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拆迁户中的“钉子王”,背后竟是书记的小舅子!-《官场影帝:我靠演技平步青云》

  车子平稳地驶回区委大院,陆远脸上的谦恭早已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湖水般的平静。

  他没有直接回办公室,而是让司机小陈在院子里停了车,自己点上了一根烟。

  烟雾缭绕中,纺织路那一张张或贪婪、或激动、或麻木的脸,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,最后定格在人群边缘那个瘦高个男人冰冷的眼神上。

  “小陈,你来市里多久了?”陆远随口问道。

  “回陆区长,快十年了。东林区这边,我也熟。”小陈连忙回答,他知道领导这么问,绝不是闲聊。

  “刚才现场那个咋咋呼呼,戴着大金链子的,是什么来路?”陆远弹了弹烟灰。

  小陈透过后视镜看了看陆远,压低了声音:“他叫刘虎,外号‘虎哥’,以前就是街面上混的,干过几次仗,进去过两回。这几年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,在纺织路那边开了个棋牌室,手底下养了几个小年轻,专门干些要账、看场子的活儿。在这一片,算是个地头蛇。”

  “地头蛇?”陆远笑了笑,“我看他更像条看门狗。冲着谁叫,还得看主人是谁。”

  小陈心里一惊,不敢再接话。他感觉这位年轻的新区长,眼神比烟头的火星还要亮,仿佛能把人心都看穿。

  回到办公室,钱学明又殷勤地送来了新泡的茶水,并小心翼翼地请示:“陆区长,晚上您看是在食堂吃,还是我给您安排一下?”

  “食堂就好。另外,把纺织路拆迁项目所有三百四十二户的详细资料,包括家庭成员、工作单位、社会关系,全部整理一份给我,越快越好。”陆远吩咐道。

  “好的好的,我马上去办!”钱学明如蒙大赦,赶紧退了出去。他感觉在这位新领导面前多待一秒,都像是在接受X光扫描。

  夜幕降临,区政府大楼的灯一盏盏熄灭,只有三楼区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。

  陆远面前,摊着厚厚一摞资料。他没有去看那些密密麻麻的补偿诉求,而是直接激活了系统。

  【数据分析模块已启动。】

  【任务:在三百四十二份户籍档案与社会关系网络中,寻找异常关联节点。】

  蓝色的数据流在陆远眼前飞速闪过,一张巨大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图谱缓缓生成。大部分的点和线都是正常的亲属、邻里关系,但很快,一个异常的节点凸显了出来。

  有十四户最顽固的“钉子户”,他们的资料看似毫无关联,但在系统图谱上,却都通过各种微弱的联系,指向了同一个名字——王建国。

  这个王建国,就是白天那个站在人群边缘,眼神冰冷的瘦高个男人。

  资料显示,王建国,四十五岁,在纺织路开了一家名为“静心茶馆”的铺子。履历清白,没有任何案底。但系统深挖出的信息却显示,那十四户“钉子户”里,有三家的户主,是王建国茶馆的长期员工;有两家的孩子,上学的担保人是王建国;还有几家,早年做生意欠下的高利贷,最后都是由王建国出面“摆平”的。

  他就像一只藏在暗处的蜘蛛,用一张张看不见的丝,将这些最关键的“钉子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。而刘虎那样的地头蛇,不过是他放出去咬人的猎犬。

  陆远的手指在“王建国”三个字上轻轻敲击着。

  他知道,自己已经找到了那个真正的“钉子王”。但问题是,一个开茶馆的,哪来这么大的能量,敢跟政府的重点工程硬扛三年?他背后,一定还有人。

  陆远端起已经凉透的茶,喝了一口。他没有再动用系统,因为他知道,有些关系,是数据无法穿透的。

  第二天上午,陆远把钱学明叫到了办公室。

  “学明主任,坐。”陆远指了指对面的沙发,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。

  “陆区长,您找我。”钱学明坐下,腰杆挺得笔直。

  “别紧张,就是随便聊聊。”陆远亲自给他倒了杯水,“我这两天看了看材料,也去了现场,感觉纺织路这个项目,真是块硬骨头啊。孙书记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,我这心里,实在是没底。”

  他摆出一副【苦恼的后辈】的姿态,恰到好处地叹了口气。

  钱学明连忙道:“陆区长您太谦虚了,有您的魄力,肯定没问题。”

  “魄力不能当饭吃啊。”陆远自嘲地笑了笑,话锋一转,状似无意地说道:“我听说纺织路那边有家‘静心茶馆’,老板叫王建国。有人说他家的茶不错,我想着,既然要解决群众问题,就得深入群众嘛。改天去他那喝喝茶,听听最真实的声音。学明主任,你对这个人熟吗?靠不靠谱?”

  话音刚落,钱学明端着茶杯的手,微不可查地抖了一下。

  一滴滚烫的茶水溅在手背上,他却浑然不觉,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有些发白。

  “陆……陆区长,您……您怎么会想起去他那儿?”钱学明的笑容比哭还难看,“那地方,乱,最好还是别去。”

  “哦?怎么个乱法?”陆远追问道,眼神依旧单纯,充满了求知欲。

  “就是……就是三教九流的人比较多,您是区长,身份尊贵,万一……”钱学明语无伦次,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。

  陆远看着他,忽然笑了,语气变得十分体谅:“学明主任,你是不是有什么顾虑?没关系,咱们关起门来说话。我初来乍到,最怕的就是不懂规矩,不小心踩了雷,给孙书记的工作添麻烦。你给我交个底,这个王建国,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背景?”

  他特意将“给孙书记添麻烦”几个字咬得很重。

 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钱学明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  钱学明知道,这位新区长已经查到了关键人物,自己再装傻,恐怕就要被当成是孙书记的死D,将来万一出事,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。权衡再三,他凑近了些,声音压得像蚊子哼:

  “陆区长,咱们区里谁不知道,孙书记的夫人,就姓王……”

  他没有把话说完,但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。

  陆远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,心里却是一片雪亮。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市委发的干部名册,翻到孙德海那一页,在配偶栏里,清清楚楚地写着三个字——王建莉。

  王建国,王建莉。

  原来如此。

  那个在背后操控一切,让三任副区长折戟沉沙,让市政重点工程停滞三年的“钉子王”,竟然是区委书记孙德海的小舅子。

  陆远靠在椅背上,闭上了眼睛。

  一瞬间,所有的线索都串联了起来。

  孙德海为什么要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他?为什么要把他高高捧起,让他全权负责?

  这不是考验,也不是下马威。

 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“借刀杀人”。

  孙德海的小舅子,这颗钉子,恐怕已经不满足于拆迁补偿,变得越来越贪婪,甚至开始失控,成了孙德海自己都头疼的政治负资产。他自己不方便出手清理门户,于是,就把陆远这把从市里来的、锋利而没有根基的“刀”,递了过来。

  如果陆远失败了,正好证明他无能,孙德海可以向市里交差,说不是我不努力,是这个年轻人不行。

  如果陆远成功了,用雷霆手段拔掉了这颗钉子,那得罪人的事是陆远干的,他孙德海不仅甩掉了包袱,还能把拆迁的功劳稳稳地记在自己账上,落一个“大义灭亲、支持工作”的好名声。

  无论哪种结果,他孙德海都稳赚不赔。

  好一招一石二鸟,好一个精于算计的“笑面虎”!

  钱学明看着闭目不语的陆远,大气都不敢出。他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区长在想什么,只觉得办公室里的空气,仿佛都凝固了。

  许久,陆远睁开眼,眼中不见丝毫波澜。他看着惴惴不安的钱学明,忽然笑了:“谢谢你,学明主任。我明白了。”

  他站起身,走到窗边,看着楼下那棵萧瑟的梧桐树。

  “孙书记真是用心良苦啊。”他轻声说道,像是在自言自语,又像是在说给钱学明听。

  阳光透过玻璃,照在他年轻的侧脸上,投下一片深邃的阴影。

  他知道,从这一刻起,这场戏的剧本,已经被他彻底看穿了。

  而一个提前知道了剧本的演员,可就不会只想着怎么演好自己的角色了。

  他会想,怎么把这场戏,改成自己想要的结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