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 联系县电视台,我要办一场“西瓜节”!-《官场影帝:我靠演技平步青云》

  ###

  电话那头的方记者,显然被陆远那句充满悬念的话勾起了全部的好奇心。一个比红旗村修水渠更感人的故事?还能体现不等不靠、自力更生的精神?这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,简直就是猫闻到了鱼腥味。

  “陆镇长,您就别卖关子了,快说说,到底是什么故事?”方记者的声音里透着一股职业的敏锐和兴奋。

  陆远没有直接回答,他转身,用眼神示意秘书王晨光把手机的免提功能打开。然后,他将手机放在那块临时搭起来的、摇摇晃晃的木板台上。

  夜风夹杂着泥土的腥气和西瓜藤腐败前的微甜气息,吹过田野,也吹进了手机的听筒里,带去了最真实的现场感。

  “方记者,你现在听到的,是青阳镇王家铺村的风声。”陆远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递过去,沉稳而富有磁性,“在你听不到的地方,是上万亩被雨水浸泡的西瓜,是四百多户瓜农几乎全部的家当。”

  他顿了顿,给了对方足够的消化时间。

  “我们遇到了一点麻烦。连续的暴雨,冲垮了道路,也冲垮了瓜农们一年的希望。客商进不来,西瓜运不出去,如果三天之内找不到销路,这些瓜,就只能烂在地里。”

  电话那头沉默了。方记者跑过基层,她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损失,这是四百多个家庭的天塌了。

  “陆镇长,这……情况这么严重?”方记者的语气立刻变得凝重起来,“需要我们电视台做什么?发个新闻,呼吁一下?”

  这是最常规的操作,也是效果最有限的操作。发一篇报道,或许能引来一些零星的爱心购买,但对于上千万斤的庞大体量来说,不过是杯水车薪。

  “不。”陆远干脆利落地否定了她的提议,“呼吁,是弱者的乞求。我们青阳镇的干部群众,不做弱者。我打电话给你,不是想请你来报道一场灾难,而是想邀请你来见证一个奇迹。”

  “奇迹?”方记者被这个词搞得一愣。

  “是的,奇迹。”陆远的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,“方记者,我正式邀请你和县电视台的同仁,来联合主办一场——‘青阳镇首届爱心西瓜节’!”

  “西……西瓜节?”

  方记者感觉自己的大脑有点宕机。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窗外,外面是县城繁华的夜景,而电话那头,她能想象到的,只有一片泥泞和绝望。在灾区办节庆活动?这个陆镇长,莫不是脑子被雨水泡糊涂了?

  “陆镇长,您……您没开玩笑吧?”她的声音里充满了不可思议,“办节,需要场地,需要人流,需要喜庆的气氛。你们现在……怎么搞?”

  周围的村干部和瓜农们,虽然听不清电话那头在说什么,但“西瓜节”三个字他们听得真真切切。所有人都面面相觑,那表情仿佛在看一个疯子。农业站长老张更是急得直跺脚,嘴里念念有词:“完了,完了,这下是真疯了……”

  只有王晨光,紧紧握着拳头,他知道,好戏才刚刚开场。

  “谁说灾区就不能办节?”陆远反问,声音陡然拔高,充满了激情和感染力,“方记者,我们的场地,就是这万亩瓜田!我们的舞台,就是这片被水淹过的土地!我们的背景音乐,就是瓜农们对丰收的期盼!这恰恰是我们的最大卖点!”

  “我们要办的,不是一个传统的、吃喝玩乐的节。而是一个融合了扶贫、旅游、网络直播和行为艺术于一体的,体验式公益活动!”

  “行为艺术?”方记者感觉自己的新闻学知识储备已经不够用了。

  “对!”陆远的声音里带着笑意,“你想象一下,我们的宣传片打出去:‘你想体验一脚泥泞,亲手从田里摘下一个即将被拯救的西瓜吗?你想知道一个二维码背后,藏着一个退伍老兵或者单亲妈妈怎样的故事吗?你想不想成为那个传递希望的人,让你的朋友圈因为一次善举而闪闪发光?’那么,来青阳镇西瓜节吧!”

  “我们不收门票!我们欢迎所有市民开着车来,我们会划定专门的‘爱心采摘区’,让他们自己下田,体验劳动的乐趣,带走最新鲜的西瓜,也带走一份沉甸甸的爱心!”

  “我们会在现场架起几十个直播镜头!我,我们镇的干部,我们的村支书,甚至我们的瓜农,都会成为带货主播!我们不喊‘宝宝们’,我们只讲故事!讲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,讲我们西瓜的故事!”

  “我们还要搞一个‘西瓜王’拍卖会!把最大最甜的那个瓜,现场拍卖,所有款项,成立一个‘青阳镇瓜农抗风险基金’!”

  “方记者,你告诉我,这样一个有故事、有爆点、有温度、充满了正能量的‘西瓜节’,它算不算一个年度级别的大新闻?它能不能让你们电视台的收视率和口碑,都上一个台阶?”

  陆远一口气说完,整个瓜田边,除了风声,一片死寂。

  电话那头,方记者也沉默了。她没有挂电话,陆远能听到她略显急促的呼吸声。

  她是一个优秀的记者,她的大脑正在飞速运转,将陆远描述的那些碎片化的场景,拼接成一幅完整的画面。

  泥泞的土地、无助的瓜农、年轻的副镇长、创新的二维码、感人的故事、火爆的直播、全民参与的公益节……

  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,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
 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新闻的标题:

  《绝境中的呐喊!青阳镇副镇长泥泞中办节,三天卖光千万斤西瓜!》

  《一次二维码的革命:青阳镇用互联网思维破解农产品滞销死局!》

  《今年最感人的节日:没有华丽舞台,只有万亩瓜田和一颗颗滚烫的心!》

  每一个标题,都足以引爆全县,甚至全市的舆论场!

  这哪里是灾难报道?这分明是一份送到手边的、足以让她在年底评优中拿到头名的超级策划案!

  “陆镇长……”方记者终于开口了,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“你们……真的能做到吗?我是说,那些二维码,那些网页,那些直播……”

  “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”陆远的声音恢复了平静,却带着运筹帷幄的从容,“而你,方记者,还有你身后的县电视台,就是我们最需要的那股东风。我们不是请求你们的帮助,我们是在邀请你们,成为这场奇迹的共同创造者。”

  “我……”方记者深吸了一口气,她感觉自己的心跳得厉害。她知道,这是一个巨大的赌博。如果成功了,她和陆远都将一战成名。如果失败了,她可能会因为“在灾区搞形式主义”而被处分,陆远更是会成为全县的笑柄。

  但,风险和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。她想起了红旗村那条清澈的水渠,想起了那个在开工仪式上意气风发的年轻干部。

  她决定赌一把!

  “好!”方记者斩钉截铁地说道,“陆镇长,我答应你!我现在就去跟我们台长汇报,我相信他会同意的!明天一早,我会带着最好的摄像师、最好的设备,到你的‘西瓜节’现场!我们需要什么物料,你随时跟我沟通!”

  “合作愉快。”陆远笑了。

  挂断电话,他转过身,看着面前一群已经石化的村干部和瓜农。

  农业站长老张张着嘴,能塞进一个鸡蛋,他指着陆远,又指了指手机,结结巴巴地问:“陆……陆镇长,这……这就成了?电视台……真的要来帮我们搞……搞那个什么节?”

  “不是帮我们。”陆远纠正道,“是我们,带着他们一起干。老张,现在,我需要你和村干部们去做几件事。”

  “您说!您说!”老张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之前的颓丧一扫而空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盲目的亢奋。

  “第一,立刻发动所有还能动弹的村民,连夜行动。不是去修路,而是去清理瓜田!把那些烂得最厉害的瓜,都给我清理出来,集中处理掉。我们办节,卖相很重要,不能让客人看到一片狼藉。”

  “第二,找一些手巧的妇女,用稻草编一些草帽、草垫子,越多越好。明天给来参加活动的市民用,这叫营造氛围。”

  “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。”陆远看向村支书,“从村里,挑出二十个口才最好、形象最朴实、家里也最困难的瓜农,男女老少都要有。让他们准备一下,明天,他们是我们的‘故事代言人’,要对着镜头,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全县人民听。告诉他们,不用怕,就说实话,越实在,越能打动人。”

  村支书激动得满脸通红,连连点头:“保证完成任务!”

  安排完一切,陆远才感觉一阵疲惫袭来。他看了一眼手表,已经是深夜。

  “小王,我们回去吧。”他对一直站在身后的王晨光说。

  “是!”王晨光应声,他的眼神里,已经满是小星星。

  回去的路上,桑塔纳依旧颠簸,但车里的气氛却截然不同。

  王晨光一边开车,一边忍不住问道:“陆镇长,电视台是搞定了,可……可路还是不通啊。就算真有人想来,他们也进不来啊。总不能让他们飞进来吧?”

  这是最核心的物理障碍,绕不过去。

  陆远靠在后座上,闭着眼睛,嘴角却微微上扬。

  “谁说一定要他们进来?”

  “要想富,先修路。这是老话。”

  “但新时代,有新玩法。”

  “有时候,路,不一定需要我们自己修。”

  他卖了个关子,没有再多说。

  王晨光一头雾水,百思不得其解。

  而陆远的脑海中,【最具创意的营销总监】角色卡,正在为他生成下一步的行动方案。一个比“西瓜节”本身,更加大胆,也更加离经叛道的计划,正在缓缓成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