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 孔明建坛借北风 赵子龙镇守宛城-《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》

  书接上回,诸葛亮带着上万精壮之士回到江陵,就接到卢钦之密报:“今,魏吴两国已经急不可耐,将欲攻击大汉荆州城池,时间为五月十五日,其中曹魏攻宛城、襄樊;吴军诸葛恪将出夏口,直击江陵城……”

  此时赵云所率两千铁骑已从长安赶来,诸葛亮就命赵云率两千铁骑增援宛城。自己则在江陵城查看费祎、张嶷、罗宪、诸葛瞻等将准备竹筏、松柏、硝石、硫磺、鱼脂之成果。

  各将预备之物皆超出预期,不仅如此,另新造三十余艘火战船。

  费祎顾虑道:“今丞相欲用火攻之策,破魏吴联军,然现时节已为初夏,风向恐不利也。”

  丞相微弗手中羽扇笑道:“四十年前,吴将周郎一把大火奠定三分天下之势,现吾亦用火攻之策促成大汉一统河山之局。

  众将无虑,着罗宪领军万余守襄阳城、却(xi)正守樊城,诸葛瞻守新野,此三城皆坚守不出,费祎于江陵城北筑起七星坛,我必唤起西北风……”

  众将恍然大悟,丞相上知天文,下识地理,呼风唤雨,亦不是难事,料此次火攻定将大获全胜,乃欣然领命。”

  诸葛亮又命高翔领2000军士由上庸驰援江陵。同时命长沙、桂阳等地郡守枕戈待旦,严守城池。

  费祎不敢怠慢,急命三百甲士于江陵城西北筑起七星坛。

  此七星坛方圆二十四丈,每一层高三尺,共是九尺。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:东方七面青旗,按角、亢、氏、房、心、尾、箕,布苍龙之形;北方七面皂旗,按斗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,作玄武之势;

  西方七面白旗,按奎、娄、胃、昴、毕、觜、参,踞白虎之威;南方七面红旗,按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,成朱雀之状。

  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,按六十四卦,分八位而立。

  上一层用四人,各人戴束发冠,穿皂罗袍,凤衣博带,朱履方裾。前左立一人,手执长竿,竿尖上用鸡羽为葆。以招风信;前右立一人,手执长竿,竿上系七星号带,以表风色;后左立一人,捧宝剑;后右立一人,捧香炉。

  坛下二十四人,各持旌旗、宝盖、大戟、长戈、黄钺、白旄、朱幡、皂纛,环绕四面。

  孔明于五月十日甲子吉辰,沐浴斋戒,身披道衣,跣足散发,来到坛前。嘱付守坛将士:“不许擅离方位。不许交头接耳。不许失口乱言。不许失惊打怪。如违令者斩!”

  众皆领命。孔明缓步登坛,观瞻方位已定,焚香于炉,注水于盂,仰天暗祝。下坛入帐中稍歇,令军士更替吃饭。孔明一日上坛三次,下坛三次。却并不见有西北风。

  此与四十余年前无异也。

  却说邺城朝廷将协同作战之军报送与洛阳司马懿。

  司马懿、蒋济、高柔、钟会、邓艾等魏将齐聚商讨对策。

  “今邺城曹爽令吾等协同桓范军攻袭宛城,众将以为如何?”司马懿问。

  太尉蒋济:“诸葛亮之大纛仍立于宛城,大军不来北伐,亦不曾南下,我等坚守洛阳,等其来攻,岂不是以逸待劳?”

  司徒高柔:“不可,今非昔比,现姜维已全据交州,不日定将提军北上,则魏、吴危已。此时吴将诸葛恪趁姜维大军人疲马乏、仍在交趾之际,令魏吴联军同时进攻荆州,则恰是时候。”

  钟会:“我军素与曹爽军交恶,恐合作攻取宛城难矣,可让桓范袭击新野,我军攻袭宛城;让诸葛亮首尾不顾,如此……”

  司马懿:“钟会所言甚妙,遣人通报邺城曹爽、许昌桓范,就言我军自取宛城,桓范可与诸葛诞攻袭新野……”

  邓艾忧虑道:“如诸葛亮仍驻守于宛城,我军岂不是自投罗网?”

  司马懿:“勿虑,诸葛亮无三头六臂,亦无分身之术,吾等数路大军攻伐其城,必有一路成功,则大大扭转危局。”

  众将皆认为太傅所言甚是,分头行动。

  却说赵云率两千铁骑已到达宛城,持丞相手令让关彝领2万士卒增援新野,关彝即行。

  赵云即令杨仪、郭攸之等将坚壁清野,囤积粮草,操练士卒,打造兵器,以备来日大战。

  许昌桓范见司马懿不愿合兵进击宛城也不强求,汇同诸葛诞袭击新野亦可,乃命夏侯和、夏侯威两将打造攻城器械。准备领军袭击新野。

  大战即触,欲知后事如何,请听下回分解。