文件柜里翻找起来。李建国和王字典也投来了好奇的目光,这小子,难道想从一个点切入?思路倒是不错,可南山工业园是块硬骨头,是老大难,市里多少领导下去调研都无功而返,他一个新人能搞出什么名堂?
“找到了。”张兰抽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,递给陆远,“这是前年搞的一次摸底调查,资料比较老了,仅供参考。”
“太好了,谢谢张姐!”陆远接过档案袋,如获至宝。
他没有回自己的座位,而是直接朝着门口走去。
“陆主任,您这是?”张兰忍不住问了一句。
陆远回过头,笑容阳光灿烂:“哦,我出去一下,找点‘一手资料’。办公室里太闷了,出去走走,或许能有点灵感。”
说完,他冲众人点了点头,便推门而出,消失在了走廊里。
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
“找一手资料?”李建国嗤笑一声,对身边的王字典低声道,“我猜,他是找地方躲起来,给他那个县委书记靠山打电话求救去了。”
王字典没有说话,只是扶了扶老花镜,重新拿起放大镜,目光却久久没有落在报纸上。他总觉得,这个年轻人平静的表象下,似乎藏着一股与这间办公室格格不入的……悍勇之气。
……
陆远当然没有去打电话。
他走出市委大院,在路边买了一张最新的南江市地图。然后,他钻进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劳保用品店,花五十块钱,买了一身最普通的蓝色工装、一双解放鞋和一副帆布手套。
半小时后,在一家公共厕所里,市委政策研究室的陆副主任消失了。取而代D之的,是一个穿着崭新工装、背着一个旧帆布包、看起来有些青涩的年轻人。
他坐上了开往城郊的2路公交车。
公交车摇摇晃晃,从繁华的市中心,一路向着萧条的城市边缘驶去。窗外的高楼大厦渐渐被低矮破败的家属楼取代,空气中开始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煤灰味。
一个小时后,公交车在终点站停下。
“南山工业园到了,都下车了啊!”司机扯着嗓子喊道。
陆远走下车,一股混合着铁锈、酸腐和尘土的复杂气味扑面而来。
眼前,是一座巨大而斑驳的拱形大门,红色的油漆大块大块地剥落,露出下面锈迹斑斑的钢铁骨架。门楣上,“南江市南山工业园区”几个锈蚀的大字,在灰蒙蒙的天空下,像是一道巨大的伤疤。
大门敞开着,却看不到一辆货车进出,只有几个穿着旧工服、眼神麻木的中年男人,正蹲在门口的马路牙子上打牌。一张破纸板上,散落着几张皱巴巴的一元、五元纸币。
一阵风吹过,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,吹得大门发出一阵“嘎吱嘎吱”的呻吟,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,在发出最后的喘息。
陆远站在原地,看着眼前这幅衰败的景象,握紧了帆布包的背带。
钱卫国想让他死在办公室里,可他偏要在这里,在这片废墟之上,杀出一条血路。
【叮!支线任务开启:工业园区的困局】
【任务目标:深入基层,揭开数据背后的真相,为一场真正的改革,拿到第一份投名状!】
【任务奖励:解锁全新S级角色卡——【破局者】!】
陆远深吸了一口那混浊的空气,眼神变得锐利起来。
这场硬仗,现在才算真正开始。
他没有立刻投入到那堆半米高的文件中去,而是先将自己的水杯摆在桌角,笔记本放在手边,然后才不紧不慢地拿起最上面的一份《南江市2019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》。
整个大办公室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。
地中海发型的李建国,假装在凝望窗外的竹林,眼角的余光却像长了钩子,死死地挂在陆远身上。他嘴角噙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,心里已经给陆远判了死刑:一个靠着投机取巧写了篇文章上位的毛头小子,真以为政策研究是纸上谈兵?钱主任这一招“捧杀”,够他喝一壶的了。年轻人,还是太嫩。
角落里研究“出土文物”的王字典,眼皮都没抬一下,但耳朵却竖了起来。他听着陆远翻动纸页那不疾不徐的声音,心里摇了摇头。又一个被“宁静致远”那四个字骗进来的愣头青。在这栋楼里,真正的生存法则是“多做多错,少做少错,不做不错”。想在一周内搞定全市工业转型报告?痴人说梦。
最务实的张兰则是一边整理自己的材料,一边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。她心里有些不忍,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干净斯文,不像是个奸猾之辈。钱主任这手玩得太狠,几乎不留余地。她甚至已经能预见到一周后,陆远灰头土脸地拿着一份空洞无物的报告,在主任办公室里挨训的场景。
然而,他们预想中的抓耳挠腮、唉声叹气、焦急地打电话求援等一系列画面,全都没有出现。
陆远只是安静地坐着,一页一页地翻看那些文件。他的表情很专注,眉头时而微蹙,时而舒展,仿佛真的沉浸在了那些枯燥的数据和官样文章里。
一个小时,两个小时……
他看得不快,但很有节奏。办公室里,除了他翻动纸页的沙沙声,和王字典偶尔发出的轻微鼾声,再无其他。
李建国都觉得有些无趣了,他收回目光,在心里下了个判断:装模作样,死要面子活受罪。
可他们谁也不知道,陆远看似在阅读文件,他的大脑却在进行着一场高速的风暴推演。
这些文件,正如他所料,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。
数据是滞后的。大部分都是去年的,甚至是前年的。用这些老掉牙的数据去分析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,无异于刻舟求剑。
内容是粉饰的。各部门的工作总结,通篇都是成绩斐然、稳中有进。问题和困难被一笔带过,成绩和亮点则被无限放大。靠这些东西,连问题的皮毛都摸不到。
观点是矛盾的。发改委的规划强调要“腾笼换鸟”,大力发展高新产业;工信局的报告则呼吁要“扶持龙头”,稳住传统制造业的根基;国资委的文件又要求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,不能出现大规模的破产清算。这些文件单独看都有道理,合在一起就是一笔烂账,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改革思路。
钱卫国把他扔进这堆故纸堆里,就是要让他迷失方向,让他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纠缠中。最后,要么交不出来,是为无能;要么交出一份缝合怪似的报告,是为平庸。无论哪个结果,他这个“坐火箭”上来的年轻人,都会被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,再也别想翻身。
陆远合上最后一份文件,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。
他靠在椅背上,抬头看着天花板上那因为年久失修而微微泛黄的角落。
报告?
不,钱卫国要的不是报告,他要的是陆远的“投名状”。一份承认自己无能、承认自己只是个会写些空洞文章的笔杆子、愿意在这间办公室里老老实实“锁”到退休的投名状。
陆远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。
想锁住我?只怕你这把锁,还不够结实。
他没有再去看那些文件一眼,而是拿出手机,打开了搜索引擎。他没有搜索“工业转型升级成功案例”或是“宏观经济学理论”,而是输入了几个字:南江市,南山工业园。
南山老工业园区。
南江市最大、历史最悠久,也是问题最多的一个工业园区。它曾是这座城市的骄傲,是共和国工业布局中的一颗明珠。钢铁厂、纺织厂、化工厂、机械厂……这里曾聚集了南江市最核心的工业企业,养活了超过十万名产业工人及其家属。
但现在,搜索结果里与它相关的词条,变成了“污染”、“亏损”、“下岗”、“群体事件”。
这才是真正的战场。
数据不会说谎,但人会。文件可以粉饰,但工厂的烟囱和工人的脸,不会。
他要的答案,不在这些爬满了文字的纸上,而在那片爬满了铁锈的土地上。
陆远站起身,拿起自己的公文包和水杯。
他的举动,再次吸引了办公室里所有人的注意。
只见他径直走到张兰的办公桌前,脸上带着一丝歉意的微笑:“张姐,不好意思,还得麻烦您一下。”
“陆主任,您说。”张兰有些意外。
“我想问下,咱们研究室有没有关于南山工业园区的专项调研资料?越详细越好,比如历年的企业名录、主要企业的经营状况、职工构成之类的。”
张兰愣了一下,随即在文件柜里翻找起来。李建国和王字典也投来了好奇的目光,这小子,难道想从一个点切入?思路倒是不错,可南山工业园是块硬骨头,是老大难,市里多少领导下去调研都无功而返,他一个新人能搞出什么名堂?
“找到了。”张兰抽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,递给陆远,“这是前年搞的一次摸底调查,资料比较老了,仅供参考。”
“太好了,谢谢张姐!”陆远接过档案袋,如获至宝。
他没有回自己的座位,而是直接朝着门口走去。
“陆主任,您这是?”张兰忍不住问了一句。
陆远回过头,笑容阳光灿烂:“哦,我出去一下,找点‘一手资料’。办公室里太闷了,出去走走,或许能有点灵感。”
说完,他冲众人点了点头,便推门而出,消失在了走廊里。
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
“找一手资料?”李建国嗤笑一声,对身边的王字典低声道,“我猜,他是找地方躲起来,给他那个县委书记靠山打电话求救去了。”
王字典没有说话,只是扶了扶老花镜,重新拿起放大镜,目光却久久没有落在报纸上。他总觉得,这个年轻人平静的表象下,似乎藏着一股与这间办公室格格不入的……悍勇之气。
……
陆远当然没有去打电话。
他走出市委大院,在路边买了一张最新的南江市地图。然后,他钻进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劳保用品店,花五十块钱,买了一身最普通的蓝色工装、一双解放鞋和一副帆布手套。
半小时后,在一家公共厕所里,市委政策研究室的陆副主任消失了。取而代D之的,是一个穿着崭新工装、背着一个旧帆布包、看起来有些青涩的年轻人。
他坐上了开往城郊的2路公交车。
公交车摇摇晃晃,从繁华的市中心,一路向着萧条的城市边缘驶去。窗外的高楼大厦渐渐被低矮破败的家属楼取代,空气中开始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煤灰味。
一个小时后,公交车在终点站停下。
“南山工业园到了,都下车了啊!”司机扯着嗓子喊道。
陆远走下车,一股混合着铁锈、酸腐和尘土的复杂气味扑面而来。
眼前,是一座巨大而斑驳的拱形大门,红色的油漆大块大块地剥落,露出下面锈迹斑斑的钢铁骨架。门楣上,“南江市南山工业园区”几个锈蚀的大字,在灰蒙蒙的天空下,像是一道巨大的伤疤。
大门敞开着,却看不到一辆货车进出,只有几个穿着旧工服、眼神麻木的中年男人,正蹲在门口的马路牙子上打牌。一张破纸板上,散落着几张皱巴巴的一元、五元纸币。
一阵风吹过,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,吹得大门发出一阵“嘎吱嘎吱”的呻吟,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,在发出最后的喘息。
陆远站在原地,看着眼前这幅衰败的景象,握紧了帆布包的背带。
钱卫国想让他死在办公室里,可他偏要在这里,在这片废墟之上,杀出一条血路。
【叮!支线任务开启:工业园区的困局】
【任务目标:深入基层,揭开数据背后的真相,为一场真正的改革,拿到第一份投名状!】
【任务奖励:解锁全新S级角色卡——【破局者】!】
陆远深吸了一口那混浊的空气,眼神变得锐利起来。
这场硬仗,现在才算真正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