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为了工作,您让我做什么,我就做什么-《官场影帝:我靠演技平步青云》

  “周镇长,我年轻,很多事看不透,做得也不够好。但有一点我能保证,只要是为了青阳镇的百姓好,为了工作,您让我做什么,我就做什么。”

  陆远的话语在办公室里回荡,没有半点犹豫,也没有一丝浮夸。他没有直接回答周海东抛出的“想法”,而是巧妙地将自己的立场与“为青阳镇百姓好”和“为了工作”牢牢绑定。这既是对镇长的表态,又为自己未来的行动留下了足够的空间。

  周海东看着陆远,眼中笑意更深。他欣赏的正是陆远这种滴水不漏的“聪明”。

  “好!”周海东语气上扬,重重地说了声“好”。他重新坐回椅子上,身体微微后靠,目光落在陆远身上,带着一种审视与期许。

  “党政办主任这个位置,承上启下,责任重大。镇里不少人都盯着,有些资历老的同志,也确实有他们的想法。”周海东不紧不慢地说着,话锋一转,“但青阳镇现在需要的是什么?是活力,是闯劲,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

  他顿了顿,拿起桌上的茶杯,轻轻呷了一口,目光深邃地看着陆远。

  “小陆啊,王大爷的信访案,你办得漂亮。这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,也为镇里扫清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。更重要的是……”周海东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,“你展现出了一个年轻干部应有的担当和智慧。敢于啃硬骨头,而且能啃下来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  他没有直接提及李爱民的落马与陆远的关系,但字里行间,却无处不透露着对陆远“能力”的肯定。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,也是一种最高明的栽培。

  陆远依旧保持着谦逊的姿态,只是恭敬地听着,偶尔点头示意。他知道,周海东这是在为接下来的安排做铺垫。

  “所以,我考虑再三,觉得党政办主任这个位置,需要一个有冲劲、有担当的年轻人来挑大梁。”周海东的目光定格在陆远身上,语气变得郑重而有力,“我准备在下次党委会上,提议由你代理党政办主任一职。”

  代理!

  这个词,像一道闪电,在陆远心中炸开。虽然只是“代理”,但这意味着他将直接晋升为正股级干部,并执掌青阳镇最核心的部门。从一个被边缘化的科员,到党政办副主任,再到代理主任,仅仅几个月时间,这种火箭般的蹿升速度,简直闻所未闻。

  陆远脸上适时地浮现出一丝“受宠若惊”与“诚惶诚恐”交织的复杂表情。他连忙起身,再次向周海东深鞠一躬。

  “周镇长,我……我何德何能,能得到您的如此信任?我经验尚浅,怕是辜负了您的厚望啊!”他语气真诚,带着恰到好处的“不安”,仿佛真的觉得这个重担过于沉重。

  周海东摆了摆手,示意他坐下。

  “小陆,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遛遛才知道。我相信你。年轻人嘛,就是要在工作中摔打,才能成长。有我在,你放开手脚去干,遇到困难就来找我。”周海东的话语中,充满了对陆远的信任和支持。这不仅是口头承诺,更是一种政治背书。

  “是!感谢周镇长栽培,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,努力工作!”陆远“激动”地表态。

  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于党政办的工作设想,以及陆远对青阳镇发展的看法。陆远结合之前在档案室里恶补的知识,不时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,让周海东频频点头。

  直到陆远告辞离开,周海东才重新点燃一支烟,看着窗外,嘴角噙着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。

  “这小子,果然不简单。”

  ……

  第二天上午,青阳镇党委会议室。

  气氛有些微妙。

  除了周海东镇长和王书记,其他党委委员们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。他们都知道,今天会议的重头戏,就是决定党政办主任的继任人选。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属意的人选,或者,是自己背后势力推举的人。

  当周海东镇长在会议的最后,清了清嗓子,提出要讨论党政办主任人选时,所有人都精神一振,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。

  “同志们,党政办主任这个位置的重要性,我就不多说了。经过慎重考虑,以及对近期工作表现的综合评估,我提议,由陆远同志代理党政办主任一职。”周海东的声音不大,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。

  话音刚落,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。

  几位资历较深的党委委员,包括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老李,分管文教卫的副镇长小王,以及组织委员陈建国,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。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,试图从对方眼中找到答案。

  陆远?一个刚来青阳镇没多久,从党政办副主任位置上“莫名其妙”冒出来的新人?虽然最近风头正劲,但要直接代理党政办主任,这步子也迈得太大了吧!这完全不符合惯例,更没有给那些盼着上位的老干部们留一点念想。

  陈建国是第一个打破沉默的。他清了清嗓子,语气委婉地说道:“周镇长,陆远同志确实年轻有为,在信访工作上也取得了突出成绩。但是……党政办主任毕竟是核心岗位,需要丰富的基层经验和统筹协调能力。陆远同志毕竟资历尚浅,是不是……再考察一段时间,或者先安排到其他岗位锻炼一下?”

  他这话,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。

  周海东微微一笑,看向陈建国。

  “陈委员的顾虑我理解。资历和经验固然重要,但能力和冲劲同样不可或缺。陆远同志虽然年轻,但他在处理王大爷信访案的过程中,展现出的洞察力、协调能力和执行力,大家有目共睹。他不仅解决了问题,还把一个盘踞多年的‘顽疾’连根拔起,这难道不是一种经验吗?”

  他话语中的“顽疾”二字,让在座的几位委员心头一凛。他们当然知道周海东指的是李爱民。周海东这是在暗示,陆远不仅能干事,而且能干“大事”。

  “而且,”周海东继续说道,“我个人认为,年轻干部就应该大胆使用。让他们在重要的岗位上接受锻炼,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。陆远同志对工作充满热情,对群众饱含感情,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。我提议他代理,也正是看重他身上这份为民办实事的闯劲儿。”

  一旁的镇王书记,一直没有说话,此刻却缓缓地开了口。

  “海东同志的提议,我原则上是支持的。”王书记慢悠悠地说道,“青阳镇的干部队伍,确实需要一些新鲜血液和新的工作思路。陆远同志的表现,我也看在眼里。年轻人嘛,多给机会,多压担子,这是符合组织原则的。”

  王书记的话,无疑给周海东的提议盖上了“公章”。在党委会上,书记和镇长意见一致,其他人再想反对,也只能是螳臂当车。

  其他几位原本打算提出异议的委员,见状也只能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。他们相互看了看,最终都选择了沉默。

  “既然大家没有其他意见,那就这么定了。散会后,组织办立刻办理陆远同志代理党政办主任的相关手续。”周海东目光扫过全场,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。

  “是!”

  会议室内,陆远的名字,就这样在青阳镇的权力版图上,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……

  会议结束后,陆远回到党政办公室。

  空气中,弥漫着一种与往日截然不同的味道。

  他刚踏进办公室的门,原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闲聊的老同事们,立刻像被按了暂停键一样,瞬间安静下来。所有人的目光,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,齐刷刷地投向他。

  老张头第一个反应过来。他赶忙从座位上弹起来,脸上堆满了笑容,快步迎了上来。

  “哎呀,陆主任!您回来了!会议开完了吧?累不累?快坐快坐!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殷勤地拉开陆远的椅子,还拿起桌上的保温杯,作势要给陆远倒水。

  “陆主任”这三个字,从老张头嘴里说出来,带着一种夸张的恭敬和谄媚,与他之前对陆远那种随意甚至带着几分优越感的态度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  陆远看着老张头那张瞬间变得谄媚的脸,心里一阵好笑。他脸上却依旧挂着那副“憨厚”的笑容,连忙摆手。

  “张哥,您这是干什么?我还是小陆,您可别折煞我了!”他嘴上谦虚着,身体却顺势坐了下来,享受着这种“角色”带来的反差。

  “瞧您说的!您现在可是咱们党政办的掌舵人,以后咱们可都得跟着您干了!”另一个平时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